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北省任丘一中 2017-2018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第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1、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 ,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A.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 B.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C.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 D.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2、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 ,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A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 B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C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D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
2、变化3、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 ,所有的官员(管理者) ,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这表明张鸣认为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 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的雇员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 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4、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A.旨在削弱国王势力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重在整肃地方吏治 D.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5、汉武帝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
3、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6、柏扬在中国人史纲中说“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非常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只有尚书省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没有像国会之类或像罗马元老院之类会议性质的制衡机构。 ”这说明了A.三省体制不利于提高中央集权制度的职能 B.三省体制不能真正地制约皇权 C.三省体制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明,权力不清 D.三省体制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7、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
4、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 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B. 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C. 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 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8、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 、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
5、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9、北宋科举增加了取士数量,许多贫穷士人通过科举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蜕变,这使后来- 2 -者有理由相信,可以通过科举凭借自身实力获得光明前途,并跻身贵族。据宋史 记载,在有传的 1953 人中,布衣入仕者占 55.12%。这一现象有助于A.构建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 B.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C.进步完善科举选官程序 D.改变传统政治结构10、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虽奉事朝而不用其法令。 ”针对这种现象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A.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B.地方实施“推恩令”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分割地方行政权、财权和军权11、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历
6、史时认为,当时生活在“天朝”的人们,自有一套迥然相别的价值标准。另有一种平等观念。他们对今天看来为“平等”的条款往往愤愤不平,而对今天看来为 “不平等”的待遇却浑然不觉。在该学者看来,让当时“天朝”的人们感到愤愤不平的条款应该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领事裁判权 C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D片面最惠国待遇12、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 。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 ,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此信中的“新约”是指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近人治史,颇推洪、杨
7、。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命之先锋,此固然矣。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建设何在?”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理解是A.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B.赞赏太平天国是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C.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D.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14、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 ”可见,梁启超认为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B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C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15、有学者
8、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是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A.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B.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C.有助于推翻封建皇帝制度 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16、辛亥革命初期,革命党人认为要解决当时南北对立僵局, “非袁(世凯)不可” 。但到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革命党人又认为“非限袁不可” 。“限袁”采取的主要设想是A.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定都南京 B.南京临时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C.要求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 D.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7、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
9、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8、有学者在考察武昌时说: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按户悬挂,布旗不备,以纸代之;政治口号之多,超于国内各香烟公司广告之上,譬曰“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 “拥护革命中心力量” “巩固革命联合战线”这一场景出现在- 3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19、据统计,1927 年 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 “农民割据, “农村割据” “割据局面” “割据地带” “割据区域”等。
10、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 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20、共产国际顾问李德在回忆录中写道:“渡过金沙江以后,在战略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比较有利的局势。首先是摆脱了蒋介石的追剿部队,通往北方的道路畅通无阻了。 ”这表明李德 A.主动纠正了“左”倾错误 B.支持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C.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 D.承认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误21、2017 年 1月 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17 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 “十四年抗战”主要基于A史学界很多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抗战
11、的民族性和完整性C新结论着眼于反侵略的长久悲壮 D新结论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22、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己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 ”材料中“到 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C.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23、1954 年 9月 21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 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
1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4、下图为中国近代某重大战役形势图。该战役A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B推动了全国解放的进程C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25、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主要是为了A.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B.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4 -C.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调动各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26、关于依法治国,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我国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
13、方针是在A.1954年 B.1958 年 C.1978 年 D.1982 年27、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赖川声执导的相声式的舞台剧那一夜,谁来说相声中一段写道,某老兵“第一次出国就是为了回国” 。对材料反映的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出国与回国的“国”分别指“台湾”与“大陆”B.老兵“回国”应该不早于 1980年C.“老兵”回国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后的结果D.当时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开始被打破28、新中国成立后,便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敢与帝国主义阵营的霸主美国叫板,一举收回外国兵营。这表明我国政府坚定地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哪一外交方针A “反对霸权主义” B “打扫干净屋子再
14、请客”C “另起炉灶” D “一边倒”29、1971 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D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30、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政策,其含义是指A加入不结盟运动B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坚持长期的对外开放政策D重视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31 题 12分,32 题 12分,33 题 16分,共 40分)31、 (16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 唐朝的三省六
15、部制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 ,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 5 -制,故称“行中书省” 。 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蘑曝杂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
16、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4 分)(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6 分)(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6 分)32、 (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能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 年 7月)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
17、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X1923年 6月)材料二:国共两党于 1935年至 1936年就进行了接触,但蒋介石的反共决心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思想下继续对共产党的军队进行围剿。直到 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才于 1937年逐浙接受了共产党的和平主张,停止了两党十年来的长期内战,最终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材料三:美国希望一个能维护美国利益,不挑衅祖国大陆但维持两岸关系适度紧张的政党在岛内执政。一般来讲,相对于有某种大陆情怀的国民党而言,民进党更符合美国的期待。民
18、进党不仅与美国有着深远的渊源,而且主张向美日靠拢并结合美日力量来杭衡大陆,这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华政策是相吻合的。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政策转变的原因。 (3 分)(2)材料二中蒋介石对中共的态度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对中国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态度。 (4 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 (6 分)- 6 -33、 (11 分)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参与国际事务,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2 月 31日 接见参加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的关系问题谈判的印度政
19、府代表团,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 。并说:“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材料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 “握手”篇(1)依据材料一指出,周恩来在当时首次提出了哪一外交原则?分析该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主要意义。 (4 分)(2)图 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图 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这次“握手”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图 3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取得的什么外交成就?(7 分)- 7 -高二历史第二次
20、月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DAABC BABDD 11-20 ACCAA BDBAC 21-30 BBBDD CCBBB 31、 (1)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2)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时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3)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32(1)原因:工人阶级尚未强大;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国民党具有革命性;共产国际的相关指示。 (3 分)(2)变化:由继续“围剿”红军到联共抗日。态度:两岸关系维持现状,既不主张两岸彻底分裂更不希望两岸关系改善甚至实现统一。 (4 分)(3)影响囚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双方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的影响。(6 分)3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分)意义:为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分)(2)方针:“一边倒” (1 分)信息: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1 分)影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4 分)外交成就: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