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08MB ,
资源ID:949380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493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学案中图版必修22019012225.docx)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学案中图版必修22019012225.docx

1、1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 2.了解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人口迁移的方向。 3.了解中国人口迁移的几个阶段和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4.理解并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重难点)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 1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阅读教材 P11P 13前两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2.类型3.国际人口迁移(1)新大陆发现以前:人类的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旧大陆。(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3)“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外籍工人(

2、劳务输出)为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到发达国家。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2迁入区变成人口净迁出区;北美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4.国内人口迁移(1)不同时期的表现古代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使人口大规模地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清 代 至新 中 国成 立 前 “闯 关 东 ”: 河 北 、 山 东 一 带 人 口 迁 往 东 北 地 区“走 西 口 ”: 河 南 一 带 人 口 迁 往 新 疆 、 甘 肃 等 地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口自由迁移较少,

3、主要表现为国家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内地、边疆工农业建设。改革开放后到目前: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主要表现为从欠发达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2)重要形式:城乡间的人口迁移,并且从乡村向城市的迁移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 1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向欧洲的移民,据图分析:(1)图示反映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特征是什么?(2)分析图中迁入国家或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提示 (1)本图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特征,即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穷国流向富国。(2)“二战”后,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奥地利等,人口增长模式进入“三低”型,人

4、口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劳动力不足,而且由于经济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吸引了南亚、西亚、北非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移民,甚至是欧洲南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移民。教材梳理 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阅读教材 P13P 16,填写下列知识。1.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就成为人口迁入区。2.政治因素:表现为驱逐出境、流亡国外、战争和移民戍边等。3.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宗教、种族因素。4.生态环境因素:以灾难性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主。5.其他因素: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 125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据图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

5、因素有哪些?3提示 该图形象地反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箭头指向人口的迁入地(或称移民的新定居地),箭尾方向为迁出地(或称移民的原居住地),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导致人口迁出的因素(称为推力因素)在于原居住地的不良条件,如自然灾害、低工资、失业等,而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称为拉力因素),包括高工资、好学校、好的医疗条件、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此外,影响人口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因素还有费用、亲友、距离、性别、年龄、种族、语言、教育、技能等(称为阻力因素)。预习效果自测1.正误判断:(1)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由迁入区变为迁出区。( )(3)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

6、的积极影响是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4)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5)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6)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不变的。( )提示 (1) 国际旅游没有改变居住地,不属于人口迁移。(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经济发展快且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需求量大,欧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人口迁入区。(3) 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从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4)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5)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决定作用。但在某种特定

7、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6) 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影响其迁移的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2.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由我国当前国情可知,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导致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答案 C420052010 年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四省市总迁入人口中来自河北的人口所占比例具有明显差异(如下图所示)。完成第 3 题。3.造成图示四省市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所占比例差

8、异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达程度 B.自然地理环境C.区域产业政策 D.空间移动距离解析 人口总是向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的地区迁移。图示四省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的比重大,造成所占比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达程度。自然地理环境、区域产业政策、空间移动距离不是主要原因。答案 A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 45 题。4.“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东北工业区的吸引 美国的南北战争 环境因素 新兴产业的吸引A. B. C. D.5.与 20 世纪 5080 年代中期相比,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

9、迁移主要表现为( )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 B. C. D.解析 第 4 题,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方向在“二战”前后有较大的改变, “二战”前由于东北工业区经济较好,有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吸引大量南部移民进入, “二战”后由于西部、南部新兴工业的出现和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的恶化,导致人口开始向西部、南部迁移。第 5 题,20 世纪 5080 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数量少、规模小,且多为有组织的迁移;而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出现了大量自发性的民工流动现象,多为农村流向城

10、市,主要是为了就业和经商。5答案 4.C 5.B探究点一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案例探究】 2017 年 3 月 17 日,国际移民组织(IOM)与中国及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发布世界移民报告 2015 。报告数据显示,全世界有 2.32 亿国际移民和 7.4 亿国内移民。约占一半的国际移民居住在 10 个高度城市化、高收入的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英国),此外还包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报告指出,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的城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有 2.6 亿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作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引擎,

11、沿海地区接收了超过一半的移民人口。接收国内移民人口最多且移民人口增速最快的为北京、东莞、广州和上海等城市。结合材料探究:(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的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主要是哪些大洲?(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有哪些?(3)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什么?(4)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内人口迁移方向的特点有哪些?提示 (1)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地有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2)外籍劳工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等。(3)迁移方向是河北、山东的人主要

12、迁往东北;河南、陕西、山西的人主要迁往西北地区。(4)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迁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反思归纳】1.人口迁移的判定及分类(1)人口迁移的判定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分析,判定发生人口迁移,要同时满足三个特点:三 个 特点 人 口 发 生 空 间 位 移定 居 地 变 更 跨 越 了 行 政 区 域 界 线时 间 限 度 为 永 久 性 或 长 期 性 同 时 满 足人 口 迁 移6(2)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人们通常把人口迁移是否越过行政界线作为判断是否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或国际人口迁移的标准。如图所示,A、B、C 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 代表国外。由

