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高考历史(浙江专用),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 1.背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 初,西方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日益激化,并加紧扩军备战,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加剧了这种矛盾,世 界大战一触即发。 2.主要矛盾: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其中法德之间、英德之间、 俄奥之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基础梳理,考点清单,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879年,在德意志帝国宰相 俾斯麦 的推动 下,德奥缔结具有明显反俄性质的“同盟条约”。 1882 年
2、,德、 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德国 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1892年, 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 了协约, 三国协约 正式建立。,(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b) 1.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914年6月28日, 萨拉热窝 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俄、法、英先后 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三)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c) 1.原因 (1)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整个世界基
3、 本上被瓜分完毕。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 为一个整体。 (2)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成为英、法、俄的强大竞争对手,从而引发了 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3)对殖民地的争夺,英德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系对付英 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局面。 2.条件 (1)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准备了 条件。,二、旷日持久的战争 (一)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b) 一战爆发后,在欧洲形成了
4、西线、东线、南线三条战线,其中东线和西 线是主要战线。,(二)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b),(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c) 1.当时由于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大量装备军队,使防御一方的 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难度增大。 2.当时的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所以大战就转变成了旷日持 久的阵地战。 3.交战双方实力均衡。(主要原因) 三、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一)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b) 1.美国参战:1917年4月,美国正式对德宣战。 2.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派劳工赴法国、英国。,3.俄国退出战争:1918年3
5、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 布列斯特和约 ,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b) 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定在法国巴黎郊外一节火车车厢里签署。这一 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一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c) 1.经济实力方面,德奥集团处于劣势,在激烈战争的背后,是各国之间经 济实力的较量。 2.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表现得十分明显,德国被拖入两线作 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长达数年的战争,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同盟国集团各国表,现得更为明显。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6、(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c) 1.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 生动摇。 2.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 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d) 1.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2.影响 (1)摧毁了 德意志 、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促成了一 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 (2)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3)促进了政府机构改变
7、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4)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大战导致了政治经济危机,和平主义和社 会主义成为战后的两大社会思潮。,考点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一、巴黎和会 (一)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国的图谋(b) 1.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年1月18日,和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 2.美、英、法、日等国的图谋,(二)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 (c) 1.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交给日本。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引发了“五四运动”。 2.在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三)凡尔赛和约
8、的主要内容、客观作用和局限性(c),二、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一)凡尔赛体系及其实质 (c) 1.含义: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 凡尔赛体系 。它标志着一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确立了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2.实质:由于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的目的是掠夺战败国和争夺战利品, 这就决定了这一和平体系的不稳定性,它实质上是一个在掠夺战败国和 相互妥协基础上形成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 3.影响:凡尔赛体系是在战胜国之间交易和妥协实现了平衡的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因此,它只能维持国际秩序的暂时稳定。一旦被压制的国家,要求
9、突破压制,或战胜国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国际秩序就会失去稳定,所 以,凡尔赛体系不可能维持国际秩序的长期稳定。 (二)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其盟约(b) 1.建立:1919年4月,巴黎和会通过 国联盟约 。 1920 年1月, 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总部设在 日内瓦 。 2.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 3.国联盟约:“ 维护和平 ”的原则,实行“ 集体安全 ”,对 战败国殖民地实行“ 委任统治 ”。,三、华盛顿会议 (一)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 1.背景 (1)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关 系,并就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做出了一些决定,但还有许多重大问 题尚未解
