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256KB ,
资源ID:95089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508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技法提分点21比对文本巧辨析分析概括细提炼20181230254.doc)为本站会员(priceawful19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技法提分点21比对文本巧辨析分析概括细提炼20181230254.doc

1、1技法提分点 21 比对文本巧辨析,分析概括细提炼四个比对识辨分析概括读文支招一点定位读议论性散文议论散文的“一点”就是作者的观点,依据这“一点”读文,再结合选项,就可以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旨。1.通读全文找“一点”通读全文,明确大概意思,找到明确表明作者观点的话,尤其关注首尾。本文末段一句“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即为明确的观点,暂且确定其为“一点” 。2.依据“一点”联系其他点本文要上推,依次概括每段能表明观点的句子,倒数第一、二段告诫朋友忌学者的通病,勉励为学;倒数第三段,从反面驳斥了不学之徒欺乱常人;第二段,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鼓励朋友珍惜机遇,勉励为学。可明确本文作者是

2、讲求学应有的态度。3.借助选项充分确认大概浏览选项,确定主要内容,充分认证自己的观点,以确认这“一点”为作者希望朋友避免一般学者的通病,珍惜机遇,勉励为学。典题文本(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上池州李使君 书杜 牧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 之 心 ,2果 为 不 缪 , 私 自 喜 贺 , 足 下 果 不 负 天 所 付 与 、 仆 所 期 向 , 二 者 所 以 为 喜 且

3、自 贺 也 , 幸 甚 , 幸甚 。 仆 不 足 道 , 虽 能 为 学 , 亦 无 所 益 , 。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如 足 下 之 才 之 时 , 真 可 惜 也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 !可 不 勉 之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 辈为注解之罪。 ”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

4、生,即亦随而猾之矣。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此 则 不 学 之 徒 , 好 出 大 言 , 欺 乱 常 人 耳 。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 ,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 ”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 ”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 亦 学 者 之 一 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

5、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 。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此 亦 学 者 之 一 病 也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 古 未 有 不 学 而 能 垂 名 于 后 代 者 , 足 下 勉 之(选自樊川文集 ,有删节)【注】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缪:通“谬” 。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对点解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

6、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第 三 段 , 比 对 观 点 。原文“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 ,肯定郑玄的解释,斥责“不学之徒” 。选项与其比对,可确定选项正确。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3第 三 段 , 比 对 依 据 。原文“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选项与其比对

7、, “厘清因果,比较优劣”对应原文“考其来由,裁其短长” ,其余为原句。故知选项正确。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第 五 段 , 比 对 关 系 , 张 冠 李 戴 。原文“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 ,指出了这是学者的弊病,选项与其比对, “作者认为自己”说法错误。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原文“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 “足下勉之” ,对应选项前句;结比 对 全 文合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8、比对选项后句。可知此项正确。答案 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解析 “可惜”是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词, “可”是“值得”的意思, “惜”是“爱惜”的意思。答案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饰 以 温 慎举 以 予 人 ) 向 者 仆 之 期 足 下 之 心儿 之 成 , 则 可 待 乎 )C. D.其 有 国 者 成 败 废 兴其 远 而 无 所 至 极 邪 ) 能 不 亡 失 而 思 念

9、至 也吾 尝 终 日 而 思 矣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以、之、其、而”的用法。A 项,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B 项,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项,其:代词,那些/连词,表选择;D 项,而:连词,表递进/连词,表修饰。答案 B4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解析 首先,通读文段,大致了解整个文段的内容。其次,根据画波浪线句子的前后语境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因为名词和代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

10、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初步断句。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仆、足下”都是人称代词, “仆”作“自知顽滞”的主语,可在“顽滞”后断开;两个“足下”分别作“美”与“教”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而“足下之美”与“足下之教”分别作了“欲成” “既受”的宾语,因此,可在其后断开。再次,看标志性虚词的位置,进一步断句。 “假使” “亦”常放在句子开头,前面应该断开。 “之”跟在动词“施”后。因为“恳恳”修饰“欲成”作状语,所以“之”应为宾语,故在“之”后断开。最后,通读整个句子,试着翻译一下,看句意是否通顺。答案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

