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六 2014-2018年高考作文赏析,高考语文 (浙江专用),1.(2018浙江,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 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 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2018年的浙江高考作文试题,既紧跟时代步伐,又彰显地方特色。作文基于
2、对 “浙江精神”的提炼与概括,回望历史,紧贴时代主题,引导考生站在人生新起点,在宏观视野 中找到个人意义,思考未来人生。本题把浙江的人文精神提高到时代和家国的高度,体现了大,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格局、大视野、大胸怀,让人耳目一新。 从题型看,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认真解读材料,明确立意方向,并按相关 要求来完成写作任务。 材料第一句是对浙江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回望历史,浙江精神有以王阳明心学为代表的 “知行合一”和以黄宗羲为代表的“经世致用”;立足现实,浙江精神又有了“干在实处、走 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内涵。根据第一句,我们可这样立意:对材料中列举的一种或几
3、种浙 江精神进行礼赞或思考;通过代表人物或典型事例来表现浙江精神;也可挖掘材料中没有列举 到的浙江精神加以阐发。 材料第二句存在着因果关联,强调因“文化滋养”,而成就“浙江故事”和“浙江传奇”。根 据这种解读我们可这样立意:从各个领域选择浙江人物,可以是文化鸿儒,也可以是平凡工匠, 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现代名人,叙写他们的“故事”或“传奇”,追溯他们的成功和对浙 江的贡献,赞扬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浙江精神。也可扣住“与时俱进”,礼赞浙江精神世代 传承、历久弥新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 要明确写作的任务和要求:“浙江学子”是写作者的身份;“人生新起点”则提醒考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
4、思考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如何传承浙江精神,并为浙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告诉考生要立足自我,写出个人的“体验和思考”。 总之,作文可礼赞浙江精神,可歌颂浙江人物,也可追溯历史、展望未来。但不管选择何种立 意,都要做到两点:一是化大为小,选择一个小的切口深入思考;二是化虚为实,以具体人物、具 体故事来表现浙江精神。 例文1 我站在浩瀚的钱塘江边上 记得一个秋日的早晨,我到过一个山顶,见过一个鸟巢似的小小水窝。那洁净的水呀,一如少女 清纯的容颜。人们告诉我说,那就是钱塘江的源头。然后,她犹如少女般害羞含笑,翻越峻峭山 岩,穿越密林野花,叮叮咚咚地流下,汇聚成一条碧玉似的马
5、金溪。在接受了乡亲们的礼赞之 后,她一路吟唱,流出了青山。于是,我领悟了一个真理:稚嫩不可怕,只要你“心有梦想,干在实 处”,夹岸青山与翠绿原野,都是你沿途的风景。 钱江源是占旭刚的故乡。占旭刚年少时开始练习举重,这里的五谷杂粮滋养了他,山川草木庇 护着他,乡音乡情温暖着他。经过艰苦的磨砺,占旭刚成了中国举重历史上蝉联奥运会冠军的,第一人。这个貌不惊人的苦孩子,终于圆了自己的梦。他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举坛的巅峰,走 向万众瞩目的舞台,骄傲地站在那五星红旗飘扬的赛场上。 我曾经游览过春日的富春江,至今犹记一碧万顷的丽水,荡漾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我也登临 过严子陵钓台,惊叹这里猛浪若奔、千里缥碧的山
6、光水影。我还徜徉于古意盎然的遗迹,耳畔 回荡起爱国名臣范仲淹的声音:“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但是,让我迷惑 的是,严先生呀,为何您的睿智情怀不“知行合一”?为何您满腹经纶不“经世致用”,而只用 来明哲保身,清江独钓?您真的愿意让大好青春,就这样随汩汩的江水流淌?让一个个金子般的 日子,沦为镜花水月,化作一段黯然无声的富春江之伤? 今年初夏,我有机会到省城。五月的杭州,玫瑰盛开,满城花香。傍晚时分,我来到辽阔的钱塘 江入海口,看我喜爱的钱塘江:一叶叶扁舟出没风波,一艘艘大船扬帆启航,庞然伟岸的万吨巨 轮,呜呜鸣笛,缓缓开动,驶向那海天相连的远方。我对自己说,身为中国学子,有幸
