1、1二、当仁,不让于师释文题“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 2500 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分别是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
2、重视和执著追求。1词语理解(1)通假字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通“_” ,_道之斯行 通“_” ,_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通“_” ,_夫子矢之曰 通“_” ,_毋吾以也 通“_” ,_莫春者,春服既成 同“_” ,_鼓瑟希 通“_” ,_答案 智 聪明、智慧 导 引导 悦 高兴誓 发誓 已 停止 暮 晚 稀 稀疏(2)一词多义绝Error!弥Error!2莫Error!疾Error!答案 断绝/绝交/停止/绝命/横渡/陡峭的 越发,更加/满/满,整/弥补 同“暮” ,晚/没有(谁)/表否定,不/表测度,或许 一般的病/忧,患/痛心/强,猛烈/锐利(3)古今异义君子学道则爱人古义:_今义:
3、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君子一言以为知古义:_今义:认为。答案 关爱别人。以,可以;为,表现出来。(4)虚词归纳也Error!于Error!答案 句中表示停顿的语气词/句末语气词,表肯定/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介词,在/介词,在方面/介词,由于/介词,对/介词,被/介词,比2词类活用(1)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_(2)所谓立之斯立:_(3)动之斯和:_(4)博我以文,约我以礼:_(5)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_(6)噫!天丧予:_答案 (1)名词作状语,沿着台阶 (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 (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发动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丰富 (5)形
4、容词作动词,用尽 (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丧3特殊句式(1)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2)偃之言是也!(3)亡之,命矣夫!(4)贤哉,回也!(5)不吾知也!(6)求,尔何如?3(7)夫三子者之言何如?(8)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9)其何伤于日月乎?(10)仲尼岂贤于子乎?(11)博我以文,约我以礼。(12)吾无隐乎尔。(13)当仁,不让于师。(14)以吾一日长乎尔。(1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16)异乎三子者之撰。(17)浴乎沂,风乎舞雩。答:_答案 (1)(3)判断句,(4)主谓倒装句,(5)(8)宾语前置句,(9)(17)介宾短语后置句。4语句翻译(1)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5、 ”译文:_(2)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译文:_(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译文:_(4)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译文:_(5)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译文:_答案 (1)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2)(我的)老师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3)老师善于一步一步有次序地引导别人,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可能。(4)我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让你们知道的,这就是孔丘啊。(5)地位高的人学了道就会爱护别人,地位低的人学了道就容易被使唤了。4文本名句1夫子之得
