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民教育的奠基与曲折(20182019 学年云南省文山州广南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 17 年(建国后 17 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 ”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A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C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参考答案】C【解题必备】人民教育的奠基1措施(1)会议召开:1949 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意义:建立了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2)方针:毛泽东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3)制定:建立起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2作用(1)
2、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甚至文化部还专门举办“从猿到人”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用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B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C强调劳动人民的意识形态D开创舆论宣传的全新形式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如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这次全国高校院系大规模调整的目的是A对农业、手工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
3、专门人才C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D应对冷战环境下的严峻国际形势如图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青年在田间工作的状况,这是当时广大学生“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个缩影。这种教育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民族文化素质得以提高B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得以缩小C封建文化糟粕得以清除D国家出现“文化断层”的不利局面31 【答案】C2 【答案】B【解析】1952 年,是新中国开始建设时期,这时需要大量的专业的建设人才。因此高校院系实行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故选 B;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题意,排除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和各层次的人才,而非限定于专业的建设人才,排除 C;冷战环境下的严峻国际形势是外部环境,不是主要目的所在,排除D。3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虽然使他们了解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但是却打破了正常的教育教学规律,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国家出现“文化断层”的不利局面,故 D 项正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使国家出现“文化断层”的不利局面,不利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排除 A。材料没有中国与世界的比较,无法推断出差距大小,排除 B。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使国家出现“文化断层”的不利局面,与封建文化糟粕得以清除无关,排除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