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ART ONE,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马说,曹刿论战,【考情总结】,(1)考查形式。省卷、曲靖卷考查课内文言文单篇阅读,昆明卷考查课内外对比阅读。 (2)考查特点。省卷近三年均为4题12分。涉及实词理解、句子翻译、文意理解等;昆明卷近三年均为5题12分,涉及实词理解、虚词、句子翻译、比较异同等;曲靖卷自2015年均为5题12分,涉及实词理解、虚词、句子翻译、文意理解等。 (3)篇目分布。近5年来,云南省卷的文言文阅读先后考查了岳阳楼记(2018)、陋室铭(2017)、邹忌讽齐王纳谏(2016)、鱼我所欲也(2015)、出师表(2014)。马说爱莲说曹刿论战尚未考查过,20
2、11版课标新增篇目富贵不能淫北冥有鱼等近10年均未考查。 (4)考查走势。考查2018年17题出现了“比较异同”的考查,这也许是未来中考的一个信号,即:课内文言文对比、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昆明卷近几年一直考查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使用省卷和曲靖卷的考生,也应对文言文比较阅读进行适当的训练,以便应对未来可能的变化。,第1讲 解释实词、翻译句子、鉴赏语言、内容主旨,真题体验,2018云南改编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2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
3、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4、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答案】(1)同“俱”,全、皆 (2)荣耀,【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第(1)题中“具”是通假字,解释的时候,先要明确通哪个字,再理解其意思。第(2)题“宠辱偕忘”的“宠”是古今异义词,“荣耀”的意思。,【答案】 (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香气浓郁,茂盛青翠。,【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与翻译。解答要
5、准确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把每个词语都翻译出来,然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的句子。对第(1)句的翻译,要注意“览”(观看)、“得无”(表推测)的意思。第(2)句的翻译,要注意“汀”(小洲)、“郁郁(形容草木茂盛)”的意思。,【答案】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浩渺、湖水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分析题干可知要求从修辞角度进行分析,然后细读这句话,“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吞”是拟人手法,同时,一衔一吞,一远山,一长江,从空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答案】示例:两个“乐”,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思想。
6、二者的不同在于欧阳修的“乐”,还包含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此题,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体现作者的与民同乐。但二者都是借景抒情,都心系百姓,表达对百姓的关心。,考点1 解释文言实词,【真题定位】 云南2018.14、2017.14、2016.14,技法精讲,【常见题型】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答题思路】1.联想推断法(
7、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中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2.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3.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4.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
8、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5.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考点2 翻译句子,【真题定位】云南2018.15、2017.15、2016.14,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答题思路】1.文言文翻译句
9、子的原则信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达通畅,语意流畅,没有语病。雅有文采,符合现代汉语习惯,文笔优美。,2.文言文翻译句子的方法及示例,见下表,(续表),考点3 鉴赏语言,【真题定位】 云南2018.1,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做简要赏析。2.赏析画线的句子。(从描写方法的角度)3.选文中的(句)有什么作用?,角度一 分析句子的修辞方法,【答题思路】中考对语言赏析类试题的提示,可以归纳为:看语言表达,看内容情感,看写作方法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1.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
10、妙词语运用等。2.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这里所谈的写作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在中考赏析类试题中,有些题干中明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有些没有规定但提示了赏析的角度,当然也有一部分试题既不规定赏析角度,也不提示赏析角度。所以,在赏析句子时,我们首先要看清题意,明确赏析的要求,落实好赏析的角度。其次,赏析句子时,还要尽可能角度多样,做到赏析充分。这角度,其实就是得分点。,【真题定位】云南20
11、17.17,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析选文第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角度二 鉴赏语言特点,【答题思路】赏析语言特点在文言文中较为少见,这种题一般针对骈体文或议论文,赏析角度一般有以下四个:1.用词炼字:抓住文中用词的凝练特点,结合具体字词进行分析;抓住用词的特点进行分析,如善用叠词等。2.语言句式:可以从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多用四字句等方面进行思考,常见术语有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善用整句、整散结合、朗朗上口、节奏性强、多用短句、长短结合、有韵律美等。 3.语言风格:常见的术语有清新自然、含蓄蕴藉、朴实无华、辞藻华丽、雄辩有力、幽默讽刺等。4.修辞
12、特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比兴、互文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一般来说,鉴赏语言特点时需要综合以上角度中的两三个进行分析。,考点4 理解内容、概括主旨,【真题定位】云南2018.17、2016.15、2014.13、2014.14,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云南2016.15)2.先帝为何会对桓、灵之事叹息痛恨? (云南2014.13)3.先帝遗诏中曾说“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云南2014.14),角度一 内容理解,【答题思路】在解答内容理解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意。记叙类文章要明确“何时何地何人做
13、了何事,结果如何”;写景类文章要明白是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其次,要注意从文中筛选、提炼相关信息。根据题干的提示,寻找文章中涉及问题的词语和句子,然后思考这些句子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合理组织语言: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真题定位】 云南2017.16、2015.14,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云南2017.16)2.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云南2015.14),角度二 概括文章主旨,【答题思路】方法一:依靠积累,
14、牢记课文主旨,并能应对题型变化变通,了解主旨的不同考查形式。方法二:揣摩标题。有些文言文的标题往往点出了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暗示文章的主旨,启迪思路。方法三:精读首尾段,把握文章主旨。首段或尾段往往是对选段精准的概括,读懂首段和尾段,我们也就把握住了文言文的主旨。,第2讲 虚词理解、迁移运用、分析写法、比较异同,真题体验,2017昆明改编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问题。 (14分)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15、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蔽,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注释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存:抚恤。耽:沉
16、溺。九重:深宫之内。存意:用心操劳国事。,【答案】 (1)使痛苦 (2)违背 (3)大腿 (4)喜欢,特别爱好,【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第(1)题,“苦”本是个形容词,这后面跟了宾语,所以“苦”变成了使动用法。第(3)题,“股”现代汉语一般解释为“屁股”,而在此处解释为“大腿”,和现代汉语不同。第(4)题,“嗜”解释为“喜欢,特别爱好”,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A项,介词,从/介词,比;B项,都是“因此”;C项,代词,他/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D项,结构助词
