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223.50KB ,
资源ID:95943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594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实验班,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实验班,含解析).doc

1、1河北安平中学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实验部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60 分)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 ”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 抨击秦的专制暴政B. 否定中央集权制度C. 肯定秦的郡县制度D. 主张恢复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所说的含义是秦朝统一之后,废分封,行郡县,这是他做的有利的一面。因此作者是在

2、肯定郡县制,排除 D 选项,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秦国暴政;B 选项材料主要针对的是郡县和分封的优劣,没有提及整体的中央集权制度,故排除。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所谓封建,应该为封土地、建诸侯。但我也感觉现在我们所说的封建和本义是错位的。现在的封建好像有传统的,和我们的民主自由相违背的东西。我们常说的还有封建家长制等等。 封建社会,意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封建这个字的由来,马克思主义史家基于法律的论点,认为它主要强调划分土地所有权。目前一般将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做为对比。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

3、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 催生了中央集权制2B.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 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 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B 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中看不出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A 项不正确。 “王权至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不正确。分封制

4、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但是题干结尾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D 项不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西汉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和外戚侯。据记载,高祖时期分封了 147 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很少;汉武帝时期共分封了 75 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却多达 178 人;武帝以后,共分封了功臣侯 25 人,王子侯 201 人。这反映了A. 君主权力遭到削弱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 军事战争基本结束D. 分封制度得到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西汉时期功臣侯的分封数量越来越少,而王子侯的分封越来越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削弱王国实力,加强

5、中央集权,故 B 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削弱王国实力,不是削弱君主权力,A 错误。材料说明是削弱王侯势力,不是说明军事战争的结束,C 错误。材料中分封制遭到削弱,D 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功臣侯不断减少,王子侯不断增加,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削弱王国实力,加强中央集权。4.以内侍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A. 中朝内阁军机处B. 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3C. 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D. 中朝内阁中书门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机构演变中皇帝的侍从秘书机构转变为国家正式政治机构的事例较多,结合备选项答案完全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B 项,A C 两项中中书门下省不是皇帝的侍从秘书机构而是宋代的最高行政机构,D 项中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族贵族的联席会议,也不属于皇帝的侍从秘书机构的范畴。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体制的演变中央官制5.“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 ;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A. 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B. 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C. 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D. 谏官的职责是对君

7、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宰相的建议听取不听取在于皇帝,谏官的意见听不听在于宰相,皇帝的得道失道则要听取谏官的。三者之间相互制衡,谏言才能起到作用。谏官,是用来约束皇帝言行的,不是用来约束宰相的,D 符合题意。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A;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皇帝的权力不会受到宰相的制约,排除 B;题干提及的是谏议制度,不是监察制度,排除 C。故答案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谏议6.据统计,19 世纪 40 年代后半期,广东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 3100 万元下降到 1600 万

8、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 93 艘下降到 70 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B. 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C. 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4D. 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所涉及的时间 40 年代下半期,即鸦片战争以后,所以排除 D 选项。B、C 选项说明不了问题的实质, 南京条约 , 天津条约等签订,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分散了对外贸易,所以选 A 选项。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 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7.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

9、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及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A. 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 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投资设厂D. 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故选 C。AB 项还只是商品输出阶段;D项在马关条约后。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

10、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 。【名师点睛】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8.罗素在中国问题中写道:“白人则怀着三种动机到中国:作战、赚钱、使中国人皈依我们的宗教。 ”近代史上, “白人”依照“条约”实现第三种动机最早始于A. 鸦片战后5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要求的是外国人在中国获得传教特

11、权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天津条约 ,所以B 正确,CDA 错误。9.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部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A. 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B.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C. 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D. 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 “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可知由没有国家概念,到有国家意识,故陈独秀强调甲午战争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

12、意识,C 项正确。抗日救亡蓬勃兴起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与材料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不符,排除 A。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但材料没有涉及;而是强调强调甲午战争唤醒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激化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而是强调强调甲午战争唤醒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排除 D。10.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在亲自审定的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 ”句中处应填入A. 南京B. 上海C. 太原D. 武汉【答案】B6【解析】【详解】从材料中,以达成共为首都及经济策

