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2. 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3. 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电子显微境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2. 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的图片和 CAI 课件, 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2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教学重点1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菌的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的营养方式;2. 细菌的生殖方式。教学难点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2.
2、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课时安排1 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图片资料,CAI 课件,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等。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站,搜集与细菌有关的材料;加强课前对本节内容的预习。【教学设计】导入新课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与细菌战有关的图片学生交流所知道的细菌战的历史知识,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资料:(1)七三一部队 1932 年在中国哈尔滨设立研究中心。这支部队拥有多名细菌专家和研究人员,分工负责实验和生产细菌武器,残忍地对各国抗日志士和中国平民的健康人体用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细菌和毒气进行活人实验和惨无人
3、道的活体解剖,先后有一万多名中、苏、朝、蒙战俘和健康平民惨死在这里。(2)731 部队当时已具有可将人类毁灭数次的细菌武器生产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投放战场,致使 20 多万人死伤。2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联想已知的历史知识,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教师趁机激活学生的思维,设疑导入课题: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它为什么会被侵略者利用来危害我们人类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习第二节:细菌。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有哪些?(2)什么是菌落?细菌菌落和霉菌菌落各有哪些特点?(3)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有哪些?通过复习
4、巩固上节课内容,突出了重点,强化学生的记忆。质疑:大家了解了细菌的菌落特点,作为单个的细菌,其形态、结构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细菌的发现创设情景:日本七三一部队研究的鼠疫杆菌、伤寒杆菌、霍乱杆菌等细菌都是能够致人生病、甚至死亡的细菌。但是 17 世纪后叶以前,人们并不知道细菌这样一类生物的存在。那么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呢?(板书:细菌的发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细菌的发现”内容,回答教师展示的问题:(1)17 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是怎样发现细菌的?(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怎样证明肉汤内的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3)尝试回答人
5、们为什么称巴斯德为“微生物学之父”?(4)读了以上的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根据书中内容和搜集的资料,提取有用信息,对问题作出解答:(1)列文虎克制作了放大 200300 倍的显微镜,在观察各种微生物的时候,无意地从一位老人的牙垢中发现了许多杆状、螺旋状和球状的小生物,它们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他将这些微生物绘制成图,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刊上,从此,人们知道了细菌的存在。(2)巴斯德设计了巧妙的一组对照实验,把有无细菌进入作为唯一变量。教材 59 页图 V30 就是他演示的实验和作出的精彩说明。(3)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
6、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正是有了这些成就,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4)列文虎克能发现细菌,是因为他用了显微镜,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察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生物学的进步;显微镜的出现离不开物理学的进步,因此,生物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将越来越来紧密。小结: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同学们只有努力学习、涉猎各科知识,在平时积极训练自己科学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做好实验,为将来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习目标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细菌的形态:细菌很小,大约 10 亿个细
7、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到底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细菌形态图片,请部分同学到讲台前用显微观察细菌永久涂片,并引导学生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讨论、交流。3小结:细菌的个体非常微小,其形态主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例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2细菌的结构:教师展示植物细胞模式图、细菌的结构图片,提出以下问题:(1)一个细菌有几个细胞构成?根据“观察与思考”图示,请说出构成细菌的细胞有哪些结构?(2)有的细菌生有荚膜或者鞭毛,请推测它们有什么作用呢?(3)观察植物细胞模式图和细菌结构示意图,讨论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异同,请以表
