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三明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学段考试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总分 50 分 时间 50 分钟)第 I 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计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据左传记载,为缓和与郑庄公之间的矛盾,周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示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这表明A分封制已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B周天子的权威削弱C郑庄公没有履行诸侯的义务 D君臣关系走向平等2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
2、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 A科举制度 地主经济 B专制皇权 商品经济C官僚政治 地主经济 D封建割据 商品经济3中国从两汉以后,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监察机构和官职并自成体系,地方监察官直接由中央监察机构统领,监督机构相对独立。这一特色A有利于监察效能的发挥 B改变了监察制度的初衷C削弱了地方官吏的行政权 D导致了监察权力的滥用4. 雍正七年(1729 年),对发动叛乱的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用兵时,为缩短文件奏请批复的时间,加强保密性,设置了一个机构,此机构后来A分散相权加强专制皇权 B成为国家正式决策机构C增强了内阁的执政能力 D协助皇帝处理重大政务5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
3、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2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6 “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 ”这一“文件”是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C 民报发刊词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7清军将领邓世昌不畏强寇,直至战死沙场,其牺牲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A处 B处 C处D处8 1918 年,李大钊说:“时至今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 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李大钊所说的“义和团的思想”主
4、要是A爱国 B笼统排外 C扶清D愚昧忠君9 1905 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1906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轨道。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A清末新政的失败 B国内矛盾的激化C黄花岗起义爆发 D革命党人的妥协10面对新高考改革,某中学设置校本课程“话说天津” ,要求学生按下表材料确定一研究主题。你认为最切合的主题是 (1) 1870 年,李鸿章接办天津机器局,易名“天津机器制造局” (2) 1878 年,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私人面粉厂建立 (3) 1919 年,周恩来、邓颖超等成立天津爱国进步团体“
5、觉悟社” 3(4) 1984 年,天津成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5) 2010 年,天津滨海新区(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成立 A天津,见证红色峥嵘岁月 B天津工业化历程C天津,国家现代化的缩影 D改革开放在天津11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新闻来源地 报道的主要内容 北京晨报 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 天津大公报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 日本大阪朝日新闻 北京烧打起排日学生的暴动 A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 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 D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12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
6、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 四 建党初期的实干家 十三、十四 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 十五 十七 西安事变前后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上井冈山C长征 D重庆谈判13 1937 年 3 月,国民政府提出将敌人拒止于长城以北平津以东,适时反攻东北,恢复已失之土地的方针,并分别以甲、乙两案,拟订了消极与积极的两种作战态势以及全面的备战部署。国民政府此举A规划了对日防御战略的方针 B确立了对日消极抗战的构想C完成了全面抗战的准备工作 D创造了全面抗战的有利条件14由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 章子怡、金城武、宋慧乔、黄晓明等联袂主演的史诗影片太
7、平轮彼岸于 2015 年 7 月 30 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故事讲述了 1949 年 1 月 274日, “太平轮”因未开夜航灯而被货船“建元轮”撞沉,导致船上近千名绅士、名流罹难。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 。这一悲剧的时代背景是A渡江战役后国民党败逃台湾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D解放战争走势已渐趋明朗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 1948 年 8 月到 1949 年 8 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 20 批,其中有 119
8、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16到 1951 年 10 月,全国有 27 个省、8 个行署、146 个市、2038 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 1952 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收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A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 B “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C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D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17 1954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同时对部分省市
9、建制进行调整。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等,京津沪外的中央直辖市均改为省辖市。中央人民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A加强统一领导提高行政效率 B配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C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基层民主 D确保依法治国的方略落到实处18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5A B C D192018 年 6 月第十届海峡论坛召开,8000 多位台胞齐聚厦门,49 场活动连连登场。与此同时,海峡百姓论坛、海峡经济论坛、京台青年创业大赛、河北文化宝岛行等交流活动在台湾掀起阵阵热潮。这反映了A “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台湾同胞普遍认同B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
10、交流蓬勃发展C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国两制”的共识D两岸民间交流得到台湾当局的认可和支持20下表反映了 1978 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情况(单位:件)这反映了我国 时间 法律 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 合计 第五届人大(1978 年 3 月1983 年 6 月) 41 19 60 第六届人大(1983 年 6 月1988 年 4 月) 47 16 63 第七届人大(1988 年 4 月1993 年 3 月) 60 27 87 第八届人大 1993 年 3 月1908 年 3 月) 85 32 117 第九届人大(1998 年 3 月2003 年 3 月) 20 12
