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78KB ,
资源ID:96030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603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iecharacter3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1、1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词曲节拍,因词牌、曲牌而异,因此划分节拍时要注意语意相连,不要读断,下面词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花/秋月/何/时了 B.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C. 雕栏/玉砌/应犹/在 D.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朗读中准确停顿的能力,所给内容为诗句,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诗歌朗读中停顿的一般要求,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判断。诗歌朗读中的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但无论哪一种停顿的方式都不能割裂诗句的语法结构。本题 A 项,应是“春花/秋月/何时/了” 。B

2、 项,应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C 项,应是“雕栏/玉砌/应/犹在” 。故选 D 项。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停杯投著 长风破浪 酌酒自宽B. 吞声踯躅 列缺霹雳 仙袂飘飘C. 岩扉松径 出师未捷 催眉折腰D. 虚无缥渺 涕泗横流 钟鼓撰玉【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可通过语音辨析、字形辨析、语义辨析、结构辨析、语境辨析等方法判断用字是否正确。A 项,“停杯投著”应为“停杯投箸” 。C 项, “催眉折腰”应为“摧眉折腰” 。D 项, “虚无缥渺”应为“虚无缥缈” ,或“虚无飘渺” ;“钟鼓撰玉”应为“

3、钟鼓馔玉” 。故选 B 项。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云霞明灭或可睹 一食或尽粟一石B.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C. 且放白鹿青崖间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2D. 春水碧于天 青,取之于蓝【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A 项,两个“或”都是副词,有时。B 项,前一个“因” ,介词,依据;后一个“因” ,介词,因为。C项,前一个“且” ,副

4、词,暂且,姑且;后一个“且” ,连词,并且。D 项,前一个“于” ,介词,表比较,比;后一个“于”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自,从。故选 A 项。4.对下列诗句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概括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点出“愤”字。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B.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开篇用长句起兴,借从天上而来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之短暂,尽吐心中之郁闷C.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

5、同时又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主旨D.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正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辟概括。【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D 项, “其实是从正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不正确,应是“侧面烘托” ,不是“正面烘托” 。故选 D 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原因,是国人的“

6、状元”情结在作祟。今天,虽然高考与科举大相径庭,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附着着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 的,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 ( )说到底,他们3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 。然而,目前网上的“状元笔记”大都是“赝品” 。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被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 ,进行营销。可见,对于“状元笔记” ,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一方面, “状

7、元笔记”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分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 “状元笔记”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 。与其 ,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这些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让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当成制胜的法宝。B. 虽然那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也会将此当成制胜的法宝。C. 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D. 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之所以会当成制胜的法宝,是因

8、为这些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擦点边。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蹴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拾人牙慧B. 一蹴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亦步亦趋C. 一挥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亦步亦趋D. 一挥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拾人牙慧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B. 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 ,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C. 3 月 5 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

9、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D. 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4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答案】5. C 6. A 7. D【解析】【5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括号前面说“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 ,括号后面说“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 ,可见中间应是说他们有“状元崇拜”的表现,这一表现

10、在四个选项中都提到,即把“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当作法宝,明明知道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却依然会把它当作法宝,前后内容之间应是呈现转折关系,排除 D 项;A 项的主语是“东西” ,与括号后的主语“他们”不一致,应排除;B 项中说“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 “只是擦点边” ,过于绝对化,故排除;C 项,既体现与上文的转折关系,又突出后文“他们”承前指代的内容,故选 C 项。【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一蹴而就”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

11、功。 “一挥而就” ,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第一处说的是“任何人的成功” ,应使用“一蹴而就” 。 “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无可厚非” ,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第二处要说的是这种做法不必过分责难,应使用“无可厚非” 。 “鱼龙混杂” ,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 ,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第三处说的是“笔记” ,应使用“鱼目混珠” 。 “拾人牙慧” ,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亦步亦趋”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第四处说的是“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 ,应使用“拾人

12、牙慧” 。故选 A 项。【7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A 项, “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搭配不当, “内衣产量成为品牌”主宾不搭配,可改为“生产的内衣在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成为一个著名品牌” 。B 项,结构混乱,最后一个分句偷换主语,5“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的主语应是“老人们” ,可在“对这种”前加“老人们” 。C 项,成分残缺。应在“学雷锋活动”前面加上“参与”等谓语动

13、词;或在“我市”后加“开展了” 。故选 D 项。【点睛】第 2 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所谓近义成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语。这类题目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杜甫,字子美,本襄

14、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

15、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

16、偃师县西6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奇:奇特B.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C. 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过:拜访D. 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隋唐开始实行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的叫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B. 天宝是年号,古代皇帝即位,一般都要重新定制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这属于干支纪年法。C. 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 20 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 15 岁举行笄礼时