13、源地,可以看出是围绕着南京进行的会战,但我们知道南京地区并没有爆发大规模会战,排除 A;淞沪会战主要是为了拱卫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保证南京的安全,材料中的重要地区应该是上海,故选 B;太原在中国华北地区离南京首都太远,不可巩固首都,排除 C;武汉在南京的西面,起不到巩固首都的作用,排除 D。11.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A. 金田起义仓促举事B. 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C. 定都天京后内部斗争D. 资政新篇未能实行【答案】B【解析】【详解】 天朝田亩制度中平均土地思想,由于战争环

14、境导致无法实施,这是导致“贫民失望”的主要原因,B 正确。金田起义属于起义开始,不符合材料主旨,A 错误。C 属于领导集团内部争斗,不符合材料主旨,D 属于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不符合材料“贫民失望”的信息。12.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 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C. 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 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辛亥革命

15、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只是昙花一现,排除 B 项;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 C 项;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中国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排除 D 项。辛亥7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其主要功绩就是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揭开了中国走向共和的历史新篇章,顺应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故 A 项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名师点睛】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2)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

16、级政治地位,颁布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思想上: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4)社会生活: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13.以下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表: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 反封建不彻底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 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革命党人对立宪派与旧官僚妥协,让他们进入革命政权,反映出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在政权中占少数,除此外的立宪派与旧官僚投

17、机革命,不能代表广泛的社会基础,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不能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的特征,故 C 项错误;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故 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4.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 武昌起义8B. 南昌起义C. 北伐战争D. 抗日战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阅读材料,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可知,其中蕴含着明显的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意思,联系史实分析 A武昌

18、起义反清;B南昌起义反对国民党;D抗日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只有 C北伐战争既反帝又反封建。故此题应选 C 项。考点:国民大革命点评:关于国民大革命常考点有以下几个。本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列强和北洋军阀的矛盾;打倒列强除军阀是革命的主要任务;革命的领导组织是革命统一战线;革命的主力是国共两党代表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革命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发生分裂,大革命失败。15.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

19、!”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A. 城市中心道路B. 坚持国共合作的道路C.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 坚持农村与城市相结合的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 、 “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 ”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 年毛泽东带领队伍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反映了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城市中心道路是国民革命时期的路线,故 A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国共合作,故 B 项排除。16.1958 年之后,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直到91979 年相关法律才再次

20、明确规定票决方式。这表明我国A. 民主制度曲折发展B. 人大制度重新恢复C. 法律制度已经健全D. 依法治国理念确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题干中“1958 年”使用“鼓掌”的方式表决,而直到“1979 年”才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反映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的曲折,A符合题意;B 在题干中无反映,C“已经健全”的表述不合题意;D 与题意无关,故选 A。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曲折发展17.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

21、,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 ”材料反映的是A. 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B.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政协的召开,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显然是指政协会议的民主气氛,符合题意的是 A 项,BCD 项不符合题意。18.我国的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和妇女、归国华侨等都有适当的比例,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这表明我

22、国民主具有A. 广泛性B. 阶级性C. 绝对性D. 渐进性10【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 “都有适当的比例,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体现了人民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主的阶级性,故 B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的绝对性和渐进性,故 CD 项排除。【点睛】 “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 “都有适当的比例,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是关键信息。19.1986 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 “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 ,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

23、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 。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时间“1986 年” “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可知,这是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属于直接选举,只有 C 选项符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建国初期确立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选举,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制度,所以都不能选。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基层

24、民主选举制度20.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 ”如果依次审视 1949 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A. “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 “相逢”最早应该在 20 世纪 80 年代C. “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D. “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答案】D【解析】11依据所学,1949 年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两岸的分裂,所以两岸的分裂是内战遗留问题,A 项不符合题意,1987 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排除 B;两岸分裂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排除 C;D 项说法过于绝对,台湾民进党是“台独势力” ,并不

25、接受“一国两制” ,符合题意。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 。靠这根“神针” ,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它于中苏建交时首次提出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交往它在国际上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A. B. C. D. 【答案】D【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1953 年提出的,而中苏建交是在 1949 年,所以时间不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所以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面很广,所以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联合国处理国家关系的一项准则,所以正

26、确,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1953 年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创造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建交,错误,排除含的选项,因此本题 D 项正确。22.“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某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 。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 毛泽东访问苏联B. 邓小平访问美国C. 尼克松访问中国D. 周恩来访问印度1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准确理解“越顶外交”的含义,注意“20 世纪 70 年代”时