11、一局而无过失而已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译文: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译文: 解析 本题涉及词类活用、重要虚词、固定用法等。(1)“资” ,供给,给予。 “迹” ,事迹,功业。 “光” ,名词用作动词,光耀。 “勉” ,努力。(2)“所解释” , “所”与动词“解释”构成“所”字结构,解释为名词“分析说明” 。 “完具” ,完备。 “虽” ,表假设,即使。 “挈置” ,提携安置。答案 (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

12、啊!(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参考译文】我与您年龄相同然而主张不同,您性情俊逸通达、坚定明智,内心正直,态度温和,用温和谨慎修饰(自己),所以为人处世光明高尚没有过失、后悔的事。(我)在京城期间,家里的事,人际往来,整天局促束缚,不能够每天说出心中所想来使自己明白,自然不敢用同辈之流期待你啊。5去年请假,从江、汉之间回京城,才知道您调任地方官的缘由,敢于做正义的事,以前我期望您的心思,果然不是谬误,私下里自己恭喜道贺,您果然没有辜负上天托付给予的、我期望仰慕的,这两者就是我恭喜道贺您的原因,好啊,好啊。我不值得一提,虽

13、然能做学问,也没有什么长进,像您的才华、时机,真是值得爱惜啊。以前所说的俊逸通达、坚定明智,内心正直,态度温和,用温和谨慎修饰(自己),这才华值得珍惜;年龄四十岁做刺史,得到偏僻小郡,有衣服和食物,没有做吏的苦楚,这是时机值得爱惜啊。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我常想百代之后,不一定不幸,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书记载详尽而且所记事情繁多。现在的谏官一定说:“假使圣人精深微妙的意旨没有流传,就是写注解的郑玄等人的罪过。”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假使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不值得

14、学习,那就得圣人复活,像周公、孔子那样亲自教授精深微妙的意旨,这样以后才能做学问。那么圣人不复活,就终生不能做学问了;假使圣人复活,也就跟随并且扰乱他们。这是不学习的人,喜欢口出大话,欺骗扰乱常人罢了。自从汉朝以来,那些诸侯的成功失败、衰败兴盛,功业行迹,不计其数,各种各样的事,根据事实,都可以描述出来,考察它们的由来,判定它们的是非,十件里能有四五件,就能够用来应对当代的事务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就是依据所见所闻,能够不丢失见闻并且细致思考的结果。楚王问蓬草的果实,回答说:“我以前听童谣知道的。 ”这就是把小孩子当作老师罢了。用上古时代的知识来检验它们,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反复

15、斟酌,才能成为圣人啊。诸葛孔明说:“你们这些人读书,是想做博士啊。 ”这就是因为被自己的见识阻滞,不知道适宜地变化,叫迂腐的儒生,这也是求学的人的一个弊病。我自从元和年间以来,直到今天,自己见到听到的名家才子的讨论,常法制度,征讨叛逆作乱,考察他们当时的情形,用古代事迹进行检验,能够做到不丢失见闻并且细致思考,也能够成就一家的事业了。但是随时见到随时忘记,随时听到随时丢弃,轻视看到的重视听到的,这也是求学的人的一个弊病。像您有上天给予的天赋,我与您差距太大。我知道自己顽固凝滞,不能耗费心思做学问,假使能学成,也不能够拿出来散布,诚挚殷切地希望成全您的好事,改天在接受您的教导之后,对于官吏事务没

16、有过错罢了。自古以来没有不学习却能在后代人中流传名声的,您努力吧。(2018浙江嘉兴一中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饿乡记清蓝鼎元醉乡、睡乡之境稍进焉,则有饿乡,王、苏二子 之所未曾游也。其土其俗其人,与6二乡大同而小异。但其节尚介,行尚高,气尚清,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昔者伯夷、叔齐 ,尝造是乡,爱其境,婆娑不忍去。乡之人留之,群奉为主,凡有过客,悉禀命辨别去留。孔子去卫适陈,道经是乡。伯夷率乡人郊迎伏谒,礼甚恭,欲以主位让。孔子不顾,然亦重违其意,乃偕诸弟子为停骖者七日。于陵陈仲子,矫廉于齐,齐人疑之,仲子投是乡三日,欲亲伯夷,夷笑而麾之曰:“避兄