10、决。 (2)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在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中发生重大变化,美、英、 日三国成为这一地区的竞争主角。 美: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称霸世界的目的没有实现,把注 意力转移到亚太地区,限制日本的扩张。 日:利用一战时机,扩张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对英美构成威胁。(主要原因),(3)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激烈,都希望通过谈判限制海军军 备竞赛。 (4)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2.目的: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限制海军军备,重新划分在亚太地 区的势力范围,建立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 3.时间、会议地点、与会国: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华盛顿;美、 英、日、法、
11、中、意、葡、荷、比。 4.议题 亚太地区问题;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中国问题。,5.内容,(二)中国山东问题(b) 1.问题的由来 (1)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清政府被迫同意将胶州湾租借给德 国,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2)一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 略地位。由于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使得日本在山东的权利 合法化。 2.问题解决: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日本将山东主权 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同时它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日本被迫放弃 “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3.能够解决的原因 (1)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主要原因) (2)美英在一
12、定程度上支持中国。(美英和日本之间存在矛盾) 4.评价 (1)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其他权利,是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山东问题 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2)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但其仍保留一些特权。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c) 1.实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 统治秩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 地半殖民地的体系。,2.不稳定性 (1)战败国特别是德国对和约滋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成为后来法西斯 上台的重要原因。 (2)引起中、东欧新兴国家间的矛盾。 (3)帝国主义被削弱
13、,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4)战胜国之间因分赃不均产生新的矛盾。 四、维护和平的尝试 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b) 1.初期,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 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2.20世纪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日本、意大利、德国的侵略扩张姑 息纵容,最终没有制止二战的爆发。,考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b) 1.社会根源 (1)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 矛盾。 (2)市场供需矛盾:一方面市场虚假繁荣,
14、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 美国国内贫富差距过大,社会购买力弱。 (3)投机狂热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2.主要影响 (1)经济上“关税战”恶化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等政策。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 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2)引发政治危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旷日持久,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 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 欲坠。 (二)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b)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经济危机导致国内矛盾尖锐,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激起德国 民众的复仇情绪;德国严重依赖美国资本,而
15、美国等国受经济危机冲击 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德国极右翼势力抬头;希特勒 领导的纳粹党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2)经过: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 勒出任德国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欧 洲策源地形成。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 凡尔赛和约 ,宣布实 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基础薄弱;日本法西斯 势力乘机而起,影响最大的是军部法西斯势力。 (2)经过: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6年, 广田弘毅 上台
16、组 阁,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 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三)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c),二、走向世界大战 (一)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c) 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对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 家的要求。 1.主要表现 (1)表现:a.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后,国际联盟派出调查团调查,但最后 对日本侵略行径不予任何制裁。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听任意 大利使用苏伊士运河运送部队和物资。c.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 国
