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7 ,大小:84.97KB ,
资源ID:94839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483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增分第二招突破历史学科综合题的三大策略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增分第二招突破历史学科综合题的三大策略学案.docx

1、1高考增分第二招 突破历史学科综合题的三大策略策略一 熟练掌握主要设问类型的答题公式1.历史分析类设问的答题公式解读(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2、(4)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直接动

3、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2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例证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遂废诸侯,改为郡县,以一威权,以专天下。其意主以自为,非以为民故秦得擅其海内之势,无所拘忌,肆行奢淫,暴虐天下。荀悦汉纪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然诸侯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班固汉书材料三

4、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宋濂元史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秦朝“暴虐天下”的制度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4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为“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制度上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容易“害身丧国”的根源。(4 分)3(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宣慰司的主要职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中央政府是怎样节制行省权力的。(8 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行政体制建设的认识。(6 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5、。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 1949 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1)

6、材料一中,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要说明这次“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与以往封建王朝的主要不同。(16 分)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9 分)2.历史内容类设问的答题公式解读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1)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

7、+经济结构、布局+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其中,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分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5租庸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

8、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关系、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分+国际经济+其中,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动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如 19 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移民带来劳动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经济成分=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

9、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

10、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窃取政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例证3.唐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后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阅读下列材料:6材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

11、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欧阳修新唐书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材料三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

12、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摘编自孙国栋唐宋史论丛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概述其组织形式。(10 分)(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6 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因素。(4 分)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办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在文艺7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

13、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摘编自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猛烈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了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 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哲学家开展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摘编自彼得赖尔等启蒙运动百科全书(1)根据上

14、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 18 世纪的启蒙学者是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10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方面所起的作用。(8 分)83.历史影响、经验教训、评价、启示类设问的答题公式解读 (1)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如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

15、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2)判断成败的依据及原因判断成败的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它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成功。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清政府的孤立、各

16、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3)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等。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

17、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9(4)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如评价李鸿章:首先是其身份属性即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接着按不同方面和时间顺序阐述其在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具体事迹;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正义)+结论如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先概述维也纳会议和维也纳体系的概况;再分析其性质和特点,对其历史反动性及客观进步因素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评判;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例证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8、问题。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摘编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摘

19、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摘编自万昌华郡县

20、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6 分)10(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8 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10 分)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 世纪末,英国便爆发了要求选举改革的民主运动,参加者除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外,还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工人阶级1830 年,法国爆发了推翻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整个欧洲的民主运动亦出现了高潮,这就进一步推动了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发展,议会中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经过反复的斗争和较量之后在 1832 年 6 月 4 日通过了议会改革

21、法案。摘编自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1881 年 11 月 17 日,俾斯麦向帝国议会宣读了由他起草的皇帝诏书,开始实施他的社会立法计划。1883 年 6 月公布疾病保险法1884 年 7 月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 年 6 月公布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进入 19 世纪 90 年代后,威廉二世先后颁布了“工商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劳动立法,实行每周 6 天工作和 8 小时工作日制摘编自德国史纲11材料三 不用说,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并不是指在一切文明状态都是实际可行的或适当的政府形式,而是指这样一种政府形式,在它是实际可行和适当的情况下,它伴随有最大数量有益后果,直接的和将来的。一个完善政府的理想类

22、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了。摘编自英密尔著代议制政府(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有哪些。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6 分)(2)材料二俾斯麦立法体现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6 分)(3)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的“代议制政府”。(3 分)(4)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材料三的观点。(5 分)12策略二 熟练掌握主观题的答题技巧1.非选择题的审题能力解读 (1)审提示语提示语往往是限定答案内容的关键词,是正确解答试题的关键。比如,有“根据材料”的提示,就不能根据所学回答。(2)审限定语一般包括时间限制、地点限制、主题限制,非选择题中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有主

23、题限制。比如“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等。(3)审问题语“原因”“背景”“内容”“影响”“评价”“比较”“归纳”等都是常见的问题语,正确理解这些问题语对于正确解答试题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原因”和“背景”,注意“原因”是“背景”的组成部分,但是,“背景”除了包含推动历史进程发展的因素外,还包含阻碍历史进程发展的因素,其内涵比“原因”更大。(4)审能力要求注意分析是要求高度概括还是具体阐述。若要求高度概括就要简练、全面;若要求具体阐述,就要层次分明、逻辑清晰。(5)审赋分“赋分”与答案的设置有直接的关系,赋分较多的问题答案必然多。比如,4 分的问题一般有两点或者四点答案。

24、例证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摘编自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 400 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3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摘编自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6

