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 26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1.掌握区域的概念和特点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区域的含义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图 26-1)和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图 26-2),归纳区域的概念和特征。图 26-1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图 26-2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1)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 和 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 单位。如,综合地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20 世纪
2、80年代,我国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2)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 ,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 。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 。 2区域既是 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 区域。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 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长江三角洲图和松嫩平原图(图 26-3),完成表格内容。图 26-3 长江三角洲图 26-4 松嫩平原(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 30N 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大致位于 43N48N,
3、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地处 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处 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土地条件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 ,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 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 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 贫乏 有较丰富的 等矿产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耕作方式耕作业耕作业 农业 主要作物、油菜、棉花等 玉米、 、大豆等 3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其他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续表)区域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工业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
4、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 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 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 商业贸易规模相对较小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长江中下游平原示意图(图 26-5),完成表格内容。图 26-5 长江中下游平原示意图发展阶段 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发展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 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气候条件优越,劳动力 ,精耕
5、细作 成为我国粮食(水稻)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棉花生产基地现代社会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耕地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棉生产在全国的地位 探究点一 区域特征分析1.明确区域地理特征的要素构成4(1)自然地理要素构成构成要素 包括内容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地形、地势 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地形分布、主要地形区、特殊地形等气候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候因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续表)构成要素 包括内容河流水文 河网密度、水系分布、流向、流量及其变化、补给类型、含沙量等(2)人文地理要素构成构成要素 包括内容经济特征 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结构、工
6、农业生产与分布、国际贸易等居民 人种、人口及其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城市 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化水平、城市环境问题等交通 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密度、交通运输方式、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等2.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思路图 26-6命题点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1.2017全国卷 19世纪 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 26-7)。据此完成(1)(3)题。图 26-7(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
7、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5(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 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C.资金 D.交通探究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具体区域,顺着历史发展的过程,探究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图 26-8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
8、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农业经济所占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二三或一三二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二一命题点一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2016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
9、题。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6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图 26-9 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图 26-10 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2)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命题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3.19世纪中叶,波士顿成为美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其中特别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20 世纪 70年代,波士顿依托高等学府和军事订货
10、,沿 128高速公路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使经济再次腾飞。读图 26-11,完成(1)(2)题。7图 26-11(1)19世纪中叶,波士顿处于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2)下列对波士顿经济再次腾飞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 C.交通 D.资源区域差异分析型2017江苏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7 年 4月 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 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材料二 图 M5-1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图 M5-1材料三 图
