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津市新华中学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培优卷 I(含解析)总分 100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第 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道小题,每小题 3分,共 75分)1. 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本于黄老而主刑名” ,韩非“喜刑名法术而归本于黄老” 。这说明A. 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B. 道、法两家主张一致C. 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D. 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黄老” “刑名”可知分别是道家与法家的思想内容,两者在申子、韩非身上的体现说明不同学说之间的结合,故 A项正确;道家与法家思想不可能一致,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
2、,故 C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没有出现思想大一统,故 D项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道家、法家思想【名师点晴】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土地全归周王室所有,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原来的周天子统一号令天下,但这时原来受周天子所封的诸侯现在成了许多各自为政的国家,互相兼并、争霸,大国凭借实力争得盟主地位, “挟天子以令诸侯” 。诸侯国内部也出现兼并、夺权的现象。文化上,经济政治的变动造成文化下移。学校原来设在官府,文献典籍和学习工具也为官府所垄断,这就是所谓的“学在官
3、府” 。春秋战国以后,随着王室衰微,政局变化,官学败坏,原来掌管文化的官员许多都流散到民间。其中,一些人开始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出现了私学。由于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2.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现位先生,可以救治中2国” 。与以上材料相关的事件是A. 戊戍变法B. 辛亥革命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所说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
4、期的指导思想,所以与材料相关的事件应该是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无关,故排除 A、B、D 项,故选 C项。3.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说: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上述言论与下列哪部著作的观点最相近A. 哲学通信B. 纯粹理性批判C. 社会契约论D. 论法的精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
5、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可知洛克主张人民主权,即国家的主权是属于人民的,因此符合这一观点的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故选 C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4. 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 ”在戈尔巴乔夫看来,斯大林模式A. 未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B. 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之上3C. 使苏联短期内实现工业化D. 造成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答案】B【解析】戈尔巴乔夫的观点是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牺牲了农业来发展,最终导致了农业的破产,故选 B项;斯大林模式并不是没能推动苏联农业的发展,而
6、是农业发展的利润大多给了工业,故排除 A项;题干没有提到工业化的进程和结果,故排除 C项;D 项在题干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特点5.“一百单八将,是力与美的象征,其英雄气概,浪漫情怀,盖世武功,悲怆雄奇都被施耐庵的如椽大笔写得惊心动魄,令读者如醉如痴。 ”这段文字评价的是A. 封神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儒林外史【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一百单八将”指的是水浒传中梁山泊上的 108名好汉,水浒传的作者为施耐庵,所以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水浒传 ,故选 B项;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许仲琳,故排除 A项;西游记的作
7、者为吴承恩,故排除 C项;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故排除 D项。【点睛】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体裁的基础上,产生了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三国、水浒故事在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相关题材的话本、杂剧推波助澜,催生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施耐庵的水浒传这两部划时代的作品,为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6.抗日战争时期,因受国民党军队虚报战绩风气的影响,一些战役歼敌数的统计往往有诸多说法。因此,目前学者在研究台儿庄大捷等正面战场的歼敌数时,较好的方法应当是A. 采访中国大陆健在的抗战老兵B. 以日本史学家的考证为主要依据C. 注意收集和对比日本等国
8、的资料4D. 查阅台湾地区所存抗战时期档案【答案】C【解析】【详解】抗战老兵不一定参与过台儿庄战役,而且抗战老兵作为个体人物,对战役的歼敌数目也不一定有确切了解,故排除 A项;日本作为台儿庄战役的失败者,其史学家不一定能够客观准确的进行统计,所以日本史学家的考证不能当做主要依据,故排除 B项;通过中国与日本等国的资料对比统计,是得出准确结论的较好的办法,故选 C项;根据“受国民党军队虚报战绩风气的影响,一些战役歼敌数的统计往往有诸多说法”可知台湾地区所存抗战时期的档案也不一定准确,故排除 D项。7.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 洋务运动的
9、诱导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的诱导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故 A项错误。中国产业“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故 B项正确。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出现在民国时期,故 C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这不是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主阶段”的直接原因,故 D项错误。点睛: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清政府为偿还赔款,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8.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
10、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对于材料中这种经济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这种现象典型的代表国家有美国和德国这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5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垄断的理解及灵活运用。垄断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这种现象典型的代表国家有美国和德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时期的,排除;所以答案选 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1、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内院。 ”这说明A. 总统控制议会B. 总统对议会负责C.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D.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国 1875年宪法的理解。由“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得知材料反映了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 D。10.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1631 年,他称其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他曾说:“
12、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A. 意大利B. 西班牙C. 荷兰D. 英国【答案】C6【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迁移运用能力。根据时间信息“1631 年”可知,反映的是 17世纪的欧洲状况,根据所学知识,17世纪荷兰攫取了海洋霸权,成为“海上马车夫” ,成为世界各地物品的交流集散地,C 项符合史实;此时,贸易中心已由地中海沿岸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已经衰落,西班牙已丧失了殖民优势地位,英国殖民帝国地位还未确立,所以 A、B、D 项排除;故选 C项。考点:走向资本主