7、生在浙江,站 在人生新起点,应该发扬“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去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我想如所有被誉为“浙江骄傲”的志士仁人那样,为国为民贡献力量。像屠呦呦,慷慨地向世 界奉献一味神药;像孙杨,在碧波里把自己游成一条“飞鱼”;像李书福,把汽车开到全世界风,景最美的路上;像鲁冠球,把民营企业经营成一道滔天的“万向钱潮” 我的祖国,我的民族,我们对于强大中华渴望得太久太久!让我们新一代年轻人,以文化振兴之, 以科技振兴之,以实业振兴之。 夜色渐浓,星光点点。我站在钱塘江入海口高高的堤岸上,心中激情涌动,深深感恩哺育了我们 的钱塘江!我仿佛看到浩浩汤汤的钱塘水,迫不及待地奔涌到海,去拥抱那片无边无际的蔚
8、蓝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点评 此文以描述钱塘江之源、钱塘江中段、钱塘江末端三个片段贯穿全文,借类似游记 散文的文体来表达思想情感。这三个场景从江之源到江之尾,中间写到风光旖旎的富春江,风 景迥异,各具特色,似乎展开了一幅长长的钱塘江画卷。 值得圈点的是,作者在三幅画中穿插了浙江人物,从举重冠军占旭刚,到隐居不仕的严子陵,到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借此阐释了“浙江精神”。山川地理与杰出人 物融合,让文章有了厚重的思想意义。尤其是对严子陵的几个疑问,让文章有了高度。 文章语言优美,新意迭出,结尾处借用鲁迅先生的名句,完美呈现当代学子一腔热血、渴望报国,的真情实感。可
9、谓小切口表现大主题,小故事展现大变化,小视角描绘大时代。 例文2 浙江秀水育精神 江南之地多景秀,而浙江又是璀璨明珠中亮眼的一颗。在长江之水的浸润下,这片土地孕育出 一代又一代的人杰,书写下一笔又一笔的传奇,孕育出一种浙江精神。 水,是浙江的骄傲,也是浙江引以为豪的资本。早在远古时期,因为生活条件低下,为疾病所困 扰的人不在少数。浙江正是因为拥有丰富的雨水,才有了更多的机会来研究上古流传下来的 百草之术,汤药熬制技术才得以遥遥领先。依靠着水,浙江形成了特有的汤药文化圈,孕育了浙 江人追求生命质量的精神。 水,不仅给浙江人民带来了物质上的帮助,还带来了精神上的激励。杭州乃江海故地,水泉咸 苦,居
10、民饮水十分困难。时任杭州刺史的李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凿六井,引西湖之水入城, 缓解了城民的用水问题,受到了全城人的拥戴。没过多久,李泌便离开了杭州城,但他的功绩却 永远留在了人民的心中。在人们洗衣做饭的水中,看到的是一个刺史的功德上善若水。 人们惊奇的不仅仅是遥远的西湖之水能够跨越万难来到自家门口为自己排忧解难,也不仅仅,是西湖之水以无声之姿养育了整个城市的人民,而且在这六眼泉水的倒影下,看见了自己的身 影:如水一般的灵活多变,以柔克刚,如水一般缄默无言却又务实肯干。也许这就是一方水土养 一方人,这样的性子深藏在我们的血脉深处,无论是名动天下的浙商,还是“知行合一”的圣 贤,一代又一代涌现出
11、来的人杰,都深受“水文化”的熏陶。水,便是浙江的精神所在。 放眼现代,随着高楼的一座座拔起,城市被规划得方方正正,公路被修得整整齐齐,就连河流也 被治理得服服帖帖。曾经横七竖八的河流被牢牢框在了河道之上,人们也不再需要这些河流 之水来提供生活的资源,它们反倒变成了一种提供视觉美的工具。真正的江河在渐渐消失。 一个没有了江河的浙江,还能被称为“浙江”吗? 或许时代的变迁会改变很多东西,但是我们仍然相信,浙江精神永远不会消失。汤药文化仍被 津津乐道,“开凿六井”的故事仍被口耳相传,浙江大地上的人才依旧辈辈杰出。在师长们的 教导下,这种精神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眼前无水,心中有水。浙江精神流传到了我们
12、身上,也 应该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 以水为江,奔流不息。 点评 本文紧扣浙江精神这个主题,巧引浙江之江水,谈古论今,深入挖掘浙江精神的由来和,本质。浙江水孕育了浙江人,孕育了浙江人的追求精神、尚善精神、务实精神。全文语言流 畅,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例文3 愿烙一枚浙江印 生在浙江,是我的荣幸。在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在汩汩江水流过的河畔,在书卷气息浓厚的楼阁 之巅,我感受到的是来自江南大地的清风,扑面而来的是那无数先辈孕育出来的浙江精神。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奋发;东吴孙策玉玺借兵,一统江东。早在很久以前浙江的务实精神就 已经散发出夺人眼球的光辉。时隔多年,这种精神并没有沉没于历史长河之底,反
13、而伴随着我 们的成长,深深地烙印在浙江人的心中,成为一段割舍不去的文化基因。自古江浙多才子,难道 不是这种精神滋养的结果?江浙富庶甲天下,岂不是这种精神的折射? 正是这务实精神,令代代浙江人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王 阳明以“知行合一”作为自己终身的准则,“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与行的结合岂不 是务实的根本?鲁迅游学日本归来便埋头著作,力求以文字医治人们心中的病魔,本心不为所 动,坚持自己的理念,尽力做出自己的努力不正是将“务实”付诸实践?务实精神像深埋于地,下的根茎,支持着一代又一代江浙子弟开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从浙商代表人物鲁冠球,到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14、奖获得者屠呦呦,多少浙江人以“尽心、尽责、尽力”为秘诀收获了无 数的成功,而这成功,不恰恰就是浙江务实精神价值的体现吗? 