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二、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一)人物形象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他物来衬托该人物。人称选用的作用()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真实感。()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
2、强感染力。()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口吻叙述,可使小说张弛自由,便于多角度塑造人物,表达感情。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人物描写的作用()外貌、动作描写: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二)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
3、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的情节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阶段,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小说的情节结构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 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顺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
4、入胜。()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平叙:平行地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代事件起讫的时间。平叙的方式: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代清楚;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小说的线索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
5、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中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所做的描写。环境描写的分类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描写的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深化作品
6、主题。()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描写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三、小说的主题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主题的深刻程度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小说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通过描写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来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及假恶丑。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通过寓言形式,将人生的重大问题寓于故事之中。()针砭时弊,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形
7、象用故事的形式加以揭露和鞭挞。()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四、小说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含义指作者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达方法。小说的表达技巧主要包含下面五个方面()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其中描写方式主要有正侧面描写结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衬情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借代、双关、反问、反复和对偶等。()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衬托、对比、渲染、反衬、托物言志、动静相衬、虚实结合、景情理合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以动写静、
8、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结构特色:先抑后扬、过渡、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悬念、照应、铺垫、衔接、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等。()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考点 分析鉴赏(客观选择题)客观选择题,就是给出几个选项,要求考生从中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这几个选项涉及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故事情节的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主旨的概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等方面。设问示例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题思路小说阅读选择题设错类型情节设误情节设误是指选项曲解某一情节的作用,颠倒情节顺序或夸大某个情节。如:真题选项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
9、,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原文信息“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比对分析原文“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但她既没有去死,也没有牺牲亲情,与家人的关系一直保持着。选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夸大了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设误人物形象设误是指选项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错误解说。如:真题选项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
