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58 ,大小:817.45KB ,
资源ID:948361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483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八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八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pptx

1、专题八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总纲目录,1.外国侵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后,外国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20世纪30 年代,日本发动以灭亡中国为目标的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东北大 部分地区,并实行殖民统治。,2.中国抗争: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由单阶级独斗、多阶级联合到全民族抗争的过程。首先是太平天国运动,其次是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最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1.(2018山东德州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失守后,两江 总督何桂清

2、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去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 布:“粤事应归粤办,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仍照常贸易。”咸丰 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 商”。这说明当时 ( ) A.中央集权削弱 B.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 C.地方自主性增强 D.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观念,主干点一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根据材料可 知,地方上书中央不能反映中央集权的削弱,故A项错误;材料中广 州城失守后“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仍照常贸易”的做法不符合 近代民族国家的外交理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咸丰帝在给何 桂清的上谕中”可知,地方依旧要上报、服从中

3、央,故C项错 误;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从官员到皇帝都缺乏近代民族国家观, 故D项正确。,2.(2018安徽亳州期末)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 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 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 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是指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 C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南京条 约虽然割香港岛给英国,但未涉及东南防卫,故A项错误;天津 条约未涉及割占中国大片领土,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既涉 及割台湾又涉及赔款,故C项正确;辛丑条约并未割地,故D项 错

4、误。,3.(2018山西太原期末)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 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 等,虽然有赔款,但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 )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根据所学可 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 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 心,列强转而扶植清政府,故B项正确;中国当时并未被完全瓜分, 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是列强侵华的进一步深入,并没有沉

5、重 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故D项错误。,4.(2018天津文综,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 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 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 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 )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答案 A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 清政府官员要求外商具结承诺不再夹带鸦片并且被发现夹带鸦 片甘愿接受处理,体现出政府的禁烟态度坚决,故A项正确。材料 无法体现各国政府对禁烟政策的态

6、度,也不能说明鸦片贸易已实 现合法化,B、C两项错误;当时列强还未获得在华治外法权,D项 错误。,5.(2015安徽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 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 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 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 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并不能“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 地”,故A项错误。拿破仑三世于1870年被俘并下台,据此可排除 C、D两项。北

7、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而天 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可自由到中国内地游 历、经商、传教,故B项正确。,6.(2018课标,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 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 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 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 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 C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 解读题干可知,甲午中日

8、战争期间,日本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策略和 公关手段,引导欧美舆论倒向日方,西方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 败是日本将中国“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解放出来, 而清政府却对此没有任何回应,这本质上说明了昏庸的晚清政府 不谙熟近代外交,故选C项。材料只反映了日本利用舆论宣传掩 盖其侵华的本质目的和晚清政府的不作为,未反映A、B、D三 项。,1.(2018福建福州质检)(拜上帝教)“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 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 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这旨在强调拜上帝 教 ( ) A.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 B.强调发展对象的民间性 C.是中西文化畸形

9、结合的产物 D.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主干点二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答案 C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基督教早在 洪秀全之前就已传入中国,洪秀全并不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故 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发展对象特征的描述,故B项错误;“既 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 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可得出中 西文化的结合,但不是正常的结合,故C项正确;“对基督教有依赖 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强调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并非 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故D项错误。,2.(2018山东德州期中)法国传教士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 人在近代

10、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但19世纪 晚期,他们都竭力向其国家鼓吹瓜分中国,要求政府动手建立自己 的侵略基地。这反映了 ( ) A.反洋教斗争的兴起具有必然性 B.传教士在中国的作用功过相当 C义和团盲目排外带来消极后果 D.中外战争源于宗教文化的冲突,答案 A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这些传教士在19世纪后期充当了 其国家侵略中国的急先锋,这也就成为义和团运动爆发最重要的 社会背景,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尽管西方传教士在华有功有 过,但这绝不代表功过可以相抵,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故C项错误;中外战争源于中外国家利

11、益的冲突而非宗教文化冲 突,故D项错误。,3.(2018安徽合肥质检)“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 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小这便是把 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容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 材料 反映辛亥革命 ( ) A.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B.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 C.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 A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据材料“专 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容纳进 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提出了民 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观念,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民族凝聚力,故A项 正确;依所学可知,民

12、族间的隔阂并没有完全消除,故B项错误;材 料主要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而不是取代封建帝 制,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在民族方面的影响,而 不是强调共和观念,故D项错误。,4.(2016课标,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 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 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1903年正值 清末“新政”期间,作为官方文件的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 的这些新名词从侧面