如今,浙江精神的大旗被前辈们交到我们手中,我们理应让这面大旗的光辉照耀更多的人,而这 面大旗,也会引领着我们开创新的未来。作为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我们,或许会面对很多诱惑, 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务实才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根本。脚踏实地地用实践填补梦想,用努力勾 画未来。我们只有务实地干好眼下应该干的事,以务实的态度去学习、工作,才能为将来的成 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或许“务实”这个词在我们的手中会有新的升华。因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脉搏,“务 实”也更应该立足于“实”字之上。拥有海
15、纳百川的胸怀,以包容、接纳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才能让务实精神在新的时代发出它应有的光辉。让“浙江精神”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浙江曾经是中国群星中亮眼的一颗,而今后也必将璀璨下去。因为我们作为浙江人,都永远烙 上一枚浙江印,让所有人感受到务实精神给人带来的无穷动力。 点评 本文从个人感受的角度来写浙江精神,把先哲从不同角度流传于世的务实精神与现 今的名人百姓的务实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脉相传的清晰线索。字里行间,诠释着浙江 精神,也饱含着一种欣赏和自豪之感,尤其是联系自己对未来的设想,再次紧扣题目,突出了 “我们怎么办”,是篇可圈可点之作。,2.(2017浙江,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
16、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 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首先,要审准题目。要清楚“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的隐含意 义,知道它们分别指代什么。“有字之书”就是书籍,不光是指教科书、专业书,更多的是指人 类经典的书籍。“无字之书”就是指生活本身这本大书。“心灵之书”无疑就是促进心灵 成长、培养良善品德的实践活动。一般来说,文章立意应该围绕作家的话,故可立意为“人要 读三本大书”;也可以侧重于某点来写,如写要“读好有字之书
17、”。 其次,在表达上显功夫。表达时要在理性分析上显功力。所谓理性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框,定文体,二是重视表达过程。题目要求“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其实就是让学生直接表达 自己的观点、态度,写一篇议论文。 表达上要具体,必须言之有物;要清晰,必须言之有序;要实在,必须老实讲理。在围绕“人要读 三本大书”这一立意行文时,建议考生以条分缕析的方式展开说理,先写“为什么要读有字 之书”,再写“为什么要读无字之书”,最后写“为什么要读心灵之书”。 此外,内容表达上,要避免空洞、贫乏,避免课内素材的罗列。有新意的文章,肯定是跳出常规 的。 例文 在书本与大地中浇灌心灵 曾有作家言人生不可或缺三本书:
18、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窃以为他所言极是。人唯有 让书页蹁跹于指尖,双足扎根于生活,同时不断翻阅,省察,增删,直面截然不同于外界的内心,方 能成器。 杨绛曾说:“现在的年轻人,读得愈少,想得愈多,造成了许多无谓的烦恼。”可见“有字之 书”是奠定个人思想的基础。古人编成古文观止,正是因为白纸黑字间的前人智慧能为,阅历尚浅的少年指清前进的方向。“有字之书”贯通了个体与群体,当代与未来,让人的双脚 还不够坚实时,眼光便能深邃至整个世界。这些字中所传达的思想,描绘的历史,奔涌的情愫为 我们在信息化洪流裹挟下的灵魂提供了一丝以文学对抗“存在的荒芜”的可能。 然而纸上得来总觉浅,皓首穷经迸发不出莫言
19、对高密乡的热情,也无法让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 拥有悲壮的情怀。从有字之书中得到的箴言、体悟,终究要在无字之书中得到验证与升华。 那是独一无二的社会阅历,人生轨迹所淘洗出的精粹与沉淀。于生活的无字之书中,沉潜于书 页上的人生百态被淋漓演绎,比起做一个旁观者,置身其中的感受更加鲜活也更加残酷,它让人 们避免陷入“群体无意识代替个体无意识”的思维陷阱,让农村妇女范雨素质朴的文字也能 直击人心。无字之书鞭挞虚幻,让阅读它的人们时刻保持着清醒与冷静,同时又保有温热的关 怀和悲悯:站在时代高峰上的关怀与感同身受的悲悯,这或许正是曹文轩所呼吁的儿童文学中 缺乏的“无字之书”! 无论有字无字,眼见耳闻,终归是要