10、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课标全国 )原文信息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续表比对分析六安爷去百亩园锄地,“不是锄地,是过瘾”,显示出一个农民对土地的真诚的热爱,他不听别人的劝阻,也是出于这种感情。选
11、项说他“孤僻”,属于人物性格特点解说错误。环境设误环境设误是指选项对环境的特点、作用及描写的方法进行错误理解分析。如:真题选项小说中有关“凤凰墩”的一段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充分地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 求 。 (湖北)原文信息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比对分析原文用“背靠”“西临”等词描述凤凰墩,可谓生动传神,语言简洁而有表现力,因此选项“充分”之前的部分表述正确;错在“充分地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求”一句上,应该是“充分体现了小说语言的凝练简洁。
12、”艺术技巧和语言设误艺术技巧和语言设误是指选项对塑造人物、设置情节、描写环境等方面所用艺术技巧的判定或解说错误;对小说叙述语言、人物语言的特点、风格、作用的判定或解说错误。如:真题选项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 ,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原文信息“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
13、嘴,晃出门外。”比对分析从原文看,小说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主要运用外貌、动作描写,没有心理描写。选项说“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属于技巧解说错误。主旨(情感)设误主旨(情感)设误是指选项对小说的主旨(情感)曲解或拔高,甚至无中生有。如: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真题选项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 的必胜信念。 (课标全国 )原文信息年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
14、备跟别人通话。比对分析从全文看,小说只是写了“我”的一段爱情经历,选项说“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夸大其词。 “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错,应是表现了对战争的谴责与反思。小说阅读选择题解题三步骤第一步,标注选项敏感点题干中已经明确的各个选项的敏感点(考查点),就是题干要求的“相关内容” “艺术特色”等,作答时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第二步,回归原文找依据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内容。筛选信息类的选项注意是否改变原文意思,评价赏析类的选项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第三步,比对分析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
15、来,然后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解题示范(课标全国改编)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标注选项敏感点回归原文找依据比对分析定答案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 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人:“有,咋说不出来呢?”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原文信息中的“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便
16、是以“经典文句”表现人物性格,所以这一有关技巧的结论正确;但所举例子说明老汪“迂腐无能”错误,原文信息说他“有学问”,所以老汪并非“无能”,“迂腐”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 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 ,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 ,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 ,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 身份和生活环境 ,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指银瓶) 那个嘴,你也劝劝。”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
17、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两项都可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项的内容,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项的内容)考点 概括分析小说情节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的。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
18、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通常从情节梳理、情节作用两方面设题考查。(一)情节梳理设问标志()题中有“情节”“脉络”“过程”等字样。()题中有“概括”“梳理”等字样。设问示例()请围绕主人公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解题思路情节梳理的三种思路思路一: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思路二: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景就是不同时间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
19、概括情节:酒店 遇故交街上 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 风雪夜山神庙 复仇。思路三:根据线索来梳理。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高考考查的小说,往往简单,线索也趋向于单线式结构。比如:根据事物线索来梳理,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项链”有关。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答题模板情节梳理的两个答题模板模板一: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