6、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文外名句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4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1.叔 孙 武 叔 毁 仲 尼 。叔 孙 武 叔 诽 谤 孔 子 。子 贡 曰 : “ 无 以 为 也 ! 仲 尼 不 可 毁 也 。 他子 贡 说 : “ 这 样 做 是 没 有 用 的 ! 仲 尼 是 不 可 诽 谤 的 。 他人 之 贤 者 , 丘 陵 也 , 犹 可 逾
7、也 ; 仲 尼 , 日 月 也 ,人 的 才 德 是 丘 陵 , 还 可 超 越 ; 仲 尼 的 才 德 是 太 阳 和 月 亮 ,无 得 而 逾 焉 。 人 虽 欲 自 绝 , 其 何 伤 于 日是 没 有 办 法 超 越 的 。 人 纵 使 想 断 绝 与 日 月 的 关 系 , 那 对 日 月 又 有(论语子张)月 乎 ? 多 见 其 不 知 量 也 ! ”什 么 损 害 呢 ? 只 显 示 出 他 不 知 道 高 低 轻 重 罢 了 ! ”2.陈 子 禽 谓 子 贡 曰 : “子 为 恭 也 , 仲 尼 岂 贤 于 子 乎 ? ”陈 子 禽 对 子 贡 说 : “你 是 谦 恭 啊 ,
8、 孔 子 难 道 比 你 有 才 德 吗 ? ”子 贡 曰 : “君 子 一 言 以 为 知 , 一 言子 贡 说 : “高 贵 的 人 一 句 话 可 以 表 现 出 他 的 智 慧 , 一 句 话以 为 不 知 。 言 不 可 不 慎 也 ! 夫 子 之也 可 以 表 现 出 他 的 不 智 慧 。 所 以 说 话 不 可 以 不 慎 重 ! 我 的 老 师不 可 及 也 , 犹 天 之 不 可 阶 而 升 也 。 夫 子 之高 不 可 及 , 正 像 天 是 不 能 够 顺 着 梯 子 爬 上 去 一 样 。 如 果 夫 子得 邦 家 者 , 所 谓被 封 为 诸 侯 或 者 得 到 封
9、 邑 而 成 为 卿 大 夫 , 那 就 像 我 们立 之 斯 立 , 道 之 斯所 说 的 : 叫 百 姓 立 于 礼 百 姓 就 会 立 于 礼 , 引 导 百 姓 百 姓 就行 , 绥 之 斯 来 , 动 之 斯会 跟 着 走 , 安 抚 百 姓 百 姓 就 会 归 附 , 发 动 百 姓 百 姓 就 会 团 结和 。 其 生 也 荣 , 其 死 也协 力 。 他 活 着 的 时 候 人 人 敬 爱 他 , 很 荣 耀 ; 他 死 了 , 人 人 感 到(论语子张)哀 。 如 之 何 其 可 及 也 ? ”悲 哀 。 我 怎 么 可 能 赶 得 上 他 呢 ? ”3.颜 渊 喟 然 叹
10、曰 : “仰 之颜 渊 感 叹 说 : “ 对 于 老 师 的 学 问 与 道 德 , 我 抬 头 仰 望 ,5弥 高 , 钻 之 弥 坚 。 瞻 之越 望 越 觉 得 它 高 ; 我 努 力 钻 研 , 越 钻 研 越 觉 得 它 坚 实 。 看 着 它 好在 前 , 忽 焉 在 后 。 夫 子 循 循 然 善 诱像 在 前 面 , 忽 然 间 却 发 现 在 后 面 。 老 师 善 于 一 步 一 步 有 次 序 地 引 导人 , 博 我 以 文 , 约别 人 , 用 各 种 文 献 典 籍 使 我 知 识 、 视 野 广 博 , 用 礼 这 种 规 范 来 约我 以 礼 , 欲 罢 不
11、能 。 既 竭 吾 才 , 如 有束 , 使 我 想 停 止 都 不 可 能 。 我 已 经 竭 尽 了 我 的 才 能 , 老 师 的(论语子罕)所 立 卓 尔 。 虽 欲 从 之 ,学 识 道 德 依 然 像 一 座 卓 然 矗 立 的 东 西 。 即 便 想 追 随 他 , 末 由 也 已 ! ”也 没 有 办 法 了 ! ”4.子 曰 : “若 圣 与 仁 , 则 吾 岂 敢 ? 抑孔 子 说 : “如 果 说 到 圣 和 仁 , 那 我 哪 里 敢 当 呢 ? 不 过 我 朝 着 圣为 之 不 厌 , 诲 人 不 倦 ,和 仁 的 方 向 努 力 , 而 从 不 满 足 , 教 诲
12、别 人 也 从 不 感 觉 疲 倦 , 则 可 谓 云 尔 已 矣 。 ”只 是 可 以 这 样 说 罢 了 。 ”(论语述而)公 西 华 曰 : “正 唯 弟 子 不 能 学 也 。 ”公 西 华 说 : “这 正 是 弟 子 学 不 来 的 。 ”5. (论语卫灵公)子 曰 : “当 仁 , 不 让 于 师 。 ”孔 子 说 : “遇 到 行 仁 的 事 情 的 时 候 , 对 老 师 也 不 必 谦 让 。 ”6.子 曰 : “二 三 子 以 我 为 隐 乎 ? 吾孔 子 说 : “诸 位 认 为 我 对 大 家 有 什 么 隐 瞒 的 吗 ? 我 对 你 们(论语述而)无 隐 乎 尔
13、。 吾 无 行 而 不 与 二 三 子 者 ,没 有 什 么 隐 瞒 的 。 我 没 有 什 么 事 情 是 不 让 你 们 知 道 的 , 这 就 是 丘 也 。 ”是 孔 丘 啊 。 ”7.子 之 武 城 , 闻 弦 歌 之 声 。 夫 子 莞 尔 而 笑 ,孔 子 到 武 城 , 听 见 弹 琴 唱 歌 的 声 音 。 孔 子 微 笑 着 ,曰 : “割 鸡 焉 用 牛 刀 ! ”说 : “杀 鸡 怎 么 用 宰 牛 的 刀 呢 ! ”子 游 对 曰 : “昔 者 偃 也 闻 诸 夫 子 曰 : 君 子 学 道 则子 游 回 答 说 : “从 前 我 听 先 生 说 过 : 地 位 高