20、落实于心。再多的有字之书,倘若不内化于心,不过是在附 庸风雅地卖弄墨水,再多的无字之书,倘若不内化于心,也只落得“海归”变“海龟”般尴尬的 境地。黑塞的一句话如同黄钟大吕,“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翻开,心灵之书,是近乎严酷的自省,是修剪不必要的枝叶,增添来自有字和无字之书的营养,是冷静 地直面内心,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吾日三省吾身”,不妨说日阅心灵之书。这是一个更需要 勇气与意志的过程:带着剜肉除疮的决绝,携着刮骨疗伤的清醒,将如附骨之疽般的狭隘、嫉 妒、自私悉数斩断,成就“心如明镜台”。在信息与行动严重不对等的时代,科技经济等理性 力量逐渐占领人文关怀的当下,我们更要以
21、书本和大地浇灌心灵。这位作家的话,无疑振聋发 聩。 点评 文章的整体思路是对“三本书”的概念进行阐释,并无特别突出的创意,但这位同学 对这三个概念的解读比大多数同学更深入,且通篇都具有突出的思辨特点。比如“有字之 书贯通了个体与群体,当代与未来,让人的双脚还不够坚实时,眼光便能深邃至整个世界”, 这样诠释“有字之书”,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对所讨论的话题的思考。 文章语言规范工整,精练准确又不平淡,名言的引用和比喻的使用恰到好处,为文章锦上添花。 如引用黑塞的话,阐释心灵之书“严酷”“自省”的内涵;用“附骨之疽”来比喻“狭隘、嫉 妒、自私”。作者将思想融入这样的语言表达,使得阐释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22、,3.(2016浙江,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 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 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 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23、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紧贴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虚拟世界与现 实世界的关系。考题提供了对网络虚拟世界这种新生事物的三种态度,要求考生就这个问题 谈自己的看法。考生作文具有可选择性,但是,又有明确的任务性和文体规定性。这道作文题 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题,不再是就材料中的某一点生发联想,引出文章核心的题目了,而是必 须按照题目指定的任务,完成“规定动作”。题目驱动着考生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网络虚拟 世界的问题。题目一改过去“文体不限”的宽泛要求,而规定写论述类文章,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特点,重点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性思辨的能力。引导考生 关注现实生活
24、、思考人生。 题目列出了三种态度:拥抱这个新世界;刻意远离;保持适当距离。考生怎样选择,必须有一个 明确的态度。一旦做出选择,就需要为自己的选择寻找论据,进行论证。 但是,千万不要粗心,不要看到有三种选择,便草率决定。要仔细阅读材料,材料的第一段明确 写着“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认 为,从这里可以看到命题者明确的主导意向,既然已经肯定了“不可或缺”,那么,面对网络虚 拟世界,逃避是枉然的,抗拒是徒劳的,那只能拥抱了,其实不然,因为材料中还有“很多人”一 词,即这三种态度均可作为立意角度,要理性、思辨地对待网络虚拟世界。 思路举例: 面对任何
25、一种新事物,首先需要接近它、认识它、了解它、掌握它,而不是远离它,张开双臂 拥抱才是最佳选择,但怎么拥抱却有讲究。虚拟世界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于人有利、于世有 补;若不分青红皂白,不辨利弊得失,不顾人伦情理,则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需要提出拥 抱网络世界的几条原则:提升个人素养,建立必要秩序,完善保障机制,严格禁止犯规。,从现实生活切入,引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生活实例为论据,论证虚拟世界的不 可抗拒性,论述其对人类的有益作用(正面论证)以生活实例为论据,论证远离虚拟世界对人 类生活的影响(反面论证)理性论辩我们只要理性对待、科学控制,就能运用虚拟网络为人 类进步服务。 拥抱现实
26、,适度虚拟。现实毕竟是现实,虚拟毕竟是虚拟,虚拟代替不了现实,这是谁都无法 改变的。那么,人们为何沉溺于虚拟世界?是因为逃避?懒惰?空虚?其实,人们战胜现实生活中 种种困难的办法有很多,不一定非要沉溺于虚拟。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害怕虚拟甚至拒绝虚 拟,适度利用虚拟为人类服务,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例文 扬其之利,避其之弊 纵览古今,便不难发现,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现在更加真实:引力波的发现,来自超级细 菌的挑战,新元素的合成人类竭尽全力地去认识身处的这个真实的世界,这一切都在要求 我们更加关注现实。可同时,历史上也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当今更加虚幻:“虚拟现实”技术 的普及,科幻电影的冲击,更加