11、 M5-2为我国 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8图 M5-2(1)改革开放后,1980 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 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 。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 。 对比不同的区域,找出区域间的差异
12、,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应从区域特征组成要素的差别入手,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图 M5-3(2)地貌差异的形成图 M5-49(3)水文差异的形成图 M5-5(4)植被差异的形成图 M5-6(5)土壤差异的形成图 M5-7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及其成因因素 差异的形成原因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水平、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
13、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差异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某年 12月去考察 M岛(如图 M5-8所示)。考察中发现,该岛东部与西部自然差异显著。科考队在对南部某自然保护区考察时,还发现很多树木匍匐在地,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这种景观为“醉汉树”或“醉汉林” 。出现该现象与该岛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图 M5-8(1)简述 M岛东部与西部突出的自
14、然环境差异。10(2)分析在该岛出现许多“醉汉树”的原因。第 27讲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1.掌握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特点及区别,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2.结合实例,认识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1.遥感(RS)读遥感工作过程图(图 27-1),完成下列问题。11图 27-1 遥感工作过程(1)概念: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 的感知。 (2)原理:
15、由于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 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和判读分析。 (3)主要环节 图 27-2(4)特点:探测范围 ,获得资料速度 、周期短、精度高、质量高、效率 ,受地面条件限制 。 (5)应用:广泛应用于 、 、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2.全球定位系统(GPS)读全球定位系统组成图(图 27-3),完成下列问题图 27-3 全球定位系统组成(1)概念:利用 ,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 、 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 (2)组成部分B GPS卫星星座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 性、全天候、
16、性和实时性。(4)应用:能够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经度、纬度、高度)、速度和时间,广泛应用于野外调查、 、军事等领域。 3.地理信息系统(GIS)读图 27-4,完成下列问题。12图 27-4 地理信息系统工作过程(1)概念:专门处理 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 (2)程序:信息源 数据库 表达。 (3)应用: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可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在 中的 应用已得到推广。4.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读数字地球从数据采集到应用的全过程图(图 27-5),完成下列问题。图 27-5 数字地球从数据采集到应用的全过程(1)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遥感、全球
17、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 。 (2)数字地球: 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 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探究点一 遥感技术的应用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农业生产等方面应用广泛,具体分析如下: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矿产资源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资源普查 生物资源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环境、环境监测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
18、化及其影响、植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13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灾害监测灾害监测旱灾、水灾、病虫害、森林火灾、农林病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有利于防灾减灾林业 清查森林资源、监测火灾和病虫害 着火树木、病害树木的反射光谱与正常树木的反射光谱不同农业生产 农业识别农作物、估算产量、灾情预报植物生长情况不同,其反射波谱特征不同命题点 遥感技术的应用1.2015江苏卷 图 27-6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 27-7为根据 1973、2009 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 900 平方米。读图回答(1)(2)题。图 27-61 1 2 2
19、21 1 2 2 22 2 2 2 21 2 2 2 21 1 2 2 21973年 1 非冰川1 2 2 2 21 2 2 2 21 2 2 2 21 1 2 2 21 1 1 1 12009年 2 冰川图 27-7(1)图 27-6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2)图 27-7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了 1800 平方米 B.增加了 1800 平方米C.增加了 2700 平方米 D.减少了 2700 平方米探究点二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可知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4图 27-8命题点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2
2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精确划定城市地价等级范围,提高土地利用率B.可对某地区的自然灾害进行精确的分析、评估C.可以监视长途客车的行驶,获取位置和速度等信息D.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是人视力的延伸(2)北斗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提供灾区的影像 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提供短文联络A.B.C.D.探究点三 地理信
21、息系统的应用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图 27-92.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5应用 主要功能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城市规划 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城市抗灾减灾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3.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图 27-10“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技术(1)“点”与“面
22、”判断 GPSGPS 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 RS和 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 GPS,如果是“面”则选用 RS或 GIS。(2)“想”与“看”区分 RS、GISGIS 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分析,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 GIS。RS 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 RS。命题点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3.2016江苏卷 图 27-11为某
