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71.50KB ,
资源ID:96050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605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随堂演练20190225259.doc)为本站会员(explodesoak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随堂演练20190225259.doc

1、1板块 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编者选题表知识点 角度 题号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探索 辛亥革命的背景 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 3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4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5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6综合 7一、选择题1.(2018东北名校联考)1894 年 7 月,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连续报道:清国商人归国(11 日)、 袁世凯归国(21 日)清国公使馆员回国(28 日)、 清国公使馆和领事家族归国(31 日),这一系列报道( )A.预示中日大战迫在眉睫B.宣传日本政府亲

2、善外交C.渲染清人仓皇逃离日本D.传达中日已经断绝邦交解析:A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 1894 年 7 月,朝日新闻的报道描绘了中国的撤侨行动,是大规模战争来临的前兆,A 项正确。2.自 1904 年以后,地方督抚便以积极的姿态活跃在立宪舞台上,到 1910 年的国会请愿运动期间,更是大规模地加入,决定性地使清政府决定提前召开国会,将宪政改革的时间表提前了三年。地方督抚的这些活动( )A.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B.拓宽了汉族地主的参政途径C.消弭了革命势力的社会影响D.维护了清王朝的根本利益解析:B 汉族地主在此之前参政的途径只有加入封建官僚集团,清朝召开国会后汉族地主可以通过竞选议员参政,B

3、 项正确。国会也属于中央政府的一部分,满洲贵族权力的旁落不等于中央政府权力的旁落,A 项错误。立宪运动的目的是消弭革命势力,但是没有达到目的,C项中的“消弭了”错误。立宪运动加速了清朝的灭亡,D 项中的“维护了”错误。3.(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甲午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如“金叶牌国货线毯” “无敌牌国货牙粉” “顶上国货,金马牌香烟”等。这种现象增多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B.实业救国深入人心C.政府提倡消费国货 D.列强经济侵略加深解析: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根本原因”的限制条件,从材料内容看,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实业救

4、国思想,但是,这一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根源是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 项正确,B 项不是“根本原因” 。材料仅仅涉及民族企业的做法,其结果如何并未涉及,A 项错误。材料中的2现象反映的是民间行为,并没有体现政府行为,C 项错误。4.(2018河北衡水二调)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载:“臣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 ”这反映了康有为认为( )A.应建立三权分立共和制B.宪法应是国家的根本法C.君主拥有至高无上权力D.议会与君主是国家根本解析:B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代表

5、人物,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其主张在中国立宪法、开国会,仿效三权分立,实行君主立宪制,这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资产阶级维新派仿效西方,走的立宪救国之路。据此可判断 B 项正确,A、C、D 三项错误。5.(2018安徽蚌埠二模)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这表明他( )A.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B.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统文化C.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D.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相一致解析:A 辜鸿铭长期生活在英国,兼修中西文化,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非常深刻,其观点是对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

6、化的绝对化观点的反思,是合理的、理性的,A 项正确。他主张中西融合,与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格格不入,B、C、D 三项错误。6.(2018湖北黄冈质检)下面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申报关于女工的一些描述: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 ”“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 ”材料的观点( )A.同情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B.主张女性接受现代教育C.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D.反对女性远离现代工业解析:C 从“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可知,材料的观点反对雇佣女工的现象,是一种落后的性别歧视,C

7、项正确。材料的观点反对的是“男女相淆”,而非妇女地位低下,A 项错误。材料的观点显然落后于时代潮流,B、D 两项与材料的观点不符。二、非选择题7.(2018广东深圳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完全是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机构,其向国家银行的发展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发行的银行” 。1833 年,议会法案规定只有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清偿资格,这是英格兰银行成为国家银行的决定性一步。其次为“银行的银行” 。在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权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其地位、社会信誉和资金实力不断提高,许多商业银行把现金准备的一部分存入英格兰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大多通过英格兰

8、银行划拨冲销,而票据交换的最后清偿也通过它来进行,1854 年,英格兰银行基本取得清算银行地位。伸缩性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活动等调节措施,使英格兰银行成为近代国家银行业务的样板。燕红忠从山西票号看传统金融的近代化转变基于与英格兰银行发展路径的比较视角材料二 1905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户部3银行的准备资本为库平银 400 万两,分为 4 万股,户部认购一半,其余的由官员民众购买。该行设总办和副总办各一人,总行设在北京,在天津、上海、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营口、库伦、重庆 9 处设有分行。除经营收存出放款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

9、、代人收存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外,户部银行还享有铸造铜币、发行纸币、代理部库等特权。1908 年 2 月,经度支部(即官制改革前的户部)奏准,户部银行改称为大清银行,同时制定大清银行则例,进一步确定该行的国家银行性质。习辉新中国金融 60 年风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格兰银行的发展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户部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的相同之处。阐述中外近代国家银行业发展的进步作用。解析:第(1)问“发展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完全是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机构,其向国家银行的发展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发行的银行 。其次为银行

10、的银行 ”得出由私人银行发展为国家银行,由“发行的银行”发展到“银行的银行” 。“形成原因”,据材料一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得出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英格兰银行自身的优势。第(2)问两所银行的“相同之处”,据材料一、二从其职能、保障方式、拥有的特权、业务内容等角度比较得出。 “进步作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有利于国家对金融的控制,服务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等。答案:(1)发展特点:由私人银行发展为国家银行;由“发行的银行”发展到“银行的银行” 。形成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英格兰银行自身的优势。(2)相同之处:担负国家银行的职能;有立法作保障;享有货币发行权;承办公私综合金融业务。进步作用: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有利于国家对金融的控制;服务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