13、反映了此时民主革命思潮高涨,清政府统治 面临危机的社会现实。而清政府此举的目的在于维护传统的意 识形态进而维护清朝统治,因此D项符合题意。此时社会上传播 的主要是革命思想,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不符合史 实。,5.(2016北京文综,17)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图1 图2,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 B. C. D.,答案 C 本题考查历史核

14、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1911年11月,武昌起义已经成功,广告专制与共和之过渡不可能成为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错误;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1月,错误;商人广告中“人造自来血”的功能由“救廿世纪贫血症之良药”到“专制与共和之过渡”的变化,折射出营销策略与武昌起义前后的时局巨变相关,正确;武昌起义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正确。故本题选C项。,1.(2018安徽十校发展共享联盟联考)五四运动期间,曾流传一则 广告:“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本所专售国货,敢不 牺牲利益。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国民皆用国货,何 惧强邻无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5、( ) A.推动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B.民族工业品质量可与洋货媲美 C.德国强占青岛激起国人抗争 D.购买国货使中国政治经济双获益,主干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材料反映的 是在五四运动期间,商人提倡国货,反对洋货。民族工业的短暂春 天是在一战期间,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 本,故C项错误;从材料“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国民 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可知,购买国货可促进国产商品发展, 同时也可抵御外国的侵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都有益,故D项正 确。,2.(2018山

16、西太原期末)建军大业是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 片,讲述了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到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 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过程。以下场景应该出现在该影片中的是 ( ) A.国民党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 B.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 C.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答案 C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1924年,孙中 山在黄埔创办军官学校,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26年7 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2 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与材料中“从1927年四 一二政变到1928年4月”相符,故C项正确;1

17、935年1月,中共中央 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2018山东潍坊质检)“小牛牛,花兜兜,手拎小粪筐,肩扛小镐 头。哪里有粪哪里走,悄悄遛到咱村口。给抗联,送口信,村里来 了日本狗!”这是中国抗战时期的一首儿歌,它反映了 ( ) A.冀中地区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B.东北人民的抗战促进了全国抗日斗争 C.日本帝国主义遭受了沉重打击 D.日本侵略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据材料“抗 联”可知,儿歌反映的是东北人民抗日武装而不是冀中地区,故A 项错误;材料“村里来了日本狗”只能说明东北遭到日本入侵,全 面抗战是1937

18、年7月7日才开始的,故B项错误;材料“村里来了日 本狗”说明日本人入侵中国的事实,但并没有体现对入侵者造成 的打击,故C项错误;材料“给抗联,送口信,村里来了日本狗”说 明日本侵略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4.(2017北京文综,16)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 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 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 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答案 B 本题

19、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题干材料信息表明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的代表,主张无产阶级革 命,但当时的国情表明,单靠无产阶级的力量是无法战胜强大的国 内外敌人的。于是,毛泽东主张与国民党合作,联合小资产阶级及 中产阶级左翼,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因此B项符合题 意。材料仅体现了新三民主义的“三大政策”,而非全部,A项错 误;C、D两项均与“国民革命”不符。,5.(2016课标,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 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 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20、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答案 A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1 930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 积产量大幅度增加,红色革命区域米价下降,联系中国共产党的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种情况的出现应与开展土地革命,农民 获得了土地,生产的积极性高涨有关,故选A项。红军英勇奋战保 卫农民生产只是一个次要因素,排除B项;当时根据地政府将主要 精力用于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 除。,6.(2018北京文综,18)右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 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 画反映出

21、( )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答案 D 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漫画创作于 “1945年”,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排除A项;双 十协定虽签订于1945年,但它是重庆谈判的成果而不是重庆政 治协商会议的成果,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七 七事变之后,而不是重庆谈判后,排除C项;漫画题目及内容反映出 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国共继续合作共同走向光明的建国大道的 期盼,因此D项符合题意。,1.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17811790年间

22、是9626万元,英国毛织品 等货物输华总值在17811793年间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茶 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为了改变 这种状况,英国 ( ) A.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 B.操控三角贸易,发展制造工业 C.协定中国关税,控制中国海关 D.推行鸦片贸易,改变贸易格局,答案 D 题干所述时期英国对外扩张的方式是以商品输出为 主,资本扩张主要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A项错误;三角贸易指 的是黑奴贸易,不涉及中国,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 南京条约协定中国关税,控制中国海关,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在中英贸易中,英国商品销路不畅,中国