17、离母者,非吾徒也。 ”仲子惭而去。汉周亚夫慕是乡高义,弃通侯之尊,徒步款里门。伯夷蹙额曰:“亚夫粗人,岂足以居此!但彼既来,亦不可拒者。 ”顾左右即于里门别构数楹与之而延晋处士陶潜以高风荡涤羞秽潜亦舍彭泽令与夷齐交称莫逆焉。凡有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辱亲敝乡,迎之致敬,无敢失礼。其为贱吏鄙夫,亟扑杀之里门之外。吾友黄越甫尝游是乡,归为余言:“此中佳胜,非俗人所知。 ”余初未以为然。年来,偕越甫联袂而往,未半途,觉道路险峻,若不可耐;复勉强前行,忽尔气象更宽,别有天地,其山茫茫,其水淼淼,忘贫富贵贱。俯视王侯卿相,不啻蝼蚁之尊。持粱齿肥,醉饱欲死,殊觉可怜莫甚焉!伯夷、叔齐为余言是乡来历

18、,及君子之至于斯者,且言:“彼未入时,虞帝、大舜及商臣傅说、胶鬲,皆流连是乡;后又有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诸公,谒吾徒而来请。盖天将有意于是人,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二君其亦然乎?”余笑而不信,但乐乡人之不余拒也,辄数日一往,往则与夷、齐上下议论,盘桓尽兴而归。恨王无功、苏子瞻之不获从吾游也。【注】 王、苏二子:指王绩和苏轼,王绩著醉乡记 ,苏轼著梦乡记 。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二子,孤竹君死后,他们都不愿继位,逃往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商灭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 逮:及。B.然亦

19、重违其意 重:难。C.不啻蝼蚁之尊 不啻:差不多。D.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 益:好处。解析 益,与“增”同义,增加。答案 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夷 笑 而 麾 之 曰 去 今 之 墓 而 葬 焉 ) 以 高 风 荡 涤 羞 秽 以 赂 秦 之 地 封 天 下 之 谋 臣 )C. D. 殊 觉 可 怜 莫 甚 焉 且 焉 置 土 石 ) 盖 天 将 有 意 于 是 人 是 何 异 于 刺 人 而 杀 之 )解析 B 项,都是介词,用。A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C 项,表感叹的语气词;疑问代词,哪里。D 项,介词,对;介词,和。7答案

20、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以神奇的想象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横绝天地、纵贯古今的世界,这里聚集了古今困厄的人们,却别有气象。B.饿乡爱憎分明,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得到礼待,而贱吏鄙夫却遭到鄙弃。故孔子受伯夷郊迎。郊迎是出郊迎宾,以示隆重、尊敬。C.虽然饿乡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但是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感叹、理想、感情融入其中,所以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D.饿乡在“我”心目中自始至终是一个崇尚廉洁、清高,超越“醉乡” “梦乡”的佳胜之地,所以早已心生羡慕。解析 比对依据可知, “自始至终”说法错误,文中有“余初未以为然” “未半途,觉道路险峻,若不可耐” “余

21、笑而不信” 。答案 D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顾左右即于里门别构数楹与之而延晋处士陶潜以高风荡涤羞秽潜亦舍彭泽令与夷齐交称莫逆焉解析 原文标点:顾左右,即于里门别构数楹与之。而延晋处士陶潜,以高风荡涤羞秽。潜亦舍彭泽令,与夷、齐交,称莫逆焉。答案 顾左右/即于里门别构数楹与之/而延晋处士陶潜/以高风荡涤羞秽/潜亦舍彭泽令/与夷/齐交/称莫逆焉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伯夷率乡人郊迎伏谒,礼甚恭,欲以主位让。译文: (2)但乐乡人之不余拒也,辄数日一往,往则与夷、齐上下议论,盘桓尽兴而归。译文: 解析 (1)率,带领;郊,名词作状语,在郊外;伏谒,伏地拜谒;(2)不余

