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汪清六中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姓名:_班级:_题号 一 二 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出(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2.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
2、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 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3.南朝梁武帝曾经下诏强调:“九流常选(其中自然包括高门子弟) ,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 ,以及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制。这样的做法A.表明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B.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C.严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D.标志着科举选官的开始4.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
3、自由 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5.宋代城市出现许多店铺,如清明上河图中可看到“刘家上色沉檀楝香” “王家罗锦匹帛铺” “孙家正店” “赵太丞家药肆”等;东京梦华录也有“张家酒店” “东鸡儿巷郭厨” “郑皇后宅后宋厨” “王道人蜜煎”等记载。这说明宋代A.工商业首创商标制度 B.工商业大多集中在居民区C.城市坊市制度被打破 D.工商业经营已有品牌意识6.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 ,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 ,唐- 2 -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源是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7.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更甚于唐朝。熹宗时宦官魏忠
4、贤炙手可热,权倾朝野, “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 ,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A.皇权被严重削弱 B.君主专制更趋强化 C.宦官凌驾于皇帝之上 D.内阁制名存实亡8.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于是, “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 。明朝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是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交流 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9.明清著名文人学士的文集中有许多商人的墓志铭、传记、寿序等,如王阳明的节庵方
5、公墓表的传主就是富商方节庵。这反映出当时A.弃儒从商风尚的盛行 B.传统四民秩序的瓦解 C.工商皆本思想的形成 D.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10.在明代,书生一旦中举即可授官食俸,退休后仍为缙绅,终身享有免税特权,并且可以泽及子孙。小户农民经常利用这一规则,携带财产投靠缙绅府下。这会导致 A.土地集中的现象愈演愈烈 B.科举取士的范围不断缩小 C.税收对象上移到缙绅阶层 D.分封贵族的现象层出不穷11.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 ,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A.钱币
6、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 B.货币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 D.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12. 19 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 “商战” “商业” “招商” “商办” “商局” “商会” “商部” “商学” “商政” “商校” “商法” “商报”等。这一时期“商+ ”思维反映出( )- 3 -A.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 B. 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C.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定 D.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13. 1935 年 4 月 3 日, “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在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57 对新人结成佳偶。没过多久,汉
7、口、北平等地纷纷效仿,几乎每届都由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这反映出( )A. 市民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B. 追求自由观念深入人心C. 中国传统习俗逐渐消亡 D. 政府积极推动移风易俗14. 下面是 1937 年、1942 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 年 16% 4.4% 7.3%1942 年 58% 78% 49%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反映出A. 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 B. 官僚资本的壮大C. 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 D. 民营工业的发展15. 20 世纪 70 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 ,在这种情况下,英
8、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 ,否则, “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 。这主要说明了A.西欧一体化成效凸显 B.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C.两大阵营的对峙对抗局面加剧 D.马歇尔计划积极展开成效显著1618 世纪的英国,经过国王和议会授予公司特许组建了垄断公司19 世纪中叶以后,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19 世纪中期后,不仅英国,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1904 年美国有托拉斯 318 个,它们存并了 5300 个工业企业,其中有 26 个托拉斯控制本行业生产的 80%以上。这种变化反映了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 自由主义逐渐退出
9、历史舞台C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D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与经济管理演变17著名国际金融专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 4 -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指的是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马歇尔计划 C 关贸总协定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8 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10、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19 汉书食货志认为, “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 ”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A需要大量劳力 B适时增加肥力 C提倡精耕细作 D善于积累经验20在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是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 “直到今天,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A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 B由于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的特殊现象C保护了手工业工艺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D使官营手工业因此聚
11、集众多高水平手工业工匠2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下列记载中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趋势的是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 B草市迫江货,津桥税海商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22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5 -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
12、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B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C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 D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23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24.1912 年申报刊文做上海人安得不穷 ,其中写道:“从前家中陈设不过瓷瓶铜盆,已觉十分体面。今上海人红木房间觉得寻常之极,一定要铁床、电灯、风扇才觉得适意”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阅读成为时尚生活重要风标 B
