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 22 礼记二则,语文要素,语文要素,语文要素,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名师导学,1. 背景解读(1)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名师导学,(2)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
2、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的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名师导学,2. 整体感知,不知其旨,不知其善,教后知困,知困自强,选贤与能,安居乐业,人尽其力,盗乱不作,名师导练,一、字词解释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虽有嘉肴 _ (2)不知其旨也_ (3)虽有至道_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 (5)教然后知困_ (6)然后能自反也_ (7)然后能自强也_ (8)学学半_,即使。,味美。,最好的道理。,所以。,困惑
3、。,自我反思。,自我勉励。,同“敩”,教导。,虽有嘉肴,名师导练,2. 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教然后知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B.不知其旨也/不可知其源 C.虽有至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D.不知其善也/陈康肃公善射,B,名师导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教学相长也/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B.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然后能自强也/自非亭午夜分 D.虽有嘉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名师导练,二、句子翻译题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即使有美味佳肴
4、,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所以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名师导练,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 4.故曰:教学相长也。 _ 5.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_,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名师导练,三、内容理解题 1.内容理解默写题。 (1)本文中的句子“_”运用生活事例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 本文在论述时先引入“_”与“_”作类比,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5、,最后归结出“_”这个结论。,虽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教学相长,名师导练,2. 内容理解简答题。 (1)文章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_ _ _,文章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论据来讲道理,说明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名师导练,(2)读了虽有嘉肴,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 谈一谈你的学习体会。 _,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看见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积极地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升
6、自我。,名师导练,3. 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B本文由日常饮食开篇讲到如何治学,富有生活气息,方便读者理解。 C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D本文引用兑命中的“学学半”,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认真读书的话,老师教的知识你只能获得一半。,D,名师导练,(2)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教是学的重要环节。 B. 文章用“嘉肴”“至道” 作类比,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 ,教
7、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C. 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 D. 作者指出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指出“学”和“教”的作用是“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是“自反”和“自强”,最后点明“教学相长”的观点,逻辑严密,有条有理。,A,名师导练,一、字词解释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选贤与能 _ (2)故人不独亲其亲_ _ (3)讲信修睦_ (4)不独子其子_ _ (5)矜_ (6)寡_ (7)孤_ (8)独_,同“举”,推举。,动词,以为亲。,培养。,动词,以为子。,同“鳏”,老而无妻。,
8、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大道之行也,父母。,子女。,名师导练,(9)废疾者 _ (10)男有分_ (11)女有归_ (12)货恶其弃于地也_ (13)谋闭而不兴_ (14)盗窃乱贼而不作_ _ (15)故外户而不闭_ (16)是谓大同_,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职分,职守。,憎恨,憎恶。,兴起。,兴起。,从外面把门带上。,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女子出嫁。,指作乱害人的事。,名师导练,2. 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讲信修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选贤与能/遂与外人间隔 C.大道之行也/复前行 D.不独子其子/矜、寡、孤、独、废
9、疾者,A,名师导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男有分,女有归/壮士十年归 B.大道之行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盗窃乱贼而不作/其中往来种作,C,名师导练,二、句子翻译题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名师导练,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_ 4.男有分,女有归。 _,要使老年人能够善终
10、,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名师导练,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_,(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对于)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所以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名师导练,三、内容理解题 1.内容理解默写题。 (1)大同社会的纲领是:_ (2)“_”一句体现了货尽其用
11、,人尽其力。,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名师导练,(3)文章中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 (4)文中“_”一句与孟子中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异曲同工之妙。,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名师导练,2. 内容理解简答题。 (1)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大同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_ _ _,大同社会中,全社会的人都亲如一家,人人都会受到社会的关爱,老人有人赡养,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青年人、中年人为社会尽力工作,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享受应有的保障。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男的有稳定的职
12、业,女的有美满的家庭。人们珍惜劳动产品,货尽其用;在劳动中,人们都会尽全力去工作,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名师导练,(2)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_ _ _,有。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名师导练,3. 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大道”是
13、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B.文章最后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作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C.大道之行也侧重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D.“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能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社会便能和谐友爱。,D,名师导练,(2)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B.文章认为只有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14、才能使得老百姓树公心、去私心,这也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 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一句中的“是故”的作用是承上作结,是全文的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D.本文阐述作者的政治理想,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里。,B,课外延伸,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
15、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有删改) 【注释】语(y):告诉。 王(wng):统一天下。与:语气助词,无义。,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是不为也/为宫室、器皿、人物 B.以及人之老/使老有所终 C.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足为外人道也 D.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人恒过,然后能改,课外延伸,B,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故 王 之 不 王 非 挟 太 山 以 超 北 海 之 类 也 王 之 不 王 是 折 枝 之 类 也。3.与大道之行也一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3分)_,课外延伸,从“天下可运于掌”来看,其主要目的还是为统治阶级称霸天下服务的,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