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03 宋明理学【考点图解】【名师点拨】一、.全面评价宋明理学(1)积极: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2 (2018.4浙江高考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其主张( ) 重建儒学信仰 人人都有良知 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A B C D【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王阳明“致良知”主
2、张的目的,故错误;材料“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人人都有良知,故正确;“无私则无心”属于明朝李贽的思想主张,故错误;“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通过“致良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故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3 (2017江苏高考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 ,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D24 (2016上海 单科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3、水来” ,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答案】D【解析】 “源头活水”认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使自己保持活力。这与孔孟仁政思想无关,故 A 项错误;这与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无关,故 B 项错误;这与两汉经学无关,故 C 项错误;这首说理诗是朱熹的作品,符合宋明理学中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思想,故 D 项正确。5 (2016海南单科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 ,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
4、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 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答案】C6 (2015海南单科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 ,佛教“大无为”而“治心” ,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体现了将佛教的“治心”与3儒学的“治世”思想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故 A 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
5、想,故 C 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 D 项错误。7 (2015北京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 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 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 【答案】C【解析】朝鲜来华使者认为“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说明他们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故正确;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并未超越理学范畴,心学承认“理”的存在,只是求理的方法不是外求而是在内心中领悟,故错误;王阳明主张“发明
6、本心以求理” ,朱熹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正确;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不是叛逆,故错误,选择 C 项符合题意。8 (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C9 (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7、D本善习远【答案】D【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 A 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 B 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 ,故 C 项错误,4D 项正确。 16(2012海南单科卷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解析】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
8、的冲击。题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正 是儒家的伦理道理,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 项正确;A 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 项无从反映。17(2012海南单科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首先排除 BD 项;题干认为“阳生万物”,而何为“生”呢?“生,仁也”,其主要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A 项正确;如果对“阳生万物、阴成万物”不能正
9、确解读,及把握内在关系:生,仁也。易错选 C 项。18 (2011广东文综14)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 【解析】扣住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即可知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A 项符合题意;B 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与题干时间不符;C 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而 D 项绘画风格的写实更无法体现。故选 A 项
10、。19 (2011上海单科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5【答案】A 20 (2010广东文综15)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C 【解析】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 的理论观点。21 (2010浙江文综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
11、,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答案】B22 (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C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答案】A 【解析】此题必须克服对陌生材料的 恐惧心理。首先注意题干和选项材料中的“形” 、 “本” 、 “心” 、 “物(或万物) ”、 “天地” 、 “道”这些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孰先孰后) ;运用从哲学常
12、识,看出题目涉及的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中国古代哲学观点;再以自己熟悉的“心外无物”为突破口(这是典型的唯心论哲学(本体论)观点,其它为唯物论哲学观点) ,解答此题。题中陌生材料出处:“形者,6有生之本。故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养气在于宁心,宁心在于致诚,养诚在于尽性,不尽性不足以养生。 ”(北宋王安石临川集礼乐论 )/“道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 ”(北宋邵雍观物内篇)/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 进卷诗 )/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天地常运而人道不息” 。 (南宋陈亮与徐彦才大谏 )23 (2010上海单科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13、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 【解析】宋代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所以选 A。24 (2009江苏历史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阳明【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 ,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故判断为王阳明。25 (2009广东理基6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 “仁” B “心外无物”C “理” D “格物致知”【答案】A 【解析】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2)可分别从两个角度分析论证。观点,据材料一中“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 ,据材料二中“儒、释(佛教) 、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得出“包容力” 。据材料二中“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 “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得出“生命力” 。论证,结合所学宋明理学,从思想发展上、7政治上、社会作用等方面分析论证。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