17、取字。D. “拜”是授予官职。古代官员任免升迁均有定称。如“擢”是提升官职。 “迁”是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1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B. 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C. 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D. 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

18、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2)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答案】8. A 9. B 10. B 11. (1) 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2) 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解析】7【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A 项,“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意思是“玄宗认为这赋写得不一般,就召他来考作文章” , “奇”应为意动用

19、法“认为不一般”故选 A 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 项, “这属于干支纪年法”不正确, “天宝”是年号,文中“天宝初” “天宝末”是用年号来纪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故选 B 项。【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

20、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 项, “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不正确。原文是“房琯布衣时与甫善” ,意思是他们没有获取功名,只是平民时关系就很好;“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不正确,由原文可知,是“兵败于陈涛斜” ,并非兵败郑国公严武。故选 B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宵” ,夜晚,这里做状语,趁夜晚;“遁” ,逃奔;“赴” ,到;“谒” ,

21、拜见;“谒肃宗于彭原郡” ,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应为“于彭原郡谒肃宗” ,在彭原郡拜见肃宗;“拜” ,封官, “拜右拾遗” ,被动句,被封为右拾遗。(2)“尝” ,曾经;“为所” ,表被动, “为暴水所阻” ,被动句,被洪水阻隔;“旬日” ,十多天;“食” ,食物。【点睛】第 2 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8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

22、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 。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唤他来考作文章,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

23、。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 杜甫在

24、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

25、甫回来。 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过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9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三、诗歌鉴赏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金陵驿二首(其一)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域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 本诗是 1278 年诗人战败被俘后,次年被押赴元都燕京,途经金陵时所作。(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2)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

26、本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金陵城破败荒凉的景象:行宫破败,荒草四合;城池尚在,百姓离散;沿路荒凉,归雁失巢。(2)用典。 “化作啼鹃带血归” ,借望帝死后化为啼血的杜鹃的神话,暗喻自己将以死报国,只有魂魄归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和英雄气概。【解析】【详解】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赏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先答出诗中写了哪些意象,然后用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用两个词语概括画面特点。本诗写景的句子主要集中在前三联,首联写选择了“离宫” “草” “孤云”等意象,描绘出夕阳下行宫被野草覆盖的荒凉破败景象。颔联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写出

27、城池尚在,百姓流离失所的情景。颈联选择了“芦花” “燕子”等意象,描绘出满地的芦苇花,燕子无依的荒凉景象。再结合诗歌的标题“金陵驿二首(其一)” ,可知诗歌描绘的是战乱后金陵城破败荒凉的景象。(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一般认为,诗词表现手法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解答时要先总述后分析。本诗尾联“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意思是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啼鹃带血” ,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运用用典的手法,抒写诗人的亡国之痛

28、和殉国之志。10【点睛】第 1 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从高考出题来看,对诗歌意境的考查分为“诗中赏画”和“画中品诗”两种, “诗中赏画”就是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画中品诗”就是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本题属于第一种。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然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平时要注意积累古典诗词鉴赏中常用来描绘意境的词语,如:雄浑壮丽、清幽明净、冷寂、清新、淡雅等。四、默写13.默写(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2)倚南窗以寄傲, 。(3)_,镜

29、中衰鬓已先斑。(4)星垂平野阔,_。(5)_ ,乾坤日夜浮。(6)_,小年不及大年。.(7)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答案】 (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审容膝之易安(3)塞上长城空自许(4)月涌大江流(5)吴楚东南坼(6)小知不及大知(7)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益、坠、膝、许、涌、坼、知、终。五、语言文字运用。14.下面 4 句话语情境中表述都有错误,试指出并改正

30、。11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学生发给教师的祝福短信)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 (腾讯体育消息)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_”改为“_” “_”改为_ _ _”“_”改为“_ _” “_”改为“_”【答案】“垂

31、念”改为“思念” ;“忝列”改为“名列” ;“承让”改为“手下留情” ;“忽悠”改为“欺骗”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这里用来指自己对老师的挂念,不得体,应改为“思念” ;“忝列”是一个谦词,意思是有愧于排列在其中。评说别人则有贬抑的意味,不得体,应改为“名列” ;“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 ,应改为“手下留情” ;“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司法文书要使用正规的书面语,应改为“欺骗”

32、。【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15.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规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每个人心中都要有自己做人的底线。在小人横行、阿谀奉承之风盛行的北宋12官场里,周敦颐坚守良知,洁身自

33、好,最终流芳百世。当然,盲目地遵守规则也不行。比如,长辈命令你去做坏事,你就不能盲目遵从。“做人的底线”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可以主观选择的,后者是强制的。_【答案】 (1). “良知”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属于自我约束(内心的自律) ,后者属于外在的制度。 (2). “长辈的命令“不能等同“规则” 。前者只约束个体,后者约束大家。【解析】试题分析:文段引述现代汉语词典进行概念阐释,也深得议论文写作之法。但是,下面的自我阐释就出现将“规则”概念偷换成“做人的底线” “做人的底线”应该更倾向于“品德”或“道德修养” 。 “规则”与“品德” ,一外一内,差异巨大。然后周敦颐的事例分析时又将“规则”概念“漂

