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点专题(六)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材料一: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及时把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国家宪法规定。本次宪法修改分为两个阶段:党中央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讨论,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通过。 材料二:“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2018
2、年3月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手按宪法,面向近3 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郑重宣誓。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国家主席首次进行的宪法宣誓,是影响深远的历史时刻,受到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主席宪法宣誓,不仅是庄严的仪式,更是神圣的承诺,让每位领导干部、每个共和国公民,甚至每个孩子,都受到了宪法至上的教育。,材料三: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是为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而制定的法律。监察法第一章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
3、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四:为加强宪法的宣传和贯彻,国家确定每年的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也是全国法制宣传日。2018年宪法宣传周的主题是“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材料五: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制轨道。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权不可任性,用权必受监督。” 材料六:根据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的数据,截至2018年4月底,中国通过“天网行动”先后从90多
4、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4 141人,其中国家工作人员825人,“百名红通”人员52人,追回赃款近百亿元人民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的反腐“成绩单”。数据显示,有10名中管干部、162名厅局级干部落马,反腐败高压态势仍在持续;有超过2.7万余人因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而被处理,纠正“四风”的脚步也没有停歇。,1.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作用。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法律可以解决纠纷,协调关系;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
5、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5.国家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6.青少年应增强遵守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宣传宪法的作用和地位。应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
6、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7.坚持依法行政对政府机关提出的要求: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8.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9.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