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B 170131997】 包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前 言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 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在我国有两种,即细粒棘球蚴引起的囊型包虫病和由多房棘球蚴引起的泡型包虫病。我国已有 22 个省(市) 、自治区存在当地感染的囊型包虫病人。泡型包虫病在宁夏、新疆、甘肃、四川、青海、西藏和黑龙江有病例报告。 包虫病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危害人畜的重要寄生虫病,属法定丙类传染病。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卫生部包虫病防治培训基地(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参加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
2、人:柴君杰、谭家忠、薛海筹。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委 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和地方病防治机构对两型包虫病的诊断和处理。 2 定义 2 1 囊型包虫病 cystic hydatid disease( CHD), cystic echinococcosis(CE) 由于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疾病。 2 2 泡型包虫病alveolar hydatid disease( AHD), alveolar echinoco
3、ccosis(AE) 由于多房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疾病。 3 诊断标准 31 流行病学史 流行地区的居住史或旅游史,豢养或接触过家犬。有野外工作和猎狐史;接触过狐狸尸体、皮张等。 32 临床表现 3 2 1 囊型包虫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往往在影象检查中发现。肝囊型包虫病有肝区隐痛、上腹饱胀感、消化不良、消瘦、贫血。肝大,上腹部包块。肺囊型包虫病有胸部隐痛、刺痛、胸闷、咳嗽、气短、咯血,有时随痰咳出粉皮样内囊碎片或子囊,或在痰液检查时发现原头节的头钩。 其他脏器包虫病具有该脏器占位性疾病之特有症状。 3 2 2 泡型包虫病:肝大
4、、肝区隐痛。晚期肝功能损害,脾肿大、肝脏可触及硬结节、黄疸,消瘦、衰竭。发生转移时出现转移病灶所在脏器产生的症状。 33 影象检查 影象学特征在包虫病的诊断上有重大价值。肝包虫病以 B超扫描为主要手段,肺包虫病以 X线检查为主,各有特征性影象。为了鉴别诊断或有特殊需要时,可做CT检查(详见附录B )。 34 实验室检查(详见附录A ) 3 4 1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用IHA 、 ELISA、 EITB等方法)。 34 2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34 3 痰液和咳出物的寄生虫学检查。 34 4 临床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35 临床诊断 具备流行病学史、主要临床症状或体征、