11、32 总计 253 106 359 A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 B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完整C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地健全完善 D将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写进完法21伯利克里时期,五百人议事会成为最高的行政机关,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部分行政事务。雅典的法律保存于议事会堂,并在市场上公布。陪审法庭成为最高的司法和监察机构。材料说明雅典民主政体A权力制衡的特点 B基础是公民大会6C法制是核心内容 D体现了主权在民22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 “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3从公元前 490 年到公元
12、前 322 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遭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原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给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雅典的法庭没有公平和正义B雅典法庭审判违背了民主的原则C雅典的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公元前四世纪后雅典阶级矛盾尖锐24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
13、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25罗马法经历了从治“公民”到治“万民”的发展历程。这主要是由于A贵族和平民的不断斗争 B广大奴隶的长期斗争C法学家深入的理论研究 D古罗马长期的司法实践26 1688 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71811 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 100 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14、 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制度确立28根据美国 1787 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7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29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签署的“禁穆令”(暂停中东部分国家移民入境)被联邦法院裁定为违宪,予以终止。这反映出美国A行政权力服从于司法权 B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制约C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D联邦法院享有特殊地位3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 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
15、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 ”作者意在说明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B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C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D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8第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 年)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5 分) 材料二
16、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1921 年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5 分)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
17、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 (4 分) 材料四 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邓小平文选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 年 12 月 24 日)(4) 依据材料四,分析指出邓小平提出这一外交方针的出发点是什么?(2 分)任举 2 例说明其外交实践。(4 分)9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15:BCADA 610:ABBBC 1115:BCDDA1620:BACBC 2125:AACBD 263
18、0:DDBDC1B.【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据材料“周平王”和“郑庄公”的称号说明分封制的影响仍然存在,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周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示互信”表明周天子的权威削弱,故 B 项正确;诸侯的义务是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材料“交换人质”没有违背诸侯的义务,故 C 项错误;材料“交换人质以示互信”表明交换人质的目的是互信不是君臣关系平等,故 D 项错误。2 C【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解析】据材料“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可知宗法家族就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因此从下图宗法家族关系图可以看出,宗法思想是祠堂和族田的思想基础,族田
19、是宗法思想和祠堂的物质基础,祠堂是宗法思想和族田的政治保障。据此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推知左图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A 项“科举制”是封建社会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选官制度,是“儒家正统”的制度保障, “儒家正统”是“科举制”的思想来源;“地主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为“儒家正统”提供经济保障, “儒家正统”是“地主经济”的思想基础,但“科举制”与“地主经济”不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 A 项错误;B 项“专制皇权”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是“儒学正统”的政治保障, “儒学正统”为“专制皇权”提供理论支撑;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商品经济”不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与“儒家正
20、统”不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 B 项错误;C 项“官僚政治”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形态,是“儒家正统”的政治保障, “儒家正统”是“官僚政治”的理论来源, “地主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为“儒家正统”提供经济保障, “儒家正统”是“地主经济”的思想基础;“官僚政治”是“地主经济”的政治保障, “地主经济”的“官僚政治”的经济基础,因此“官僚政治” “儒学正统” “地主经济”三者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 C 项正确;D 项“封建割据”与“儒家正统”相违背,故 D 项错误。3A【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据材料“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监察机构和官职并自成体系,地方监察官直接由中央监察机构统
21、领,监督机构相对独立”可知监察机构的独立有助于发挥监察机构的职能,故 A 项正确;依所学,监察制度的初衷在于发挥独立的监督权,从而巩固统治,故 B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监督权独立,而未涉及到10地方官吏的行政权,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监察制度的初衷在于发挥独立的监督权,而不是强调权力的滥用,故 D 项错误。4. D【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丞相在明太祖时期被废除,故 A 项错误;军机处跪受笔录,决策权在于皇帝,故B 项错误;军机处分割了内阁的权力,故 C 项错误;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上情下达,故 D 项正确。5A【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解析】本题考