13、义世界市场荷兰、英国等国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11.草市是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下列诗词描述属于草市的是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倚溪侵岭”可知中描述的应该是离城镇稍远的草市,所以符合题意;根据“犹自笙歌彻晓闻”描述的是夜市而非草市,所以不符合题意;根据“江淮草市” 、“半醉归草市”可知的描述也符合题意。故排除 A、B、D 项,故选 C项。【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肯定筛选法,它是先根据试题要
14、求分析各个选择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择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排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辨别法,即用肯定筛选法选出绝对正确的选择肢,用否定筛选法排除绝对错误的选择肢,从而缩小范围,针对不能直接用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定的选择肢根据所学知识辨别是否符合题意。12.西周初,层层封授的五级封国与附庸国疆土情况如下:一、公国:50 平方公里,如齐、鲁。7二、侯国:35 平方公里,如晋。三、伯国:35 平方公里,如申。四、子国:25 平方公里,如黄、罗、祝、邾。五、男国:25 平方公里,如许。六、附庸
15、:不足 25平方公里,如萧。如此世代分封下去,到了东周A. 出现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及财产的战争B. 导致了诸候国在数量上越来越多C. 加强了等级制度并不断巩固统治秩序D. 树立了周王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答案】A【解析】分封制下,地方享有极大的自主权。伴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为争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财产,诸侯国之间不断地发生战争,而分封的不平衡性又加剧了战争的爆发。故 A项正确。西周末年的战争兼并了众多诸侯国,东周时期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可排除 B项。东周时期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逐渐走向崩溃,等级制度不断瓦解,故 C项错误。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局面,故 D项错误。13
16、.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A. 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B. 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C.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 宣告了“蒸汽时代”的到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 “珍妮机”发明以后,英国相继出现了水力纺纱机、骡机等,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所以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故选 A项;提高纺织品的产量是珍妮机的功能,而非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故排除 B项;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 C项;宣告“蒸汽时代”到来的是
17、瓦特改良蒸汽机,故排除 D项。814.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A. 由“民本”发展为“君本”B.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C. 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D. 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先秦儒学主张推行德治、仁政,反对暴政,强调“民本” ,而汉代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极力维护封建统治,强调“君本” ,故 A项正确,C 项错误;先秦儒学也带有人文主义色彩,因此 B项不属于发展,故排除;D 项也是两者的相同点,不属于发展的表现,故排除。所以答案选 A。考点:
18、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15.1985年 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 34个省属企业。决定主要是为了A. 调整工业布局B. 实行政企分开C. 增强企业活力D. 鼓励租赁经营【答案】C【解析】根据“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反映了权利的下放,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故 C正确。题干与调整工业布局无关,排除 A项;B 项不是主要目的;D 项不符合题意。16.“上联:先抓吃穿用;下联: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 ”这是周总理 1962年在全国财
19、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哪一方针路线的注解A.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 中共八大的主要任务9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答案】D【解析】【详解】过渡时期是指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随着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已经结束,故排除 A项;“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路线方针,是一个符合实际的正确的经济口号,与“综合平衡”的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 B项;中共八大的主要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对当时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
20、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 C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是对之前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的纠正,所以周恩来的即兴对联中的“综合平衡”就是对这八字方针的注解,故选 D项。【点睛】八字方针,即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尽可能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同时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17.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 帝纳李谔之策。 ”材
21、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A. 打击豪强以促进统一B. 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C. 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D. 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说前人文采浮夸, “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 ,这样擢士“文笔日烦,其政日乱” ,不利于选拔实用人才,故 C项正确,D 项错误;AB 项是原因,但不是直接目的。所以答案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名师点睛】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异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是通过分权实现权力之间的监督与牵制;但
22、其实质是根本不同的,三权分立的目的在于限制君主专制,10而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专制。18.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 ”这一主张的倡导者最有可能是A. 薄伽丘B. 伏尔泰C. 马丁路德D. 莎士比亚【答案】B【解析】【详解】薄伽丘是文艺复兴中最早出现的代表人物,主要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矛头没有对向天主教会,故排除 A项;根据“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可知该主张的倡导者激烈的反对天主教,甚
23、至主张打倒天主教,所以这一主张的最早倡导者有可能是启蒙运动思想的代表人物伏尔泰,故选 B项;马丁路德虽然主张宗教改革,但并不是否定或者是打倒教会,故排除 C项;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中的英国剧作家,主要宣扬人文主义,没有主张打倒天主教会,故排除 D项。19.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写道:“现代中国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这里描述的是A. 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B. 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积极性C. 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D.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答案】D【解