5、影象学特征或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者。 36 确定诊断 除具备临床诊断的依据外,还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36 1 血清中反复检出特异性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36 2 咳出囊膜、子囊或痰中检出头钩。 36 3 临床活检材料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 36 4 手术探查证实为包虫囊。 4 处理原则 41 手术治疗 41 1 囊型包虫病手术方式 41 1 1 内囊穿刺摘除。 41 1 2 内囊完整摘除。 41 1 3 包虫完全切除(肝叶切除)。 41 1 4 肝、肺外囊残腔的合理处理。 412 泡型包虫病手术方式 41 2 1 根治性切除。 41 2 2 姑息性切除。 41 2 3 姑息性清除引流。 42
6、 药物治疗 42 1 药物和疗程 阿苯达唑为首选药物,以采用小剂量( 10mg kg)长疗程或多疗程反复治疗的方法较好。泡型包虫病人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于晚期病人疗程可达 35 年,甚至终生维持治疗。 42 2 适应证 42 2 1 囊型包虫病。 42 2 1.1 继发性腹腔、胸腔包虫病。 4 2 2 1 2 多脏器、多发囊或多次手术后复发的包虫病人。 42 2 1 3 早期发现的包虫病人。 42 2 1 4 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者。 4 2 2 2 泡型包虫病:不论手术与否均应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晚期病人,肺、脑转移者。 42 2 3 手术前后病人进行 23 个疗程有控制术中原头节移植和防止复发
7、的作用。 42 3 禁忌证 肝、肾功能不全和孕妇禁用。 5 预防 51 实行家犬管理和吡喹酮驱虫。 52 开展预防包虫病的健康教育。 53 严格实行屠宰管理,妥善处理感染牲畜的脏器。 54 在泡型包虫病高发区开展控制狐狸传播本病的措施。 55 在高流行区人群中进行普查、早期发现病人给予治疗。 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免疫学诊断方法 A1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 ) A11 抗原制备 用 2 5戊二醛醛化的绵羊红细胞,经终浓度 1 20000鞣酸处理后,以最适浓度的囊液粗抗原或纯化的抗原致敏。致敏后的红细胞以含 10蔗糖及 1正常兔血清的pH7 2PBS配成 5悬液分装安瓿(1mL 支)
8、,置 4冰箱保存或冻干封存(0 2mL支) 。使用浓度为 1。 A12 操作方法 A1.21 准备抗原:如为冻干产品,则加入 1mL蒸馏水稀释混匀备用。 A1 2 2 用微量滴管滴加 1兔血清磷酸缓冲盐水于V 型微量反应板上第一孔加 3 滴,其余各孔均为 1 滴( 25L) ;至少做六孔。第一孔加待检血清 1 滴(25L )即血清稀释度为 14;混匀后从中吸取血清 1 滴加入第二孔;混匀,依次作倍比稀释;最后一孔混匀后吸弃 1 滴。并平行做阴性、阳性对照。 A1 2 3 从第二孔起,每孔加入致敏红细胞悬液 1 滴( 25L);立即振摇 1min;加盖板,室温下静置 1h,观察结果。 A13 结
9、果判断 A1 3 1 阴性反应:红细胞全部沉入孔底呈点状,边缘光滑。 A1 3 2 阳性反应:以血清 1 128稀释出现阳性反应者(+或+)判为包虫血清抗体阳性。 + 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充满整个孔底或边缘有皱褶。 + 红细胞形成薄层凝集,面积较小,边缘松散。 + 红细胞大部分沉于孔底,形 成一圆点或圆圈,周边模糊或中心有白色小点。 A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A21 抗原 包虫囊液纯化抗原(磷钨酸、氯化镁沉淀法制备)。 A22 操作方法 A2 2 1 抗原包被聚苯乙烯板:用 0 05mo1LpH9 6 碳酸缓冲液稀释抗原至最适浓度,每凹孔加入 100L,置温盒。 4过夜(或 12
10、24h) ,次日,倾去抗原,用含 005吐温 20 磷酸缓冲盐水(0 01mol L ,pH7 4PBS T )洗涤 3 次,每次 5min,甩干。 A2 2 2 加待检血清:血清用 PBST作 1 200稀释,每凹孔加入 100L,每板应设参考阳性一孔,参考阴性三孔及PBS对照一孔。置温盒,37 1h,然后取出,倾去血清,洗涤同前。 A2 23 加结合物:加入用 PBS T作工作稀释度的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标记结合物 100L, 37, 1h倾去结合物,洗涤同前。 A2 2 4 加底物: 通常加邻苯二胺 (OPD )底物溶液(10mg OPD25mL pH5 0 柠檬酸缓冲液30H2O
