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41 ,大小:668.24KB ,
资源ID:965375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653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50.pptx)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50.pptx

1、考点分层突破命题多维研析,第19讲,考纲要求,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原因 外因:西方文化渗透和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内因:政治运动的影响与民国政府的推动。 (2)表现 衣: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的 ,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食:鸦片战争后,在 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面包房等;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中山装,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知识回扣,通商口岸,住: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 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习俗,断发易服,反清革命,简约文明,欧式

2、洋房,2.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改革开放前 物质生活:一些生活必需品凭 计划供应,总体生活水平较低。 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 (2)改革开放以后 衣: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化。 食:1987年,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菜篮子工程”丰富了百姓的餐桌。 住: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政府启动“安居工程”。 风俗习惯: 多样化及新风尚的形成。,票证,休闲方式,【构图解史】社会生活的变化,【构图解史】近现代服饰发展的历程,【巧思妙记】巧记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条主线:社会生活变迁。 二个重点:物质和思想。 三个方面: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大众传媒。 四个关键时间点:鸦片战争、辛亥革

3、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史料一 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游历他邦,则都市腾笑,申申骂予;于时为不宜,于民为不便,稍窥世变者,已熟察而稔知之矣。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核心探究,命题点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史料二 “革命后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概不收受财物,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改行鞠躬礼,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表明留学生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主张剪辫易服。说明传统服饰、留辫子已经与时代潮流不符。 (2)史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影响。说明女性地位的提高,婚姻更加自由;反映了

4、丧葬礼仪由铺张浪费到简约文明。 (3)史料三说明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中国的社会风俗出现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在通商口岸地区,史料反映了天津开埠后,社会风气的变化。说明当时人们喜欢西方的生活风尚。,史料三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答案】洋气:西方的生活风尚。 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 史料运用 1史料三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

5、“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答案】时代潮流;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外来文化影响;思想观念。,2综合上述史料,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 史论归纳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受西方影响明显。 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发展不均衡,在空间范围上,在通商口岸、都市变化快、大,广大农村、偏远落后地区变化慢、小;从主体上看,市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快,农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慢;“不平衡”还包括近代习俗变化的不平衡。 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交融,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2)影响 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

6、的文明与进步。 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1.交通工具 (1)铁路,淞沪,考点二 交通、通信工具及大众传媒的发展,知识回扣,(2)公路 20世纪初, 开始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现。 随后,外国近代 传入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3)水运 近代: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 ,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现代:新中国成立后,轮船

7、运输业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汽车,筑路技术,轮船招商局,(4)航空,冯如,北京,2.通信工具 (1)电报 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在 建立中国第一个电报机房。 福建巡抚在 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 ,设无线电报局。 (2)电话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到2003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3)互联网: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上海,台湾,无线电台,3.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申报,万国公报,红色中华,(2)影视事业 电影:

8、19世纪末,电影传到中国。1905年, 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电视:1958年, 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3)互联网 历程: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特点:信息传播速度快,表现力和感染力强,被称为“ ”。 影响: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定军山,北京,1994,第四媒介,【漫画解史】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清朝末年出现了新式的交通工具,【图画证史】轮船招商局旧址中国晚清时期洋务派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官督商办的企业。,【构图解史】近

9、代交通工具发展的特征,【构图解史】近代报刊业的特点和作用,【误区警示】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都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主要影响了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了大众的文化娱乐需要,互联网全方位地、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构图解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史料一 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李鸿章的奏请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随后便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他们说什么火车“烟伤禾稼,震动寝陵(清朝皇陵)”,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他们的结论是,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而顺舆情”。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

10、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核心探究,命题点 近现代交通、通信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史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讲述了中国近代交通的步履维艰。反映了顽固派认为修铁路是违背传统观念的;反映了封建顽固势力认为修铁路是祖宗没有做过的事情,极力阻止近代铁路的修建。 (2)史料二主要讲述了近代报刊

11、业的发展及其作用。表明办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和维新思想的传播,同时维新运动也推动了报刊业的发展。,【答案】原因: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军事工业面临资金、燃料不足的困难。 因素:传统观念和守旧力量的阻碍;清政府顽固派的迂腐守旧和政局动荡;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 史料运用 1据史料一,分析修建唐胥铁路的原因。简要分析近代阻碍我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答案】社会评论、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等功能。,2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报刊主要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史论归纳 1.全面理解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1)特点 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1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成因 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 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3)影响 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2.综合分析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新闻功能。以报道、记

13、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功能,是报刊的主要功能。它满足了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评论,尤其注重政论。 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报刊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变法时期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 (2)影响: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

14、作用。,明考情,【解析】B 本题以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清末民初以来,一些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但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阶层及官宦人家,内地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变化不大,故A、C两项错误;社会习俗演变受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文明传播等因素的影响,政府并未起主导作用,故D项错误。材料中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的集体婚礼仪式上,新郎着蓝袍黑褂和新娘穿粉色旗袍体现了中国元素,新娘头披白纱和乐队演奏钢琴曲体现了西方元素,反映了中西风俗融合成为时尚,故B项正确。,考题1 2017全国卷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

15、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解考题,【解析】 C 本题以上海与北京、天津放映中外电影的比例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含义。材料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已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材料不涉及中外电影制作水平的比较,排除A项;从放映中外电影的比例看,北京、天津地区远远高于开放程度较高的上海