27、逼真的网络游戏当以服务业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成为国家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我们发现,世界正要求我们用更丰富的想象力去幻想描 绘未来的图景。身处这样的时代,对待虚幻之梦,保持一定的距离,扬其之利,避其之险,或为上 计。 活在21世纪的新潮中,虚拟现实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不可小觑。VR技术所谓的“沉浸式”体 验,能够让使用者在虚拟现实中获得如在现实中一般的感受。细究其中的道理,便不难发现,虚 拟现实是以补充现实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技术。这一切都是以现实生活为根基,失去现实,便谈 不上虚拟。我们可以发现,虚拟现实技术被应用在社会的许多方面:有了虚拟现实,医生可以在 手术前对手术过程进行模拟操作,
28、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了虚拟现实,生物老师可以将3D动物 标本在课堂上展示给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虚拟现实,残疾人可以通过科技设备 获得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体验。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平等”命题,在虚拟现实中却可以轻 易实现。既然虚拟现实有这么多的优点,我们便没有理由去刻意回避它。新的时代需要我们 用全新的眼界去认识世界,而面对虚拟现实,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优势,正是我们当下最 需要思考的问题。 然而当虚拟越来越接近现实,我们开始重新思考虚拟现实的意义。有的人把虚拟现实看作是,“世外桃源”,有的人则把虚拟现实看作是“娱乐的天堂”。用林建华先生的一句话来说,虚 拟现实可以让你自由纵横驰
29、骋,也可以使你沉迷于虚幻和虚荣,也可以让你忘却现实世界的艰 辛和应担当的家国责任。诚然,在现实生活中事业低迷、没有家庭的人在游戏世界中,通过娱 乐手段能够收获到现实中难以获得的尊重和成就。但当他们重新回到现实世界中时,这个苛 刻的世界,又会对他们如何定义呢?柏拉图著名的“洞穴寓言”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当一群洞 穴里的人将火光的影子当作现实,那么就算他们走出洞穴,面对日光,也只能理解成一片虚无, 只好恐惧地跑回原来的洞穴里去。因此,我们一旦习惯了生活在虚拟现实中,那么离开了它之 后,便只会不可遏制地感到现实的残酷。另一方面,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曾提出过著名的“缸 中之脑”的命题:如果一个人的大脑被培
30、养在一个容器中,连接在电脑上,这台电脑向脑传送信 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那么,电脑的虚拟就成了他的现实。如果“虚拟现实”足 够真实,我们是否要在未来的某天,开始怀疑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呢? 由此看来,面对虚拟世界,我们需要的是理性与冷静,纵使这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我们也仍需要 从历史中去寻求答案。与几年前兴起的“互联网”技术一样,“虚拟现实”技术需要政府的 监管和指引,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对其不能一味地惧怕与抵触。与虚拟保持适度的距,离,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便可不为无尽的虚幻所扰。而巧用虚拟,趋利避害,方可借其之力,为 我们身处的现实增光添彩。 点评 本文从现实与虚拟的矛盾入题,
31、由虚拟现实的利弊谈起,辩证地认识“虚拟现实”,有 力地论证了对待虚拟现实需要“扬其之利,避其之险”的观点。在论证虚拟现实的弊端时,连 着提出两个疑问引人深思回味,为文章拓宽了思维的容量。 本文材料涉及前沿的“沉浸式”体验技术,也涉及“洞穴寓言”和“缸中之脑”的哲学命题, 引用了现任北大校长林建华先生对虚拟现实的看法,多方面多层次地论证了本文的论题。敢 于从哲学命题角度论证,可见作者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从中也可见作者对前沿技术的认识和文 学积淀。总体而言,这是一篇很优秀的考场作文。 4.(2015浙江,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
