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集宁一中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第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跟帖文化”的长与短张颐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跟帖文化”开始流行。它已经不仅仅存在于网上,而且逐渐扩展到纸媒,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所谓“跟帖文化”,其实就是在网上的正文之后跟进点评的一种文化现象。 “跟帖”跟在新闻、评论和博客文章等之后,每个人看完正文之后都有机插一句话,讲一点看法。这种跟帖最好地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参与诉求。现在网络讨论问题,往往是由纸媒先“爆料”,抛出一个话题,然后网上的“跟帖”再反应。 “跟帖文化”类似于“评点文化”,“跟帖”有点像
2、传统的“评点”,往往只是一两句话,点明自己对于上面正文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或激起互相讨论。这些跟帖往往是口无遮拦,臧否人物和事件态度鲜明,观点清楚。 “跟帖”无需署名,几乎不必为言论负责,基本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现在许多文化和社会热点的形成,并不是在新闻报道发表或者文章发表之后,而是在大量的跟帖形成了一种让任何人忽视不得的网络“公意”之后, 一个“事件”就突然被凸现了出来。 “跟帖文化”最好地反映了互联网文化的特色,也给了原来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太多向社会发言的机会的人一个最好的机会。现在的“草根”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跟帖”浮现出来的“群体意识”,显示了任何人不可小觑的力量。“跟帖文化”的特色
3、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瞬间性,也就是在新闻或者文章发表后的一瞬间就会有反应:好恶是非的判断,道德高下的评判。由于是在互联网上,原来仅仅靠电视和纸媒难以传播的事情,今天完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会迅速变成人难以控制的影响。其次是直觉性,网民的判断并不是依赖全面资讯的理性分析,而是从感觉和经验出发的推断。第三是群体性,如果仅仅是一个人的匿名跟帖谁也不会注意,但一旦形成来势汹汹的“公意”潮流,而且被视为“民意”,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这种“跟帖文化”当然是一种文化民主的展现,也是公众发表意见的一个渠道。它当然也就是一种另类的舆论监督,让社会的一些问题和毛病在这种看起来虚拟却又有许多现实性的“公意”之下无所遁
4、形。对于是非对错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事情,“跟帖文化”的力量能够2有效地促进问题的解决。 “跟帖文化”也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事实相当容易被扭曲,观点容易被误导,往往大家慷慨激昂了半天,原始的事实却没有根据,不仅浪费了大家的义愤,而且给当事人造成伤害。这其实也给某些人刻意地误导公众的情绪带来了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种非理性反而使得公众理性讨论问题的空间缩小,往往两种或多种意见不可能得到坦诚平等的交流。世界上许多事情是非并不那么分明,价值有正负两面,牵扯面广,而且很复杂和很难处理。“跟帖文化”在这时候就往往具有负面的作用,它经常会压抑不同意见,让心里有自己另外想法的人看到势头不对就噤声不言
5、。有些观点和问题其实是值得更加理性地认知和讨论的。但不同意见一旦变成了“跟帖”抨击的对象,往往就遭到道德的讨伐,最后消失。结果问题仍然存在,并不可能因为“跟帖”的痛斥而消失。同时由于“跟帖文化”的草根性格,草根网民对于问题的理解往往并不全面,就依靠拉高道德上的尺度来显示自己发言的合法性和力度,使得发言立于不败之地。而一些纸媒也难免由于这样的声势而跟进,使得理性探讨的空间被压缩,使得更多可能有专业意见或其他看法的人被“震慑”而选择沉默。最近许多人批评 “跟帖文化”是“网络暴力”,此说过于偏激,但也确实反映出 “跟帖文化”明显的弱点。(有删改)1. 下列关于“跟帖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6、“跟帖文化”是网民在新闻、评论和博客文章等之后, 用简短的语句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B. “跟帖文化”是一种文化民主的展现,它给人们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的一个互动平台,体现了众生平等的参与诉求。C. “跟帖文化”类似于“评点文化”,虽然可以激浊扬清, 可以臧否人物和事件,但纸媒的观点往往起决定作用。D. “跟帖文化”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有瞬间性、直觉性特点,又有群体性、草根性特点。2. 下列表述,不属于“跟帖文化”的局限性的一项是A. 跟帖往往在新闻或文章发表后的一瞬间就出现,而且在互联网上不受时空的限制,人难以控制,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影响力。B. 网民往往难以对事情的真相进
7、行全面了解和理性分析,而是仅凭感觉和经验推断就轻易跟帖进行道德评判,容易被人误导。3C. 网民非理性跟帖压缩了公众理性讨论的空间,使得不同意见在网络上很难得到坦诚平等的交流,有的问题难以得到真正解决。D. 草根性出身决定很多网民对问题的理解往往不全面不深刻,网民经常将言语上升到道德的高度来党同伐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由于跟帖无需署名,所以网民不必为言论负责,在讨论时臧否人物和事件态度鲜明,观点清楚,容易激起互相讨论。B. 在“跟帖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化和社会热点的形成需借助大量网络跟帖形成网络“公意”,而依靠传统的新闻报道或发表文章很难达到这一效果。C. “跟
8、帖文化”能够针砭时弊,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让丑恶现象无所遁形,并能促进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D. 网络“跟帖”形成的群体性力量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声势,会迫使一些持不同看法甚至有专业意见的人选择沉默,也会吸引一些纸媒关注和跟进。【答案】1. C 2. A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首先要找到“跟帖文化”所在的答题区间第一至第三段,再将选项带入进行比较辨识做出判断。C 解说不正确,纸媒先“爆料”抛出话题,但其观点并不起决定作用。所以选 C。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 题详解】试题分析:先找到“跟帖文化”局限性的答题区间第五段,然后再把选项与提示