24、析】试题分析: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可知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大批人口被迫迁往西南等大后方。国民革命时期是由南向北主动进行北伐,土地革命是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而非各阶层人民积极性,排除 AB;C 虽有道理,但是材料中“心理统一”和“认同感”是指加强了中国各个阶层的团结,共同致力于抗日战争,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不是材料的核心思想,故选 D。11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 抗日战争2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
25、发展外向型经济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其中当然也包括资本主义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仔细比较备选项,A B C 三项均符合题意,但都包含在 D项之中,所以 D项最符合题意。考点:邓小平理论点评: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仔细体会这几句话的含义
26、便会发现邓小平清楚地表达了市场经济仅仅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而与政治意识形态没有关系,这就打破了原有的对市场经济的认识。21.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与张澜对话时曾风趣地说:“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给他来一个假戏真演,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出是非,这场戏也就大有价值了!”从这段话可以判断,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本质目的A. 希望蒋介石接受和平民主的要求B. 让全国人民认清局势C. 与蒋介石一样以民主号召全国人民D. 与蒋介石周旋争取备战时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出是非”可知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本质目的是要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真
27、内战的目的,而不是希望蒋介石接受和平民主的要求,故排除 A项;毛泽东希望全国人民看清国民党的真面目,认清局势,故选 B项;蒋介石的12民主不是真民主,所以毛泽东不是像蒋介石一样以民主号召人民,而是希望给全国人民带来真民主,故排除 C项;准备争取时间发动内战的是蒋介石和国民党,而不是共产党,故排除 D项。22.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 “向下”是指挖煤, “向外”是指A. 拓展殖民地市场B. 贩卖黑奴C. 传播基督教思想D. 输出机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
28、识可知, “向外”拓展殖民地市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生产原料和海外市场,极大地刺激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是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的驱动力之一,故 A项正确。贩卖黑奴是殖民掠夺的体现,与材料要求“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的驱动力”不符,排除 B。传播基督教思想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 C。输出机器发生在工业革命的后期,不是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的驱动力,排除 D。23.汪德迈说:“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往往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 ”该制度A. 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B. 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C. 倡导君臣平等D. 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
29、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虽然可以“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 ,但并不是体现了真正的民主,而是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故选 A项;题意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完善,而非中央集权,故排除 B项;君臣平等不符合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故排除 C项;“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不可能对君权实现真正的制约,也就无从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排除 D项。1324.在伯利克里时代,古代雅典居民大约有 40万人, “其父母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 ,这样全权公民大约 14000人。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仅能容纳 6000人。参加公民大会的一般公民也仅限于聆听和投
30、票。这表明A. 雅典层层推选的民主制度受到普遍欢迎B. 雅典实行轮流参政议政民主制度C. 雅典民主制度受到大多数人的抵制D. 雅典民主本质上是精英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大约有 40万人,仅能容纳 6000人” 、 “一般公民也仅限于聆听和投票”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对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认识。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B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表述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不准确,故排除。D 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 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对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认识25.“到 1956年初迫切需要制定一个正
31、确领导科学和文艺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总方针。 ”对此,毛泽东提出A.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 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C. 文艺工作者到农场、干校“改造” ,接受“再教育”D. “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在 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故排除 A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是在 1956年提出的,故选 B项;文艺工作者到农场、干校“改造” ,接受“再教育”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故排除 C项;“坚决进行一场文
32、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也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口号,故排除 D项。【点睛】1956 年 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一方针又被称为“双百”14方针。它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第 II卷(非选择题共 25分)26.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古今中外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1)材料一中“统一性、集权性”有什么表现?怎样理解“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二任何一个州,
33、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联邦是不容分裂的就自然条件而言,我们是不能分离的。我们决不能把我们的各个地区相互搬开合众国总统的一切权威都来之于人民,人民并没有授予他规定条件让各州脱离出去的权力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它有一天会被我们的良知所触动,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林肯总统 1861年就职演说(2)据材料二,概括林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邦政府“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的历史意义。材料三有学者认为,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内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
34、的认识。【答案】 (1)表现: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实现了国与家紧密结合。 (2分)理解: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2 分)(2)依据:联邦宪法的规定;地缘因素;人民的意愿;总统的职权和义务。 (4 分)意义: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 分)(3)认识:该观点是片面的。统一不仅是政治上的一致,还有经济、思想、地缘等方面的一致性或整体性。 (4 分)【解析】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对古代的政治制度的认识与理解。结合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及特点分析解答。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实现了国与家紧密结合。宗法分15封制下,地
