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临渭区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6 页,全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90 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 I 卷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第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当希腊
2、人正在探索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的剧烈变动B. “士”这一阶层的出现C.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 “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 、 “中国的圣人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显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各种思想活跃在当时的社会舞台上,剧烈的社会变动促使“圣人”们迫切地寻求社会政治安定的方法,这是思想家关注这一
3、主题的最主要原因,故选 A;“士”阶层属于奴隶主贵族阶层,并非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排除B;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因统治者政策的引导而导致中国的思想家关注视角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剧烈变动转型中的需要,故 C 项错误;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中国思想家关2注的具体表现,并不是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2.董仲舒再三强调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借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循道德、不行仁义, “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A. 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C. 制
4、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 形成“天人感应”的政治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思想,一面认为君主代表天来统治天下,人们必须服从君主的统治;另一方面又认为君主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由此分析可知这一思想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求皇帝施行仁政,以此来制约君主的权利。所以正确答案为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3.南宋叶适认为“理学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 ,强调“物之所在,道则在焉” ,并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A. 以“功利之
5、说”反对理学空谈B. 工商业是国家经济的根本C. 主张国家扶持商品经济的发展D. 用道家思想管理国家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叶适认为“理学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批评理学不追求功利,空谈道义,故选 A;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即国家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加强货物钱财的流通,但没有上升到工商业是国家经济的根本和国家扶持商品经济的发展的高度,排除 BC。道家思想超越功利,与材料不符合,排除 D。4. 学者黄仁宇曾评价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他
6、所评价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3A. 孔子 B. 董仲舒C. 朱熹 D. 李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敢于向正统思想挑战的只有李贽,因为明朝时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还不充分,所以不具备挑战正统思想的条件,故 D 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李贽5.苏格拉底说:“你是一名雅典人,属于智慧和力量而著称于世的最伟大的城市。你只注意尽力获取金钱以及名声和荣誉,而不注意或思考真理、理智和灵魂的完善,难道你不感到可耻吗?”该言论的历史背景是A. 梭伦改革B. 雅典民主制衰落C. 克里斯提尼改革D. 希波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
7、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尚未衰落,排除 AC;材料“你只注意尽力获取金钱以及名声和荣誉,而不注意或思考真理、理智和灵魂的完善”说明当时雅典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盛行,表明雅典民主制衰落,故选 B;希波战争是伯里克利改革的背景,发生在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之前,排除 D。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A. 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 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肯定了人在宗教信仰中
8、的主体地4位。故选 C。A 项反映的是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的言论;B 项是文艺复兴中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D 项体现了对上帝的信仰,与题目要求不符。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7.“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些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那些被“毁灭性的批判”的观点不包括A.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B.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C.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 只有君主才有思考、决策的权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鼓吹“君权神授”思想,属于封建王权,故 A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一个国王、
9、一种法律、一个信仰”是法国波旁王朝时期统治者“朕即国家”思想的体现,属于封建王权,故 B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强调自由与法律,抨击了封建王权和宗教神权思想,是启蒙运动所推崇的。故 C 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 C;“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鼓吹王权至上,故 D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是逆向思维,要注意问的是“不包括” 。本题以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为载体考查启蒙运动的比较典型的具体的主张,例如,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倡法治思想、提倡民主思想,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宏伟的蓝图等。8
10、.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反映了印刷术、火药、指南针A. 促进欧洲社会转型B.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答案】A【解析】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由此可知 A 符合题意,而三大发明在中国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也
11、不是欧洲工业革命的直接推动力,打破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状态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据此 BCD 均不合题意,故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9.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发展顺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元曲唐朝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造就了诗歌的辉煌沿“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作者被誉为“诗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为豪放派的代表作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到宋词到元曲的过程,故正确;唐朝诗歌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诗赋取士,故正
12、确;“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杜甫的春望 ,杜甫被称为“诗圣” ,故正确;“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属于边塞诗,唐诗一般不会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故错误,选择 A 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表现10.“笔墨当随时代” ,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A. 正本清源,独树一帜B. 薪火相传,推陈出新C.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 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答案】B6【解析】【详解】“正本清源,独树一帜“强调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题干不符,故 A 项错误。“薪火相传,推陈出新”强调了继承
13、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题干中“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相符,故 B 正确。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强调的是包容性,与题干不符,故 C 错误。 “各美其美,和而不同”强调的是个性的不同,与题干不符,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的基本定位是理解型;主要陈述了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的相关事实;在材料中“继承” 、 “创新”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根据题目所问绘画艺术发展的要求,解答此题要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入手。11.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
14、知C.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解析】材料是唱脸谱中的歌词。 “蓝脸的窦尔敦” ,蓝色在脸谱中寓意刚烈勇猛,所表现的人物大都是绿林豪杰和勇猛剽悍的将领。京剧脸谱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判断 B 项正确。脸谱来源于生活,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排除 A、C 项。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如“白脸的曹操” ,白色寓意奸诈自负,否定了曹操的历史贡献。【考点定位】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京剧12.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起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
15、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A. 牛顿的经典力学B. 达尔文的进化论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牛顿的研究方向是宏观物体的运动理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即7正好能够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故 A 正确;BCD 均不能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故排除。13.“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 ”(沈之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学创世说的科学成果是A. 自由落体定律B. 经典力学体系C. 生物进化会D. 细胞研究成果【答