22、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 ,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 ,故只有 A 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6 A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 “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指的是天朝田亩制度 ,因为天朝田亩制度实行的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制度,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故 A 项正确;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不是建立公有制秩序,故 B 项错误;民报发刊词是资产阶
23、级的内容,私有制没有变,不是建立公有制秩序,故 C 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实行的是私有制,不是建立公有制秩序,故 D 项错误。7B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解析】依所学,处为日军侵略平壤的路线,故 A 项错误;依所学,处为大东沟海战,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中国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等 5 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邓世昌不畏强寇,直至战死沙场,故 B 项正确;处为旅顺地区,甲午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故 C 项错误;处为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故 D 项错误。8B 【考点】义和团运动【解析】义和团运动有爱国的思想,但题干李大钊是在对义和团运动
24、否定,故 A 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表明李大钊批评义和团的“灭洋”思想,故 B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及义和团对清廷的态度,故 C 项错误;愚昧忠君与扶清思想基本等同,故 D 项错误。9B 【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清末新政的失败是在 1912 年,故 A 项错误;题干提及清政府主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故 B 项正确;黄花岗起义爆发于 1911 年,故 C 项错误;革命党人的妥协是在武昌起义后的南北谈判期间,故 D 项错误。1110C 【考点】五四运动;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解析】
25、红色岁月是指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历程,故 A 项错误;材料?“1919 年,周恩来、邓颖超等成立天津爱国进步团体觉悟社 ”、 “2010 年,天津滨海新区(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成立”不符合工业化历程,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信息可知分别体现了天津的近代经济工业化、思想进步性,现代对外开放,都属于现代化内容,故 C 项正确;改革开放是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11B 【考点】五四运动 【解析】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导火线,故A 项错误;据材料“罢课、学界之大举动”均说明学生运动有重要地位,故 B 项正确;据材料“北京、北京学界”得出并不是所
26、有的大中型城市,故 C 项错误;据材料“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可知是反对日本占领青岛,营救同学,不是盲目排日,故D 项错误。12C 【考点】国共十年对峙; 【解析】五四运动爆发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故 A 项错误;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于 1931 年,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是毛泽东的革命事迹,结合材料中中华苏维埃政府和西安事变的时间信息,可知为 1934 至 1936 年的长征,故 C 项正确;重庆谈判是在抗日战争之后,故 D 项错误。13 D 【考点】抗日战争 【解析】材料“适时反攻东北,恢复已失之土地的方针”说明还制定了反攻的方针,故 A 项错
27、误; 材料“拟订了消极与积极的两种作战态势”只是设想两种作战方针,并没有说要执行消极抗战策略,故 B 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出抗战的方针而不是完成全面抗战的所有准备,故 C 项错误;“将敌人拒止于长城以北平津以东,适时反攻东北”的信息说明国民党并不是消极抗战,这一备战有利于全面抗战的实施,故 D 项正确。14D 【考点】解放战争 【解析】渡江战役发生于 1949 年 4 月 21 日,故 A 项错误;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故 B 项错误;1947 年 6 月挺进大别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 C 项错误;由材料“1949 年 1 月 27 日” 、 “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
28、档案等”可知三大战役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解放战争走势已日渐明朗,故D 项正确。15A 【考点】1949 年新政协的召开【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BCD 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故正确答案选 A。1216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解析】材料“省、8 个行署、146 个市、2038 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不属于基层民主,故 A 项错误;材料“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
29、生”表明“民主建政”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推动国国家政权建设,故 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民主统一战线的问题,故 C 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在 1954 年建立的,与材料中“到 1951 年 10 月”不符,故 D 项错误。17A 【考点】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加强省市领导,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故 A 项正确;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加强省市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故 B 项错误;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是在改革开放后,故 C 项错误;依法治国方略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故 D 项错误。18C 【考点】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
30、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 年宪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香港回归 【解析】“豪情满怀迎跃进” ,大跃进发生于 1958 年;“样板戏”出现于文革时期,即 19661976 年;第一部宪法颁布是 1954 年;香港回归发生于1997 年,据时间排序,选择 C 项符合题意。19B 【考点】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 “一个中国”原则属于政治,据材料“海峡百姓论坛、海峡经济论坛等交流活动”主要是经济和文化交流,故 A 项错误;据材料“海峡百姓论坛、海峡经济论坛、在台湾掀起阵阵热潮”可知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故
31、 B 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经济和文化交流而不是政治制度,故 C 项错误;据材料“8000 多位台胞齐聚厦门”可知不是台湾当局,故 D 项错误。20C 【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解析】材料中“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是文革后解决有法可依,而非贯彻落实,故 A 项错误;B 项与材料中“1978 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不符,故 B 项错误;从 1979 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材料中“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文