27、间限制,再结合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外交史,且符合“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事件指的是 1972 年尼克松访华,故正确答案为C;A 是建国初期;B 是 1979 年;是建国初期。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外交关系的突破尼克松访华23.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 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 ”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A. 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 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彻底失败C. 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 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

28、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后为中国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故 A 项正确。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体现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排除 B。CD 两项也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但与材料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不符,排除。24.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外交政策就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走向成熟。与史实对应的阶段外交政策特点不相符是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B. 两大阵营对立和激烈斗争,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新时期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团结是外交政策的立足点D.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

29、对外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答案】B13【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内容所揭示的是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分析选项,ACD 与题意均符合;B 与材料不符,是改革开放前的,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拓外交新局面新时期的外交25.至 2015 年 4 月 15 日,在中国倡导并积极推动下,亚投行(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 57 个。这说明中国外交A. 在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B. 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C. 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D. 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亚投行与不结盟运动无关,排除 A;亚投行旨在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而

30、非谋求世界性和平,排除 B;由材料“亚投行(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 86 个” ,反映了中国与众多国家的交往,体现了多边外交政策,故选C;上海合作组织是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可见亚投行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不同,排除 D。26.在雅典,父母不能随意决定子女去还是不去城邦指定的老师家读书,因为儿童与其说属于父母,不如说属于城邦。这主要反映了古代雅典A. 全社会普遍重视儿童的教育B. 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受到限制C. 公民的城邦属性高于个人自由D. 民主制度已达到完善的程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父母不能随意决定子

31、女去还是不去城邦指定的老师家读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公民属于城邦,公民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故 C 项正确;A 项中普遍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并不是论述子女监护权的问题,故 B 项错误;民主制度完善不是材料主旨,故 D 项错误。27.梭伦改革规定公民陪审法庭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对执政官的行为不满,则有14权对他加以惩治。同时又按财产将全体公民分为“五百麦斗级” “骑士级” “双牛级” “日佣级” ,相应的官职对应相应的级别。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有雅典各机构之间具有制约性雅典的民主具有普遍性雅典民主政治在梭伦改革时期就已经成熟梭伦改革时雅典民主制是以财产多少为基础的A. B. C. D.

32、 【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陪审法庭可对不满意的执政官进行惩治,故正确;根据等级的划分,可以看出其民主是以财产多少为基础的,这表明其民主不具有普遍性,故错误,正确;同时梭伦改革只是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因此错误;所以答案选C。28.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利克里,把所有的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伯利克里在民众会议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已,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 ”最终伯利克里被废黜和罚款。这反映了A. 伯利克里应该为艰难情况负责B. 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效力C. 瘟疫是导致伯利克里下台的根本原因D

33、. 伯利克里与公民之间存在冲突【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和所学史实来看,伯利克里发动战争是根据公民大会的决定,仅仅只是伯利克里主张战争并不必然会发动战争,只有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效力。故答案为 B 项。发动战争是公民大会决定的,不能由伯利克里对结果负责,排除 A 项;瘟疫是导致伯利克里下台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C 项;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529.罗马和罗马法中指出:“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 ”对这一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A. 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B. 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C. 罗马法保护公

34、民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D. 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罗马法。材料“家长权或夫权”说明 A 理解正确;材料“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可知 CD 理解正确;B 理解不正确,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30.古罗马的法律规定:交易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名证人和一名“司称”在场,且都必须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使用规范的手势和语言。这说明罗

35、马法A. 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B. 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C. 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D. 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题意反映的是古罗马进行交易时的规范和形式,不是对公民行为的规范,未能体现对人们私有财产的保护,故排除 A、B 项;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走向完整和成熟,故排除C 项;根据题意内容可知,古罗马人在进行交易时要履行繁琐的程序,体现了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故选 D 项。31.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 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这反映了A. 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B. 国王和议会矛盾

36、渐趋缓和16C. 责任内阁制度不断完善及D. 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材料“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说明英国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说明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故 D 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故 A 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故B 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责任内阁制度完善,故 C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2.1785 年,美国国会