16、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直接否定宗教神创论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这对宗教的打击最为直接和强烈,所以答案选 C,A B D 三项重大科学理论成果对于人类思想的解放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非直接针对教会。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14.“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产业革命。 ”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A. 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关B. 电磁感应理论发电机第二次工业革命C. 内燃机一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D. 相对论电子计算机
17、第三次科技革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科学革命推动了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又推动了产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磁感应理论,为新门子发明发电机奠定了基础,而发电机的出现,又推动了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故 B 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 A 项与题意不符,C 项中的内燃机不属于科学革命,而属于技术革命,排除;D 项中的相对论与电子计算机无关,故排除。8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15. 戊戌政变后,慈禧对李鸿章说:“人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对曰:“若旧法能富强
18、,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的原因是( )A. 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 创办淮军形成地方军阀势力C. 创办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D. 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中体西用”思想。李鸿章被误认为“康党”的原因是主张变法,即主张在保留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倡导“中体西用”,故 A 项正确;地方军阀势力的形成,对国家“富强”不利,不符合题干材料信息,故 B 项错误;C、D 两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16.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
19、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A. 民报 、 时务报B. 民报 、 天演论C. 天演论 、 时务报D. 海国图志 、 天演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派和革命派创办的报刊。材料所述前者是革命派的观点,后者是维新派的观点,分别出自民报同盟会机关报和维新派的时务报 ,只有 A 项符合题意,正确;B、C、D 三项均排除。17.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
20、是A. 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9B. 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难度中等。中国共产党于 1922年加入共产国际,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而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 1919 年的五四运动,故 A 项错误。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均认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群众基础,故 B 项的表述与历史事实不符。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面临的问题,共产国际于 1943 年解散
21、,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故 C 项错误。周恩来的论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上产生了分歧,中国共产党主张“坚持毛泽东的领导,农村包围城市” 。这与共产国际主张的“城市中心论”有所不同,故 D 项的表述符合材料。【考点定位】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18.1992 年,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邓小平到经济特区视察“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 。材料中的“新浪潮”的实质是( )A. 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B. 建立国有企业现代制度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加人世贸组织以扩大开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
22、析:1992 年邓小平在经济特区视察时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目标,所以材料中“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的实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C 项正确;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是 1978 年改革开放后,故 A 项错误;B 项开始于 1984 年;D 项 2001 年。所以答案选 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共十四大19.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 。这说明中
23、国科技发展战略A. 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10B. 符合中国国情实际C. 攻坚重点始终不变D. 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保障以及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建国后科技发展的每一次重要转向均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需要紧密相关并且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所以总体而言科技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实际,故答案选 B,A C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D 项表述错误,中国科技发展遵循自主创新之道路。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
24、科技新中国的科技发展的特点20.人民网发表的一篇文章曾指出:“二为”方向并不限制艺术家的创作性,而是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这里的“二为”方向是指A. 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B.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C. 为党和政府服务,为人民服务D. 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共产主义服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不限制艺术家的创作性” “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可知, “题意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故排除 ACD,选B。【点睛】为
25、人民服务,就是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要求文艺要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21.1951 年 10 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中国进行上述学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11A.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 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C. 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D. 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抓住题干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大背景分析目的。1951 年 10 月,中国新生的政权已基本巩固,因此,A 项排除;B 与材料
26、无关;D 项时间应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答案:C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抓住题干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大背景分析目的。22. 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含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下列文学作品中,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高老头C. 十日谈 D. 母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材料反映的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背景。A 是浪漫主义文学;B 是巴尔扎克作品,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C 是文艺复兴时期作品;D 是高尔基作品,属于无产阶级文学。23.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
27、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 。文中他的作品是A. 马拉之死B. 格尔尼卡C. 日出印象D. 自由引导人民【答案】B【解析】从材料“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中可以看出,该美术12作品应当属于现代主义美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 项是新古典主义,排除;B 项是现代主义,符合题意;C 项是印象派,排除;D 项是浪漫主义,排除。点睛:首先通过材料“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分析出该作品的艺术风格;然后从四个选项中分析出正确答案。24. The Beatles 即披头士,
28、是一支成立于 1960 年的英国著名摇滚乐队,他们服饰怪异,使用乐器简单、随意,节奏“离调” ,以反叛的形象表达他们对传统理性的否定。这一艺术风格属于( )A. 理性主义 B. 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 D. 现代主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艺术风格问题。由题干中“服饰怪异,节奏“离调” ,以反叛的形象表达他们对传统理性的否定”等信息,特别是对“传统”理性的否定可知其风格是现代主义风格,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艺术风格没有理性主义这个说法,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现实主义是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的,而披头士是缺乏对现实的关注的,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不符
29、合题意,排除;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而披头士的具体的做法是和浪漫主义不吻合的,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考点: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现代主义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3 小题,共 52 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他对精神迷失、 “无家可归”的