13、 A1到 B1,由 B2到 C1,由 C1到 A1都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由 B1到 B2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由 A1到 D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总结如下:是否跨越国界 国 际 人 口 迁 移国 内 人 口 迁 移省 际 人 口 迁 移县 际 人 口 迁 移 )2.国际人口迁移阶段 时间 特点 流向新大陆发现前15 世纪末、16 世纪初以前集中在旧大陆内部(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新大陆发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15 世纪末、16 世纪初至20 世纪中期出现大规模跨洲迁移;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移向未开发国家欧洲流向美洲;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亚洲人向国外移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 世纪

14、中期至今劳务输出成为主流;国际难民数量多、持续时间长;优秀人才移民日益增多;迁移流向发生变化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穷国流向富国3.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以上因素的不同,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也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7【即时巩固】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题。(1)图中为 2012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

15、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8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解析 第(1)题,从人口数量来看,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超过 1 亿,且多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大且迁入人口数量大,应为广东省;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数量超过 1 亿,且多于常住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大,且迁出人口数量大,应为河南省;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为 2 000 多万,且多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迁入数量大,应为上海市。第(2)题,我国人口主要从内陆地区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

16、经济发达地区,且多就近迁移。由此可判断出河北人口主要流向京津地区,安徽人口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湖南、广西人口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答案 (1)A (2)D探究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案例探究】 材料一 20 世纪 30 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材料二 在 20 世纪的最后 10 年里,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其中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了 17%,约 70 万。材料三 1947 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巴基斯坦

17、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和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 1 500 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 200 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材料四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结合材料探究:(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9(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3)阅读下面两种现象:一种是许多留学生学成后不愿回国,而在国外生活和发展;另一种是早期流落国外的华人、华侨总想“叶落归根” ,纷纷回国定居。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角度分析,这两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 (1)材料一生态环境因素,材料

18、二战争(政治)因素,材料三宗教(社会文化)因素,材料四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2)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的距离等。(3)留学生不愿回国,是因为国外有更优越的生活、就业、经济收入等条件,这说明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华人、华侨归国定居,则反映了一种思乡的民族情感。上述两种现象说明任何一种特定的条件都可能促成人口迁移现象的发生。【反思归纳】1.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综合评价人口迁移是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2.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一般受个人的主观决策的影响。人口迁

19、移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可以分为两类:推力和拉力。在我国现阶段,城乡迁移是主要的人口迁移形式。10特别提醒 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2)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3)促成人口迁移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在确定了其主导因素的前提下,还要进行综合比较分析。3.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出区和人口迁入区的影响任何人口迁移都会对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体总结如下:【即时巩固】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 20052010 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

20、成(1)(2)题。11(1)20052010 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 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解析 第(1)题,根据题意,迁出(入)人口迁出(入)比重人口总数。据图,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但四川人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川的迁出人口数多于贵州,A 项错误。上海虽然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广东,但人口总数远少于广东,故上海迁入的人口数少于

21、广东,B 项错误。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就自然增长率而言,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二者的自然增长率差别不大,从图上可以看出,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 项正确。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故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D 项错误。第(2)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欠发达地区迁入相对发达地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从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移看,皖、赣、黔三省属于欠发达省份,人口以迁出为主,且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所以当地老龄化进程加快,沪、京、津属于相对发达的直辖市,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迁入人口主要是青

22、壮年,延缓了当地老龄化进程,故 B 项正确。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农村迁向城市,皖、赣、黔三省为人口迁出地区,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比重相对上升,提高了三省的城市化水平,C 项错误。沪、京、津是人口迁入地区,人口迁入提高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D 项错误。12答案 (1)C (2)B知识结构晨背索引1.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判断方法。2.说出人口迁移有哪些类型。3.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有哪些?4.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什么?5.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变化及原因是怎样的?6.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对点练一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2018 年春运 3 月 12 日结束,为期 40 天。春运

23、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 29.7 亿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据此回答 13 题。1.2018 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2.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13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3.我国面临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客流量过大 出行时间分散 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 出行时间集中A. B.C. D.解析 第 1 题,春运期间民工流动性较强,此时他们是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且不变更户籍,故属于人口流动。第 2 题,春节前旅客主要由城市流向农村,回家过年;春节后由

24、农村流向城市,外出务工。第 3 题,春节前后,客流量过大且集中,是我国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答案 1.D 2.A 3.C对点练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 45 题。4.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务工和经商5.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C.乙、丙 D.乙、丁解析 第 4 题,从年龄段看,2034 岁人口数量大,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经常性的、主要的因素,人口迁移为了获取较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第 5 题,甲年龄段为

25、婴幼儿,乙年龄段为青壮年,两者明显有家庭关系,婴幼儿随父母一起迁移。答案 4.D 5.A课后作业基础冲 A 练14与 2014 年相比,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 12 题。1.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

26、是这些中小城市( )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A. B. C. D.解析 第 1 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需求。第 2 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故选 C 项。答案 1.A 2.C下图表示我国某县 2000 年、2010 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34 题。3.与 2000 年相比,2010 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4.该县可能位于我

27、国(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解析 第 3 题,根据图文分析,2010 年比 2000 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意味着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此劳动力紧张,价格有所提高;人均生产规模扩大;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均产值增加。综上所述,A 项正确。第 4 题,该15县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因此选 D 项。答案 3.A 4.D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 56 题。5.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A.中国、印度、美国B.印度、中国、美国C.