25、 分)(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6 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8 分)2.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改变了英国和世界的经济面貌,也对人类社会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棉纺织业中机器织布机数量(单位:万台)年份 1813 1820 1829 1833 1850 186114台数 0.24 1.4 5.5 10 25 40英国伦敦人口数量(单位:万人)年份 1801 1831 1841 1851 1861人口 111.7 190.7 223.9 268.5 322

26、.7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年份 1841 1861农业 22.3 18.8工商运输业 48.5 55.7其他 29.2 25.5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材料二 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 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摘编自欧洲史材料三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作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

27、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摘编自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 世纪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英国社会经济面貌的。(6 分)15(2)19 世纪初,“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分别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6 分)(3)阅读材料三,简述哈孟德夫妇对工业革命的评价。结合所学,概括指出 19 世纪上半期,针对工业革命的“

28、弊”,先进人士在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学领域有哪些探索。(8 分)2.高效、全面、快速获取材料信息解读 能力要求:综合近几年的高考题,95%以上是通过引用新材料来创设新情境命制试题。因而高效、全面、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剔除虚假和错误信息,保存或阐发正确的史实、观点,是高考制胜的关键所在。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问题有效信息的“有效”都是针对具体问题而言的,没有问题也就谈不上“有效”,所以在解读史料之前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问题。(2)领会线索16一般而言,材料解析题都有其线索。“线索”是解题的方向,一般贯穿于试题的始终,常见的线索有时间类,人物类,以经济、政治或思想等为中心

29、的专题类。解题时捕捉到试题的“线索”,感悟到命题的“灵魂”,答题就能准确到位。(3)抓关键词无论材料的文字有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4)划分层次很多问题答案的结构与材料的层次相同,因此,要注意对材料划分层次,一般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依据,尤其是要注意省略号两侧的语句。理解各层次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同时用符号(直线或曲线)画出关键词句,去粗取精,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5)回归教材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境、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联系。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设问需要从教材内容来确

30、定大致的方向,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后,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三是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会议、著作、人物等),大体了解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外延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例证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触是 16 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 19 世纪才开始。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化的性格与价值。

31、摘编自胡适中国的传统及其将来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 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174.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的追求目标,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复兴思潮大大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累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绞脑沥血,各本其所学,发抒复兴国族之伟论。吴钊复兴之基点(1933 年)材料二 1940 年,一位回族同胞在抗战三周年纪念感言中写道:“整整三个年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

32、华民族数千年的积弱,蒙受了巨急的刺激,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扎稳了抗战最后胜利的把握。首先我们为民族复兴的远大前途,抱乐观,感兴奋!”摘编自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 2 卷(1940 年)材料三 教育家蒋梦麟在昆明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里,写成西潮一书。他认为:“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她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丰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中国所走的路途相当迂回,正像曲折的长江,但是她前进的方向却始终未变。”摘编自张可荣试论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材料四 这个方案无疑的是我民族复兴的唯一途径只要我们能依照国父的遗教迈进,民族复兴是不成

33、问题的,因为他已经在任何方面无论文化、政治、经济等都替我们铺好了光明的大道。摘编自萧一山清史大纲(出版于 1944 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吴钊发出的“呼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4 分)18(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位回族同胞对于民族复兴“抱乐观”态度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说明此理由的主要史实。(6 分)(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蒋梦麟和萧一山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张。(4 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抗战时期人们关于民族复兴思想的共同点。(6 分)3.非选择题的论证评价能力解读 能力要求:论证评价是历史试题中最常见的考查形式,也是史学能力的基本内容,是能否正确解答非选

34、择题的关键因素。19(1)观点明确、把握方向考生必须首先明确自己赞成哪种观点。(2)史论结合、证据有力明确观点后,支持或否定这一观点需要证据。这些证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所学知识,二是试题所给材料。无论来源于哪一方面,证据必须要与观点高度统一。(3)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任何论证批驳型试题的答案都不是一个方面,在进行论证时要注意表述的层次和角度,比如“对内、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等,解答试题前应先设计论证的角度。(4)辩证分析、一分为二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要求。例证5.近代社会变化导致中国传统城市大都走向了衰落,而新兴城市则发展起来。阅

3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原因。在李唐统治的三百年中,扬州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区域处于江淮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周围资源丰盛,物产富饶,经济基础雄厚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的糟米、盐铁和各种货物,都要由扬州转运至各地。王鸿扬州散记材料二 前近代时期,扬州虽然存在着庞大的商业资本(盐商),但却无法发展到像 1718 世纪欧洲那样的商业体系。首先,盐业是由官府垄断的,盐商的活动与其说是私人企业经营,还不如说与包税制度具有同样的性质。其次,盐商富豪们所获得的利润和财富并未再投资于新的商业和工业企业之中,而是往往转变为各种非经济的用途。摘编自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