22、拒,是宾语前置句;辄,就;上下议论,谈古论今;盘桓,流连。答案 (1)伯夷带领乡人到郊外迎接伏地拜谒,执礼很恭谨,想要把主位来让给他。(2)可是很高兴乡人不拒绝我,就几天去一次,去了跟伯夷、叔齐谈古论今,盘桓流连,尽兴而归。【参考译文】醉乡、睡乡的境界稍进一层,便有饿乡,(那是)王绩、苏轼两人没有游历过的地方。8那地方、风俗、人物和两乡大同小异。可是那节操崇尚廉介,品行崇尚高贵,气节崇尚高洁,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却又是醉乡、睡乡所比不上的。从前伯夷、叔齐,曾经到过这饿乡,爱那境界,徘徊不忍离开。乡里的人留住他们,一同奉他们做领袖,凡是有过客,他们就受命辨别来人(决定他)的去留。孔子离开卫国到陈

23、国,路过这饿乡。伯夷带领乡人到郊外迎接伏地拜谒,执礼很恭谨,想要把主位来让给他。孔子不考虑留下来,可是也难违他们的情意,于是同许多弟子在这里停车七天。于陵陈仲子,在齐国假行廉洁,齐人怀疑他,仲子投到饿乡三天,想要亲近伯夷,伯夷笑着挥挥手对他说:“避了兄弟,离了母亲,不是我们的同道人。 ”仲子惭愧地离去。汉朝周亚夫羡慕这乡的高义,放弃通侯的尊贵,走着来到里门。伯夷皱着眉头说:“亚夫是粗人,怎么可以住在这里!但他既然来了,也不便拒绝。 ”伯夷以目示意左右的人,就在里门另外造几间屋给他住。却请晋朝处士陶渊明用高风亮节涤荡秽污。陶渊明也弃掉彭泽令,跟伯夷、叔齐相交,称为莫逆之交。凡圣贤豪杰、孝子忠臣、

24、高人义士,屈辱来到饿乡,恭敬地迎接他们,不敢失礼。那些鄙贱的人,都被急急扑杀在里门外面。我的朋友黄越甫曾经过饿乡,回来同我说:“这乡里很好,不是俗人所知道的。 ”我起初不以为然。近年来,同越甫一起去,不到半路,觉得路很险峻,好像不能忍耐;再勉强向前走,忽然气象更加宽大,别有一个天地,那山水茫茫一片,(让人)忘却贫贱富贵。俯视王侯卿相,差不多蚂蚁一样的尊荣。他们吃着高粱肥鲜,醉饱要死,(我)只觉得他们特别可怜!伯夷、叔齐同我说这饿乡的来历,和到这里的君子们,并且说:“他们没到这里时,虞舜和商朝的大臣傅说、胶鬲,都流连这乡;后来又有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许多人,来拜谒我们请求入饿乡。因为天要降大

25、的责任给这人,一定先要使他经历这乡,来增加他们的才能。你们俩大概也是这样吧?”我笑着不相信,可是很高兴乡人不拒绝我,就几天去一次,去了跟伯夷、叔齐谈古论今,盘桓流连,尽兴而归。遗憾王绩、苏轼不能跟我一起游历啊。一、(2018浙江金华十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程易田诗序清刘大櫆余性颛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径术,以故与缙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年已晚暮,始为博士 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劘切,或

26、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9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 ;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因取易田之诗所谓

27、“濠上吟 ”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选自刘大櫆海峰文集 ,清乾隆刻本)【注】 博士:学官名,掌管文庙(孔庙)祭祀、教育生员等。诸生:生员,俗称秀才。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为人所贱简 贱简:轻视、怠慢。B.歙尤多英贤,敦行谊 敦:厚道、诚恳。C.易田固信余 固:坚决、执意。D.属其板刻之 属:通“嘱” ,叮嘱。解析 结合后文,从语法关系上看, “敦行谊”与后文“重交游”的句式一致, “重”活用为动词,意思为“重视” ,故“敦”也应为动词