32、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 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 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 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 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探究的是文品与人品的辩证关系。前面一则材料侧重于 从审美角度谈人与文的关系,强调的是品味,突出的是人的性格对文风的影响;后面一则材料更 侧重于从道德层面讨论文与人的关系,强调的是品质。但并不是说,谈人文一致要从审美
33、角度 看,谈人文不一致就要从道德层面看,而是这两者都可以从审美要素或道德要素讨论。作文材 料其实把作文的观点都阐明了,或赞成文如其人,或认为文未必如人,或赞成辩证地看。任何一 种观点,只要是讨论人品与文品(这里的“文品”,可以理解为一部艺术作品所具备的美学品 味和道德品质特征,而非字典意义上的文品)的关系,围绕着这三种观点展开讨论,都算切题。 这道作文题虽然主要针对人与文展开讨论,但因为材料中提到了“艺术家”这一概念,所以,这 个“文”的外延可以扩大到艺术作品这样的大概念,或者说,是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如果考 生谈论绘画、音乐、舞蹈和影视作品,都可将其认定为切题。,例文 殊途同归 青瓷缸中浅浅
34、水影,养的是水仙清丽;污泥塘里深深沼洼,养的是白莲洁净。倘若人品是哺育艺 术的土壤,为何白莲见不到泥土色,闻不到土腥气?性情急躁固然可从字里行间略窥几许,而人 品一说,实难揣测。然而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生平,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 花,艺术与人品,不过是殊途同归。 法国大革命时,艺术的种子似乎满战场撒播。犹记得铿锵的马赛曲响彻巴黎,自由引导 人民的画作举起战旗。然而法国国歌作者鲁热,不过是个上尉。甚至在战争的后期抵触革 命,像个懦夫一样度过余生;画家德拉克罗瓦倒是“浪漫主义的狮子”,自信勇敢,连素描的笔 触都不愿收敛。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的一致,可性情人品确实是云泥之别,可见艺术,从
35、不是人 品忠实的镜子。然而我想,作品之所以得以流传,必有其唯一的评判标准。肥沃的黑土、美丽 的红壤乃至贫瘠的黄泥,因为一致的追求,都能生长出哺育人性的大麦、稻谷与青稞。 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国家危亡之时,懦夫鲁热的笔下 也流淌出了“前进!前进!”这般的字眼,而在浩瀚的宇宙真理面前,好与人计较、抬杠的牛顿 才是俯首在真理海边拾贝的孩子;文字的殿堂前,口吃敏感的毛姆滔滔不绝、语带机锋;书法的,恣意中,好顺手偷人字画的米芾潇洒挥毫,尽显大家之风。 因为追求了共同的自由、真理与美,作品才被称为艺术,而追求,从来不由人品决定。忠实于内 心的艺术家当然可以字如其人,言为心
36、声,而被生活的苟且压弯了腰,被人性的阴暗绊住了脚, 却依然追求着正直与光明,不正是艺术最强烈痛苦的诗意吗? 北大教授孔庆东近日发微博称莫言常说的家境没落、常日饥寒全是谎言,还附图一张,上头的 小莫言穿着棉袄,虎头虎脑,很是可爱。所以我们该要求艺术家什么呢?村上春树说:“我们日 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很难达到一致,但我们可以在虚构中做到 真诚。那是一颗热忱的为人类共同的光明挣扎的心。莫言的村庄充满了人性的残酷与温 暖。既然有所收获,便不必苛责作者的童年充满谎言。诚如不必劝凡高戒酒,让鲁迅戒烟,要 知道他们都是脚踩在了污泥之中,而把手伸向满天星辰的人啊!我们自己都是这般口是心
37、非, 便只顾欣赏艺术,何苦纠缠于多变的人品? 艺术家一生都在难以实现的格调与人品的一致中挣扎,而他们因为同样高尚的追求觅得一致 的归途。 我虽然知道这条路难找也难走,但也不愿南辕北辙。我希望由追求引路,让我的文字、我的人,品携手并肩,一同前行。 那是不同人品,一致而永恒的归途。 点评 考生选取第三方视角巧立观点,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显示了不同一般的见识。他 没有表面地论证“文如其人”或“文异其人”,而是提出“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 生平,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花,艺术与人品,不过是殊途同归”,“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 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等观点,新颖大胆而启人深思。文
38、章语言非常精练,非 常流畅,显示了很好的语言驾驭能力。文章素材丰富,说服力强。,5.(2014浙江,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 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探究的是门与路的辩证关