36、落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处于依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导致中国城市的畸形发展,上海等部分开放城市依附于西方世界,得到快速发展。上海开埠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区域的工业、商业、贸易和金融中心,苏、杭、扬等传统工商业城市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中逐渐居于从属地位。摘编自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20材料四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曾对亚得里亚海北部的两个港口城市即威尼斯和的里雅斯特的兴衰进行比较分析,他指出:“威尼斯是一个属于回忆的城市,而的里雅斯特则像美国一样,它的优点是没有任何过去的包袱。”(1)据材料一说明唐朝扬州繁荣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

37、识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什么。(6 分)(2)清朝时期在扬州从事盐商活动的主要是哪一商帮?依据材料二指出限制其走向资本主义的因素有哪些。(6 分)(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扬州、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为例,对“时代与城市”这一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 字左右)(8 分)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茅海建天朝的崩溃21材料二 近代中国著名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38、:“1840 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 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材料三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6 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蒋廷黻的观点。(8 分)(3)写出甲午战争期间三个战役的名称。就近代化意义而言,甲午战争与前两次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6 分)224.非选择题的史论结合能力解读 能力要求: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与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与策略,亦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学科素养之一。(1)史

39、论结合,即客观史实和科学理论的结合,它是历史学习与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与策略。惟有尊重客观史实、确立唯物史观、贯彻论从史出,才能真正解答好历史问题。唯物史观要求我们在解答历史问题时必须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一是在观察客观历史发展进程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时,要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同时也须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分析历史现象,探究内在联系,找出历史进程的本质和规律,从历史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研究历史。(2)历史知识包含“史”与“论”两方面。“史”即史学研究的材料,它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是历史知识的本源;“论”即史学研究的观点,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40、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属于历史认识论范畴。“论”的最低形式是认识历史时使用的概念、判断、推理;它的最高形式是史学观点、原理,以及对史学的目的、立场和归宿的看法。“史”是印证“论”的依托,“论”是认识“史”的指南,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结构严密的历史知识体系。(3)解答“史实求证”的问题时,有一个细节性的问题,还必须要引起高度的注意:题目的设问一般总会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另外一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两种问法的答案有较大的出入。第一种问法的答案,只需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史实、观点,一般就能得到答案;而第二种问法的答案,一般除材料外,还必须结合本材料以外的知识点来予以

41、补充、印证答案,单纯就材料答题,将会是一个不完整的答案。所以在归纳出基本观点时,有时还必须遵循“源于材料并高于材料”的原则,要能够把所归纳出来的答案放在相关的材料或材料之上,在所补充的史实中进行印证。例证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国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23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

42、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 26 个,工关 5 个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摘编自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

43、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摘编自中国全史商贾史(1)据材料一,指出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的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8 分)(2)材料二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逻辑关系。(4 分)(3)材料三提出了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这一观点,并归纳出其论证的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8 分)248.20 世纪 30 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 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 1927 年以前,外

44、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税率只有 4%,1931 年则提高到了 10%,1933 年提高到了 20%,1934 年更是达到了 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 1936 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钢1927 年 772 百万千瓦 14.2 百万公吨 436 815 吨 30 000 吨1936 年 1 724 百万千瓦 26.2 百万公吨 958 683 吨 556 347 吨年平均增长率9.4% 7% 9% 40%摘编自步

45、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材料二 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与中央、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材料三 众所周知,中国自 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中,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 70%,1937 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

46、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摘编自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25(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8 分)(2)结合 20 世纪 30 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8 分)(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4 分)5.非选择题的行文组织能力解读 能力要求:考试大纲中无论是“描述和阐释事物”还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对考生的行文组织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

47、求。在行文组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答案要全面高考评卷时“采点给分”,即用标准答案与你的答案相对照,有几个“得分点”给几个相应的要点分。为得到更多的分数,组织的答案包含的“得分点”一定要多。为做到这一点,答题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原则。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当然,“要点”多可能“文字”也会相应增加,但绝不是长篇大论。(2)格式要到位文科书写的规格式样是统一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格式应运用到历史学科的作答中来。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不能像26做豆腐一样,四四方方一大块;每段文字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

48、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同时,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有些同学将一道题的答案没头没脑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块”变成了“面条”,这显然是逻辑混乱的表现。如果要点较多时,采用数字符号,使其清晰化。(3)层次要到位层次是说话、作文内容的次序,层次到位是正确分段的前提保证。每个问题的解答要有主要线索,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有的按地点划分几个地域,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有的需要按因果关系从因素到结论进行论证。(4)语言要到位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历史学科考试答题,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甚至修辞手法。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老师讲解时的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同时,文字要简洁,语言要精练。例证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是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摘编自黄安年富兰克林罗斯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