23、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图 27-11(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A.B.C.D.(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16A.B.C.D.“3S”图像资料的判读图 P19-1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1)(2)题。图 P19-1(1)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RS)B.地理信息系统(GIS)C.全球定位系统(GPS)D.北斗导航系统(BDS)(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
24、C.乙丁丙甲D.乙丙甲丁1.遥感影像的判读类型 形状特征和色调深浅河流 常为界线明显、自然弯曲、宽窄不一的带状,上面常有堤坝、桥梁等人工建筑。河水比较混浊或者水较浅,则色调浅;河水清澈或水较深,则色调也较深湖泊 湖岸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较为明显。常为均匀的深色调城市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排列较规则整齐;砖木结构的房屋排列不很规则。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浅灰,砖木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深灰。城市的夜景在周围深色调的背景下,呈现点状或面状亮区道路 一般呈线状延伸,道路会与道路相交。色调从浅灰到深灰。简易公路多为砂石路面,色调较浅;沥青路面呈现深灰色农业用地 在形态特征上常常是被道路分隔为一块
25、块长方形林地 往往可以观察到高大树木投下的阴影172.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图 P19-2叠加图层 新生(应用)主体人口密度与交通线路及规划图 新建商业中心选址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 耕地的分布与评价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地下水、地质、区域规划深埋垃圾场选址坡向分布、岩层倾斜 滑坡易发区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植被分布 泥石流易发区3.全球定位系统图像及综合图的判读 (1)手持机界面图:主要是判读界面上的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 图 P19-3(2)综合图:常见的如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图 P19-4),应为借助 GPS和GIS制作的。导航地图,需
26、要运用 GPS和 GIS。图 P19-42016浙江卷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 2.1万年(图甲)、距今 5000年(图乙)和距今 500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问题。18图 P19-5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 )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运用 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运用 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B.C.D.19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 26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基础自主梳理】1.(1)指
27、标 方法 空间 (2)区位特征 边界 相对一致 上一级区域 下一级 地理环境2.(1)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水田 低于 旱地 高于 石油 (2)水田 旱地 水稻 春小麦 综合性 重化 发达3.缓慢 丰富 下降【考点互动探究】1.(1)C (2)D (3)D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特征。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出来的;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不与自然河道一致;在洪泽湖以东,该地理分界线没有对应的自然标志;该地理分界线不明确,具有过渡性,故其两侧地理差异不明显。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对两岸之间交通的阻隔
28、,导致两岸之间交通不便、联系较少,故习惯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长江为界。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了多座长江大桥,两岸之间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2.(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2)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答出两点即可)解析 第(1)题,古“丝绸之路”主要是东、西方商品交换的交通通道。古“丝绸之路”衰落,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原因,应是自然环境恶化,无法提供商旅往来所必需的食、住、行等基本条件,并且自然环境恶化导致沿线古文明中心衰落,商品交换市场萎缩,对商旅的吸引力也大大
29、减小。第(2)题,古“丝绸之路”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服务功能和市场功能衰退,故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应该提升服务能力、扩大市场吸引力;新“丝绸之路”的定位中有对外开放、发展国际交流功能,故还应发展外向型经济。3.(1)B (2)D 解析 第(1)题,由题干材料“19 世纪中叶,波士顿成为美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其中特别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可知,此时波士顿经济以传统工业为主,工业发展比较快,故处于工业化阶段。第(2)题,由题干材料“20 世纪 70年代,波士顿依托高等学府和军事订货,沿 128高速公路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使经济再次腾飞”可知,依托高等学府说明受技术因素
30、的影响,军事订货说明市场条件好,沿高速公路说明交通条件好。高新技术产业对于资源条件要求比较低,故选 D项。半边房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 13题。图 B26-1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 )A.降水较少 B.高温多雨 20C.暴雨频发 D.冬雨夏干2.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 )A.春季防风固沙B.夏季遮阴纳凉C.秋季截水增湿D.冬季挡风避雨3.图示房屋大门宜朝向 ( )A.东南 C.东北B.西北 D.西南解析1.A 2.B 3.A 第 1题,陕西关中地区地处秦岭以北,属暖温
31、带半湿润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较少,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这使得雨水格外珍贵。半边房使雨水流入居民自家院子,便于收集,即“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 2题,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炎热,冬季寒冷,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门前种植树冠较大的落叶阔叶树,夏季枝叶茂盛,有利于遮阴纳凉;冬季树叶掉落,可以获得较好的光照。第 3题,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房屋大门朝南有利于采光。该地冬季盛行寒冷的西北季风,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西北风的影响,房屋大门最好朝向东南方向。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 B26-2。1848 年美国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
32、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制造等生产部门。1890 年,芝加哥人口达到 100万。20 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 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 46题。图 B26-24.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5.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6.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
33、是 (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 21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解析4.D 5.A 6.B 第 4题,根据题干中“1848 年美国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结合图中显示的芝加哥的位置可知,1848 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该地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第 5题,根据题干中“这段时期(1848 年后至 20世纪前),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制造等生产部门”,判断 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周边的农村地区。第 6题,读图可知,芝加哥本地并没有发展
