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587.63KB ,
资源ID:96060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606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题PDF2019012402243.pdf)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题PDF2019012402243.pdf

1、 1 / 7 重庆市綦江中学 高 2020 级高二 上期第三学月 文科 历史 试卷 时间: 90 分钟 出题 人: 任定周 审题 人 : 周宏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 I 卷(选择题) 本卷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表明编者 A 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 B 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 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 D 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 2.易中天曾说道:“这 (先秦请子百家争鸣 )也是一场历时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A.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B.争夺国家最高统治权 C.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 D.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 3.有史学家指出,儒家是出于司徒之官的,司徒是主教之官,所以儒家也最重教化。 儒家之言教化,养必先于数,

3、认为如果生活问题没有解决 ,教化两字,简直是无从谈起的。这主要说明儒家思想 A.产生于古代的某种官职 B.提倡教化以现实为基础 C.认为礼义教化最为重要 D.倡导物质享受忽略道德 4.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领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是 A “百家争鸣”时儒学广泛传播 B 西汉对儒学加以推广,并成为文化的主旋律 C 宋明理学对儒学发展 D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出现 5.褙子是唐宋时期女服中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服装。唐代的褙子袖长半截,衣身较短,至宋化后,

4、衣身下沿至足,袖子加长。此种审美倾向的变化是由于 A 封建经济的发展 B.程朱理学的影响 2 / 7 C.专制集权的强化 D.审美意识的觉醒 6.朱子语类记载:“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朱熹对待曹操态度的依据是 A “曹操窃国,名分不正” B “存天理,灭人欲” C 曹操确有历史功绩 D 违背了“性善论” 7.王阳明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论 A.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B.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 C.融合了佛道等理论 D.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 8

5、.黄宗羲认为在古代,君臣的差距不大,“伊尹、周公之摄政,以宰相而摄天子”,并没有引起什么非议。但“后世君骄臣谄”“天子之位过高”。据此可知,黄宗羲主张 A.恢复宰相制以限制君权 B.确立分权与制衡的机制 C.建立一整套的监察制度 D.扩大宰相在朝廷中威信 9.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王夫之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民之生死,公也。”顾炎武说:“国家是一 家一姓的王朝,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保国家是朝廷的私事,保天下则匹夫有责。”他们都主张 A.实行民主共和 B.实行君主立宪 C.重建君民关系 D.恢复宰相制度 10.普罗泰格拉认为,所有的一切都以人和人所处环境及需要的变化为转移,人的尺度

6、才是可靠又可信的,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治理的标准是 A.是否人人都能遵守法律 B.人所处的环境是否得到改善 C.是否贤人管理国家事务 D.是否对人有利而且符合人性 11.人文主义者颂扬尘世的欢乐和幸福,认为人有通过劳动追求荣誉和财富的权利。这主要是因为 A.人对宇宙有新认识 B.资本主义发展突出了个人的作用 C.教会实行思想控制 D.人民主权说丰富了人文主义思想 12.马丁路德说:“拯救那些在教皇专制下走向毁灭的可怜灵魂,要在尊严意识中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和责任,使他们依照自己的能力,在德国民众中管理这些教士职位。”这表明马丁路德 A.试图便脱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7、B.主张推翻天主教会的统治 C.反对教皇对德国教会的干涉和控制 D.行在破除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13.康德认为:个人权利不是为所欲为,权利是以每个人自己的自由与每个别人的自由之协调一致为条件而限制每个人的自由。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个人权利至高无上不可侵犯 B.个人自由与公共权力间应有界限 C.每个人自由的前提在于自律 3 / 7 D.保障个人权利需普遍的社会合作 14.法国大革命前夕,启蒙时代的大师虽然已经去世,但他们的思想却得到完整保存,并且作为遗产以极其复杂的形式被继承下来 激进的思想指导 激进的社会革新。材料从本质上说明 A.启蒙运动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B.启蒙运动一直会延续下去 C.

8、启蒙思想对政治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D.启蒙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世 15.在英国可以以“光荣”不伤面子的和 平方式解决的问题,在法国非用暴力方式才行。在这个意义上讲,英国需要洛克,法国需要卢梭。这种差异的出现取决于 A.启蒙运动的发展程度 B.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 C.不同的革命指导思想 D.理性主义思想的出现 16.在 19 世纪中期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震动了欧洲思想界,这是因为它们 A都大肆批判当时不公的社会问题 B.都从根本上挑战了传统社会观念 C都促进了人类从宗教思想中解放出来 D.都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17.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一八七零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

9、,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18.铜活字印书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但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的紧张与铜原料的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中外学术界流行多年的传统看法难以成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 B. 研究者立场影