28、,解释为“重视,推崇”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退 而 强 学吾 尝 跂 而 望 矣 ) 注 念 生 人 之 欣 戚不 知 东 方 之 既 白 )C. D.夫 造 物 之 于 人彼 于 致 福 者 , 未 数 数 然 也 ) 以 与 四 方 之 知 言 者 共 读 焉激 于 义 而 死 焉 者 也 )解析 A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B 项,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 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对于。D 项,句末语气词,也可作代词,它,指诗集;兼词,于之。答案 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9、 )A.作者禀性和志趣与世俗不同,虽然无缘于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但不认同世人的成功之道,曾隐居修身,游息山野,生活平淡。B.作者直到年老时,才担任卑微的博士之职,有黟、歙两地的许多英才贤士跟从作者学习,谈论时事,虑及民生,此乃平生之一大乐事。C.作者既赞赏程易田所写的诗歌语言朴实,寓意深远;又深切同情程易田年过四十,仍不得志,且家庭贫困,为了谋生,只能离乡。10D.本文语淡情深,构思巧妙,围绕“乐”字展开,由“无乐”到“有乐”再到“不乐” ,即写不遇之叹、得友之乐、离别之伤,自然流露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解析 比对观点可知, “人生无常、及时行乐”说法错误,无中生有。文章围绕“乐”展开,

30、第一段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 ,第二段说“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 ,第四段说“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 ,展现了人物情感变化的过程,但没有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想法。答案 D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解析 先依据句末语气词“焉” “耶”断,再依据名词“余” “今”断,最后依据整齐的句式“欢聚未几” “离散随之”断;“徒以”句,联系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徒以口舌为劳”句段;最后可据虚词“而”断。

31、答案 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余皆不知其径术,以故与缙绅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译文: (2)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译文: 解析 (1)巧取而捷得,投机取巧、行走捷径而取得成功;径术,成功的路径和方法;缙绅之士,达官贵人;遇合,遇到志趣相投的人。(2)因,于是;咀吟,咀嚼吟诵;益,更加;称,符合。 “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定语后置句式, “所谓濠上吟者”作定语。答案 (1)凡是世人所谓投机取

32、巧、行走捷径而取得成功的,我都不知道他们取得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因此我与达官贵人相背而行,最终没有遇到志趣相投的人(或“遇到赏识自己的人”)。(2)于是,拿来易田的题名为“濠上吟”的诗集,反复咀嚼吟诵其诗,更加赞叹他文章的古朴,与他的心灵、容貌相符合。【参考译文】我生性愚昧无知,知道笃信古道,却不知道迎合时俗;时常惦记着把施恩于百姓作为自己的重任。凡是世人所谓投机取巧、行走捷径而取得成功的,我都不知道他们取得成功11的路径和方法,因此我与达官贵人相背而行,最终没有遇到志趣相投的人(或“遇到赏识自己的人”)。隐退而努力学习,游息山野之间,虽然不是有过痛苦,但也不曾有过快乐的。我年龄已进入暮年,才开

33、始在黟县担任博士。博士的官位卑下,生活贫穷而没有权势,最为人所轻视、怠慢。而黟、歙邻近,歙县多有英才贤士,注重品行和道义,重视结交朋友。一时的俊杰大多依傍我而相互切磋砥砺,有时高谈当今的事务,挂念生民的忧乐,不禁感慨叹息,面对面歌咏。大概我平生的快乐,没有什么可超过这个了。程君易田,尤其被人称赞为著材宿彦(德才兼备之士),也早晚跟随着我。他所写的诗歌,措辞朴实而寄寓深远,我曾说他有陶潜的遗风。易田执意尊奉我,我也非常器重易田。虽然这样,我毕竟老了,今年我年龄已七十三岁了,将归乡隐居在枞阳江边。而易田年龄已过四十,却仍然被困在生员(秀才)之列;且家里又贫困,在家乡不足以养活自己,也将到汝阴谋生。

34、心想长期与诸位君子相处,是不可获得的。共同居住共同研讨,一边弦歌一边诵读,欣欣然而忘记了疲倦。欢聚不久,离散随之而来,我在此大概还能独自快乐吗,不能吗?由于平生未曾有过相处快乐的人,只是因为与诸君子相处而快乐,如今却又因为相聚不能恒久而心生不快乐。回忆独自生活的时候,虽然没有什么快乐,但也没有什么不快乐。然而今日的不快乐,是由昔日的快乐而招来的。那造物主对于人,又怎么能使他长期快乐呢?于是,拿来易田的题名为“濠上吟”的诗集,反复咀嚼吟诵其诗,更加赞叹他文章的古朴,与他的心灵、容貌相符合。我叮嘱他将其诗作板刻成集,用来与四方的知音一起诵读(或“而与四方的知音一起诵读它”)。而我为他的诗集作这样的