17、采取“ 不干涉 ”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纵容法西斯侵 略。,(2)慕尼黑阴谋: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擅 自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标志着英法推行的绥靖政 策达到顶峰。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939年8月,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 不侵犯条约,表明欧洲筹建集体安全的计划落空。 2.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增强了法西斯国家的实力;导致 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暴露了英法的虚伪,作茧自缚,导致集体安全 的计划落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历史教训:世界和平是不可分割的;各国应该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 世界大国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18、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c) 1.主要内容 (1)双方互不使用武力。 (2)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 任何援助。 (3)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2.后果:为苏联赢得备战时间;英法等国的“ 祸水东引 ”计划破 产;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加速二战的爆发。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d) 1.原因 (1)经济危机的影响。 (2)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败。 (4)大国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 2.过程,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一)第二
19、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b)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面爆发。 (二)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b) 1.波兰溃败的原因 (1)波兰:装备落后,部署不当;孤军奋战。 (2)德国:准备充分,军事强大,战术先进(闪电战)。 (3)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在西线“宣而不战”。 (4)苏联:趁火打劫,占领波兰东部地区,建立“东方战线”。,2.法国溃败的原因 (1)内部原因:故步自封;军事理论落后;消极防守;长期推行绥靖政策;士 气低落。 (2)外部原因:德国准备充分,战术先进;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的 签订;意大利趁火打劫。 (三)敦刻尔克撤退
20、、不列颠之战(b) 1.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5月,德国法西斯进攻法国,把40万英法联军包围 在法国东北的敦刻尔克。英法联军由法国向英国撤退,为以后的反攻保 存了实力。 2.不列颠之战 (1)时间:1940年79月。 (2)经过:德国法西斯发动空袭进攻英国,英国首相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坚决反击。 (3)结果:德国的“海狮计划”不得不推迟。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 未能得逞。 (4)影响:打击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使 自法国败降后对欧洲战争持“中立”政策的美国政府明确地站在英国 一边,促进了英美联盟的建立,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21、 (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c) 1.苏德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 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 战争爆发,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c) 1.形成: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 了 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2.意义:使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集团的力量,为最后战胜 轴心国集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反法西斯国家在战争中相互配合,并 赢得最后胜利。 五、第二次世
22、界大战的转折 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c),1.莫斯科战役 (1)1941年9月底,德军以强大兵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但苏联军民顽强 抵抗,使德军最终止步于莫斯科城外20千米处。12月初,苏军发动反攻, 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2)莫斯科战役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着 “闪电战”的破产。苏联人民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英美 也加大了对苏联的援助力度,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斯大林格勒战役 (1)背景:莫斯科战役后,希特勒决定占领高加索。为此必须攻占斯大林 格勒,以切断苏联中央与南方的联系,并为南进德军提供强大的
23、后方保 护,还可北上迂回莫斯科。,(2)经过 斯大林格勒战役可分为两个阶段:1942年7月至11月为苏军防御阶段。 在渡过顿河后,德国第六集团军于9月突入市区,与苏军展开激烈巷战。 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为苏军反攻阶段。1942年11月,苏军发动钳形 攻势,包围德军约30万人。1943年2月,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3)意义: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 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3.中途岛海战 (1)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太平洋和大洋洲的许多岛 屿。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仍对日本构成威胁。,(2)过程:1942年6月4日至5日
24、,日美双方舰队在中途岛海域展开海空大 战。中途岛海战后,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4.阿拉曼战役 1942年,北非德意军队进抵距亚历山大港仅100千米的阿拉曼,开罗告急。但由于德意军队给养不足,攻势停顿。英军则迅速得到补充,于10月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折损过半,被迫全线西撤。北非战场的转折来临。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一)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c) 1.瓜岛战役:1942年8月,美军在西南太平洋日军控制的瓜达尔卡纳尔岛 登陆。瓜岛战略地位重要,日军据此可切断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联系,美 军则可以据此遏制日军南下,确保澳大利亚的安
25、全。双方均投入大量兵,力,志在必得。经过半年的争夺,日本海空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无法继 续坚持,被迫从瓜岛撤军。这标志着太平洋战场局势转折的完成。 2.意大利投降:1942年11月,美英联军由西向东与东路英军遥相呼应,将 德意军围困于突尼斯。1943年5月,25万德意军投降。北非战事胜利结 束,为盟军从南路反攻欧洲大陆准备了基地和跳板。7月,盟军在西西里 岛登陆,8月中旬占领全岛。7月25日,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 台。意大利的崩溃,标志着三国轴心瓦解的开始。 3.库尔斯克会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希特勒为挽回颓势,于1943年7月在 苏德战场库尔斯克地区发动了第三次夏季攻势,集中强大兵
26、力和大量先 进武器,并配备优秀将领,企图一举歼灭苏军主力,夺回战场主动权。此 时苏军在数量和质量上已占优势,事先又洞悉德军企图,进行了周密部,署,集中了超过德军的兵力。德军的进攻进展微弱,损失惨重,苏军发动 反攻。德军从此再也无法扭转败局。库尔斯克战役标志着苏德战场转 折的完成。 4.诺曼底战役 (1)过程:1944年6月6日,美英等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在经过激烈的滩头作战后,盟军开始向法国内地挺进。8月,巴黎解放。 诺曼底战役胜利结束。 (2)意义: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件,从 此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夹击、腹背受敌的困境中,预示着彻底打败德国 法西斯