20、是“何人”“何事”更不能少。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模板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按照“某人做了哪些事”的格式加以概括,这类文本情节较复杂、涉及的人物较多,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二)情节作用设问标志()题中有“某某情节(情景、段、开头、结尾)”等字样。()题中有“作用”“意义”“效果”等字样。设问示例()文中的某一情节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文中多处写到某一细节,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解题思路分析情节作用的两个角度角度一
21、:结构上的作用角度二:内容上的作用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对环境氛围营造的作用对小说主题表现的作用对读者感受激发的作用答题模板结构角度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内容角度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了 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 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 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对环境的作用突出或者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现暗示了 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失 踪周海亮男人随很多人扑
22、出战壕,然后便不见了。活着的兵里找不到他,死去的兵里也找不到他。那次他们打了胜仗,兵的失踪于是变得蹊跷,几近离奇。几天以后队伍打到兵的家乡,营长将兵失踪的消息告诉了兵的女人,女人听了,表情即刻变得不安。他失踪了?找不到了。怎么可能?部队里常有这种事情。营长说,他可能战死了,死在非常隐蔽的地方,我们找不到他;他可能被俘了,虽然我们打了胜仗,他仍然有走散后被俘的可能;他可能逃跑了,因为太过恐惧,不敢面对敌人。他回来过吗?没有。女人说,你们弄丢了我丈夫,你们不该这样问我。不是我们把他弄丢的。营长说,是他失踪了。我猜他战死了。女人说,先与队伍走散,然后战死。他既不会逃走也不会被俘,他那么强壮,那么勇敢
23、。他战死了,你们是有责任的。当然。营长笑笑说,不管他战死,逃走,或者被俘,这点钱都是对你的补偿。现在我得走了,你知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光。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 女人不愿相信她的丈夫已经死去,但是现在,她不得不相信。她被自己虚构的故事说服,然后在梦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丈夫只知冲锋,终与队伍走散。他遇到敌人的散兵,他被敌兵打死然后扔进河里 丈夫是战死的,他不可能成为俘虏。两年以后,队伍再一次打回来,女人再一次见到营长。营长说我的五百多人,只打剩不足五十人。营长说仍然没有你丈夫的消息。营长说我倒希望他被俘,似乎只有被俘才有活命的机会。女人不相信丈夫会成为俘虏,但现在,女人突然
24、非常希望她的丈夫成为俘虏。只有成为俘虏才可能与部队失去联系,才可能彻底失踪,才可能有活着的机会。可是丈夫成了俘虏,将会受到怎样非人的折磨?每一天夜晚,女人都会被睡梦里丈夫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惊醒。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在部队,女人再一次遇到营长。营长不再是当年的营长,他现在的任务,是负责核实战争中失踪士兵的名单。他坐在一张桌子后面,两条裸露的胳膊上,整齐地排列着十几个弹痕。我来找我丈夫。女人说,你们是否找到了他?当然没有。营长说,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被俘。我们拿到了所有的战俘名单,包括死去的战俘,可是没有你的丈夫。他应该逃走了。他肯定逃走了。也许他就藏在村子里,藏在你的家里,藏在墙壁的隔层里
25、。不过这已经不归我管了。再说能活着有什么不好呢?我整整一个营的兄弟啊,现在只剩下我了。女人不相信丈夫会逃。当初他主动提出要去打仗,他怎么会逃呢?他的胆子大得像狼,他怎么会逃呢?他一直没有在自己面前出现,他怎么会逃呢?女人不相信,可是突然,女人希望他真的逃了。他逃了,保一条命,就什么都有,就可能什么都有,就真的什么都有。女人回到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发现自己早已老去。清晨,出门喂鸡的女人看到一个男人从她面前走过去。男人扫她一眼,目光在她的脸上没有丝毫停留。女人心里猛一哆嗦 男人太像她的丈夫了 相貌像,身材像,表情也像。可是他是她的丈夫吗?女人僵在门口,任一群叽叽喳喳的鸡崽儿焦急地啄着她的脚背。
26、女人终喊出一声:“天啊!”扔掉怀里的箩筐。她至少追出五里地,可是没有男人的影子 既没有像她丈夫的男人的影子,也没有不像她丈夫的男人的影子。女人往回走,想,他是她的丈夫吗?他不是她的丈夫吗?丈夫真的死去了吗?丈夫真的没有死去吗?女人回到家,幻想丈夫站在院子里,坐在屋子里,藏在墙壁的隔层里。女人找了很久,仍然只有孤零零的她。女人叹一口气,拾起箩筐。女人想,不管如何,丈夫给了她等待和希望 丈夫有可能活着,有可能死去,丈夫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她来说,便够了。(有删改)(情节梳理题)对于自己丈夫的下落,女人的心理期望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情节作用题)小说最后安排了一
27、个男人从女人面前走过的情节,这样的安排是否多余?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审清题型题干“女人的心理期望 变化”,既然是变化,就是过程,表明此题是情节梳理题。答题思路解答此题,可以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时间顺序对小说情节进行层次划分,注意把握不同阶段女人的不同心理。在具体分析时,应重点把握女人的语言、动作等,挖掘出文中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而理解女人丰富细腻的心理。参考答案女人先是认为丈夫战死了,她认为丈夫是强壮而勇敢的,肯定不会被俘也不会逃走;(开端)后来她非常希望丈夫成为俘虏,因为这样才有活着的希望;(发展)接下来,她又希望丈夫逃走了,因为这样才会保住一条命,有命了才会什么都有;(进
28、一步发展)最后,她认为不管丈夫是死了还是活着,给她希望就好。 (高潮、结局)审清题型从题干字面上看本题是“探究题”,但从“情节”“是否多余”看,不管是“多余”,还是“不多余”,都要谈“为什么”,因此本题属于“情节作用题”。答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整篇文章的思路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文中的女人时刻都在思念自己的男人,她相信他,希望他没有死,所以“一个男人从女人面前走过的情节”就不是多余的。如果认为多余,则可从情节完整性、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主题表现的深刻程度等方面入手分析。不论选择哪一个角度,只要抓住重点,合理分析即可。参考答案(示例)不多余。 这样的情节安排更能突出女人对丈夫的深爱和思念,使小说的