35、序。二、(2018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二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答乔适书宋穆修盖古道息绝不行,于时已久。今世士子,习尚浅近,非章句声偶之辞,不置耳目。浮轨滥辙,相迹而奔,靡有异途焉。其间独取以古文语者,则与语怪者同也。众又排诟之,罪毁之,不目以为迂,则指以为惑,谓之背时远名,阔于富贵。先进则莫有誉之者,同侪则莫有附之者。其人苟无自知之明,守之不以固,持之不以坚,则莫不惧而疑,悔而思,忽焉且复去此而即彼矣。噫!仁义忠正之士,岂独多出于古,而鲜出于今哉?亦由时风众势,使不得从乎道也。观足下十篇之文,则信有志于古矣,来书问曰:“将学于今,则虑成浅陋;将学于古,则惧不得取名于世,学宜何旨

36、?”引韩先生师说之说以求解惑。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不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何足为人质其是非?徒以退拙无所用心,因得从事于不急之学,或谓之为好古焉。故足下厚相期待,盖感其声而求其类乎!试为足下言之:夫学乎古者,所以为道;学乎今者,所以为名。道者,仁义之谓也;名者,爵禄之谓12也。然则行道者兼乎名,守名者无以兼乎道,何者?行夫道者,虽固有穷达耳,然达于上也,则为贤公卿;穷于下也,则为君子。其在上,则礼成乎君,而治加乎人;其在下,则顺悦乎亲,修乎身。穷也达也,皆本于善焉。守夫名者,亦固有穷达耳,而皆反于是也。达于上也,何贤公卿乎?穷于下

37、也,何君子乎?其在上,则无所成乎君而加乎人;其在下,则无所顺悦乎亲而修乎身。穷也达也,皆离于善焉。故曰行道者,兼乎名;守名者,无以兼乎道。足下有志乎道而未忘乎名,乐闻于古,而喜求于今,二者之心苟交存而无择,将惧纯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气骤胜矣。足下心明乎仁义,又学识渊博,应固守而弗离,坚持而弗夺,力行而弗止,则必立乎名之大者矣。学之正伪有分,文之指用自得,何惑?不宜,某白。(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之背时远名,阔于富贵 阔:空泛,不切实际。B.则信有志于古矣 信:确实,的确。C.穷也达也 穷:困顿,不得志。D.坚持而弗夺 夺:争夺,夺。解析 “坚持而弗夺”意

38、思是“坚持住,不要丧失(大道)” , “夺”意思是“丧失” 。答案 D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先 进 则 莫 有 誉 之 者入 则 孝 , 出 则 弟 ) 而 鲜 出 于 今 哉日 削 月 割 , 以 趋 于 亡 )C. D.务 名 者 无 以 兼 乎 道贾 余 庆 等 以 祈 请 使 诣 北 ) 应 固 守 而 弗 离后 人 哀 之 而 不 鉴 之 )解析 A 项,表示并列对举,不译。B 项,介词,在;介词,向。C 项,介词,用来的(办法);介词,凭身份;D 项,连词,并且;连词,却。答案 A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

39、不被当时接受,古文学习也被大家抵触。学习古文者被大家认为是奇谈怪论的人,被大家嘲笑,怪罪,诋毁。B.乔适想学习当下文章又担心浅薄鄙陋,想从事古文学习又担心功名难以获取,所以向作者写信来寻求该怎么办。C.作者告诉乔适,学习古文可以兼顾道与名,学习当下文章只可以追求到名声,所以,学习古文成为贤能的公卿,学习当下文章成为小人。D.本文用对比的说理方式,解决了乔适心中的困惑,最后指出乔适应坚持学习古文,将来一定有所出息。13解析 比对词义可知, “学习古文成为贤能的公卿,学习当下文章成为小人”说法错误,应为行道者成为贤能的公卿,只追求名声者成为小人。学习古文是行道的一种途径方法。答案 C9.用“/”给