14、的 人 学 了 道 就爱 人 , 小 人 学 道 则 易 使 也 。 ”会 爱 护 别 人 , 地 位 低 的 人 学 了 道 就 容 易 被 使 唤 了 。 ”(论语阳子 曰 : “二 三 子 ! 偃 之 言 是 也 ! 前 言 戏孔 子 说 : “诸 位 ! 言 偃 的 话 是 对 的 ! 我 刚 才 说 的 话 , 只 是 跟 他 之 耳 。 ”开 玩 笑 罢 了 。 ”货)8.子 见 南 子 , 子 路 不 说 。 夫 子 矢 之 曰 : “予孔 子 去 见 南 子 , 子 路 不 高 兴 了 。 孔 子 对 他 发 誓 说 : “我(论语雍也)所 否 者 , 天 厌 之 ! 天 厌
15、之 ! ”假 如 不 对 的 话 , 天 厌 弃 我 吧 ! 天 厌 弃 我 吧 ! ”9.子 曰 : “贤 哉 , 回 也 ! 一 箪 食 , 一 瓢 饮 , 在孔 子 说 : “颜 回 多 么 有 才 德 啊 ! 一 竹 筐 饭 一 瓢 水 , 住 在(陋 巷 , 人 不 堪 其 忧 , 回 也 不 改 其狭 窄 的 巷 子 里 , 别 人 受 不 了 这 种 愁 苦 , 颜 回 却 没 有 改 变 他 的 乐 。 贤 哉 , 回 也 ! ”快 乐 。 颜 回 多 么 有 才 德 啊 ! ”论语雍也)610.子 路 、 曾 皙 、 冉 有 、 公 西 华 侍 坐 。 子 曰 : “以子 路
16、 、 曾 皙 、 冉 有 、 公 西 华 陪 孔 子 坐 着 。 孔 子 说 : “不 要 因 为吾 一 日 长 乎 尔 , 毋 吾 以 也 。 居 则 曰 :我 比 你 们 年 长 一 点 , 就 受 拘 束 , 而 不 敢 说 出 自 己 的 想 法 。 你 们 平 时 总 说 :不 吾 知 也 ! 如 或 知 尔 , 则 何 以 哉 ? ”人 们 不 了 解 我 呀 ! 假 如 有 人 了 解 你 们 , 那 将 怎 么 做 呢 ? ”子 路 率 尔 而 对 曰 : “ 千 乘 之 国 , 摄 乎子 路 轻 率 匆 忙 地 回 答 : “拥 有 一 千 辆 兵 车 的 诸 侯 国 , 夹
17、 于大 国 之 间 , 加 之 以 师 旅 , 因 之 以 饥 馑 ; 由 也大 国 之 间 , 有 军 队 来 侵 凌 它 , 饥 荒 接 着 战 争 到 来 ; 如 果 我 仲 由为 之 , 比 及 三 年 , 可 使 有 勇 , 且 知 方 也 。 ”去 治 理 它 , 等 到 三 年 , 可 以 使 百 姓 有 勇 气 , 并 且 懂 得 礼 义 道 德 。 ”夫 子 哂 之 。孔 子 听 了 , 对 他 微 微 一 笑 。“ 求 , 尔 何 如 ? ”孔 子 又 问 : “冉 求 , 你 怎 么 样 呢 ? ”对 曰 : “方 六 七 十 , 如 五 六 十 , 求冉 求 答 道 :
18、 “方 圆 六 七 十 平 方 里 , 或 者 五 六 十 平 方 里 的 小 国 , 让 我也 为 之 , 比 及 三 年 , 可 使 足 民 。 如 其 礼 乐 ,去 治 理 它 , 三 年 以 后 , 可 以 使 百 姓 衣 食 丰 足 。 至 于 那 礼 乐 教 化 ,以 俟 君 子 。 ”就 要 等 德 行 高 的 人 了 。 ”“赤 , 尔 何 如 ? ”孔 子 又 问 : “公 西 赤 , 你 怎 么 样 ? ”对 曰 : “ 非 曰 能 之 , 愿 学 焉 。 宗 庙公 西 赤 答 道 : “我 不 敢 说 能 做 到 , 而 是 愿 意 学 习 。 诸 侯 祭 祀之 事 ,
19、如 会 同 , 端 章 甫 , 愿 为的 事 情 或 者 诸 侯 会 盟 的 事 情 , 我 愿 意 穿 上 礼 服 , 戴 上 礼 帽 , 做 一 小 相 焉 。 ”个 小 小 的 司 仪 。 ”“点 , 尔 何 如 ? ”孔 子 又 问 : “曾 点 , 你 怎 么 样 呢 ? ”鼓 瑟 希 , 铿 尔 , 舍 瑟这 时 曾 点 弹 瑟 的 声 音 逐 渐 稀 疏 , 接 着 “铿 ”的 一 声 , 放 下 瑟而 作 , 对 曰 : “异 乎 三 子 者 之 撰 。 ”站 起 来 , 回 答 说 : “ 我 的 想 法 跟 三 位 说 的 不 同 。 ”子 曰 : “何 伤 乎 ? 亦 各
20、 言 其 志孔 子 说 : “那 有 什 么 妨 碍 呢 ? 不 过 是 各 人 说 说 自 己 的 志 向 也 。 ”罢 了 。 ”曰 : “莫 春 者 , 春 服 既 成 , 冠 者曾 皙 说 : “暮 春 三 月 , 已 经 穿 上 了 春 天 的 衣 服 , 我 会 和 五 六 位五 六 人 , 童 子 六 七 人 , 浴 乎 沂 , 风 乎 舞 雩 , 咏成 年 人 , 六 七 个 少 年 , 去 沂 河 里 洗 洗 澡 , 在 舞 雩 台 上 吹 风 乘 凉 , 唱 而 归 。 ”着 歌 回 来 。 ”夫 子 喟 然 叹 曰 : “吾 与 点 也 ! ”孔 子 感 叹 地 说 :
21、“我 赞 许 曾 点 啊 ! ”三 子 者 出 , 曾 皙 后 。 曾子 路 、 冉 有 、 公 西 华 三 个 人 都 出 去 了 , 曾 皙 后 来 才 离 开 。 曾7皙 曰 : “夫 三 子 者 之 言 何 如 ? ”皙 说 : “他 们 三 人 的 话 怎 么 样 ? ”子 曰 : “亦 各 言 其 志 也 已 矣 ! ”孔 子 说 : “也 就 是 各 自 谈 谈 自 己 的 志 向 罢 了 ! ”曰 : “夫 子 何 哂 由 也 ? ”曾 皙 说 : “老 师 为 什 么 要 对 仲 由 笑 呢 ? ”曰 : “为 国 以 礼 。 其 言 不 让 ,孔 子 说 : “治 理 国