9、性的语句加以比较,做出取舍。A 解释不正确,其影响有两面性,不能简单视作局限性。所以选 A。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 题详解】试题分析:可从整体感知文意内容,然后再理解选项是否与符合文意内容,A“由于跟帖无需署名,所以网民不必为言论负责, ”属于强加因果。B 项“文化和社会热点的形成须借助大量网络跟帖形成网络“公意”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C“并能促进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与文意不符。所以选 D。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4(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粗鄙是中国社会的癌症徐贲现今社会中
10、有不少人似乎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流行病,那就是变得越来越要面子,但却又越来越粗鄙。这是由于“荣誉”与“不荣誉”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荡然无存之故。有人把这种粗鄙称为“不要脸”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寡廉鲜耻、不知羞耻。其实与“要面子”同生共长的“不要脸”并不是没有羞耻感,而是不知道什么是该羞耻的,什么是不该羞耻的。粗鄙是一种羞耻心像癌症一样的病变,这种病变在特定的被污染的社会环境中特别容易发生。 一个社会整体越缺乏是非价值,越不正派,不知耻之人就会越发大胆地发无耻之言、行无耻之事。12 月 8日在广州的国际慈善义卖活动中,善款出现4900元假币,引发了一场“丢脸”之争。有官员在微博中称外国人在中
11、国义卖是“假慈善”, “其用心就是想丢中国人的脸” ,他挖苦道,丢脸的是心怀叵测的外国人。针对这样的丢脸指责,比利时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官方微博回应称,该领事馆参加义卖的所有产品都是比利时企业无偿赞助的,义卖价格均为成本价,义卖所得全部捐出,领事馆人员自愿星期六加班一天,做慈善没有什么好丢脸的,真正丢脸的是那些假币。对假币问题是非不辨,反倒是无端辱骂做好事的人“丢脸” ,哪怕是出于为国家“要面子”的良好动机,也是一件粗鄙的事。这位官员事后声称自己绝不后悔,令人想起不久前一位教授为替毛主席争面子而打一位老者耳光的事,这位教授也是事后宣称绝不后悔。死不认错其实是在粗鄙地对待自己的粗鄙,是一种应该被人
12、瞧不起的色厉内荏行为。任何一个社会里都会有粗鄙之事,在一个有正派价值的社会里,粗鄙是一件丢脸的事,对自己的粗鄙行为道歉则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然而,在一个丢失了正派价值的社会里,粗鄙变得理直气壮,而社会中许多人对粗鄙的人和事则要么熟视无睹,要么无可奈何,粗鄙于是也就更加猖狂。中国的粗鄙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病和一种社会病。在粗鄙化的社会里,人必须习惯粗鄙才能生存,因此会变得很皮实, “文革”的时候,由于千千万万的人随时都在被羞辱,在丢脸,以至丢脸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结果差不多整个社会都变得一样不要脸。那时候,不少人因为“要脸” ,因为忍受不了无端羞辱而自杀。而那些能够经受不公对待和百般羞辱而忍耐
13、着存活下来的,都是特别皮实的人。然而,他们的皮实恰恰帮助积淀了中国5文化中千百年来的那种逆来顺受和隐忍苟活。个人的粗鄙化与公共权力的粗鄙化往往如影相随。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被强梁的权力粗鄙地对待(被蔑视、羞辱、没有尊严、不受尊重、公民权和财产权得不到保障) ,无处说理也无理可说,久而久之便会因人格贬损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自鄙变态” 。在中国,“屁民” 、 “草民”也在成为这样的字眼。用这样的称谓来自嘲和自我矮化,也许是为了寻求一种人格心理上的自我保护,然而,这种先是对矮化的游戏性的自嘲和脱敏,却可能不幸变成一种真正的麻木和屈从,也使矮化之人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侏儒。4.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5
14、. 如何理解文中第段所说的“自鄙变态” 。6. 联系全文,说说“粗鄙”是怎么成为中国社会的癌症的。【答案】4. 首先提出观点并揭示原因,现今社会中由于个人是非观念混淆模糊,有不少人变得越来越粗鄙;接着举例说明粗鄙在一个丢失了正派价值的社会里越来越猖狂;最后揭示了粗鄙成为一种社会病的弊端。 5. “自鄙变态”是指弱势群体自我矮化;以达到降低矮化的实际伤害;却可能会造成麻木屈从心态的一种人格心理保护的表现。 6. “粗鄙”是在一个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的社会中形成的;“粗鄙”者有较高的生存概率以至于成为了一种社会群体的心理;这种心理助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逆来顺受和忍辱苟活;助长了公权力对弱势群体权利的
15、无视和剥夺,进一步造成了弱势群体的麻木和屈从。【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文章的结构较为简单,围绕一个概念展开,主要的行文方式是总分总的结构,或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在总分总的结构中“分”的部分又有并列式和层进式之分,注意结合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此题注意提出观点、最后揭示了粗鄙成为一种社会病的弊端。【5 题详解】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6 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从“粗鄙”形成的原
16、因,特征(有较高的生存概率)和危害(助长了中国6传统文化中的逆来顺受和忍辱苟活;助长了公权力对弱势群体权利的无视和剥夺,进一步造成了弱势群体的麻木和屈从)的角度作答。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15年 1月,习近平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他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 个月后,习近平来到与
17、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化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 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 “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习近平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 2013年底中国还有 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
18、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更多的关注和帮扶。习近平指出,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摘编自 2017年 3月 11日“人才网” )材料二:近年来,各地通过强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给贫困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惠。但是,相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期盼群众早日脱贫的焦急心情,一些群众就显得比较“淡定” 。甚至希望扶贫工作能够长期保持,让自己多享受一些“免费的午餐” 。这
