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单元整合(七),专题框架构建专题纵横拓展学科技能提升,【认读导引】 一条主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两大阶段: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与工业革命时期。 三大重点:新航路的开辟、西欧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 四个标志: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西欧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一、两次工业革命对西方和中国的影响 1.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引起19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风潮,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人阶级逐渐壮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并发展。 经济:工厂
2、制取代手工工场的巨变,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地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思想:自由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并发展起来。 对外政策:资产阶级竭力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纵向贯通,(2)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代议制民主政体逐渐健全和发展;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经济:生产力迅猛提高,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结构上,重工业取得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地位。 思想: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主义的信条;列宁主义诞生。 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
3、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变化(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2.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和领土开始沦丧。 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出现和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 思想:西学东渐,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出现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 思想: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促进了维新思想和革
4、命思想的产生。,【考题例证1】有学者说:“(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革命没有任何关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其意在说明 ( ) A.大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 B.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下行 C.社会精英成为变革的主体 D.机器生产有利于社会平等,【解析】 B 材料“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体现出大众教育的普及,不能据材料推断是开始兴起,故A项错误;材料“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体现出工业革命促进了大众教育的普及、教育下行
5、,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变革与社会精英的关系,故C项错误;大众教育的普及并不意味着人们社会地位的平等,故D项错误。,二、全面认识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考题例证2】 许多欧洲观察家认为,“(近代)世界贸易不仅扩大了财富,在新旧大陆之间交换了作物和新发明,而且还给许多不信神的民族传去了耶稣基督的福音”。站在他们的理解角度,世界贸易 ( ) A.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信仰 B.传播了欧洲先进的制度 C.是连接新旧社会的桥梁 D.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解析】 D 据材料“(近代)世界贸易不仅扩大了财富,在新旧大陆之间交换了作物和新发明,而且还给许多不信神的民族传去了耶稣基督的福音”可知,材料意在说明世
6、界贸易使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信仰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传播了欧洲先进的制度也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是连接新旧社会的桥梁”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工场手工业时期中西社会发展的对比(1518世纪),中外链接,【考题例证3】 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强调,“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多”,要“把自己的金钱当作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该观点反映了英国( ) A.商业贸易观念落后 B.资本积累的途径 C.自由主义观念形成 D.殖民掠夺的野蛮,【解析】 B 材料中的观点体现的是重视对外贸易的重商主义思想,
7、故A项错误;从材料“把自己的金钱当作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可知,其观点是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反映的是英国借助海外贸易积累资本的途径,故B项正确;自由主义思想是指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英国是以对外贸易的形式积累资本,没有体现野蛮的殖民掠夺,故D项错误。,素养七 突破压轴大题开放性材料解析题之一主题论述型 【考题例证】 2017全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素养,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8、。),【解答思路】 第一步:判断题型,提出论题。明确题干主旨要求“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第二步:根据论题的论点,迁移所学知识进行阐述。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第三步:组织答案。提取中外经济交流的主题,节选材料中“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郑和七下西洋”“英国入侵印度”等;也可以选择“西学东渐”作为主题,阐述“朱子学在日本”“印刷机”的发明以及启蒙思想的形成等史实,最后回扣论题。,【参考答案】 论题:1417世纪中外交流及影响。 1415世纪,郑和下
9、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到达美洲,开辟了新航路,文明开始汇合交融。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农作物由此传入中国。利玛窦到达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17世纪,由于对中国丝织品、瓷器等产品的需求,西方殖民者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流向中国。英国在印度和北美殖民扩张;荷兰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中国的朱子学在日本成为显学,影响很大。 综上所述,中外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发展,但西方新航路开辟后进行的早期殖民扩张也给亚非拉等地带来了灾难和破坏。, 方法点拨 第一:审题,提出论题。 如本题可以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
10、,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第二:据论题,展开阐述。如本题注意中外对比,提取中外历史信息,写出论题。(可以是微观论题,也可以是宏观论题) 第三:阐述。论题、答案阐述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特别注意史论结合,有理有据。,新论九 史学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认识 史界观点 观点一 在许多方面,英国已经具备了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不过,最终将工业革命从可能变为现实的却是一群新贵,他们抓住了历史的潜在机遇,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与声望。当时,所有人都热衷于扩张、热衷于发展、热衷于投资,他们全都关心技术进步和生产过程。莫兹利工厂里的一名雇工说:“看莫兹利操作任何一种工具都是令人愉悦的,他最拿手的是使用18英寸的锉刀。”瓦特
11、不知疲倦地试验着他的机器;威基伍德一看到别人粗心工作就生气跺脚,指出“这样给威基伍德干活可不行”;还有那个不知疲倦地追求利益的理查德阿克莱特在旅途中他还不忘保持商业通信。,史学新论,对英国新兴的工业资本家来说,他们的工作有其自身的尊严和回报;至于工作所带来的财富,则是另一回事。当博斯韦尔在伦敦索霍区看到瓦特和博尔顿的大型发动机工厂时,他想起了博尔顿的一句话:“先生,我们在卖全世界都渴望拥有的东西动力。”这些新贵就是企业家,他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精神。事实证明,这种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从经济而非政治的角度来讲,他们给我们呈现了一场全面彻底且不可逆转的变革,因此他们堪称“革命者”。罗伯特L.海尔
12、布罗纳经济社会的起源,观点二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我只能推断,英国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动荡后,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期无意间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这一切纯属碰巧,而非刻意。”正如历史学家所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大国崛起解说词, 思考感悟 (1)观点一是对传统观点的批判,传统观点认为工业革命造就了“新贵”,而罗伯特L.海尔布罗纳认为新贵们善于抓住历史机遇,热衷于投资建厂,关心技术革新和生产,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2)观点二主要描述了黄仁宇对英国现代化发展的原因的看法。黄仁宇认为英国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偶然性,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现代化。实际上,英国现代化是英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革命及之后建立的民主制度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封建势力强大及传统文化所决定的,而且英国首先具备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