11、210L) 100L, 37, 30min。 A22 5 加中止液:2mol LH2SO450L。 A23 结果判断 在酶标专用比色计上读取 492nm OD值,以待测样本(S )对阴性对照血清(N )的S N 值 21 为阳性临界值。 A3 PVC薄膜快速ELISA A31 抗原 包虫囊液纯化抗原。 A32 操作方法 A3 2 1 取已包被好抗原的PVC 薄膜软板,编号,用 PBS-T洗一次,然后每孔加PBS T200L ; A3 2 2 加待检血清及参考血清(每板作阴性对照一孔、阳性对照一孔)每凹孔 10L,混匀,置湿盒 37 5min(或 25室温10min)。倾去血清,用PBS T 连
12、续洗 8 次,甩干。 A3 2 3 加酶结合物: 按工作浓度稀释, 每孔 200L, 37 5min,倾去结合物,同上洗涤 8 次,再加蒸馏水洗一次,甩干。 A3 2 4 加入底物溶液: 含 3H2O2的TMB 底物, 每凹孔 200L,反应 510min(TMB 底物溶液的制备:TMB50mg溶于 10mL二甲基亚砜中作为母液, 4保存。用前取母液 1mL pH5 0 柠檬酸缓冲液50mL30H2O28L)。 A33 结果判断 按每批的阴性及阳性对照目视判断结果。阴性基本无色,阳性为鲜蓝色。 A4 酶联免疫印渍技术(EITB ) A41 抗原膜条制备 采用 520厚 075mm 梯度胶,包虫
13、囊液抗原按 1gmm加入,上槽缓冲液为 01mol L 硼酸缓冲液,下槽液为 0424molLpH9 18TrisHCl ,抗原经 SDSPAGE 电泳分离后,再经转移电泳。转移电泳液为 0212mol L pH9 18Tris HCL ,含 20甲醇电泳 30min,即将分离的抗原蛋白带由凝胶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此膜用PBS T 洗 3 次, PBS洗 1 次,每次 5min,然后将膜切成 3mm宽的长条,此为抗原膜条,夹于 PBS湿滤纸中封于塑料袋,保存于冰箱中备用,若存于低温冰箱,可长期保存。 A42 操作方法 A4 2 1 试验时,将膜取出或解冻。先于反应槽中加入 495L含 5脱脂奶
14、粉及 3吐温 PBS,再加入 5L待检血清,最后加入抗原膜条,每批试验应设参考阳性、阴性和PBS 对照。室温振摇 1h(4可过夜)。次日,用 03 吐温PBS 洗 4 次,每次 5min吸干。 A42 2 加入工作浓度稀释的结合物,室温 1h,洗涤同前。 A4 2 3 加入 DAB H2O2系统( 25mg3, 3二氨基联苯胺50mL无吐温 PBS5 LH2O2)显色 10min,自来水冲洗中止反应,晾干。 A4 2 4 判读结果: 目测特异性条带, 以 60KD、 36KD、 32KD、24KD、 20KD、 17KD和 12KD为阳性条带。 其中只要出现 12KD、 17KD、24KD条带
15、即可判为阳性。 A5 循环抗原检测 A5 1 将抗包虫单克隆抗体用 005mol L pH9 6 碳酸盐缓冲液稀释至工作浓度包被酶标板,每孔 100L, 4过夜后用PBS T洗板 3 次。 A5 2 每孔加入含 10小牛血清的PBS-T 100L,于 37下封板 1h,洗板 3 次。 A5 3 待检血清用上液稀释为 12,每孔加 100L,每份标本加两孔, 37C温育 1h,洗板 3 次。 A5 4 加入工作浓度的 HRP标记单抗 100L 37 1h后,洗板 3次。 A55 加入 OPD底物溶液 100L,37 30min。 A56 加入 2molLH2SO450L,终止反应。 A57 测各
16、孔OD490。 A5 8 对照设置和结果判定:每板设阳性对照一孔( 5 10g mL抗原 100L) ,阴性血清对照三孔,以阴性对照 OD均值3SD 为阳性临界值。 A6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 A6 1 用 0 01molL pH8 4 硼酸盐缓冲液将PEG6000 配成7溶液,取此液 100L加等量 12待检血清混合置室温下 1h后,3000rmin 离心 1h。 A6 2 吸去上清液,在沉淀中加含有 8mol L尿素的 0 05molL pH9 6 碳酸盐缓冲液 05mL ,溶解沉淀物。 A6 3 用此液包被酶标板每孔 100L,每份标本包被两孔, 4过夜后,洗板 3 次(阳性及阴性对照同样