19、种甘愿苦熬不愿苦干、不肯脱贫,乃至患上了“等靠要、不达目的不脱贫”的“精7神贫困”症的情况,不仅令人担忧,同时也引人深思。据了解,只要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可以享受精准扶贫贴息贷款、危房改造、异地搬迁或自建自购住房补贴等政策。被列为重点帮扶的贫困村群众,都希望能享受到这一“免费的午餐” 。绝大多数群众在轮流充当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完政策红利,得到一定实惠后,才愿意成为“脱贫光荣户” 。另据了解,除了对低保“你争我抢” ,低保养懒汉和低保金被侵吞的现象也令人忧心。有一个单身汉被确定为“五保户”后,不愿住进养老院,而要求政府给他无偿盖三间砖瓦房,不盖就动用上访手段。有一个李姓村民靠低保金度日,因
20、为缺乏致富信心,每次低保金下发后都是痛醉一番。没几天就吃光花光。由于低保成了“福利” ,人人都想“争” ,加之基层工作具体而复杂,因此很多不知情的人,对村干部误会很深,稍有不满意就找茬谩骂。同时,村民因为争抢低保矛盾尖锐,不仅影响和谐,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村庄的“精神贫困” 。(摘编自 2016年 12月 12日“人民政协网” )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 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目前,全国还有 3000万人未脱
21、贫,与过去的贫困人口不一样,这些属于最难脱贫的人口,有的难脱贫并不是没有能力脱贫,而是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决定了很多人脱贫动力不足。因而,如何通过引进先进文化和一些制度,促进贫困人口主动脱贫,成为下一步完成脱贫任务的关键所在。(摘自 2017年 12月 22日21 世纪经济报道 )7. 下列关于对扶贫攻坚的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后,习近平适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意义重大。B. 扶贫开发是一项让老百姓“笑”的好政策,它可以加快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C.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
22、务,确保到 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D. 扶贫工作的冲刺期要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8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揭示了扶贫开发攻坚的重大意义,并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二分析了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深思。B. 材料二中列举单身汉和李姓村民的例子,意在说明低保政策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说明脱贫要靠实干、政府不养懒汉的道理。C. 精准扶贫出现了一“热”一“冷”的尴尬局面,政府期盼群众早日脱贫,而群众显得比较“淡定” ,消极等待,
23、希望不劳而食。D. 面对贫困不要有任何畏难情绪,只要我们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善谋实干,就能摆脱贫困。9. 怎样才能让我国的贫困人口真正早日脱贫,走上富裕之路?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A 8. C 9. 首要任务是精神扶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应将精神脱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让贫困户树立脱贫之志掌握脱贫知识。干群相互理解,确保通力合作。要激发贫困人口的脱贫意识,而不是政府强压强逼。摸清贫困对象,扶持“精准到位” 。扶贫资金、扶贫物质、扶贫政策等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特殊地区,通过引进先进文化和制度,促进贫闲人口主动脱贫。【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
24、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关于对扶贫攻坚的意义的理解,A项,结合材料一“习近平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化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 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 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分析可知,应是习近平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之后, “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故选A。【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
25、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9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 项,结合材料二内容“但是,相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期盼群众早日脱贫的焦急心情,一些群众就显得比较淡定 ”分析可知,显得比较“淡定”的只是“一些群众” ,而非全部。故选 C。【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怎样才能让我国的贫困人口真正早日脱贫,走上富裕之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
26、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 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分析可知,首要任务是精神扶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干群相互理解,确保通力合作。结合“只要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可以享受精准扶贫贴息贷款、危房改造、异地搬迁或自建自购住房补贴等政策。被列为重点帮扶的贫困村群众,都希望能享受到这一免费的午餐 。绝大多数群众在轮流充当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完政策红利,得到一定实惠后,才愿意成为脱贫光荣户 ”分析可知,摸清贫困对象,
27、扶持“精准到位” 。结合“有的难脱贫并不是没有能力脱贫,而是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决定了很多人脱贫动力不足。因而,如何通过引进先进文化和一些制度,促进贫困人口主动脱贫,成为下一步完成脱贫任务的关健所在”分析可知,对于特殊地区,通过引进先进文化和制度,促进贫闲人口主动脱贫。【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二、古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
