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教材第 17 页探索图中反映的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减少,污染加剧,环境受到的压力加大,人类生活质量下降。说明地球承载力是有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 增长的极限的基本观点是,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品也随之相应增加。但是因为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剧,资源数量日益减少甚至枯竭,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当这种增长或减少趋势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人口与资源、环境不协调,即资源供应和环境自净能力不能满足人口发展的需要,导致人口增长下降,最后在较低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二、教材第 21 页思考本案例介绍了多种关于我
2、国最大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值。由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且在不断变化,所以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定量估算,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中科院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人口承载力最高值为 16 亿。主要是基于土地承载力而估计出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环境承载力。还需指出的是,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应渗透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思想。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题目,需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论述,以证明哪种观点是合理的。三、教材第 21 页复习题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也是决定地球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
3、要因素。环境承载力的估算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或某种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尤以依据粮食产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如下表所示。因素 影响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自然环境的优劣(包括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口合理容量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自然环境的恶性变化,如环境突变、火山爆发等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大提高2科技水平科技水平高,会扩大资源利用范围,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地域开放程度地域开放程度高,资源的互补性可以提高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
4、封闭地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生产力越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越强,人口合理容量越大3.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超过它的环境承载力,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即导致资源枯竭、环境退化、人地矛盾加剧,甚至危及人类生存。课堂小结A 级 抓基础读反映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 12 题。1下列对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 )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承载力在不断加大 人类可以局部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承载力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A BC D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由好到差的
5、顺序是( )3A、 B、C、 D、解析:通过人口与环境关系模式图理解环境承载力。分析思路如下: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图示可知模式人口数量未超过环境人口容量;模式环境人口容量没有明显下降;模式环境人口容量下降。所以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资源消耗的增多,环境人口容量可能下降。答案:1.B 2.A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 34 题。预测 2050 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14 亿15 亿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 亿16 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 亿或 16.6 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
6、养的人口数量 8 亿9 亿3.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A15 亿16 亿 B15.1 亿或 16.6 亿C8 亿9 亿 D14 亿15 亿4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的合理容量及其影响因素。第 3 题,依农业资源或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为环境人口容量;而人口合理容量即该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据表可知,我国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 8 亿9 亿,即人口合理容量为8 亿9 亿。第 4 题,影响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歉、地区开放程度的高低、科技和
7、消费水平的高低等,其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无关。4答案:3.C 4.D5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家,虽然土地、矿产资源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A气候适宜B少自然灾害C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解析: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而生产力越发达,人类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越强。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它们大量进口其他国家的资源,提高了本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答案:C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 67 题。6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8、( )A土地面积更广阔 B矿产资源更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D草场资源更丰富7下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A B C D解析:第 6 题,具体分析如下:A 项 土地面积:西北占 30%,北方占 20% 西北土地面积更广阔B 项 矿产资源:西北优于北方C 项 资源利用条件:北方优于西北D 项 草场资源:西北多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场优于北方第 7 题,回顾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然后逐项分析如下:A 项 青藏地区因生态环境脆弱,不宜盲目扩展耕地B 项 科技水平的提高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扩大人口合理容量C 项 人口迁移不属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D 项 道路交通规模下降
9、,不利于青藏地区对外开放,会使人口合理容量减小答案:6.C 7.B5B 级 提能力8 “马太效应”指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现象。如下图所示,关于“马太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马太效应”示意图A “马太效应”会提高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B “马太效应”会降低现有资源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C富国有义务在环境问题中承担更多的责任D全球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越强,贫困群体的生活越艰难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80%的人口只占有 20%的财富,而 20%的人口却占有 80%的财富,说明“马太效应”造成了全球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会使富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贫困群体的生活更艰难,甚至会危及生存,降低人口合
10、理容量;“马太效应”使富人生活水平提高,并不能提高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答案:A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 人/km 2,农业时期为 40 人/km 2,工业时期为 160 人/km 2。据此,完成 910 题。9该材料反映出影响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资源B科技发展水平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10下列有关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土面积大小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B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高低不影响环境承载力D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解析
11、:第 9 题,科学技术水平与获得资源的数量密切相关,从渔猎时期到工业时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因此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第 10 题,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确定性。6答案:9.B 10.D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据此回答 1112 题。11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 ab/c,其中 a为耕地面积, b 为熟制, c 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
12、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 BC D1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 BC D解析:第 11 题,由图中可以看出,位于黑龙江省、位于辽宁省、位于山东省、位于江苏省。第 12 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市、市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市、市人均用水总量分别于 2010 年、2006 年前后超过了人均水资源总量。答案:11.D 12.C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7耕地面积/公顷
13、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0.1 0.1 2 000材料二 某地区现有人口和资源总量。人口/万面积/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万平方千米森林面积/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亿立方米6 200 22 8 7.5 5 105材料三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 20 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 1 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 133 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 533 万公顷。(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森林_,淡水_。(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_,但是这种资源在利用
14、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解析:人均资源占有量可通过计算得出。预计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限制因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口在增加,耕地资源在减少,人均水资源仍较丰富(5 105 立方米/人)。所以,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最大因素是耕地,最小因素是淡水。答案:(1)0.001 3 平方千米/人 0.001 2 平方千米/人8 233.87 立方米/人(2)耕地 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3)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专家分析
15、,2033 年前后,中国总人口数量将保持在 15 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生育率在 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 17 亿。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 20%以上。材料二 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8(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 17 亿。 ”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 13 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_。(2)由材料二分析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分布特征。造成该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析材料,谈谈为什么说人口压力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解析:本
16、题结合人口增长的预测数据和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图,考查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因果关系,同时也考查了综合分析的能力。第(1)题,自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第(2)题,从能源保障分布区图可以看出,整体而言,西部、北部高,东部、南部低,这与能源的地区供给能力和地区消费水平有直接关系。第(3)题,人口压力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若不妥善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更多的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答案:(1)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2)分布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主要因素:地区能源生产总量、地区能源消费总量。(3)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当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时,就会造成生态破坏;人口增长,消耗物质增加,排污量不断增加,当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