17、处理)。 A6 4 每孔加含有 10小牛血清的PBS T100L, 37封板1h,洗板 3 次。 A6 5 加入工作浓度HRP 标记的抗包虫单克隆抗体 100L, 37下 1h后洗板 3 次。 A66 加 OPD底物 100L,37下 30min。 A67 加入 2molLH2SO450L终止反应。 A68 测各孔OD490。 A6 9 对照设置和结果判定:每板设阳性对照一孔(同 6 8项) ,阴性血清对照三孔,以阴性对照 OD均值十 3SD为阳性临界值。 A7 泡型包虫病特异性EITB 技术 A71 抗原膜条制备及免疫印渍试验 A7 1 1 收取人工感染多房棘球蚴的长爪砂鼠腹腔中的包囊,剪碎
18、后收集原头节,反复洗涤后,用去氧胆酸钠溶液溶解并抽提后,用PBS 透析,收集抗原,测定蛋白质含量并调整至 2mgmL 浓度。 A7 1.2 用 12或 20浓度聚丙烯酰胺凝胶或 816梯度胶(厚 1 5mm)按常规进行 SDSPAGE电泳。在长度为 6cm的胶上每一大孔加蛋白质 400g。电泳后按常规转移至硝酸纤维膜上(孔径0 45m) 。然后切成膜条,进行免疫印渍试验。待检血清稀释 150。 A7 2 结果解释:在分子量为 18KD位置出现酶免疫染色条带者为阳性。 附录 B (标准的附录) 包虫病影象学诊断的基本特征 B1 B超影象的基本特征 B1 1 肝囊型包虫病:单纯型包囊显示为边界清楚
19、的无回声液性暗区,后壁回声增强。较大而完整的包囊可见双层壁。成熟的包囊由于囊砂增多,显示囊内浮动光点和沉积于底部的光点。内囊分离时呈典型的双层壁结构,有特异性诊断意义。内囊破裂时可见囊液中的“水百合花征” ,多子囊的包囊显示囊内厚薄不均的高回声分隔,形成峰房状或车轮状结构。实变的包囊显示为高回声实性肿块,无后壁增强影,不易与肿瘤鉴别。钙化的包囊壁呈强回声,伴有声影,形状可呈环齿形,点片状或多数环形小圈。 B1 2 肝泡型包虫病: 显示肝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异常回声区,呈密集强光点或光团,有中央坏死时,显示液性暗区。 B2 x线影象的基本特征 B2 1 肺囊型包虫病:直径小于 2cm肺包囊为密度较
20、低、边缘粗糙、模糊不清的球形阴影。较大的 包囊轮廓清晰,边缘整齐,界限锐利,密度均匀,圆形、卵 圆形或有切迹呈分叶状、单发或多发的孤立实影。由于包囊的挤压可出现气管、心脏的移位。肺下叶的包囊可出现随呼吸而变形的特征(包虫呼吸症)。 B2 2 肝囊型包虫病:腹部平片显示肝脏轮廓增大,肝顶部包囊使右膈隆起或突入胸腔。较大的包囊可使膈肌升高,呼吸移动度减弱,甚至挤压心脏左移。肝中下部的包囊膈肌抬高不明显,在肝下缘可见密度较高的半球形阴影。包囊钙化时可见钙化影。 B3 CT影象的基本特征 B31 肝囊型包虫病 肝脏轮廓扩大,在肝实质内显示大小不等的类球形占位阴影。内囊壁光滑,厚度 13mm , CT值
21、 1020Hu 。囊内充满液体呈水样密度, CT值 10Hu。外囊壁较厚, 38mm ,可显示双壁征, CT值 3050Hu界线清楚,加强扫描时周围肝组织密度增加而包囊密度不增加,显示边界明显,可与血管瘤、肝癌鉴别。子囊液的密度低于母囊液,在母囊内含有子囊时,显示有密度略低的多个较小的圆形暗影。过多的子囊可充满母囊,相互挤压呈方形、菱形呈蜂房状。钙化的外囊呈不规则的“ 蛋壳 ”状结构,CT 值60Hu 。内囊破裂后,囊壁塌陷形成各种不规则图像。由于包虫死亡,囊液吸收浓缩,类似干酪样变并含有变性的子囊, CT值增高而不均匀,近似实质 性肿瘤影象。位于肝顶部或肝缘的包囊可出现球形或半弧形凸出的边缘。 B32 肝泡型包虫病 CT表现为肝内有界限模糊,密度不均的低密度浸润灶,CT 值14 38Hu,其中有时有小水囊状低密度区。亦可形成较大的片状坏死液化区, 形成假囊。增强扫描时周围浸润灶可强化, 呈密集颗粒状。大量的颗粒状钙化是肝泡型包虫病的特征性 CT影象。侵犯的肝叶边缘内陷,而不是凸出。此点可与肝癌鉴别。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