28、19 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10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待大
29、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子伉代侯。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
30、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0.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B.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C.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D.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参乘:亦作“骖乘” 。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B.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
31、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C. 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呼其父司马谈及自称为太史公。D. 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记录历代帝王的生平、政绩。11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樊哙是沛县人,原以杀狗、卖狗肉为生,后随汉高祖起事。成功后,先在刘邦门下做舍人,后被封为舞阳侯。B. 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见项羽,向他说明自己并没有做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入关之事。C. 樊哙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
32、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刘邦的前面,还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D. 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答案】10. B 11. D 12. C 13. 沛公使一百多人乘车骑马跟从他来到项羽的军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没有不让项羽入关的意图。那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几乎危险了。【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
33、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陛下” “病” “大臣” “臣等” “事” “宦” “赵高” “事” “高帝” ,虚词“且” “与” “者”“乎” “之” “而” ,标志性词“顾” “岂” ;“大臣”作“震恐”的主语,意思是“大臣们都很担心” ,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排除 ACD三项。再结合本句意思:陛下病势沉重,大臣们都很担心。陛下不召见群臣商议事情,却只和一个宦官在一起,与外界隔绝,难道陛下忘记了赵高的事情
34、 吗?”于是高帝笑着从床上起来了。句子可以断开为: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岂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故选 B。【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12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D项, “列传记录历代帝王的生平、政绩”说法错误, “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故选 D。【12 题详
35、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刘邦的前面”与原文不符,属于无中生有,根据原文,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并没有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刘邦的前面。故选 C。【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
36、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从” ,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从百余骑” ,使一百多人乘车骑马跟从;“因” ,通过;“谢” ,谢罪;“无有” ,没有;“谢无有闭关事” ,向项羽谢罪,说明没有不让项羽入关的意图。 (2)中“是日” ,指那天;“微” ,如果没有;“诮” ,责备,讥讽;“让” ,责备,指责;“诮让” ,责备;“几” ,几乎;“殆” ,危险。【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
37、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舞阳侯樊哙,沛县人。以屠狗为职业,为了避祸,曾经和高祖一起隐藏在芒山和砀山一带。最 初樊哙跟随高、祖在丰邑起兵,攻下沛县,高祖做了沛公,以樊哙为舍人。樊哙跟随沛公进攻胡陵、方与, 回军驻守丰邑,在丰邑一带击败泗水郡郡监的军队。项羽13的军队驻扎在戏水一带,打算进攻沛公。沛 公带领百余人乘车骑马来到项羽的军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没有不让项羽入关的意图。 项羽用酒肉款待
38、沛公的随从将士。喝酒喝到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企图谋杀沛公,让项庄在席前舞剑, 趁机行刺,项伯就用自己的身体保护沛公。这时帐中只有张良一个人陪同沛公。樊哙在营门外听说事情紧 急,就带剑持盾来到军门。守门的卫士阻挡,樊哙径直闯了进去,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是谁。张 良说: “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羽说:“壮士!”就赐给他一杯酒和一条猪腿。樊哙喝完了酒,就拔剑切肉, 把一条猪腿都吃光了。项羽说:“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算得了什么!如今沛公首先攻 破秦军进入咸阳,不住进宫室而驻军霸上,以待大王的到来,大王一到,就听信了小人的谗言,与沛公有 了隔阂。我恐怕人们怀疑大王,天下从
