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2018 届陕西省白水中学高三质量检测)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关系是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B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有力捍卫D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总结捍卫【参考答案】A【解题必备】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1)春秋时期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 ,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政治上主张改良,认为可以“损益”旧的章法。(2)战国时
2、期 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 ,反对苛政、 “虐民” “暴民” 。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3)西汉 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为核心。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4)宋代的新儒学 理学 :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是朱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3、” 。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5)明朝理学走向极端 王守仁的心学创立背景:明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2目的:“破心中之贼” ,维护封建统治。主要观点:认为“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心外无善” ,主张通过“内心反省” ,克服“私欲” ,以“致良知” ,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评价: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使其走到了极端。(6)明末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孔子非常推崇周公的政治,在他看来,实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
4、 。实现“正名” ,则须在“政” “刑”之外借助“德” “礼” 。据此推断,孔子倡导“仁” “礼”学说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周代政治制度B扩大儒家思想的影响C实现德治政治理想D变革周代的社会秩序董仲舒把人性区分为天生就善的“圣人之性” 、有善质而未能善的“中民之性” 、生来就恶并只能采用刑罚手段处置的“斗筲之性” 。其区分人性的目的是为了论证A刑罚在对万民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B加强君权施行王道教化的合理性C君主权威至上的重要作用D后天教育可以促进人性向善宋代张载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 ,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设立“义仓” , “义学” , “义冢”
5、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3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1 【答案】C2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圣人之性” “中民之性” “斗筲之性”是对于人性进行分类,主要是适应汉武帝时期思想统治的需要,是为了加强君权施行王道教化的合理性而提出的,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思想教化,不是刑罚,排除 A。材料不是强调君权至上,排除 C。材料没有论述后天教育的作用,而是强调加强思想统治,排除 D。3 【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张载是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材料“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 “义仓” “义学” “义冢”等可知儒学已深入社会生活,故 D 项正确;B、C 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张载等倡导“宗法” “敬宗收族”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和谐,并不是要重建宗法制度,故 A 项错误。所以应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