22、家 要 用 礼 。 可 是 他 说 的 话 一 点 儿 也 不 谦 让 , 是 故 哂 之 。 ”所 以 我 笑 他 。 ”“唯 求 则 非 邦 也 与 ? ”“那 么 冉 求 所 讲 的 就 不 是 治 理 国 家 的 事 吗 ? ”“安 见 方 六 七 十 , 如 五 六 十 , 而 非 邦“怎 么 见 得 方 圆 六 七 十 平 方 里 或 者 五 六 十 平 方 里 , 就 不 是 国 也 者 ? ”家 呢 ? ”“唯 赤 则 非 邦 也 与 ? ”“公 西 赤 所 说 的 就 不 是 治 理 国 家 的 事 吗 ? ”“宗 庙 、 会 同 , 非 诸 侯 而 何 ? 赤“宗 庙 祭
23、祀 和 诸 侯 会 盟 , 不 是 诸 侯 国 又 是 什 么 呢 ?(论语先进)也 为 之 小 , 孰 能 为 之 大 ! ”公 西 华 做 小 相 , 那 谁 还 能 做 大 相 呢 ! ”11.伯 牛 有 疾 , 子 问 之 , 自 牖 执 其 手 ,伯 牛 得 了 病 , 孔 子 前 去 探 望 他 , 从 窗 户 里 握 着 他 的 手 ,曰 : “亡 之 , 命 矣 夫 ! 斯 人 也 而 有 斯 疾 也 ! 斯说 : “死 亡 , 这 是 命 啊 ! 这 么 好 的 人 却 得 了 这 么 恶 的 病 啊 ! 这 么(论语雍也)人 也 而 有 斯 疾 也 ! ”好 的 人 却 得
24、 了 这 么 恶 的 病 啊 ! ”12. (论语先进颜 渊 死 。 子 曰 : “噫 ! 天 丧 予 ! 天 丧颜 渊 死 了 。 孔 子 说 : “唉 ! 老 天 要 了 我 的 命 ! 老 天 要 了 予 ! ”我 的 命 ! ”)13.颜 渊 死 , 子 哭 之 恸 。 从 者 曰 : “子颜 渊 死 了 , 孔 子 哭 得 极 度 悲 痛 。 跟 随 孔 子 的 人 说 : “您 哀 痛(论恸 矣 ! ” 曰 : “有 恸 乎 ? 非 夫 人 之 为 恸 而过 度 了 ! ”孔 子 说 : “真 的 哀 痛 过 度 了 吗 ? 不 为 这 个 人 哀 痛 还 谁 为 ? ”为 谁 哀
25、 痛 呢 ? ”语先进)1 “当仁,不让于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_答案 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但是8这是在一般情况下,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2子贡反驳陈子禽时说道:“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子贡这句话所针对的对象是谁?答:_答案 子贡这句话针对的是陈子禽。因为子禽的劝说是说孔子不如子贡贤明,子贡的话是对子禽一种不客气的反驳,甚至可以说有点恼怒的成分。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子贡认为子禽的这句话属于后者。他认为子禽这样说
26、是不明智的,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而紧接着就有一句:“言不可不慎也!”可以说是对子禽的警告之语。接下来的话语,子贡用极其夸张的言辞对孔子的高尚德操和巨大影响进行了渲染和介绍,这样,子禽的话就不攻自破,难以立足了。3当孔子谈到师生如何相处时,他说:“当仁,不让于师。 ”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答:_答案 孔子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违背老师。但是,孔子提出,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把“仁”作为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4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节中,当众弟子谈完自己的理想时,孔子说:“吾与点也!”那
27、么请问,曾皙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得到孔子的赞同呢?答:_答案 当曾皙谈到自己的理想时说:“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一种和谐社会与民同乐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这表现出了曾皙仁爱的思想和他治理国家的一种远大理想。而孔子是主张“仁” “恕”的,当曾皙的这番描述结束时,正好合乎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自然就引起了赞同,所以才有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所以,表面上看来,曾皙并没有谈论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而只是谈谈风月,说说游玩。但实际上,他所描绘的,是远较子路等人的志向更为高远的境界。如果说子路等人的胸怀至多还在小康国家,那么,曾皙所瞻望的,则已经是大同的世