28、中国、美国、印度D.印度、美国、中国6.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D.西部和南部的自然增长率高解析 第 5 题,结合中、印、美三国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因此吸纳移民是其人口增长中的重要方式,如丙图所示;我国的民族构成中汉族占绝大多数,故新增人口也以汉族为主。第 6 题,美国西部和南部的环境优美,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口向这两地迁移,并非由于自然增长率高引起的。答案 5.B 6.D7.阅

29、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以山东人为主体的“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人口迁移活动,也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移民壮举!两个世纪前,齐鲁大地上的农民推车、挑担、乘筏,用自己的双腿和双手开拓了充满艰辛血泪的“闯关东”之路。从清代到新中国成立前,前往东北的山东人在 2 000 万以上。16(1)山东人“闯关东”有两条路线,请在图中绘出迁移的路线。(2)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如此大规模人口迁移行为发生的原因。解析 山东人“闯关东”的路线分为陆路和水路,水路是从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的最短航线,即乘筏、帆船经庙岛群岛至老铁山,再由辽东半岛到东北。陆路是沿渤海湾北上过山海关到东北地区。对比分析山东和东北两地的人口、

30、资源等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即可得到“闯关东”的原因。答案 (1)水上路线必须经过庙岛群岛,陆上路线必须经过山海关。(2)山东: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繁。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森林、矿产资源丰富。能力达标练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 2 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 12 题。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城乡间人口流动 农业专业化发展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B.C. D.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

31、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解析 第 1 题,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扩大了劳动力的需求,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又为农业专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题中三者关系排序正确的是,故选项 D 正确。第 2 题,人口的合理流动,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选项 A 错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地区间经17济发展的不平衡,选项 B 错误。区域协调发展会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从而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选项 C 正确。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能改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会提

32、高城市化水平,选项 D 错误。答案 1.D 2.C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 20002013 年人口变动的情况。读图完成 35 题。3.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 )A.2003 年 B.2006 年C.2009 年 D.2012 年4.该城市人口变动导致( )A.老龄化的进程延缓B.平均预期寿命缩短C.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5.该城市是( )A.武汉 B.重庆C.上海 D.西安解析 第 3 题,图中常住人口数量曲线在逐年增加,但 20102013 年间,每年人口增长较少;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该地人口多数年份是负增长,只有 2012 年人口自然增长是正增长

33、;所以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 2012 年。选 D 正确。第 4 题,该城市人口变动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迁入量减少,导致该城市老龄化的进程延缓,A 正确;人口的变动不会影响平均预期寿命,B 错;自然增长率提高,儿童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加重,C 错;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和价值取向会趋向复杂,D 错。选 A 正确。第 5 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低,以人口迁入为主,近年来迁入人口减少,应是我国沿海开放早的城市,近年来由于产业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导致迁入人口减少,最可能是上海。选 C 正确。18答案 3.D 4.A 5.C人们在选择工作及居住地时多受就业机会、治安、文化生活及自然环

34、境等影响。下图是针对美国本土大学生的居住及工作地选择,抽样调查结果所绘制的“偏好指数”空间分布图。回答 67 题。6.图中哪个区域因受惠于信息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聚集,加上气候宜人,成为美国大学生心目中最偏好的居住及工作地之一( )A.子 B.丑 C.午 D.亥7.卯区成为“偏好指数”偏低的区域,最主要是受制于下列哪两个地理因素( )冬季气候干冷 区域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人口密度较高 位于活火山及地震带上 传统老旧工业区A. B. C. D.解析 图中所示丑区域为美国旧金山,该区域因受惠于信息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聚集,加上气候宜人,成为美国大学生心目中最偏好的居住及工作地之一。卯区纬度较高,

35、冬季气候寒冷,多山地,以农牧业为主,人口稀少。答案 6.B 7.A8.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我国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19材料二 这次监测结果显示,北京的流动人口 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 52.1%来自安徽和江苏;太原、成都以省内流动为主,比例分别为 62.5%、87.0%。深圳的流动人口,省内流动占 33.8%,14.8%来自湖南。(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2)在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为农业人口。试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3)目前,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请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 第(1)题,根

36、据金字塔各个年龄段的比例判断青年人口流动数量大,根据材料二的比例判断人口就近流动。第(2)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巨大吸引力。第(3)题,本题具有开放性,可结合农村人口的技术水平低、安全保障低等方面进行组织答案。答案 (1)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口,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所占比重少;呈现就近流动趋势。(2)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市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城市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要比农村高;国家流动人口政策的放宽;交通条件的改善等。(3)实行平等的就业政策,优化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清理和取消针对流动人口不合理的规定和收费,取消对流动人口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加强流动人口职业培训工作,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对流动人口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加强社会保障政策宣传,依法要求各类用工单位为流动人口办理社会保险。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