17、,的/动词,到。,【答案】示例:“苦其心志”,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吃苦,他的事业就算是有成就也只是昙花一现,必不能永恒,虽然说没有永远的成功与失败,但是若想要有一番成就的话,吃苦是必不可少的。今天的生活,比以前确实改善了好多,但是一个人的才能的形成,还是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如果没有付出,何来收获?在你付出的同时,其实就在“苦”着,现在优越的生活可能会使人更加懒惰,先甜后苦有悖于常理,所以我认为“苦其心志”仍然是人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解析】围绕“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忍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18、身体的摔打和体魄的健壮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运用了对比论证,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人恒过而后喻”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人处困境易激发斗志;后一句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国无忧患,易遭灭亡。这一段运用对比论证,从个人作为推论到国家治理,一正一反,相得益彰。,【答案】同:都强调了治国需贤臣辅佐这一内因。甲文强调朝廷要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贤士;乙文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异:甲文还强调外因也能导致亡国的观点,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
19、家就会灭亡。而乙文没有涉及外因。,【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比较。相同之处:甲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意思是说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那么国家就会灭亡,乙文中“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意思是说皇帝也要依赖臣子当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来治理国家。这两篇文章都强调了贤臣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不同之处:甲文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意思是说“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国家同样会灭亡,强调外患对治理国家的作用,而乙文中则没有这方面内容。,【乙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太宗对侍臣说:“做国君应当遵循的法则,必须先抚恤百姓。若损害百姓利益,而奉养自身,就好像割掉大腿上的肉来充饥,肚子
20、饱了而人却死了。再者,也不敢放纵自己恣意享乐。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贪欲才酿成灾祸。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贞观六年,太宗对身边的侍臣说:“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朵和眼睛都被蒙蔽了,不知道为政的得失,也看不到自己的过错,所以才导致国家灭亡。我现在生活在深宫之中,天下的事情不能全都看见,所以我要布置你们做我的耳朵和眼睛。不要以为国家无事,天下太平,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考点5 虚词的用法,【真题定位】昆明2017.10、2016.10,曲靖2017.12、2016.12、2015.12,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
2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昆明2017.10、2016.10)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曲靖2017.12、2016.12)3.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乃记之而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曲靖2015.12),【答题思路】文言虚词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在解释时,应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来替代,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一共有20多处用到“而”这个虚词,我们可将其用法归纳为五种,就比较好记了:(1)表示并列关系,如“溪深而鱼肥”;(2)表示承接关系,如“日出而林霏开”;(3)表示修饰关
22、系,如“杂然而前陈者”;(4)表示递进关系,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5)表示转折关系,如“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考点6 迁移运用,【真题定位】云南2016.16、2015.15,昆明2016.12,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云南2016.16) 2.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昆明2016.12) 3.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云南2015.15),【答题思路】1.认真阅读文章或链接材料,正确、深入理解文本材
23、料意旨,找到感悟、启示、认识的生发点。2.仔细回顾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或社会现象,找到联系点。3.谈感受、启发、认识要紧扣文本或链接材料的主旨或中心,不能空洞论述。4.联系生活实际,内容要具体,表述要通畅明白。5.观点、看法不能偏颇过激,甚至错误。,考点7 分析手法,【真题定位】云南2015.14,曲靖2016.14B,昆明2017.1,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云南2015.14,隐性考查“托物言志”)2.填空题、选择题。,【答题思路】文言文写作手法是难度较大的题型之一。文言文中的写作手法,与现代文基本相同,两者可互为补充。 解答文言文写作手法题的
24、基本方法:首先要精读文本,这是答题之源,否则答案就是空中楼阁。其次,要熟悉文言文的各种表现手法以及它们的表达效果,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第三,要认真组织语言,做到文从字顺。涉及写作手法的内容主要有: 1.分析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平时注意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答题时只要联系具体的语句作答就行了。 2.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了解表达方式的特点及作用,如描写、叙述、抒情、议论、说明等,当然也要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回答。,3.明确表现手法。常见的手法如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
25、、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对这些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来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1.找准所托之物。就是要考虑什么样的事物最 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选择的事物与表达的思想感情要神似,能构成比喻的关系。2.分析物与志之间的相似处。要对物做定向描述。描述为主旨服务,为揭示寓意做铺垫。缺少具体描述,主旨就失去依托。3.分析其内在联系。做到物、情、志的统一。写物为抒情、言志服务,三者完美交融。不能如油与水,阻隔难融。,考点8 比较异同,【真题定位】昆明2017.13,技法精讲,【常见题型】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共同(不同)之处有哪些?2
26、.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做具体分析。 3.甲文表现了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作者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4.甲、乙两文都用了手法,试结合文章做简要说明。,【答题思路】,(续表),TYPE 1,专项突破(一) 文言文梳理,子 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 ?有朋 自远方来,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不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段解:主要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课文注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
27、: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亦说(yu)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朋: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 愠(yn):生气,恼怒。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第1篇 论语十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曾 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力了呢?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段解:段解:主要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课文注释】,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 十 而 立,四十而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通达事理 不 惑,五十而知