28、界了。这就叫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难怪孔子要脱口而出,由衷地发出赞叹来了。读了“孔子见南子”一节,有人说子路不应批评老师,也有人说孔子确实做了不正当的事应该批评,你怎么认为?9答:_答案 (示例)这一节让我们看到了孔子普通人的一面。孔子去见南子有没有做什么不正当的事我们可以存而不论,只从我们看到的事实部分来说,我觉得子路对孔子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既然孔子去见了南子,就有做了不正当的事的可能。子路能当面指责老师可能的错误行为,是值得赞赏的。也可见孔子为推行政见学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以及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回事。尤其是作为一个教人
29、做君子的老师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争与不争,智慧其中争,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动力和理由;不争,是人对待生活的平淡态度。争与不争,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争,似乎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生物必备的能力:植物要发芽、生长,就要与其他植物争空气、阳光、水分;动物要发展、壮大,就要与其他动物争领地、水源、食物。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成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物的真实写照。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不争,是相对的,这种不争是生存的智慧,当然也是争的最高境界。不争,不是逃避,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旷达胸怀,是一种博大包容。(1)
30、争与不争,智慧其中。晚清重臣、洋务运动健将张之洞曾在科举考试中中探花,按道理讲,名列三甲的成绩已经让很多人无法企及,但张之洞很是沮丧,他认为自己应该独占鳌头;而在为人处世上,他曾经评价自己“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 。张之洞的争与不争彰显了人生的智慧:争,是“平生不做第二人选”的人生信条;不争,是内敛孤傲、不染杂尘的人生境界。(2)被后人称为“诗仙”的李白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是同时代的人:李白,恃才傲物、睥睨天下;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二人没有争诗坛“老大”的地位,而是惺惺相惜,在不争中为唐诗的辉煌贡献着各自的力量。 “不争” ,是从有利于个人发展、社
31、会进步的角度思考的。打败越国的夫差和最终消灭吴国的勾践一生都在“争”:一场大战,越国亡国,勾践到吴国为奴;随即,勾践“切齿仇冤,棒心钓饵,尝胆权谋” ,最终一战雪耻。 “争” ,关系到了生存。10争与不争,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要考虑面对的境遇:争,不是皆争、乱争、必争;不争,不是放纵、胆怯、逃避。桉树因为“争”而成为干旱地区首选的树种,它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吸收地下水和各种养料,即便是营养过剩,还要不停地吸收养分。但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争” ,造成周围树木死亡,甚至地下水干涸。于是,当地人不得不忍痛割爱,砍伐桉树,种植其他树种。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这些鱼会带来食物与海葵共享,而海葵的触
32、手中含有有毒的刺细胞,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黏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小丑鱼与海葵的“不争” ,使得它们更加快乐地生活。(3)争与不争,智慧其中,所以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 ,又说“当仁,不让于师” 。(4)思悟亮点(1)段是怎样展开论述的?提示 文章首先阐述“争” “不争”体现的意义,然后用达尔文、老子的话体现的意义来剖析“争”与不争”的内涵。(2)第段使用张之洞的“争与不争”做论据,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 说明“争”与“不争”要看具体情况。(3)段运用了哪些事例从不同角度说明“争与不争”的问题?提示 举了李白、杜甫和夫差、勾践以及桉树、小丑鱼、海葵的事例做论