29、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使故事情节出现波澜,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强了可读性;引出有关女人的心理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歌颂对爱的忠贞和坚守。(示例)多余。 小说写至“女人回到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发现自己早已老去”结束,更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引人深思;小说以“女人回到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发现自己早已老去”结尾,可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更能引起读者对女人的同情;女人的形象至此已展现得比较丰满而且生动,小说的情节、结构也是完整的。考点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考查的重点,考查频率极高。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
30、表现作品主题。高考命题要求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以此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发掘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进而概括人物形象。近几年,高考小说阅读对形象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两种题型: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和分析形象的作用。(一)概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设问标志()题中有“形象”“性格”“品质”等字样。()题中有“文中”“全文”等字样。()题中有“概括”“分析”等字样。设问示例()某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某人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解题思路概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六方法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31、)。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时最需关注的一点。从分析情节入手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心理状态等,再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续表从分析环境入手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如祝福一课中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就明显带有时代环境的烙印。从人物关系入手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
32、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从作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作者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设问示例本文的主人公为某人,那么另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解题思路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四角度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侧面衬托,个性鲜明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显主要人物品质,
33、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清晰。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续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三)分析事物形象的作用设问示例()小说以“(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
34、简要分析。()小说多次写到“(物象)”,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小说“(物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小说用不少笔墨写“(物象)”,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分析事物形象作用的四角度从人物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做的映衬,如梅、玉、竹等。从情节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从环境方面思考物象对具有时代特色的氛围做了怎样的渲染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
35、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聚 宴符浩勇下班的时候,阿炳打来电话说,让我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去一下。我犹疑了,从我这儿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几乎得绕大半个城,下班这当儿车流人河,我蹬自行车得大半个小时呢。我说,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说吧。阿炳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来一下就知道了。随即,他挂了电话,那口气仿佛有什么不见面就不好说或不能说的事。我了解他的执拗,知道再怎么跟他说也不会变,只好骑自行车绕道城郊向着城南蹬去。我和阿炳认识是在一次朋友的饭局上。席间,他几乎不动声息,比我的话还少。有好事者欺我不胜酒力,企图借势灌醉我,吵嚷之间,他竟横身夺过我的酒杯往他嘴里倒。这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那晚