10、响对历史的解释 C. 历史研究的结果无法达成共识 D. 历史研究的史学结论可以争鸣 19.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 “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 。材料表明 A 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B 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 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 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20.1821 1850 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录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 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 关注社会现实及

11、世界形势 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4 / 7 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2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22.京师同文馆创办之初。八馆学生“按等给予膏火薪水。疑习洋文者,月给膏火三两,俟学有成效,选拔前馆,月给膏火六两;越数年课业颇有进益,则增至十两;更择其优长者举充副教习,月给薪水十五

12、两。”当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这从侧面反映了 A 清政府重视教育 B 新学 在中国 极其困难 C 官办学堂待遇更好 D 新式学堂招生艰难 2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发生冲突的案件迅速增多,但在 1901年后数量又迅速递减,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最能反映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24.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

13、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25.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 1897 1898)中写道:“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持其说。”该想法: A 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 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 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D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6.有著名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科学”,而在个人主义,对此正确的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 A 促进了思想与个人的解放 B 民主与科学的内容已缺乏新意 C 对广大民众的影响较小 D 阵营内部存在分歧 27.常有人说:“

14、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闹起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之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 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 胡适之、陈独秀的推动 B 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C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D 制度环境的根本变化 28.1919 年前后,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新式刊物如新潮国民等也纷纷发行。上述现象反映出 A 五四运动唤起了国人对政治的关心 B 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革命路径 C 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新思潮的涌动

15、D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5 / 7 29.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文化论争中,杜亚泉认为中国文化虽不完美,但基本精神没有错,若能补以西方文化优点,便可成为救济中国乃世界的真理;李大钊认为东西方文明虽有诸多差异,但“互有长短”。材料反映了二者的论争 A 注重比较东西方文化的优劣 B 仍未超脱“中体西用”的范畴 C 批判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D 主张西方文明更适合时代要求 30.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国 ,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 ,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C.他们信仰马克

16、思主义理论 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31.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 :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 “ 美术革命 ” 论在内 ,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 20 世纪初的文化界 ,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 抑中扬西 ” 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 主流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传统文化艺术已衰落的事实 D.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 32.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东方民族,初遇西方文化时,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

17、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材料意在强调 A 回归是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优越的突出体现 B 文化离异是从根本上促进上东方社会的近代化 C 回归是东方文化发展的必然,离异是暂时的 D 文化离异是东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的基础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期。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宗教,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

18、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新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息。 材料二 1096 年欧洲第一次十次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 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他们发现古希腊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被教会一手遮天,不为欧洲一般人所知。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化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6 / 7 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

19、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背景。( 12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以及对文明发展的启示。( 13 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尔敏教授认为 ,晚清知识分子因西方文物制度的输入 ,以及外力的侵逼 ,产生了对于时代环境的醒觉 ,从而展开了思想的转变 ,这个转变的历程 ,酝酿着中西观念的激荡 ,新旧杂糅和更新的创造 ,

20、同时对于实际政治社会的感染和潜移默化 ,都随时在扩张其影响。图示如下 : 结合所学知识 ,提取 关于思想观念更新的信息并 简要 论述。 (要求 :联系近代重大历史进程发生的史实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言之有理即可 ) 7 / 7 35、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 15 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 ,中华生育文化源远流长。夏禹时期以后 ,人口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夏商时 ,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 ,从孝的观念出发 ,要求世代相传 ,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西周时 ,又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重男轻女思想。春秋战国时期 ,儒、墨、道、法各家的代表

21、人物都论述过人口问题 ,并成为中国古代各种人口思想的主要渊源。在地广人稀、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 ,主张人口增殖始终是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 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 材料二 梁启超对中 国人口发展史进行初步的重新研究后 ,提出历史上人口发生增减源于治与乱的重要见解。他估计当时中国人口虽然有八亿 ,但并不存在人满之患。一是“中国今日 ,动忧人满。然以地方之积 ,计其每里所有人数 ,与欧洲英、法、德、哒 (意 )、比诸国相比 ,其繁盛未若彼也”。二是无论边疆腹地 ,“以余所闻见 ,其荒而不治之地 ,所在皆是 ,乌在其为人满也 !”。三是“己治之地 ,或淤其沟恤 ,芜其瞩岸 ,溉粪无术 ,择种不良 ,地中应有之利 ,仍十不得五 ,又乌在其为人满也 !” 陈江明民国生育节制运动与人口政策 (1)根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有关人口 思想的特点。 ( 6 分) (2)根据材料二 ,说明梁启超认为当时中国人口 “ 并不存在人满之患 ” 的理由。 ( 6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制定人口政策的认识。 ( 3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