16、,但这不能说明京津民众接受外来事物的热情较高,排除B项;中国电影拷贝有一定的流通税费,故上海制作的影片传到京津地区代价太高,京津民众看外国片的几率增多,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排除。,考题2 2014新课标全国卷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考题3 2016海南卷 1903年,大公报刊文

17、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 )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解析】 D 由“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可知,虽然新学追求民权,但并无报效国家的有效方式,只能服从传统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故选D。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一味追求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早就丧失了创立之初的活力,A项错误;由“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可知,新式教育与传统科举制是不

18、相融的,B项错误;新学之人认为发式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区别,新旧学的根本区别在教育的内容上,C项错误。,【解析】 A 根据题干中“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可知,清朝时期广州出现每人各自使用一套器具的现象,故选A。题干中并未提到各种特色菜肴深受食客欢迎,B项错误;题干中体现的只是在清代的广州出现分餐制,并非民众普遍接受,C项错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洋的饮食风尚并未普遍传入中国,“取代”说法错误,D项错误。,1清代清稗类钞中记载:广州已有盛筵之时“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价甚昂”。材料表明在当时的中国 ( ) A.部分人已注意饮食卫生方面的问题 B.各种特色菜肴深受食客欢

19、迎 C.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分餐的习俗 D.清代人的饮食习惯被西洋饮食风尚取代,练经典,考向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要点,但在宣统二年(1910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删除了“禁止良贱通婚”这一条。这种变化说明了 ( ) A.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婚姻制度开始变革 B.婚姻习俗的变革在全国都得到了推行 C.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朝统治阶层 D.近代婚姻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解析】 C 清政府删除了“禁止良贱通婚”,反映了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朝统治阶层,故选C。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与材料“在宣统二年(

20、1910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不符,A项错误;婚姻习俗的变革在全国都得到了推行在材料中无从体现,在当时的广大农村,婚姻风俗变化不大,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错误。,3近代某女性服饰在1929年被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革”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 ) A.传统满族旗袍 B.改良旗袍 C.苏式连衣裙 D.干部服,【解析】 B 中华民国确定的礼服是近代中西合璧的旗袍,故选B。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具有反满的色彩,A项错误;苏式连衣裙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C项错误;干部服流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1、D项错误。,41881年,清政府修建从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1887年延修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的修建 ( ) A.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 B.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 C.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D.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解析】 B 根据材料时间“1881年”“1887年”“188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故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交通近代化起步于航运事业,即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企业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C项错误;“津唐铁路”的修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

22、侵略,但并不是主观上的目的,D项错误。,考向2 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5近代欧美国家的科技成就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较早。下表中的数据体现出( )A.近代科技应用呈现地域不平衡 B.中国吸收了三次工业革命成果 C.引进欧美科技的时差逐渐缩短 D.民族工业主导两地城市近代化,【解析】 A 根据表格的时间可知,武汉引进近代欧美国家科技成就的时间明显晚于上海,说明近代科技应用呈现地域不平衡,故选A。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二战之后,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代表,材料未显示,B项错误;电灯1881年发明,在上海使用时间是1882年,汽车发明是1885年,在上海应用时间是1901年,可见引进欧美科技的时差并不是逐渐缩

23、短,C项错误;民族工业是近代中国进步的经济因素,但是并不占主导地位,不能主导上海、武汉两地的城市近代化,D项错误。,【解析】 B 据材料“要求各报刊每发行日送报警署存查,而且不得登载淆乱政体者妨害治安等共8条,对违反者轻则罚款,重则收监”得出,当时政府限制和扼杀进步报刊以厉行专制,故选B。据材料“要求各报刊每发行日送报警署存查,而且不得登载淆乱政体者妨害治安等共8条,对违反者轻则罚款,重则收监”无法得出报纸条例维护辛亥革命的既得成果的信息,A项错误;颁布报纸条例的目的是限制和扼杀进步报刊以厉行专制,不是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的治安,C项错误;颁布报纸条例的目的是限制和扼杀进步报刊以厉行专制,不是

24、加强政治审核以对媒体进行规范,D项错误。,61914年4月,民国政府公布报纸条例,要求各报刊“每发行日送报警署存查”,而且不得登载“淆乱政体者”“妨害治安”等共8条,对违反者轻则罚款,重则收监。这说明当时政府( ) A.极力维护辛亥革命的既得成果 B.限制和扼杀进步报刊以厉行专制 C.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的治安 D.加强政治审核以对媒体进行规范,考向3 大众传媒的发展,【解析】 B 从材料中对电影放映的管理办法可知,存在封建保守的内容,如“男女观众必须分座放映时间至迟以夜间12时以前为限”,又有思想开放的体现,如女子可以观看电影,故选B。材料体现不出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A项错误;从材料中对电影放映的管理可知,旧的风俗习惯受到一定冲击,但不是材料的主旨,C项错误;材料中规定以夜间12时为限,不能体现人们难以接受夜生活,D项错误。,7西班牙人雷玛斯于1911年6月24日在上海虹口建筑虹口大戏院,新兴的娱乐方式电影开始进入我国民间。当时上海自治公所针对电影的放映,曾公布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开设影戏院,必须领有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影片不得有淫亵内容,放映时间至迟以夜间12时以前为限。”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思想开放与保守并行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夜生活,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