8、格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回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观察细菌细胞结构,经小组同学讨论,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然后班内展示。回答:(1)一个细菌由一个细胞构成,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构成细菌的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有的还有荚膜或者鞭毛等结构。(2)有些细菌在细胞壁的外面生有荚膜,主要起一种保护作用;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3)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结构比较表:比较项目 细菌细胞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细胞壁 有 有 有细胞膜 有 有 有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 有 基本结构 细胞质 有 有 有 特有结构 荚膜、鞭毛 液泡、叶绿体 小结:植物细胞和细菌结构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9、;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它虽然有 DNA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提问:(1)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2)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3)从细菌的结构上看,细菌的体内没有叶绿体,你能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吗?回答:(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2)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具备光、叶绿体等。(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细菌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们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把有机4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教师强调: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这种营养方式为异养。学习目标三:细菌的生殖创设问题
10、情景,教师展示细菌的分裂生殖图片,请学生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生殖方式的?(2)芽孢是怎样形成的?芽孢的形成对细菌有什么意义?(3) 细菌有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密切的关系?(4)请你讨论分析并尝试回答形成的芽孢属于生殖细胞吗?教师指导学生联想七年级所学习的有关细胞分裂的知识,观看大屏幕上展示的细菌的分裂生殖图解,分裂过程的录像。理解细菌分裂的速度之快,经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后得出结论,全班展示回答。回答:(1)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由此看出细菌具
11、有惊人的增殖速度。(2)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3)环境不适宜的情况下,细菌能够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4)芽孢不是生殖细胞。因为一个细菌在环境不适宜的状态下只能形成一个芽孢,而一个芽孢在环境适宜时,又只能萌发成一个细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细菌数目的增加,所以芽孢不是生殖细胞,它只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时形成的休眠体。质疑:细菌具有惊人的增殖速度,但是我们的地球为什么没有被
12、细菌所充满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菌的适应性、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思考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细菌繁殖速度虽然相当快,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营养、气体、代谢产物等影响,细菌很难快速繁殖;繁殖产生的细菌有的不能适宜各种环境,很快就会死亡,例如一般细菌在 100的高温下几分钟就能被杀死,有些细菌甚至在阳光下照射一会就能致死。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先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将各组形成的知识体系通过黑板、投影仪、口述或其他方式展示出来。方案一:两个同学用相声对话的形式来进行展示(其中一名学生扮演细菌)。 细菌扮演者飘然而至讲台上,依附在学生身边。学生:哎,你是谁?怎么依附在我的身上?“细菌”:我叫细
13、菌啊,怎么?你不认识我?学生:我怎么不认识你啊?你从什么地方来?“细菌”:我也记不清了,我到过山川,去过树林,游过大海,渡过小溪,可以说我到过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你说我来自哪儿?学生:这么说还真是个旅游家呀!你大老远的,一个人来的呀?“细菌”:是啊,我们细菌家族都是独立生活的,不像你们人类,这么大了,还要依靠父母。学生:你有哪些特征可以让我一眼就认出你啊。“细菌”:我身体微小,由一个细胞构成,一般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5具有未成形的细胞核是我的独特特征。我们体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学生:我看你这么小,在路上没有什么生命危险吧?“细菌”:没关系,我身体外有荚膜,而
14、且我靠分裂繁殖后代的能力也十分强。就在我们说话的时间里,我的许多子孙已经在你的手上安家落户了。学生:坏了,我得赶紧到水龙头上洗洗手,要不,我还不得病呀。通过两人的课堂情景剧表演,把这一节的内容准确的表达出来了。方案二: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展示出来。板书设计细菌细菌的发现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的有荚膜、鞭毛,没有成形细胞核和叶绿体营养方式:异养生殖方式:分裂生殖例题剖析【教学反思】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微生物,由于其个体微小,人们对其观察困难,了解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对细菌的探究兴趣,本节课以日本 731 部队研制细菌入手,导入新课,利用 CAI 课件
15、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大量运用图片资料,从而使知识更加直观化、更加生动。例如通过图片展示细菌的几种形态和结构,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了解细菌的多样性。在借助图片认识细菌结构的基础上,通细菌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形态 微小,有球菌、杆菌、螺旋菌。结构由一个细胞构成,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具有荚膜、鞭毛。生殖分裂生殖,条件适宜时,每半小时分裂一次。6过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对比,突出细菌的结构特点即不含有成形的细胞核;从结构中没有叶绿体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知道细菌是与植物、动物不同的一个生物类群。细菌的繁殖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本节课通过设计“计算细菌的繁殖数量”这一技能训练,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细菌的繁殖之快,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和比较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关于细菌的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还不够,细菌的结构有 DNA,授课中应引导学生回忆染色体、基因这些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并明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让学生顺利理解只有 DNA 结构意味着细胞核的结构较简单,是还未真正成形的细胞核;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