35、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侯争霸、王室衰微的分裂局面。(2)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对美国内战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结合材料联邦是不容分裂的就自然条件而言,我们是不能分离的。合众国总统的一切权威都来之于人民,人民并没有授于他规定条件让各州脱离出去的权力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回答依据。第二小问联系之后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回答意义。(3)材料三可以看出题干该观点是片面的。统一不仅是政治上的一致还,有经济、思想、地缘等方面的一致性或整体性。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自圆其说即可。首先确立观点,然后结合政治、经济、思想等内容分析解答。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36、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林肯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27.创新是一种文化品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20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冠以“新”概念的历史元素,如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20 世纪末的一次改革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材料三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长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
37、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1951年 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合作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基础的。1958 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 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
38、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20 世纪)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 年底,欧16共体 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史材料四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在推进经济一体化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共同体内部的农业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别,农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国有不同的利益要求。比、卢和联邦德国三国农业不发达,对实行共同农业政策比较冷淡;而农业较发达的法、意、荷则积极主张实行共同农业
39、政策。岳麓版必修经济成长历程教材阅读上述材料并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英国“全新的政体”和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请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两国确立不同政治制度的主要原因。(2)试简要概括材料二中三个历史元素的“新”之所在。并概括这些“新”的共同点?(3)欧洲一体化是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创新,正朝着“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力量”的方向发展。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欧共体在实现共同农业政策上有何创新举措?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迪?【答案】 (1)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美国:民主共和制政体。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的妥协;长期存在议会斗争及限制王权的传统;特殊
40、的民族心理、文化传统;岛国,远离欧洲大陆;美国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联合进行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存在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激烈斗争;启蒙思想的洗礼;没有专制统治的束缚;杰出的历史人物的推动。(2) “新”之所在: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可)“新”的共同点:制订国家政策都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或政治危机的形势下的创新;制
41、定政策都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客观规律;都是关注民众的迫切要求;(3)在实现共同农业政策上的创新:共同体内农产品自由流通和统一农产品价格;共同体17优先,即出口或进口都首先面对成员国;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对共同农业政策实施共同财政支持。启迪:从对抗走向联合,开辟了区域和平发展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趋势。【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 、 “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 、“以权力制约权力”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问实际上考查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美国所确立的政体。回忆可知,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42、 美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两国不同政体的确立,与两国具体的历史和国情密不可分,可以这样解读: 英国:A.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的妥协;B.长期存在议会斗争及限制王权的传统;C.岛国,远离欧洲大陆等; 美国:A.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联合进行独立战争,摆脱英国宗主国的殖民统治;B.存在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等矛盾方的激烈斗争;C.没有专制统治的束缚;D.杰出的历史人物的推动等。(2)根据材料二题干内容,本文考查苏俄、美国、中国在 20世纪不同时期所采取的相关经济政策比较异同点问题。回忆、再现所学相关知识,不难概括出,三国的“新” ,分别体现在: 苏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即在国家控制经济命
43、脉的前提下,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 美国罗斯福新政,即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的经济理论,即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等。分析、归纳可知,三国的经济政策的“新”有共同之处,可以这样理解: 制订国家政策都根据了形势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或政治危机的形势下的创新;制定政策都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客观规律等。(3)根据材料三、四关键信息“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 “欧共体在推进经济一体化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
44、措施”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在实现共同农业政策上的创新,体现在: 共同体内农产品自由流通和统一农产品价格;共同体优先,即出口或进口都首先面对成员国; 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对共同农业政策实施共同财政支持等。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欧洲一体化标志着欧洲从对抗走向联合,开辟了区域和平发展的模式; 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促进了欧洲国家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趋势,不断冲击美苏两极对峙格局,18有利于世界和平等。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民主共和制;20 世纪不同时期主要国家的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20 世纪不同时期主要国家的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20世纪不同时期主要国家的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进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