4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不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解析 根据名词代词“足下” “年” “心” “时” “仁义” ,虚词“之” “于” “焉” “以”断;依据句子结构断, “当少秀之年”和“怀进取之心”结构相同, “与之者寡”和“非之者众”结构相同。答案 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寡/非之者众/不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何足为人质其是非?译文: (2)二者之心苟交存而无择,将惧纯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气骤胜矣。译文: 解析 (1)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

41、,判断句;于,表被动,被;何足,哪里值得;为,给、替;质,指出。(2)苟,如果;交存,交织并存;浸微,逐渐衰退;骤,迅速。答案 (1)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才学又被时俗抛弃的人,哪里值得给人指出那是对的还是错的呢?(2)如果这两种心理交织并存而不加选择,那么(我)担心(你)纯洁的本性会逐渐衰退,浮躁的意气就会迅速占据上风。【参考译文】古代为文之道中断而不被推行,在时间上已经很久了。当今的读书人,文风习惯崇尚浅薄鄙陋,如果不是句式整齐、声韵对偶的文章,他们就不会听不会读。浮夸、粗制滥造的写作方法,相互追随且四处流行,没有其他不同的方式。在这之间,(如果有人)只拿古文交谈的话,那么(别人就把他)与奇谈怪

42、论者一样看待。大家又排斥、辱骂他,怪罪、诋毁他,不是把他看作迂腐,就是指责为糊涂,说他背离时代、远离名声,在追求富贵方面迂阔、不切实际。前辈中没有赞誉他的人,同辈中也没有附和他的人。他如果没有自知之明,不用坚决的精神来坚守(古文之道),不用坚韧的意志来坚持(古文之道),那么没有人不害怕和怀疑的,后悔并且想(改变)的,突然之间就会又离开这条道路而走向那条道路了。唉!仁义、忠正的君子,难道单单多出现在古代,却在当今很少出现吗?这也是由于世俗14的风气、众人形成的势头,使(读书人)不能够崇尚古文之道罢了。阅读你的十篇文章,(你)的确在古文方面有追求,(你)来信询问我说:“想要向当今的文章学习,却担心

43、变得浅薄鄙陋;想要向古文学习,却害怕在世上不能够取得功名,学习应该指向什么?”(我)引用韩愈先生的师说的观点寻求解惑。你正值青春年华,怀着进取的志向,在仁义不兴盛的时候学习古文,赞同学古文的人少,批评学古文的人多,(你)在心中能没有困惑吗?因此写信问我。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才学又被时俗抛弃的人,哪里值得给人指出那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我)只是因为退隐、无能,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干,因此能够从事于不急功近利的古文,有人称我是喜欢古文。所以你对我充满了深深地期待,大概是被我的言论感动,于是寻求自己的同类吧!试着为您说说:向古文学习,是用来追求大道的方法;向今文学习,是用来追求名声的方法。大道,说的就是仁义;

44、名声,说的就是官位俸禄。既然这样,那么追求大道的人能兼顾到名声,追求名声的人就没有兼顾大道的办法。为什么呢?践行大道的人,虽然确实有困顿与通达的境遇,然而(当他)在上层做官时,就成为贤能的公卿;(当他)困顿处在下层时,就成为品格高尚的人。当他处于上层时,给君王建成礼制,给人民带来安定;当他处于下层时,就孝顺和愉悦亲人,修养身心。无论困顿还是通达,都源于善。守望名声的人,确实也有困顿通达的境遇,然而和上面的情况都相反。在上层做官,哪有什么贤能公卿呢?在下层困顿的时候,哪有什么君子呢?他在上为官时,对君王和人民没有什么帮助;在下层时,不能孝顺愉悦亲人,也不能修养身心。无论困顿还是通达,都离开了善。所以说践行大道的人,对名声能兼顾;守望名声的人,没有对大道兼顾的办法。你有志于大道又对名声不忘怀,对古文喜欢学习,对当下的文章也喜欢学习。如果这两种心理交织并存而不加选择,那么(我)担心(你)纯洁的本性会逐渐衰退,浮躁的意气就会迅速占据上风。你心里明白仁义大道,又学识渊博,应该坚守,不要离开(大道);坚持住,不要丧失(大道);尽力而为,不要停止,必将获取大大的名声了。学习的真假有别,文章的意图和功用自有收获,有什么好困惑的呢?说得不恰当,但这正是我想说的。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