30、现代人尤其有启示意义。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点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13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材料三:1617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不同的历史范畴。前
31、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3)17 世纪的中国和 18 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言书”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 (1)核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2 分) 。社会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兴盛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2 分)(2)根本原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
32、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4 分) (说明:每一个答案要点 2 分,打出两点即可得分)(3)共同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原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使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6 分) 。 (说明:只要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思考归纳作答,符合史实即可得分)启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 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的能力。从材料“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
33、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可知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决定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古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根源与古希腊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有关。(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况能力。材料“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14系”体现了保持和谐关系的原则;材料“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要提倡礼治;材料“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强调要重视道义;材料“应该真诚待人”反映了诚信的原则。(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材料“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体现启蒙思想家也反对君主专制,所以两者的共同的主张就可以得到了。
34、根据材料“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和所学知识“黄宗羲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从而归纳出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的答案。通过这两者不同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古希腊的人文精神;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26.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从“夷务”到“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 ,周围各国如“夷” ,即未开化的野蛮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
35、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 、 “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 。19 世纪 60 年代起, “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 “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问题二、从“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视之为“奇技淫巧” ,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19 世纪 40 到 60 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问题三:从“臣民到“国民”19 世纪的报刊揭帖,对民众多以“臣民“子
36、民”相称进入 20 世纪;国”权”话语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1)根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2)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促使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排斥到接受的各种因素。(3)结合 19 世纪末一 20 世纪前 20 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5(4)从社会转型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全球史观认为,自 19 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指出材料中三个问题的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答案】 (1)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和
37、平等对外交往的理念。 (4 分)(2)变化:由排斥到接受。 (2 分)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 。 (6 分,任意 3 点即可)(3)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6 分)(4)发展趋势: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化) 。 (2 分)关系:从“夷务”到“洋务”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外联系的加强;从“淫巧”到“长技”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从“臣民”到“国民”体现出世
38、界政治民主化对中国的影响。 (6 分)【解析】(1) “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 “泰西各国”的对称, “夷务”演变为“洋务” 。 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和平等对外交往的理念。(2)鸦片战争以前,人们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19 世纪 4060年代,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说明对西学的态度由排斥变为接受。原因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 。(3)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前 20
39、 年,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国民” “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 “子民”话语。(4)本题考查了历史学界的两种史学观点:即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从近代化史观来看;这三个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从全球史观来看,从“夷务”到“洋务”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外联系的加强;从16“淫巧”到“长技”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从“臣民”到“国民”体现出世界政治民主化对中国的影响。点睛:从“师夷长技以制夷” ,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出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
40、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认为,继毛泽东模式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模式。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 。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 ,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不断进行修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体现的改革思想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首先,社会主义
41、不是贫困,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其次,要发展生产力。第三,要改革开放,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对发展生产力有用的东西。第四,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因此,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则。邓小平本人把他的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据世纪大讲堂整理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邓小平模式。 (要求: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史论结合,叙通顺流畅,200 字左右)【答案】1、阐明观点。 (总分数 2 分)邓小平模式就是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对毛泽东模式的继承与发展的产物。 (2 分)2、论述观点,阐述邓小平模式
42、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包含的内容。 (总分数 8 分)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伟大转折,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转移党的工作重心、拨乱反正的决策。 (2 分)1982 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 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以及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2 分)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以及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的标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 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
43、架。17(2 分,答出两点即可)确立了以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祖国统一问题,逐渐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 分)其它如答出“三个面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改革开放的成就、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等可给 2 分,但总得分不能超过 8 分。3、综述。 (总分数 2 分)综上所述,邓小平模式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完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邓小平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这种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发展。(2 分)【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讲的两个模式来看,两者是先后出现, “路径障碍,试错反弹”这八个字体现了邓小平模式是对毛泽东模式的继承与发展,而根据材料所讲邓小平的改革思想来看,本题考查学生对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回答时注意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程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