39、系。立意可以有如下几点。(1)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路走不好,门是前行的障碍;路走得好,门是攀登的阶梯。(2)走 好中学的路,才能进入大学之门,进入大学之门,并不意味着学习之路的终止,在大学的路上只 有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创造,你才能踏入辉煌的事业之门、美好的人生之门。(3)走好自己人 生的每一步,才能迈入成功的理想之门。当然,也有路到尽头、无门可进的情形,但只要我们尽 力而为,纵然不成功,也无憾人生! 例文 吾将上下而求索 “昨天”已落幕,春花已落枝,但带来的不是对“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感叹。因为夏天已经绽 满枝头,一树一树的碧绿摇曳,十八年前种下的树苗已然挺拔参天,一如放下过去、转身
40、拥抱今 天的我们。 我无数次设想着自己的未来,在那未知的辽阔草原上,有一个我从未体验过的全新世界。大学 的门,确实是人生的一个全新的起点,门后有草长莺飞,也有冰天雪地,有光风霁月,也有淤泥堆,积,但无论什么都难以阻挡我对大学生活的好奇与向往。 而今,十八年光阴如梭而过,我已一步步走到了这扇门前,身后是昨天走过的路,身前是被门阻 隔的未知的路。站在门前,回望昨天留下的脚印,深深浅浅。路,从来都不平坦,过去如此,将来 的艰辛程度或许只会加剧。但我不怕,因为脚下的路越是泥泞坎坷,留下的足迹才越是深刻坚 定。正如日本作家星野道夫所言:“如果一个人没有竭尽全力地度过冬天,忍受风雪的严寒,那 么他也难以感
41、受到来自春天的巨大幸福。”都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沿途会看到很多风景,遇 见很多拥有新奇观点的人,有光有影,有晴有雨,有左有右,人生之路的滋味就含在其中。 曾经我是那样惧怕高考,然而此刻坐在考场中,我当初的怯懦已不复存在,从容与喜悦如泉流、 如牧歌一样流淌在心间。是啊,终于迎来了这一天!不知有多少学子与我有一样的感叹,过去 数千个日日夜夜仿佛就是为了这一天。它是通往大学之门的最后一块巨石,我曾以为它高不 可攀,但此时我已端坐在考场上。人生路上还有许多这样的障碍,它们看似巨石,但走远了才明 白,原来当初以为难以逾越的天堑、深壑,也不过是上天为我们设置的一座座小土丘。 前方的道路依然艰难而漫长:求学
42、路上的无助与彷徨,成长路上的迷惘与挣扎,步入社会后的茫 然与困苦年轻的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所以,请大步迈向前方吧。人生“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不要抗拒风雨,因为苦难是化了妆的幸福;不要沉溺于安逸,因为意外和明天不 知道哪个会先来。大学的门,请用力去推开,就像李白那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 人”;大学的路,请尽全力去探索,就像屈原所说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门后还有门,路后还有路。“不必为了一朵花而驻足停留,因为一路上还会有其他花儿为你开 放。”站在已知与未知的桥上,面对过去与未来的道路,请铭记乾隆皇帝在二百多年前挥毫写 就的句子:“而今更笃凌云志,莫教冰鉴负初
43、心!” 点评 本文观点明确,文章题目即观点。作者站在高考之门前回望过去之路,眺望未来之 途。在迈向高考之门的路上留下的是深深浅浅的脚印,在展望未来之途中表达的是上下求索 的决心。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奔向大学之门的求索之路从未停止,这是文章蕴含的正 能量,三者的交融使文章有了跨越时空的穿越美。当然,打动人心的还有那镶嵌在文中如珍珠 般的名句,丰富了文章的内涵。,1.(2018课标全国,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
44、”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 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 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 00字。 写作指导 本次课标全国卷
45、作文命题风格基本承袭上一年,考查考生写作任务驱动型材 料作文的能力。材料已明确写作对象和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以2018年已长大成人的“世纪宝 宝”的身份给2035年时18岁的一代人写一篇文章。题目对文体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可以议论, 也可以记叙。 那么考生要给2035年时18岁的一代人写点什么呢?对于这道题来说,主旋律与“中国梦,我的 梦”是一致的,要告诉大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挑 战”。各位已长大成人的“世纪宝宝”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他们在追逐自己梦 想的过程中,其实也在实现中国的梦想。 作文时,我们可以从“回顾过去”写到“展望未来”。“回顾过去”的
