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5 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单项选择题1有学者在论述中国 19 世纪 70 年代的社会心态时曾说,当时的社会心态并不是像教科书说的那样,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进入“近代” 。而到了“近代”中国人的心情就因此一下子大变。那时的儒家信仰者仍然“心情平静,深信儒家是普遍的真理” 。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当时中国A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B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C未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危害 D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 海国图志对英国的记载特别详细,所述内容包括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各方面。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当时A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中国的交战国 B英国的军事实力最强C
2、英国是世界上民主完善的国家 D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3被称为“东方伽利略”的晚清名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徐继畬曾在瀛环志略里提到:“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这体现作者A主张效仿美国建立共和制度 B全面认识了西方强盛的原因C挣脱封建束缚接受西方思想 D介绍西方制度、走在时代前列4史学家陈旭麓说:“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 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意在说明A只有“中体西用” ,才能解决内忧外患B洋
3、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是必然选择C “中体西用”有利于洋务运动顺利推行D洋务运动变革不彻底无法实现目的5梁启超认为:“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结之,愈结则愈破。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呜呼可哉?”这反映了梁启超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着眼于中国制度改革C着眼于维护清朝统治 D主张对中国进行革命261898 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719 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
4、哲学思想,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这一时期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909 年,欣然接受了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严复转而认可清朝统治B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传播受挫C严复思想逐渐趋于保守D近代知识分子思想新旧杂陈81918 年,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提出:“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 “钱玄同提出这一观点的实质是A宣扬西方文化 B废除中国汉字C普及平民教育 D反对封建思想9胡适在倡导“整理国故”运动时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
5、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这表明胡适A认为传统思想文化没有系统化B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10五四的激进民主派开始超越对西方具体宪政制度的盲目崇拜,致力于以观念变革为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理想、民主价值等新理念,在文化借鉴上,则隐去了纵向的民族传统继承,而专事横向的外国文化移植。这说明激进民主派A抛弃了中国的传统文明B找到了正确的救国道路3C超越了西方的思想规范D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111919 年, 新青年先后开辟“马克思主义专号”和“劳动节纪念专号” ,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鼓吹工人运动。这一现象表明A民主和科学成为
6、思想界主流B共产党宣传社会主义C知识分子基本摒弃西方思想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12导致图中 1919 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二、非选择题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走向深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民族,轻视民权之思想。彼等理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故戊戌维新之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辙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藉保皇以救国。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 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
7、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4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本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陈独秀再质问记者 (1919 年 2 月)材料三 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
8、括戊戌维新的进步主张。材料一认为戊戌思想存在局限,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孙中山是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局限的。(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民主”的看法。(3)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具有的学术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评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实践。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5摘自陈会颖中外历史对比年表等上表为 19 世纪中期20 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一、单项选择题1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材料并未论述小农经济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对鸦片战争
9、的态度说明当时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故 B 项正确;材料中认识到了鸦片战争的危害,但是冲击不大,故 C 项错误;鸦片战争后,我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故D 项错误。故选 B。2 【答案】A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据所学知识可知, 海国图志主要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因为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中国的交战国,所以海国图志对英国的记载特别详细,故 A 项正确;B 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资产阶级民主也有它的局限,故 C 项错误;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与对英国记载特别详细无因果关系,故 D 项错误。3 【答案】D4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根据材料“如果
10、没有中体作为前提, 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可得出“中体西用”思想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从而有利于洋务运动顺利推行,故 C 项正确;A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5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依据材料中梁启超提出的“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呜呼可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反对清政府片面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封建统治的做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 B 项。材料中梁启超主张政治改革的观点不同于全面学习西方的主张,故 A 项错误;梁启超代表资产阶
11、级维新派,不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故 C 项错误;梁启超要求变法改革,反对革命思想,故 D 项错误。6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实践。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898 年康有为在实行变法前夕,认为变法诏令的颁布必将引起全国上下官民的普遍支持,并能很快推行变法的法令、措施,可见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故选D。A、B、C 三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7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严复提倡西学,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宣传维新变法,7主张在中国废除专制政治,但他也为自己没有科举功名而气馁,很大岁数、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没有如愿,于是接受了
12、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这体现了他的思想亦新亦旧、新旧杂陈的特点,D 项正确;A、B、C 三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体现,均排除。8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支柱,所以“废孔学” 、 “驱除野蛮的、顽固的思想”的实质是反封建思想,故 D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学习西方文化,故 A 项错误;废除汉字只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普及平民教育,故 C 项错误。9 【答案】B10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抛弃了中国的传统文明”与材料信息“隐去了纵向的民族传统继承”不符,排除 A 项;“找到了正确的
13、救国道路”说法错误,排除 B 项;“超越了西方的思想规范”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移植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 D 正确。11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口号,故 A 项错误;1919 年共产党尚未成立,故 B 项错误;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基本摒弃西方思想,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新青年先后开辟马克思主义专号和劳动节纪念专号 ,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可知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故 D 项正确。12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1913 年到 1919 年是北洋军阀
14、的黑暗统治时期,这不是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 A 项;1915 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文学革命”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导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故 B 正确;“十月革命8爆发”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 项;“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D 项。13 【答案】 (1)进步主张:学习西方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阐述: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看法:西方以人民为主体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传统民本主义以维护君主统治为本位。(3)学术特点:贯通中西;批判继承与引介相结合。评价:学习
15、西方不断走向深入;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走向理性、科学。第(2)问,根据材料进行归纳。据材料“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和“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可分别得出他认为西方以人民为主体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传统民本主义以维护君主统治为本位。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进行归纳。据材料“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 “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可得出学术特点是贯通中西,批判继承与引介相结合。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进行归纳。据材料“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
16、主张” “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 “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可得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技术到制度,由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由制度到思想,学习西方不断走向深入;由材料“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可得出他们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走向理性、科学。14 【答案】示例 1:论题:工业化的发展和深入。阐述: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美国等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工业化的发展,推动9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示例 2:论题: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深入。阐述:资产阶级
17、革命和改革的胜利,使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一些国家相继确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扩大普选权等举措,使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力图通过变法或革命的形式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示例 3:论题: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亚非等地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阐述: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美国等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抢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比如发动鸦片战争,侵略印度和埃及等国家,使这些国家成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了
18、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示例 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与发展。阐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阶级矛盾激化。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此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示例 5: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列强的入侵,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从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到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经历了从器物、制度到思想的三个层面的发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