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单元整合(八),专题框架构建专题纵横拓展学科技能提升,【认读导引】两条主线: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个角度: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四大重点: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近代交通、通信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1.近代工业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程曲折。 2.近代工业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
2、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近代工业化的领导权。 3.近代工业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它的主要推动力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事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4.近代工业化畸形发展。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轻工业发展迅速。,纵向贯通,【考题例证1】湖北工业史记载,1863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到1873年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机器压制,从而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这表
3、明 ( )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已合法化 B.部分民族企业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解析】 D 外国人在华设厂合法化是在甲午战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族企业的信息,故B项错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C项错误;据材料“改为用机器压制”和“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可知,列强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故D项正确。,二、运用新史观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题例证2】1929年7月,国民政府规定“以后历书,自不应再附旧历,致碍国历之推行”,各地编制的新历书必须完全采用阳历年月日,不准有任何“阴阳合
4、历”的痕迹。1930年3月,内政部又决定仍旧保留旧历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岁时节令。这表明 ( ) A.顺应潮流需兼顾民众记忆 B.国历与民俗文化相辅相成 C.民国纪年要以公历为参照 D.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解析】 A “各地编制的新历书必须完全采用阳历年月日,不准有任何阴阳合历的痕迹”,此举符合时代的潮流;“1930年3月,内政部又决定仍旧保留旧历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岁时节令”,此举兼顾了民众记忆。故A项正确。,西方与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差异,中外链接,【考题例证3】从西方工业近代化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出,其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银行融资,二是设立股份制公司吸引民间资本。而
5、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说明 ( ) A.洋务运动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B.财政危机影响近代化发展 C.中国工业化道路具有特殊性 D.西方发展经验不具有借鉴性,【解析】 C 洋务运动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财政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中国工业近代化建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背景下开展的,使其无法获得相应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的保障,这与西方工业近代化相比,有其特殊性,故C项正确;材料意思是应该借鉴西方的经验,故D项错误。,素养八 突破压轴大题开放性材料解析题之二图文分析说明型 【考题例证】 2016全国
6、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历史素养,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参考答案】 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解答模板】 第一步:判断题型及特点。本题为地图类历史分析型,且为求同类信息分析题,解题的题眼是“清末自开商埠”。 第二步:紧扣题眼“清末自开商
7、埠”,审设问。在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解读地图上商埠分布区域,从“是什么”角度,依据材料关键信息,指出中国近代自开商埠的特点等,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三步:依据设问及材料信息,从“为什么”角度,迁移近代列强侵华签订不平等条约及材料信息,从开通商埠的主被动、以及分布区域角度,分析原因、影响等。 第四步:“怎么样”。以商埠为切入点,首先要归纳一个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说明。,方法点拨 (1)地图类历史分析题的解答思路基本还是信息提炼(从材料中直接获取)+分析说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回答原因或影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角度回答。 (2)历
8、史图表类题目分多种类型,解答时应注意分清类型,采取不同的解答技巧。如表格式的解题技巧有三点很关键,一是划分层次,二是合并同类项,三是结合时间分析原因。地图式解答一般是:一看文字,二看时间,三析社会转型。柱状图式解题技巧一般为分阶段、看趋势、析时间三步。,新论十 社会史观下高考命题的新视角 史界观点 观点一 社会变革下民众观念的嬗变 由于近代西方思想传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国家政策改变、国内政治运动的影响,导致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的近代化。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人们的家庭、婚姻和伦理观念都发生重大嬗变。断发易服、废除缠足、改变婚姻制度和社交礼仪等均是高考命题重点。,史学新论,观点二 社会转型
9、时期问题的凸显 每逢社会转型时期,都有新思潮萌发,同时也滋生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例,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另一方面,圈地运动中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带来严重的城市问题。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无产阶级相对贫困、人口暴增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生态环境整治以及转型时期道德重塑均是高考命题重点。 观点三 社会动荡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社会动荡或战乱时期都是形成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如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日占区的“奴化统治”;20世纪40年代末国统区的社会崩溃;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1966年开始的“
10、文化大革命”。如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关系到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推动实施改革开放,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都是解决严重社会问题的成功举措。,观点四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生活方式的变迁轨迹 衣、食、住、行作为社会生活的载体,展现了时代特有的文化特征,是浓缩的和鲜活的历史。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西方工业文明成果传入中国,在促进中国人生活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勾勒出近现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的变迁轨迹。服装、住宅和娱乐活动变化以及交通、通信事业变迁成为命题的重点。 观点五 下层民众对社会大变革的认识 一般的社会变革会伴随着社会思潮的反应。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里程碑式事件,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前后人们观念的变化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思考感悟 社会史观一般是指从社会的视角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碎片”,分析研究正史之外的“小历史”,就是平时所说的“边缘史”。有关社会史观的考查视角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可以从商人史、教育史、人口史、瘟疫史、抗震救灾史、福利保障史和社会公平道德重塑等方面切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