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寒假作业 14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
2、自身的规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对称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划,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
3、走拼音化道路。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就有人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证明,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
4、多日常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2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论语子路中讲的“君子和而不同” 。 (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3 分A. 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体现了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B. 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C. 在作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D. 作者在结尾提及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表明汉字不必走西
5、方拼音化道路。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汉字文化”为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B. 文章具体阐述汉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做好铺垫。C. 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D. 文章结尾一段与开篇相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要走自己文化道路的原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一个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B. 汉字虽然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是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的特点。C. 如果认清了本国文化的渊
6、源与特点,就定能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D. 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个性和特点为前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经典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源泉,而经典阅读则是传承与激活民族文化精神的关键环节。经典阅读曾经只限于少数学者,并通过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得以薪火传递。当今,我们则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多元途径,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在此过程中,有两种选择:一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二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显然后者更受欢迎。这标志着传统的经典阅读与传授方式的重大变化:一是在对象上,由知识阶层转向大众群体;二是在空间上,由教育场所转向媒体空间;三是在
7、方式上,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学者、媒体与大众群体三向合力,意味着一个新的经典传播时代经典“代读”时代的到来。经典“代读”热的兴起,是大众传媒与学者群体携手合作、一同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时代产物。以上三者在经典“代读”中融为一体,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大众媒体的泛生活化。在当今时代,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知识精英的抗边缘化。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与商业逻辑的残酷选择,日益趋于边缘状态的知识精英渴望走出3书斋,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三是经典崇尚的中介化。随着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气,然而大众群体普遍无法自主阅读,不得不求助于学者“代读” ,以获得对经典的了解和体会。
8、央视读书时间与百家讲坛的兴替交接,自然地成为其典范性的标志。从大众传媒时代本身的发展历程与规律来看,经典“代读”之火爆或缺陷,都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率先经历了类似的历史阶段。其中法国电视二台创办于 1975 年 1 月的毕沃读书最具典范意义。该栏目在约 90 分钟节目里,全是主持人、作者和读者一起自由论谈。10 多年间,这个高雅节目赢得了难以想象的20%左右的收视率,被称为法国的“文学弥撒” ,法国作家、学者都将在毕沃读书中亮相视为无上荣耀。西方的类似栏目,显然具有多重指向性意义,包括强化文化导向、标示思想高度、激活传播方式等意义。由此表明,在西方发达
9、国家已形成了优良的电视读书氛围与传统,这是由其文明发展阶段与整体国民素养决定的。与西方相比,我国当前的经典“代读”在文化导向上无疑是一致的,但在思想高度与传播方式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开办于 20 世纪 90 年代,以央视读书时间为代表的一批读书栏目,一直无法摆脱收视率低迷的困扰,相继黯然落幕。而百家讲坛之以“讲坛”为名,实际上是大学课堂在媒体虚拟空间的延伸与革新。它将传播重心落在以文、史、哲为内容的文化经典上,并由此打造出易中天、于丹这样的“学术明星” 。在此,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三:一是我们为何不能在百家讲坛兴盛之际,依然坚守读书时间?二是我们为何不能选择多方互动的自由论辩,只能接受
10、由学者单向灌输的“代读”?三是我们为何总是局限于故事性、趣味性的欣赏口味,而缺乏应有的思想锐度与精神高度?这昭示着我国经典“代读”走向更高层次、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与可能性。(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4. 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经典“代读”热的兴起及典范性标志。B. 我国经典阅读对象及阅读内容形式的变迁。C. 经典“代读”的缘起与走向。D. 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异同。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及其普遍无法自主阅读是促进经典“代读”热兴起的原因之一。4B. 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差异昭示我国经典“代
11、读”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C. 毕沃读书的成功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及整体国民素质水平都很高。D. 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的传授方式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6. 下列各项中,对我国当前经典“代读”火爆原因概括有错的一项是 3 分A. 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B. 采用“讲读”互动的方式,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而“代读”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趣味性,也更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C. 大众精神追求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尚,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泛的接受者。D. 知识分子渴望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为经典“代读”提供了阅读的
12、传授者。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5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 300 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
13、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2017 年 4 月 5 日新华网)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表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
14、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 “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
15、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2017 年 5 月 6 日人民日报 )7. 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 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6B.
16、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C. 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D. 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B.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C. 针对一些地
17、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D.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9.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7实验部高一语文假期作业参考答案2019 年 2 月 14 日(正月初十)一.1. D 2. C 3. C【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
18、会,要死抠字眼。A 项,文中为“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 。B 项, “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错,文章认为,汉字具有地域性有两个原因,一为方言的多姿多彩,一为共同的文字表述使方言能获得多样的统一性,这样使汉字因为融入了方言而具有地域性特点。C 项, “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并未实行,所以也谈不上“不理想” 。故选 D。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
19、致。【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 项, “矛头直指外来文化”概述错误。文章第三段论及“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可见矛头指向的是“在外来文化冲击中送失自己文化方向的人” 。故选 C。【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
20、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 项,过于绝对,根据文中第一段“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 “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8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可见, “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并非“走自己的文化道路”的唯一条件。故选 C。二.4. C 5. D 6. B【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要求选出的是“最恰当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
21、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浏览文本可以发现,本文主要是写经典“代读”的缘起与走向,而 A、B、D 三项都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概括,有的选项只涉及经典“代读”的缘起,有的选项只涉及经典“代读”的走向,并不能概括全文的内容,只有 C 项的概括最全面。故选 C 项。【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本题中,D 项, “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
22、阅读”错误,选项中“引导”一词不妥。据原文第和段内容推测,应该是“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的传授方式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 ,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 ,而非“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 。故选 D项。【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各项中,对我国当前经典代读火爆原因概括有错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
23、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 项, “采用讲读互动的方式,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错误,选项曲解原文。根据原文第段, “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可以推知,由学者单向传授,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9故选 B 项。三.7. D 8. A 9. (1)居民平时要强化垃圾分类意识,坚持垃圾分类存放、投送。(2)政府要负起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责任。(3)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7 题详解】试题分析:D 项,根据“材料二” “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
24、法可知, “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表述不准确。故选 D。【8 题详解】试题分析:A 项,说法合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B 项,根据“材料二分类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该项“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说法错误,且“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无根无据。C 项,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二第三段,其中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相关的内容并没有说此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由此可知此项错误。D 项,相关的内容同样在材料二的第三段,其中只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 ,并无具体内容的说明,所以此项也是错误的。故选 A。【9 题详解】试题分析:同时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比如,从材料一所列之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但仅了解简单分类的人也不少,由此可知还应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从材料二中“有人说”的话语可知,政府要负起责任;由材料二结尾“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等语可知要大家都尽力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