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一、单项选择题 1. 考古发现,明代古沉船所在地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县,在明朝有“海上互市之地”之美誉,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郑和下西洋成功实现的条件,不包括( ) A. 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B. 造船业发达 C. 指南针的应用 D. 西方国家文明的吸引 2. “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以一艘名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探寻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 ) A. 印度洋沿岸 B. 红海沿岸 C. 非洲东海岸 D. 地中海沿岸,D,D,3. 在今天的澳门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土生葡人,他们
2、是澳门土生土长的葡萄牙后裔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 ) A. 13世纪 B. 14世纪 C. 16世纪 D. 15世纪 4. 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 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B. 明朝国威的树立 C. 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 航海技术的发展,D,D,5. 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盐城,东台人葛天民针对“倭刀”只宜近战,难以远攻的特点,组织家乡民众将长竹削成竹枪远刺敌人,打败倭寇。下列人物与葛天民有类似贡献的是( )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郑和 D. 忽必烈 6. 下图是某同学
3、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的部分笔记。其学习的主题是( )A. 郑和下西洋 B. 戚继光抗倭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雅克萨之战,A,B,二、综合题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郑和 材料二,(1)材料一是对哪一事件的描述?从这句话中你可以想象郑和曾面临过哪些困难?(2)郑和船队“昼夜星驰”“若履通衢”的原因有哪些?(从科技角度思考),郑和下西洋。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等。,造船技术先进;将指南针用于航海;丰富的航海经验等。,(3)仔细观察材料二的图片,通过图片信息可以判断,郑和的船队到过哪些地区?(根据图中人物的衣着、建筑物等思考)(4)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加强。郑和船队的主要活动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大象、佛教建筑等说明郑和船队到过东南亚地区;蒙头巾、阿拉伯建筑等说明郑和船队到过西亚地区;黝黑的皮肤、赤着上身的打扮,说明郑和船队到过非洲。,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提倡和平交往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