23、处于 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故D项正确。,2.(2018山东青岛期末)一本书中写道,“(洪秀全)造反之初就砸孔 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为妖。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 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书院,严禁古书流传”。下诏“凡一切孔孟 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洪秀全此举 ( ) A.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B.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 C.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D.实现了区域的思想统一,答案 A 作为农民阶级的领袖对传统文化一概否定,反映了这 个阶级的不成熟性,故A项正确;洪秀全一概否定儒学但并没有全 盘西化,故B项错误;洪秀全对儒学进行否定是为了传播拜

24、上帝教 思想,并不是为了传播资产阶级文化,故C项错误;在太平天国运动 期间没有实现区域的思想统一,故D项错误。,3.(2018福建泉州单科质检)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 乐观。在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 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 新兵调往前线。这种情况表明,中国 ( ) A.近代化努力收效巨大 B.清军训练有素 C.自信轻敌的盲目乐观情绪 D.民族意识觉醒,答案 C 材料反映了举国的“乐观”情绪:一种盲目乐观,并不 是因为中国真的已经强大,故A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把临时招 来的新兵调往前线”表明清政府在前线使用新兵,故B项错误;

25、材 料中对海军、陆军的认识和使用新兵集中反映了清政府盲目乐 观的情绪,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4.(2018山东日照校际联测)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的江苏巡抚 程德全、安徽巡抚朱家宝、广西巡抚沈秉堃纷纷宣布独立,变成 新政权的都督;四川总督赵尔丰则主动把政权交给了谘议局议长 蒲殿俊。这种形式的“独立” ( ) A.有利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 B.为共和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C.埋下了此后帝制复辟的隐患 D.导致革命党人失去了主导权,答案 A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建立新的政权,导致清 政府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仅仅是有 利于推动清政府统治的瓦

26、解,并没有为共和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故B项错误;这种“独立”与此后的帝制复辟没有必然联系,故C 项错误;材料中“四川总督赵尔丰则主动把政权交给了谘议局议 长蒲殿俊”说明当时革命党人并未失去主导权,故D项错误。,5.(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评)下表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 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反映的主要内容最有可能是 ( ),A.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B.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 C.同党内的错误路线、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 D.教育说服少数民族群众和地方群众,答案 C 在1934年12月到1935年9月,党内先后有王明“左”倾 错误和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的错误,上述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些 错误

27、而召开的,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符合上述会议的 主题,故排除。,6.(2018四川宜宾一模),上表是七七事变前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据此可推知 ( ) A.日本具备迅速战胜中国的一切基础 B.中国抗战拥有持久作战的先决条件,C.抗战胜败取决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 D.全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存亡的关键,答案 D 材料只是从国力和军力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这不能 说明日本具备迅速战胜中国的一切基础,故A项错误;中国在抗日 战争中能够与日本进行持久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全体中国人民抗 战的决心,故B项错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最 主要的原因在于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而

28、 不是依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故C项错误;通过表格中数据可以看 出:中国国力和军力都不如日本,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全民族 的抗战,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故D项正确。,7.(2018辽宁大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 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 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 好似在观看 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 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 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 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摘编自

29、牟安世鸦片战争,材料二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 觉醒,(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态度,

30、结合所学分析 导致这一态度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3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华民族觉醒为论题,结合 所学知识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表述通畅),答案 (1)态度:漠然。 原因:专制政府的腐败,国人民族意识的淡薄。 (2)影响:唤醒民族意识,开始救亡图存运动。 (3)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之前,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国人缺乏对外部世界的 了解。鸦片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深深刺痛了中国人的民族情结, 他们开始奋起反抗,走向救国救民之路。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 瓜分的危机,国

31、人的民族意识初步觉醒,国人开始从政治层面探索 中国近代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进行,使国人的民族意识进 一步觉醒。抗日战争的爆发,特别是日本的全面侵华,促成了全民,族的抗战,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显现出空前的大团结。 中国的民族觉醒是伴随着外国侵略的不断加剧形成的,同时也伴 随着民族复兴的艰巨任务。,解析 (1)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一“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 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可知,国人态度比较冷漠;第二 小问原因,材料一中“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说明国人民族 意识淡薄;结合所学可知,与清王朝家天下、专制腐败有一定的关 联。(2)根据材料二“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 也”可知,甲午战争唤起了国人的民族意识,纷纷展开各种形式的 救亡图存运动。(3)首先,根据要求,拟定论题。其次,史论结合,进 行论证。最后,对所论述内容作简要的总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