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0 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 )A坚船利炮 B洋纱、洋布C自由平等的观念 D欧洲风俗习惯解析:鸦片战争后,大量洋纱、洋布涌入中国,导致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使妇女的生产角色开始改变,故选 B 项。答案:B2随着上海开埠,西方机器棉纺织品的大量涌入,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大量洋纱充斥,不少以棉纺织为业的村庄已无纱可纺。上述状况 ( )A体现中国自然经济瓦解 B表明洋货已取代了土货C反映中国近代企业出现 D说明市场已为洋商垄断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量洋纱
2、充斥中国市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很多地区无纱可纺,这说明当时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故 A 项正确。答案:A3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表明洋务运动 ( )A增强了封建统治力量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D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解析:洋务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富国强兵,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洋务运动最终虽然失败了,但是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所以选 B 项。答案:B4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 ,却又“至于钝,几于败” ,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 。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 )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封闭保
3、守的思想观念 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解析: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不是造成张謇企业衰败的根源,故 A 项错误;自给自足的2自然经济瓦解促进了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故 B 项错误;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 C 项错误;张謇的企业发展受到限制,主要受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故 D 项正确。答案:D5分析以下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有( )企业数量表项目 民族企业 官办企业 外商企业企业数量/家 300 31 1 931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力量强 所占比重小A B C D解析:从材料中难以得出技术力量强这个信息,其更不符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含的 A、B、D 三
4、项都可排除,故选 C 项。答案:C6观察下图,回答问题。图 1 男 耕 女 织 是 中 国自 然 经 济 的 写 照 图 2 美 国 的 旗 昌 洋 行图 3 1865年 , 李 鸿 章 在上 海 创 办 的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图 4 1863年 上 海洪 盛 机 器 碾 米 厂(1)上述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的哪几种经济形式?(2)鸦片战争后图 1 所示的经济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归纳后三种经济形式对第一种经济形式分别所起的作用。3解析:(1)结合材料的标注文字判断。(2)结合课本知识回答。(3)考查自然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洋务经济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答案:(1
5、)经济形式: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2)变化:随着洋纱、洋布等西方商品的输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在农村仍占统治地位。(3)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并使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但又千方百计试图延缓它的瓦解进程;洋务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方面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另一方面又对它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基础巩固1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甚至村镇收租之家,至其时,积布累累;问之,则皆佃者之穷而无告以布当钱
6、米也。 ”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解析:从材料看苏南仍然存在“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 ,说明了虽然当时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故答案为 A 项;B 项说法太绝对;C 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材料并未体现纺织品品种多这一特点,故排除 D 项。答案:A2甲午中日战争后,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其结果是( )A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解析:抓住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和关键信息“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甲午中
7、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结果是推动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 D 项正确。4答案:D3曾有人这样形容中国的近代经济:在民国时期的经济大家庭中,既有又老又保守的“婆婆” ,也有年轻且掌握大权的“丈夫” ,还有一个像可怜的寄人篱下的“童养媳” ,仰人鼻息,举步维艰。 “童养媳”指的是( )A自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解析:从材料中“近代经济” “举步维艰”可判断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答案:D能力提升4下面是 1865 年和 1894 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 1865 年(万海关两) 1894 年(
8、万海关两) 增幅(%)进出口总值 22 019.7 28 605.9 137.99进口值 16 003.6 14 605.4 143.28出口值 6 016.1 14 000.5 132.72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解析:根据图表可知 18651894 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显著增长,出口增长尤为突出,这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故 C 项正确;18651894 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处于产生阶段,故 A 项错误;B 项观点过于绝对,而且出口增长表明中国日益成为列
9、强的原料产地;根据进出口数值对比,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故 D 项错误。答案:C5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解析:洋务运动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民用企业。而民用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丰厚的利润,瓦解着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 A 项正确。5答案:A6张之洞说:“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
10、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 ”这表明张之洞主张 ( )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军用、民用工业并重C优先发展基础工业 D推动国民经济军事化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无一不取资于铁” ,冶铁业是基础工业,C 项符合题意。答案:C7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所说的“没有前途” ,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又迅速地萧条了下来。这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
11、社会环境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综上可知,C 项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A 项说法本身正确,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 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D 项揭示的仅仅是国内的封建势力,不够全面和准确,排除。答案:C8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如果你在一座城市中同时看到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传统的手工工场四类企业,你认为这座城市有可能是( )A西安 B重庆C天津 D昆明解析: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但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安、重庆、昆明都处在内地,只有天津处在东部沿海,故选 C 项。答案:C91865 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中国具有先进技术的用机器制
12、造机器的工厂;1895 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下建立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都是近代洋务企业 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其创立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立宪制A BC D解析: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大生纱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错误;前者受6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后者受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错误;前者的创立者主张“中体西用” ,后者的创立者主张君主立宪制,错误;二者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选 D 项。答案:D10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
13、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当时在偏远地区也能买到火柴、洋布等日常用品,这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排除A 项;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尚未完全解体,也没有被商品经济取代,排除 B 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当时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情况,排除 D 项。答案:C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的经济优势历史悠久,但它对三个方面的侵蚀无能为力。首先,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其次,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制造自己的瓷器和丝绸,
14、种植自己的大黄,在别的地方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叶。最后,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 19 世纪发生的。从长期来看,这些变化中的最后一项意义最为重大。因为中国无法实现生产的机械化。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二 从影响方面来看,19 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 16、17 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 ”“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
15、工作而礼教鲜存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依据材料一,概述 19 世纪中国失去“经济优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 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道:“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乃是传统社会不易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制。 ”综上所述,论证此观点。7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从“外国供销商能利用鸦片市场” “他们能找到中国进口商品的替代品” “他们用工业机械化来超过中国的生产”等方面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19 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从自然经济、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三个方面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丁男妇女赴厂做工” “妇女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 “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回答;第二小问围绕社会转型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原因:西方列强利用了中国的鸦片市场;减少了从中国的进口;西方实现了机械化生产。(2)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3)现象:农村人口大量进城;传统观念受到冲击。论证提示:中国传统社会未能实现生产的机械化;中国向近代转型是因为受到西方的冲击。(言之有理即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