34、钢铁工业所需的铁矿和煤炭资源,而附近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根据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芝加哥运输条件不断改善,便利的水陆交通有利于原料、燃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所以,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答题模板 5 区域差异分析型典例呈现(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4)因地制宜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结合图示,描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
35、可以得出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是邻近香港。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可以从交通、经济腹地等方面回答。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位置特征及区域发展条件。结合所学的知识描述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其有利的基础设施条件可以从快速交通发展、信息技术发达等方面回答。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思想。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因地制宜。应用提升(1)西部海岸线曲折(多海湾),东部海岸线较平直;西部地势较高(多山地冰川),东部地势较低;西部降水量较多,东部降水量较少。(2)地处西风带,全年盛行强劲的偏
36、西风,树木顺风势而立;(风力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冠)不断生长;加之土层瘠薄,树根扎不深。解析 第(1)题,M 岛是南美洲南部的火地岛。分析图中信息,根据海岸线的曲直情况比较东部和西部海岸线的不同,根据山峰的位置、高程和河流流向比较东部和西部的地势高低。该岛位于南半球盛行西风带,西部为迎风坡,降水多,东部地处背风坡,降水少。第(2)题,联系该地强劲西北风的影响和土层薄等自然地理特点进行分析。22第 27讲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基础自主梳理】1.(1)远距离 (2)电磁波 (3)传感器 (4)大 快 高 少 (5)资源调查 环境监测2.(1)卫星 定位 导航 (2
37、)空间部分 GPS 信号接收机 (3)全球 连续 (4)三维坐标 交通3.(1)地理空间数据 (2)数据处理 空间分析(3)城市管理4.(1)基础 (2)数字化 计算机网络【考点互动探究】1.(1)A (2)D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下的地貌类型。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为山谷,是受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遥感影像资料的判读能力。根据两年的影像资料对比,2009 年代表非冰川的方格增加了三个,所以冰川面积减少了 2700平方米。2.(1)C (2)D 解析 第(1)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质就是一种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实时定位可以监视长途客车的行驶,获取位置和
38、速度等信息,故选 C项。A、B 项需要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是人视力的延伸。第(2)题,材料中说明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可以定位,还有短文通信功能,由此可以确定的描述是正确的。提供灾区影像的技术是遥感,统计灾区经济损失应用地理信息系统。3.(1)A (2)C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主要是从遥远的地方用电磁波获取信息,图中适合运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的是居民点、水系和地形,土壤、岩层和地下水不宜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所以 A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农业生产应主要考虑水系、土壤、地形、地下水等因素,因此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39、,所以 C正确。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图 B27-1,完成 12题。23图 B27-11.利用图甲所示技术可以 (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确定时间和空间位置,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2.有关图乙所示车载导航仪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载导航仪借助 GIS实现精确定位B.车载导航仪通过 RS获得交通信息 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解析1.A 2.C 第 1题,图甲为遥感影像图,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了解某地
40、区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B、D 项属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畴,C 项属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范畴。第 2题,车载导航仪借助 GPS实现精确定位,通过 GIS获得交通信息。电子地图能够显示自然地理信息。图 B27-2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完成 34题。图 B27-23.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什么功能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4.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解析3.A 4.D 第 3题,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41、地理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空间决策支持、数据显示与输出,因此地理信息系统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管理空间信息功能,故 A项正确。跟踪动态定位信息要依靠全球定位系统,整合、集成网络信息和获取实时通信信息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第4题,从图上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建设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技术与社区、政务、交通等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24使城市更加智慧,从而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故 D项正确。智慧城市建设只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实行管理,并不能调整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空间规模没有扩大,也不能
42、加速人口集聚。点餐类 App(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出现,为足不出户的人提供了便利,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据此,完成 56题。5.与到店就餐相比,商家利用手机销售平台外卖可以 ( )A.减轻对交通条件的依赖 B.减少对市场位置的依赖C.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 D.不必了解市场需求6.通过 App,可以查询到送餐员的即时位置和行驶路线的技术是 ( )A.GIS和 GPS B.GPS和 RSC.RS和 GIS D.数字地球和 GIS解析5.B 6.A 第 5题,商家利用手机销售平台外卖,要送货上门,对交通条件的依赖性大;受恶劣天气影响大。利用手机销售平台外卖,减少了对市场位置的依赖,更需要了解市场
43、需求。第 6题,确定送餐员的即时位置和行驶路线要使用 GPS,进行查询要使用 GIS。典图判读 19 “3S”图像资料的判读典例呈现(1)B (2)D 解析 第(1)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利用数据模拟预测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范围、危害程度,给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决策依据。遥感主要用于地面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接近山上的雪线,海拔最高;丙高于堰塞湖面,甲位置与堰塞湖面高度相当;丁位于堰塞湖下游,海拔最低。应用提升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应用。绘制云杉主要分布区图,首先要借助 GPS技术获取云杉主要分布区的位置信息,其次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建立云杉地理信息数据库,最后借助 GIS进行分析,形成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