13、.上海市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西式生活用具在上海普及 D.上海市民消费观念发生变化25.1981 年,里根提出“经济复兴计划” ,它被概况为“三砍一稳” ,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企业和个人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以及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这一计划A试图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放弃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巩固了凯恩斯主义的指导的地位 D 启了美国的“新经济时代”26.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人问农民怎么治虱子,农民回答道,在脑瓜上写“集体农庄”这四个字,虱子就全部逃光了。该故事意在说明A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B苏联政府成功实施余粮收集制C苏联斯大林模
14、式的弊端已显现 D.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27.2014 年,世贸组织在经过长期磋商后,160 个成员在日内瓦通过了贸易便利化决定 ,这是该组织成立近 20 年以来达成的首项也是最重要的全球贸易改革协定。这表明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 B贸易自由化障碍被彻底清除c.国际经济新秩序得以确立 D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28.193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获得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这里所说的付出一点什么,指的就是老老实实的工作,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由此,罗斯福的策略是A国会立法,提高福利 B直接救济 ,保护就业- 6 -C政府监督,复兴工业 D以工代赈,
15、扩大就业29.据统计,1978-1992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 355 亿元增长到 9123.6 亿元;1979-1992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 988.3 亿美元,其中,1983 年为 19.81 亿美元,而 1992 年上升到 192.02 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这一时期A.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B.改革开放决策的实施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D.中共十四大精神的鼓舞30.浦东开放之初,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说“上海的任务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它是中国与世界的对话者,何谓对话,就是交流” 。 “要站在地球仪旁来思考浦东的开发” 。这一讲话的主要依据是A.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B.特
16、区建设的经验教训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D.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3 小题,共 40 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 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 ,明确提及“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 ,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私人投资的住房建设占总数的225%。国家除了为民众分配住房外,还提供了房屋租赁,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免费租赁房屋,或者是低房租政策。此外,苏联政府还对原有房屋进行了维修或加固,费用由政府承担,并要求住户至少居住三年时间。政府希望通过这
17、些措施,减少人员流动,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但是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摘编自沈晓龙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70 年代苏联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研究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住房政策,是美国克服经济危机、解决社会中相对贫困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对策,同时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表 3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住房政策(部分)- 7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苏两国出现住房危机的背景,并概括两国解决住房问题的共同之处。(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住房政策实施效果的差
18、异,并分析其原因。 (10 分)- 8 -32.阅读材料:在现代工业兴起之前,作为“生存于农村经济上面”的市镇,其全部活力来自周围的农村经济。然而,正是在江南农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这些市镇作为新兴的工商业据点,发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各式工匠的手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一道,构成了此类市镇经济的主要成分;市镇周围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是市镇赖以生长的土壤;交汇于市镇的水陆交通,则为市镇输送养料的孔道。摘自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的知识,指出我国近代江南市镇兴起的条件。 (5 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 分)材料 明朝中期以后,倭患日益严重。于是撤销了市舶司,海禁更加
19、严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巨商和海盗便和倭寇相勾结,亦商亦盗,兼行劫掠。嘉靖三十五年(1556) ,戚继光受命任参将,守台州、金华、严州三郡,负责御倭事宜。戚继光到浙江后,请求在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夫,组织、训练新军,得到朝廷恩准。1559 年秋,他亲自来到义乌,招募了三千人,制定纪律,严格训练。戚继光还创造了“鸳鸯阵”的战术,将盾牌、长枪、叉、钯、棍、刀等长短武器联合使用,各尽所能,密切配合。1561 年,戚继光在浙东先后九战九捷,浙东的倭患遂告平息。1562 年,戚继光被调入闽,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的倭寇。次年春,福建倭患被平定。1564 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
20、抗倭战争也使明王朝消耗很大。通过这场战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开放海禁的重要性。明朝廷也鉴于嘉靖时“倭乱”的教训,到隆庆时开始部分开放海禁。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历史背景。 (6 分) - 9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其政治意义。 (9 分)- 10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历史答案DBACB DBBBD AADBA DABCA CBBDA CDDBC31(1)背景:苏联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过快,城镇人口急剧增加。(2 分)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失灵,破产和失业问
21、题严重。 (2 分)共同:国家高度重视;立法保障;采取多种渠道和途径;主要面向普通民众。 (6 分,四选三) (2)差异:苏联一直无法完成住房建设计划;美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各 1 分)原因:苏联:原有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解决住房问题是为发展工业化服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采用计划经济体制,重积累,轻消费,缺乏可持续性。 (4 分,三取二)美国:经济基础雄厚;将解决住房问题与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相结合;采用市场经济体制,运用信贷等手段,将短期救济与长期计划相结合,具有可持续性。 (4 分,三取二)32.江南农业的发展;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江南水陆交通便利;(答出三点即可)33 (1)背景:明朝国势衰微,海防松弛;海禁政策的实施,商人、海盗与倭寇相勾结;倭患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6 分) (2)原因:抗倭的正义性;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政府大力支持,军民有效配合。(3 分)意义:鼓舞抗击侵略的信心和斗志;有利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稳定;促成政府部分开放海禁。 (6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