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63.50KB ,
资源ID:96039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603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贵州始匀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201901210163.doc)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贵州始匀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201901210163.doc

1、1贵州省都匀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 12 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 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 I 卷 (选择题,共 5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

2、,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 15 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 “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 )A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 B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 D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2.国史十六讲认为:西周时期,庶民(一般民众)只知效忠于“家”(诸侯),而不知效忠于“国”(天子)。这一现象 ( )A.促使西周强盛 B.强化宗法体制C.导致诸侯割据 D.促成秦朝统一3.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

3、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4. 据左传载, “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 )A端正民心的工具 B凝聚家族的手段C维系等级的套路 D齐家治国的方式2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归一,咸阳跃升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咸阳横跨渭水南北两岸,北岸是以咸阳宫为主的宫殿区。秦始皇在此以咸阳宫为中

4、心,仿建了六国宫殿145 座,每座宫殿都有复道和咸阳宫相连,众星拱月,鳞次栉比。秦始皇如此设计北岸宫殿的意图是( )A彰显财富,发展商业 B天下归一,皇权至上C天下共主,尽享极乐 D君临天下,思想控制6. 17 世纪 40 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 ,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 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5、D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7. 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A中央集权制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8.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但是,在史书中敢于直刺君主之过的史学家却被皇帝赞为良史;敢于蔑视权贵、不顾皇帝求情而刚正执法的官员却被皇帝赞为清官能吏;敢于据理力争、当面顶撞皇帝的监察官员却被皇帝誉为诤臣。皇帝之所以要赞誉他们这样的人,其根本目的是( )A显示自己胸怀宽阔、虚心纳谏 B

6、表彰敢言敢为的清正官员、彰显正义C维护和巩固君主专制 D表明君主赏识清正刚直的政府官员9. 某学者说:“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 ”这表明 ( )A.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B.官吏监察日益严密C.贵族政治完全消失 D.行政效率逐渐提高10. 东汉顺帝之前乡举里选,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 ;汉顺帝时规定,被举荐者来3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 。这一规定( )A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录取方式 B否定了重视德行的选拔标准C根除了察举制官士勾结弊端 D打击了豪强把持官场的特权11.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

7、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 ”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 )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 B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12. 宋代初期,中央时常派遣专人充任采访使、按察使、察访使等,不定期却经常性地巡访诸路,观望民情,监察官吏和监督法令的执行。后又有规定:在出外察访的“特使”中,如果有人任意违法,允许被巡察地方的监司“觉察闻奏” ,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宋朝政制( )A有着完善的分权与制衡机制 B存在“三冗两积”的问题C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体

8、制 D以清明廉洁作为治吏标准13. 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 ”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 )A形式僵化限制严格 B考核内容注重“经世致用”之学C不再重视儒家经典 D要求考生所学的知识全面务实14. 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 )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 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

9、度 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15. 总督始设于明朝,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至地方解决紧急问题或安抚军民,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明朝中叶,总督近于定制,管辖范围在一省之上,多至五省,其作用主要是协调各省关系,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总督职4位的设置( )A约束了官员权力滥用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了地方三司分权 D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16.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

10、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17.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 民主共和制 B. 中央集权制 C. 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1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9. 唐代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制定的水利法,其中规定:“著灌溉大

11、渠,有水下地高者,不得当渠造堰,听于上流势高之处,为斗门引取。 ”“凡浇田,皆仰预知顷亩,依次取用,水遍即令闭塞,务使均善,不得偏并。 ”这实质上表明唐代( )A重视上下游水资源的使用 B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C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 D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20. 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21. 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 “雇

12、募织工以教民纺织” 。乾隆八年,决定“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 ,除金银外, “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给照开采” 。这些做法( )A放弃了重本抑末政策 B体现出对传统手工业重视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22.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5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A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 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D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23. 公元前 3 世纪晚期经

13、过多年的兼并战争,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封建 国家。这一制度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A科技的不断创新 B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 C发达的现代农业生产 D发达的对外贸易24.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25.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 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

14、重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 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两个大题,共 50 分)26(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承袭的是晚唐五代藩镇-支郡-县的政区统辖模式,藩镇之长官节度使是事实上的高层政区首脑。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之力量。太宗时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数以百计的统县政区的行政事务,中央政策在地方之执行又缺乏有效监督。此后,转运使成为高层地方行政组织。 摘编自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

15、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 “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 ,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6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 ,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

16、向封疆大吏。 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回答: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明改变前朝地方制度的相同原因。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效果如何?(16 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明后来调整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原因,并请说明宋、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9 分)(25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晋朝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 ,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 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

17、高峰。这次南迁人口约 90 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根据百度等相关材料整理 材料二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 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

18、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7根据国编课标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15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0 分)820182019 学年高二月考历史部分答 案1-5 CCDDB 6-10 CBCAD 11-15 ACDAB 16-20 DCCDA 21-25 BABCB26 【答案】(1)原因:前朝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

19、集权。(4 分)对策:宋:削夺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知州;通判监督知州;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编选禁军。(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共 4 分) 明:地方实行三司分权(2 分) ;实行督抚制度。(2 分)效果:宋: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重演,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带来了“积贫积弱”的弊病。明:防止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4 分) (2) 原因:提高行政效率。(3 分)特点:统治者在加强中央集权与提高行政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点;(3 分)总的趋势是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3 分)27. 【答案】28. (1)(15 分)原因: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3

20、 分);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劳动力(3 分);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3 分);历代的持续开发(3 分);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共同劳动(或民族融合);(3 分)南方统治者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 分);北方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3 分)(每点 3 分,共 15 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以给分) (2)(10 分)影响:北方人民的南迁,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2 分); 北方人口形体高大健硕,南迁人口改进了江南人口的质量(2 分);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2 分);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南方教育科举的发展,文化重心随之南移。(2 分);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2 分);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汉民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2 分)南方人口对于土地的过渡索取,垦殖等活动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 分);造成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2 分);奠定了当今中国经济格局的基础。(2 分)。(每点 2 分,共 14 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以给分)9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