33、据。(4)第段引用孔子的名言有什么作用?提示 用孔子的话重申“争与不争”要看具体情况的论点。(5)本文在论证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提示 在论证过程中,文章十分注重对论点的两面论证,不说“争”与“不争”中哪一方更好,而是讨论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即“争与不争,智慧其中” 。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因为B舍瑟而作 舍:舍弃C为国以礼 为:治理D其言不让 让:谦让答案 B解析 舍:放下。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11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夫子矢之曰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鼓瑟
34、希,铿尔,舍瑟而作莫春者 唯求则非邦也与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ABCD答案 D解析 “知”通“智” 。“矢”通“誓” 。第二个“以”通“已” 。“希”通“稀” 。“莫”通“暮” 。“与”通“欤” 。3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Error!(2)Error!A(1)中“乎”的意义不同,(2)中“尔”的意义相同B(1)中“乎”的意义不同,(2)中“尔”的意义也不同C(1)中“乎”的意义相同,(2)中“尔”的意义不同D(1)中“乎”的意义相同,(2)中“尔”的意义也相同答案 B解析 前“乎”为句末语气词;后“乎”为介词,于。前“尔”为第二人称代词,你;后“尔”为音节助词。4下列
35、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B博我以文C如会同,端章甫 D风乎舞雩答案 B解析 B 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A、C、D 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5下列与“不吾知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非曰能之,愿学焉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答案 B解析 B 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12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
36、哉!”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 ”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37、至/云尔B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C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D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答案 A解析 “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 ,句中“曰”是停顿的标志, “由”是子路的名,应该单独停顿。 “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中“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具体写孔子的“为人” ,语意明确,应该断开。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皋
38、陶(oyo),偃姓,又作咎陶、咎繇,亦作“皐陶” “皋繇”或“皐繇” ,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人物。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B庙堂,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常用来借指朝廷。C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如刘备出师表中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句子。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D六艺,含义有二: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指六经:易 书诗 礼 乐 春秋 。现代多指前者。答案 C解析 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郑国人对他的外在形象的描述认为是恰当的,而不赞成“