37、通过了以美元作为美国法定货币单位的法案,但当时美元在南北各州的价值不等,法国、西班牙等国货币也在美国流通。导致当时美国金融混乱的主要因素是A.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统一市场形成B. 南北各州不同经济形式矛盾尖锐C. 国家政治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D. 联邦政府用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 1785 年可知此时美国实行邦联制,地方各州权力过大,邦联政府软弱无力,虽然国会通过了以美元作为美国法定货币单位的法案,所以仍出现了金融混乱的现象,其原因就是国家政治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故 C 项正确。1783 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故 A 项排除。南北各州不同经济形

38、式矛盾尖锐是在 19 世纪上半期,联邦政府用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是在 20 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D 两项排除。33.2017 年 8 月 2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无可奈何地签署了一项针对俄罗斯等三国的制裁法案,因为此前美国参众两院几乎全票通过了这一法案。这体现了美国政府权力构建中A. 总统行使最高行政权B. 总统不具有立法否决权C. 国会立法权至高无上17D. 国会对总统的权力制约【答案】D【解析】总统可奈何地签署文件说明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体现出美国权力制约与平衡的特点,故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权力制约,故项错误;总统有立法否决权,故项和项错误。3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

39、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内院。 ”这说明A. 总统控制议会B. 总统对议会负责C.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D.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国 1875 年宪法的理解。由“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得知材料反映了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 D。35.“宪法规定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宣告了德国臣民的灭亡和公民的诞生尽管宪法中规定了皇帝的种种权力,但绝不可比拟于中国皇帝的绝对专制和独裁,因为德国的司

40、法是独立的。 ”材料意在强调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A. 奠定了德国资产阶级代议民主的基础B. 真实确立了德国政治生活的分权制衡原则C. 掩饰了德国皇权至高无上的虚假立宪D. 规定司法独立是实现帝国代议民主的灵魂【答案】A【解析】【详解】 “宪法规定帝国国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体现出的民主性,这说明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奠定了德国资产阶级代议民主的基础,A 正确。德意志宪法体现出专制色彩,并不能充分体现出分权制衡原则,B 错误。德意志是皇权至高无上,18宪法并没有掩饰出这一缺陷,C 错误。司法独立并不是代议民主的灵魂,D 错误。36.1848 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

41、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其诞生的标志是A. 资本论的出版B.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 四月提纲的提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随着 1848 年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由此而诞生,故本题选 C。A、B 不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D 与俄国相关。37.2018 年 5 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 ”

42、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 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C. 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D. 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可知,马克思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故 A 项正确;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并不认可马克思主义,故 B 项错误;列宁在十月革命期间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故 C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故 D 项错误。38.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 300 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反映了它的革命性质是一场A. 社会主义革命B. 无产阶级革命C.

4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 自发的群众运动19【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 300 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统治,因此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 C 项正确,D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与材料二月革命的任务不同,故 AB 项排除。39.加米涅夫在 1917 年 4 月真理报的一篇短评中写道:“至于列宁同志的总公式,我们认为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他的出发点是承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并且指望这个革命立刻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 ”加米涅夫做出这一评论是因为当时的列宁A. 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B. 提

44、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 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D. 宣布废除财产私有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列宁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要求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内容可知,1917 年 4 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将资产阶级革命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C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相关知识可知,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是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的由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中涉及的;D 选项内容与材料信息无关,错误。40.巴黎公社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同点包括斗争矛头都直接指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采取无产阶级专政措施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都重视解

45、决农民土地问题A. B. C. D. 【答案】C20【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都将斗争矛头都直接指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采取了无产阶级专政措施,故正确;巴黎公社起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所以巴黎公社并不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也没有提到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也涉及到农民土地问题,故错误;所以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需要掌握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同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的比较,得出二者的相同点。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非选择题(共

46、 2 道大题,41 题 20 分,42 题 20 分,共 40 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 1870 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

47、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 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 30 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 19 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2)1870 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

48、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 ”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21来怎样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答案】 (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 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 “国王统而不治” ;1832 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2)颁布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4)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解析】试题分析:(1)本

49、题考查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为英国代议制确立与完善的过程。题干提示信息为“光荣革命”后至 19 世纪中期。根据所学可知使“议会成为最高权威” “ 克服了专制王权”是通过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后来国王的权力逐渐被内阁取代,形成责任内阁制,议会对内阁监督,内阁对议会负责;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1832 年议会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联系所学的知识可知 1870 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法国颁布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后半问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应从经济方面找。(3)联系史实可知,德意志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从材料中“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