46、落脚点在自己,2000年 出生的“世纪宝宝”目睹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这一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挑战。“展望 未来”的落脚点是2035年时18岁的一代人。我们可以以一个“过来者”的身份对他们提出 期许。总之,这篇文章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的,要少一点空洞说理,多一点现身说法,多,一点期望鼓励。 例文1 愿生命在世纪里激扬 致2035年的18岁少年: 见字安。 这是一封沉默了十八年的信。我执笔以今人之希冀写下,愿你启封以彼时之自豪阅之。 作为一个出生在21世纪伊始钟声里的“世纪宝宝”,我听到了本世纪来祖国的第一次心跳。 从汶川的疼痛到塘沽的血色,从奥运的辉煌到“墨子号”的荣光,亲爱的18岁少年,
47、这是一段注 定不平凡的岁月。 亲爱的18岁少年,当你在时代的潮流中左右顾盼时,不知你是否已经意识到,你我都正站在这个 世纪的转折点上?此时的我们,站在发展中国家的台阶上,一心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 目标奋然前行,从未懈怠,从未退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不忘初心,砥 砺前行”的宣言已经掷出,历史的希冀与当今的成就已经重合。当彼时的你们再次回望这段 峥嵘岁月时,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坚信这是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呢?,展望未来,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让人心潮澎湃。基础设施的完全落实,居民保障 的基本完善,公民素质的日益提升,这一切勾勒出一幅繁荣昌盛的幸福社会图景。期待
48、着科技 更加超前、社会更加和谐,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更是我们奋然前行的不竭动 力。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任何伟大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数代人的不懈追求,站在这个世 纪的转折点上,机遇已然降临,挑战也不可避免。一如多年前马云发现了互联网蕴藏着的巨大 潜能,从而一手创建了如今的“商业帝国”阿里巴巴,当今社会处处有机遇。从骑进联合国的 “小黄车”,到打通国际市场的华为;从掌握尖端技术的高铁,到重写世界第一的“天眼”。这 是今人的成功,也是来者的借鉴。机遇创造新生活,但其终究是源于生活的。彼时的繁荣昌盛, 一定是建立在来时路的不断修整上的。正如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写道:“知识分子的
49、公共角色是旁观者,是搅扰现状的人。”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发现生活中的不完善,去改变,将 其视为机遇尽力向着更好靠拢,这是我们的职责与担当。或许途中有无数挑战,但那些都将内 化为时代精神,成为前行者们坚定的脚印。 这个世纪在我们这个时代预热,相信将在你们那个时代趋于成熟,而这所有的硕果都凝聚着一,代代人的拼搏与激扬。“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是直接去创造未来”,我不知道那将成为一个 怎样的时代,但我知道唯有足够的信心与努力才能不负这“英雄时代”。 “我的心渴望一种更为惊险的生活,我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愿 你的时代足够辉煌,愿你我足够努力,愿你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愿你有单纯的心去
50、信仰,愿你 的生命在世纪里激扬。 一位来自18年前的18岁少年 2018年6月7日 点评 本文是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有三大亮点:(1)情感真挚,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文章以书 信的形式,既写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风采,又展望2035年那个特定时期的美好,而穿插其中的是真 诚的交流,同时还能切实地感受到其中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这样行文,观点易于为对方所接 受,也给读者以启发。(2)材料丰富,视野开阔。“墨子号”卫星、阿里巴巴“商业帝国”、共 享单车等彰显了考生对现实的关注;信手拈来的名人名言显示了考生的文学素养。这些丰富 的材料表明考生知识储量丰富,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句式灵活,富有文采。文章语言非 常简练,能根据文意的需要巧妙运用各种句式,尤其是大量排比句的使用,使文章显得气势如,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