39、累累若丧家之狗”的评价。13B孔子认为自己“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突出表现了孔子好学的一面。C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句话表明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颂扬之情和敬仰之情。D孔子的影响在当时已经很大,学者推崇他,天子王侯都以孔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答案 A解析 孔子对外在形象的描述认为是不恰当的,认为“累累若丧家之狗”的比喻是恰当的。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译文:_(2)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 ”译文:_答案 (1)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的确是这
40、样啊!的确是这样啊!(2)叶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招徕远方贤人而安抚身边百姓。 ”参考译文孔子前往郑国,和弟子互相走失,孔子独自站在城外的东门。有个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然而从腰以下比禹差三寸,憔悴颓丧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 ”子贡把实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欣然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的确是这样啊!的确是这样啊!”第二年,孔子从蔡国前往楚国叶县。叶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为政之道在于招徕远方贤人而安抚身边百姓。 ”有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没作回答。孔子听说此事,说:“仲由,你为什么不回答说他
41、为人呀,学习道理不感疲倦,教诲别人不觉厌烦,发奋努力废寝忘食,乐于此道而忘却了忧愁,不知衰老将要到来等等。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 ”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结。孔子是个平民,(却)传世十几代,学者们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三、语言表达10在下面一
42、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人文音乐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人文音乐教育既利于传承民族精神文化,_。在我国古代社会,14_。孔子认为音乐具有极强的教化功能,在论语中有“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的说法。一个人通过学习诗,在内心修养、情感意象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通过学习礼,使行为修养、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然后再通过“乐”的教化,将前面的学习有机融合,_。人通过“乐”的教化功能,修养成一个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答案 (示例)又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音乐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使人外在修养与内在修养融为一体解析 解答此题,要通读一遍,了解大意,找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断,然后再写出答案。根据空前一句“既利于”可推知空后应填“又利于” ,再根据“人文音乐有利于培育健康人格”这句话可推知空的内容应为“又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根据“孔子认为音乐具有极强的教化功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