34、移”至“良知” ,导致文段概念含混,论证无理,无力。在论述“盲目地遵守规则也不行”这一分论点时,概述了生活事实“长辈命令你去做坏事,你就不能盲目遵从” ,将论题中的“规则”换置为“命令”是,将遵守命令与遵守规则混淆,无法支撑文段观点。整段文字表述,由于多处论证中出现概念的偷换、漂移,导致整个论证看似言之凿凿,实在缺乏论证需要的内在逻辑,致使论证无理无力。六、作文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 ,一本是“无字之书” ,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

35、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答案】一位心理咨询师眼里的三本书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 ,一本是“无字之书” ,一本“心灵之书” 。人们都比较重视“有字之书” 。宋代黄山谷曾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当我们身在蜗居,一盏青灯,跨越时空阅读大师的著述,很多时候能唤起我们许多的大脑的兴奋,我们在书卷上圈圈点点,恨不得把那些精辟的语句尽收脑底;也正是这些阅读与思考,我们的文化与文明得以传承,我们的社会与人类得13以进步,这是思考给我们的回馈。但即便是洛阳纸贵的书籍,也只是唤醒我们大脑的某一个角落的某一种思索。这一种思索须

36、付诸于大千世界,才能有更深的体验,这种体验,来自于另一部书:万千世界,无字之书。当我们读春花含苞时,我们感受“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生命的勃勃生机;读夏日的繁花满树,我们感受到了“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生命的张扬富足;读秋日的落英缤纷,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感受到生命短暂珍贵;我们的每一抬头,都能发现日子里给我们的明示与暗喻;我们的每一回眸,都能体察到时光中给我们的恩惠与赐予,这是感受给我们的丰润。有道是,人是一支会思考的芦苇,思考判断是我们的本能,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与脆弱。无论是思索还是感受,都是外在的一种力量的浸润,这些当然是必须的,不可或缺,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阅读这

37、些外在的“书” ,没有经过自我的整合,没有“往内看”心灵阅读,我们最多只是一个搬运工,很多时候,我们依然会迷失在繁复的世界之中,不知道自己是谁,我将要往哪里去。或许,我们很少有时间读一读自己的那本“心灵之书” 。如果把这三本书的阅读比作一颗大树,有字的书,是树梢,或许过目即忘;无字的书,是树干,依然经受着外界的纷扰;而心灵的书,是树根,是真正对自我的接纳与信任,是深扎在内在的根基,是冰山下面的潜意识,雨打树梢,树枝可能会折,狂风来袭,树干可能会摇;如果根基扎实,即使是地动山摇,树根依然岿然不动。这正是需要我们去修炼去关注而恰恰被多数人所忽略的部分。每天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滋养自己,静观呼吸,专注

38、内在,做一点正念的觉察,与我的思考我的感觉同在,看到而不评判。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在是充盈的,我们的外在是笃定的。我完全接纳独特而充盈的自我,风吹幡动,我自端坐。写到这里,有一首诗,飘过我的脑际,作为本文的结束:我淡淡妆,天然样,就是这样一个汉家姑娘;我款款的行,从容的走,把定前程,我自有我的主张。【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首先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 “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 ,一本是无字之书 ,一本是心灵之书 ”,关键词是“有字之书” “无字之书” “心灵之书” 。 “有字之书” ,

39、指的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各类书籍,它是人14类过去精神生活的留存,包括智慧和愚昧,既有名家著作,也有经典留存。阅读这有字之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明辨是非。如何阅读这有字之书?应有目标地进行选择,有计划地安排进程。 “无字之书” ,指的是我们面对的纷繁多变的当下社会。 “心灵之书” ,是指我们在人生过程中的心灵成长和内心关照,即与我们头顶上的星空相对应的内心的律动自我道德的诉求。然后分析这三者的关系,从作文题目来看,很有思辨性,题中暗含着要求对这三本书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无疑,最终要落到“心灵之书”上来。因为无论是“有字之书” ,还是“无字之书” ,最终都是要完成“心灵之书” ,抑或前两

40、本书其实就是为了第三本书的完成,也就是自我成长。考生写作中可以写什么是“三本大书” ,也可以分析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 ,还可以阐述怎样读好“三本大书” 。如写议论文,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中外名言进行分析,如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说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 ;歌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说服力。参考立意:人生如书,逐级而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怎样去读好人生这本书;借“有字之书”品“无字之书” ,写“心灵之书” ;等等。

41、【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第三步,确定文体。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