32、件的决定情况(单位:件)”数量增长相符,故 C 项正确;将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写进完法是在 1999 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D 项与材料中“1978 年以来”不符,故 D 项错误。21A 【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根据材料“五百人议事会负责部分行政事务雅典的法律保存于议事会堂陪审法庭成为最高的司法13和监察机构” ,有行政、立法、司法权力分立的意味,故选 A 项;材料所提的三个机构中,不涉及公民大会,排除 B 项;材料并未强调三部分中,哪一部分是核心内容,排除 C 项;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下,权力在部门间的分配问题,排除 D 项。22A 【考点】雅典民
33、主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旨在说明在在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治,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数公民的认可。这一现象是雅典民主制这一政治体制的产物。故 A 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片面理解。23C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A 项表述绝对化,故 A 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没有违背民主的原则,故 B 项错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即所有公民都直接参加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公民大会,而这种民主形式极容易被操纵利用和感情用事,与材料中“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给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
34、相符,故 C 项正确;是公元前四世纪前,而非公元前四世纪后,与材料中“公元前 490 年到公元前 322 年”不符,故 D 项错误。24B 【考点】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解析】结合罗马法的实质可知是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故 A 项错误;结合题意可知,平民采取有效措施而不是用暴力抗争的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故 B 项正确;结合题干和史实可知法制的发展是顺应社会需求而变化的,“决定作用”过于绝对,故 C 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平民与贵族有着不同的利益,故 D 项错误。25D 【考点】罗马法 【解析】据所学,贵族和平民的不断斗争是十二铜表法诞生的背景,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公民到治万民 ”可知不是奴隶,
35、故 B 项错误;“万民”指的是自由民而不是法学家,故 C 项错误;据所学,随着帝国的扩展,公民法无法应对新变化,为统治国家,罗马帝国皇帝注重制定法律,故 D 项正确。26 D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1688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而在政变后迎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为王,目的是为这次宫廷政变披上合法的外衣。故 D 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27D【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是国家
36、的象征,按照宪法,没有国王的印章的军费批文是不合法的,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故选14D。28B 【考点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 【解析】结合 1787 年宪法可知,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说明 1787 年宪法没有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同白人同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这违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 A、C、D 项错误。29D【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第 9 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解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不会出现行政权力服从于司法权
37、的现象,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邦法院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没有涉及国会制约总统权力,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总统与联邦法院权力关系,不能体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联邦法院可终止总统法令,可知在美国政治体制下联邦法院可以制约总统权力,故 D 项正确。【30C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美国联邦制而非民主共和制,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联邦制的积极影响而非局限性,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可知联邦制加强中央集权,故C 项正确;美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故 D 项错误。【答案】C31 (1)观
38、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2 分) 时间:19 世纪 40 年代(鸦片战争后)。(1 分) 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2 分) 【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中“编订完全之法律,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的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时间,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之后来判断作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以及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来回答。(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4 分) 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1 分) 【解析】第一小问背景
39、,依据材料二中“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 “ 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以及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从五四运动斗争结果的角度回答;15(3)方针:“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要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 。(4 分) 【解析】第一小问方针,依据材料三“平等原则”并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来回答,依据材料中“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得出“一国两制” ;(4)出发点: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2 分) 举例: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新型区域合作(或是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出一个得一分) 。(4 分)【解析】第一小问出发点,根据材料三“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得出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第二小问例子,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新型区域合作。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