39、此分裂瓦解。 ”项羽默默不语。沛公起身上厕所,召樊哙一同出去。 那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几乎危险了。黥布反叛时,高祖身患重病,躺在宫中不 愿见人,命令门卫不准群臣入内。绛侯、灌婴等群臣都不敢进去。十多天后,樊哙推开门径直走了进去, 大臣们也跟着进去。只见皇帝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等人进前痛哭流涕地说: “当初陛下率领我们在 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多么健壮啊!如今天下已经平定,怎么竟然这样疲惫!陛下病势沉重,大臣们 都很担心。陛下不召见群臣商议事情,却只和一个宦官在一起,与外界隔绝,难道陛下忘记了赵高的事情 吗?”于是高帝笑着从床上起来了。孝惠六年,樊哙去世,谥号为武
40、侯。他的儿子樊伉代舞阳侯。大史公说:“我到丰、沛两县访问经历世变的老人,观看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的故居,了解他们平素的为人,真是闻所未闻啊。当他们执刀杀狗、贩卖丝绸的时候,哪里会想到通过依附别人使自己名垂汉廷、德惠施于子孙呢?”(二)古诗词阅读鉴赏(本题共 2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浣溪沙新年夜坐【清】万树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成眠。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B. “窥” “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诗人,颇有它
41、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14客居外乡之感。C. “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D. 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 ,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15.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答案】14. A 15. 断句: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 /年节/惜华年 ;“夜”与“年”叠词,既形象地传达出“哽咽”的味道(夜夜夜、年年年)又表达出每年(年年)每夜(夜夜)都陷入愁苦中和年华已逝的悲哀中的意思,加强了感情,同时也使诗歌的韵律感更强。【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
42、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项, “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说法错误,不是愤怒,而是无奈。故选 A。【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诗词句子朗读停顿和赏析诗词语言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 ,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夜夜夜深
43、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是考查学生诗词朗读断句能力。古诗词的朗读节奏,与诗句的字数有密切的关系,汉语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四言诗四个音节一句,五言诗五个音节一句,七言诗七个音节一句,每句的音节是固定的。但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组合着的,一般地说,两个两个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节奏,也叫音步。一般四言诗是两个音步(二、二) ,五言诗是两个音步(二、三) ,七言诗是四个音步(二、二、三) ,本题要求断句的“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是七言句子,根据七言句子朗读断句三个音步二、二、三,朗读节奏可断开为“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 。第二问:三“夜”与三“
44、年”重叠有何妙处。是考查学生分析叠词手法能力。叠词一般指含有重叠字的词。诗词15中使用叠词可以增强诗文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运用叠词,有利于抒发作者的感情,本问三“夜”与三“年”重叠使用的作用可从加强情感便于情感抒发,增强诗歌韵律感等方面考虑。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意思是:每夜的漫长夜晚都充满忧愁,每一年的粘结都叹息年华已逝,三“夜”与三“年”重叠使用的表达出每年(年年)每夜(夜夜)都陷入愁苦中和可惜年华已逝的悲哀中,加强了感情,同时也使诗歌的韵律感更强。【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 ,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
45、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说,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乐趣,但我却追求高洁的品行,并表示“_,_” ,显示了他不可征服的志向。(2) 采薇中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戍卒回乡心情的句子是
46、:_ , _。(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答案】 (1).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2). 岂余心之可惩 (3). 昔我往矣 (4). 杨柳依依 (5). 入则无法家拂士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犹、惩、杨、拂、患。【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
47、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16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文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
48、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 ,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 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 )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 “张小明”记者 16天撰写 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
49、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D. 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19.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17能写稿机器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