27、、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经为期不远了。,(二)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 内容(c) 1.开罗会议:为加快战争步伐,并对战后事务进行安排,各大盟国频繁召 开国际会议。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召开开罗会议,签署 开罗宣言。宣言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 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2.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又召开德黑兰会议,商 定美英军队将于1944年5月从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三国首脑 还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 3.雅尔塔会议:在德国法西斯接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的情况 下,如何进一步安
28、排战后事务和处理德国的问题急需解决;同时,为彻底 战胜仍在负隅顽抗的日本法西斯,美英希望苏联尽早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召开 雅尔塔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 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4.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波茨坦会议,重 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 名义发表勒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三)德国、日本法西斯的投降(b) 1.德国投降:1944年底,希特勒在西线阿登地区发动最后的反扑,但由于 德军兵力
29、和装备不足以及苏军在东线的进攻,使德军的企图化为泡影。 1945年3月,西线英美盟军强渡莱茵河,在鲁尔地区围歼德军主力,西线德 军防御瓦解。同时,东线苏军兵临柏林城下。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同时,苏军对柏林发动了最后进攻。4月30日,苏军终于攻克柏林。 希特勒于当日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结束。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一 颗原子弹,造成重大伤亡。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次日出动170余万兵力 对日本关东军进行打击。中国抗日军民也发起战略反攻。在走投无路 之际,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
30、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反 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胜利结束。 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一)德、日法西斯犯下的主要暴行(b) 1.德国法西斯的暴行: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和进行种族灭绝性的大屠,杀。从1933年开始,希特勒在德国及其占领区建立很多集中营,用于关 押犹太人、政治犯等。1941年底,德国党卫军首领海德里希按照希特勒 的指示,对欧洲1100万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大批犹太人被送往东方的 集中营,或死于毒气室后被焚尸灭迹,或死于行刑队的枪口下,或在劳动 营中被苦役和非人的生活条件折磨而死。 2.日本法西斯的暴行:日军在中国制造南京大屠杀和成立“731”细菌 部队;此外,日本法西斯还在
31、东南亚占领区如马来亚、泰国和印度尼西 亚等地犯下了滔天罪行。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b)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就战争的 深度和广度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人类文明。 (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c) 1.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西欧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最终结束,以美苏两极对峙为特征的新的国际 格局逐渐形成。 2.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1)在战争中,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战后中国等亚洲和欧洲一系列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羁绊和统治, 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
32、义道路。 (3)战争彻底打垮了德、意、日帝国主义国家,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崩溃。 (4)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民族 解放力量得以增强,民族解放运动在战后蓬勃开展起来。 3.战争推动科技发展 军事上的需要,使各交战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相应的科 学技术,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人类从此进入核时代。现代火箭技术登 上科技舞台。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c)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所引起的,这充分体现了 法西斯主义反和平、反人类的本质,因此它昭示人类:必须吸取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警惕法西
33、斯主义死灰复燃。,2.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落后就要挨打。战争爆发后,一些国家如法国、波兰等在军事思想、 战略战术等方面或因循守旧,或盲目乐观,或骄傲自大,结果遭到了惨痛 的失败。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爱好和平 的力量必须团结协作,及时制裁侵略,才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定。,重难突破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 1.政治格局 (1)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俄罗斯四大帝国崩溃。 (2)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因政治经济危机而发生动摇,以欧洲为中 心的世界格局受到美日崛起的挑战。(但欧洲的中心地位没有从根本 上发生改变) (3
34、)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获得发展和扩张的良机。 (4)俄国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制 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并存时代。 (5)战争和革命引起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觉醒,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6)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 2.经济格局 (1)大战使欧洲失去大量海外投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在世界上的财政 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2)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资本输出国,对欧洲重建发挥 无法替代的作用。 (3)日本因此而发展:独占中国东北市场,向英法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协 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海运业迅速膨胀。日本由 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4)列强暂时放松对殖民地的经济侵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二、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中国政府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存在争议;一战结束后,中国作 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引发五四爱国 运动。 2.经济上:一战期间,英、法、德等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度下降,商品需 求则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工业的压力,客观上促进了民 族工业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一战中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三、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