36、,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楼下,有个孕妇跪在街边,面前摊着一张白纸,写着歪歪扭扭的字,不用看也能猜出大概内容。我竟发现阿炳搀扶着我时,也不忘掏出五元钱丢在纸上 没想到,我绕道城郊走,路上行人并不稀疏,一条本不宽敞的小路被挤得更窄了。丁字路口处,那堵围墙后破败的院落,是阿炳曾经上班的地方。阿炳告诉过我,他是参加工作三年后听人鼓弄下海去的,却什么也没捞着。如今好不容易在城南租个小铺面开了一家音像店,赚利很薄,刚能养家糊口。但阿炳乐在其中,按他的话说,别看音像店门脸小,声乐世界可大着呢。我和他一来二往混熟后,不时就相邀小聚,大多是到郊外农家菜馆去,要几样应时的小菜。阿炳酒量并不见好,独独喜欢三春椰酒,喝
37、到醉眼蒙眬时,便学着电视里的广告词,戏说你好我也好。由此我常常想起,认识他的那个宴席上他为我挡酒,心里便陡增些许敬意。城郊的街边车水马龙,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着。记不清多少次了,我和阿炳走在街边,见到乞丐或残疾人,他总是像准备好了似的,悄然丢下三五元钱。我说,那些都是装出来的。有电视台采访一位在街边乞讨的孕妇,结果她拔腿就跑,原来大肚子是垫起来的。他听了只是笑笑。我知道他未必相信我的话,或者就不打算相信。有一次,我明知不能说服他,却还是说:“你就图个心安?”他却说:“不是心安不安。只要他们高兴,而且这付出也是我能承受的。”也许这只是缘起。后来一件窝囊透顶的事,弄得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想必阿炳的心情也
38、不会平静。那是朋友的朋友介绍的朋友的朋友,从贵州大山里赶来,办了一个小型慈善讲座。主讲人林山似乎还没有抖落从远山而来的疲惫,他给我们看了九幅富有感染力的照片 木板钉成的墙壁、渴求的眼神、龟裂的手指等,诉求着贵州远山深谷里教育亟待拯救。他的演说声泪俱下,其召唤力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现场募捐时,我掏了元,阿炳捐了 元。我知道那是他筹集的进货款。那时,他的音像店几乎没有进账。事后一个月,阿炳似乎还没有从贵州大山的世界走出来。他说,如果可能,真想去贵州支教,哪怕是一个月。于是我设法联系朋友的朋友,可是林山似乎从人间蒸发了,倒是打听到那天在场的人捐了万元。朋友的朋友找到朋友,说是林山的手机关了,他们也只
39、是在一个网站上认识林山的。我特意上了那个网站,网站上有林山贴的很多图片,包括演讲现场见到的那些照片;还有很多帖子,呼吁社会关注贵州大山里的孩子。林山失踪后,网站上的资料也就停止了更新。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受骗了。但阿炳并不失落,他始终相信他固执的直觉:林山深邃的眼眸里燃烧着诚意 一年过去,我和阿炳仍会在朋友聚会小酌时相互关照,但我心里不觉有点儿生分,害怕他会提起因我的冒失而引致的尴尬结果。渐渐地,我甚至觉得他每一次对我的笑都意味深长。但阿炳像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对捐助贵州贫困山区的事只字不提。不时,我和他还是相约到郊外农家菜馆去,依旧是点几样应时小菜,酒还是熟识的三春椰酒,却未见他再沉醉过。上周
40、末,阿炳外埠的朋友来了,我还应邀到城郊农家菜馆去赴宴;今天周四,他打来电话非让我去找他,究竟有什么事不能在电话里说呢?远远地,我听到从阿炳的音像店里飘出来天籁般的旋律,正想待在街边沐浴一番,不想阿炳从店里出来了,不容我迟疑,催我进屋。屋里不大的空间,摆了一张扁形饭桌,放着一瓶贵州醇白酒,还有几样外买的小菜,却摆了三个座位。我机警地问:“还有谁?”只见阿炳抖出一张发皱的都市报,神情有些异样,他说:“还记得吗?那位贵州大山来的林山,他,他没有骗我们,他是在回贵州途中遭遇不测了 好在那个无意伤害他的人发现了那些钱(捐款)的来路 最终那些钱用在山区小学的建设上了 ”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那晚,
41、我和阿炳都喝得酩酊烂醉;那晚,我和阿炳畅游在音乐的浪潮里,我只记得阿炳的眼眸好亮好亮。(选自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小说中的阿炳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分析形象的作用题)小说中的“我”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审清题型本题考查概括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思路答题时,可结合小说中对阿炳的行为、语言、态度等方面的描写概括分析,分项陈述。阿炳替当时并不熟悉的“我”挡酒,足见其豪爽仗义;多次捐款,又在种种迹象表明上当受骗的情况下仍坚信林山不是骗子,可见其内心善良,坚信人性的美好;自己的音像店生意不景气,他却乐在其中,可见其心态好,知
42、足常乐。参考答案 (概括)豪爽仗义。 (分析)初次见面时,看“我”被人灌酒,尽管他自己酒量不行,仍挺身为“我”挡酒。 (概括)心地善良,坚信人性的美好。 (分析)看到乞讨者总是毫不犹豫地给钱;捐出筹集来的进货款资助贵州贫困山区的教育;在林山带着捐款失踪,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受骗的情况下,仍坚信林山不是骗子。 (概括)知足常乐。 (分析)经营音像店利润微薄,仅够糊口,但他乐在其中。审清题型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答题思路相对于小说的主要人物阿炳而言,“我”属于次要人物。人物自身角度,文中的“我”是第一人称叙述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情节角度,“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起着连
43、缀全篇的线索的作用;人物形象上,“我”的行为和心理都从侧面烘托了阿炳的形象;主题角度上,“我”的怀疑是大众人物都会有的,增强了本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深度。参考答案 (从人物自身角度思考) “我”作为小说中的叙事者,以切身的见闻和感受来讲述阿炳的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抒情性,更加感人。 (从情节结构方面思考) “我”作为小说中的线索人物贯穿全篇。“我”应邀去阿炳家,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使现实与回忆巧妙对接,使小说内容多而不乱,结构紧凑。 (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 “我”侧面烘托了阿炳的形象。“我”与阿炳对待乞讨者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反衬出阿炳的可贵品质。 (从主题方面思考)“我”的形象丰
44、富了小说的内涵。 “我”有心行善但又担心上当受骗,这种犹疑的心理代表了社会中很多人的真实心态,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我”的转变表现了要相信人性善良的主题。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六指猴墨中白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东家听完泗州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
45、玉。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众人夸:“好玉。”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泗州大街,仁义当铺。黑衣人闪身进屋。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黑衣人说:“盗不来。”“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