28、天命,六十而耳顺, 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了解并顺应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为政) 七十岁时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段解: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课文注释】 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逾(y):越过。 矩:法度。,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课文注释】,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
29、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疑惑。”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课文注释】,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 回!一 竹 筐 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课文注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段解: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课文注释】,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段解:讲个人修养
30、,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课文注释】,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而 跟 从,针对他的缺点(反省自己)加以改正。”段解: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课文注释】,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段解: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课文注释】,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课文注释】,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
31、人修养的方法。,【课文注释】,【文学常识】 十二章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十二条语录,是孔子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论”在这里是“编纂”的意思。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
32、史著作。,【主旨归纳】 本文是语录体散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说”同“悦”,愉快,“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志同道合的人,有才德的人,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粗糙,冷水,动词,了解,动词,得到,懂得,立志,志向,志向,名词作状语,按时,名词作状语,每天,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温习,生气,恼怒,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多次进行自我检查,诚信
33、,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越过法度,能忍受,坚定,恳切,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往、离去 代词,这,指河水,动词,做,成为,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代词,他的,介词,替,连词,表并列,代词,那种,7.特殊句式 (1)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代词“之”,代“温故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代词“之”,代“自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8.内容理解 (1)“温故”与“知新”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里包含着怎样的精神?,“温故”与“知新”
34、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知新”,这就需要通过已拥有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指导未知。如果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进行类推,必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山不 在高,有仙 则名。水不 在深,有 龙 则 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验的(水)了。斯是陋室,惟吾 德 馨 。苔痕上阶 绿 ,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
35、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入 帘 青。谈笑有 鸿 儒,往来无白丁。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交往的没有平民。,【课文注释】 名:出名,有名。 灵:灵验。 馨(xn):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上阶:长到台阶上。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第2篇 陋室铭,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课文注释】,【文学常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
36、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一般用韵。根据载体和用途的不同,又分为座右铭、器物铭、墓志铭、居室铭、山川铭等。陋室铭即属于居室铭。,【主旨归纳】陋室铭通过对自己的简陋居室的描写,说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形体、躯体,表示交往的人,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名词用作形容词,指德行美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这,博学的人,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弹琴,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6.内容理解 (1)试分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37、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2)结合现代社会的现实情况,评价一下刘禹锡的思想。,作者并不是不喜欢音乐,在此“丝竹”暗指官场上聚会、酬宴时助兴的音乐,而“无丝竹之乱耳”与下句“无案牍之劳形”相互对照,表达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的生活态度的批判和对官府公事的厌倦,表现了作者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以及安贫乐道的品质和高洁傲岸的节操。,示例一:我认为即便在现代社会,刘禹锡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陋室铭表现了尽管居室简陋,但只要居室的主人品德高尚,情趣高雅,就不会觉得简陋,而是处处见雅趣的思想。在当今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更要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 示例二:我认为刘禹锡在文中流露出的是
38、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他逃避世俗,远离大众,缺少社会担当精神。这种不与时俱进、不参与竞争的人,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容易生存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儿,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 人 甚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 淤泥 而 不染, 社会上的人(都)非常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课文注释】 蕃(fn):多。 妖:过分艳丽。 中通:指莲的柄中间空,贯通没有阻隔。 外直:指莲的
39、柄外部挺直而不弯曲。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出藤蔓。,第3篇 爱莲说,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课文注释】,【文学常识】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相似。,【主旨归纳】 本文以“莲”自喻,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
40、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写作特点】 (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作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2)巧用衬托手法。本文先后用菊、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爱好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陪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
41、,竖立,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形容词作状语,在远处,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横生藤蔓 旁生枝茎,竖立,亲近而不庄重,认为,少 听到,应当,洗,多,沾染(污秽),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6.内容理解 (1)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傲岸的高
42、尚情操。,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悬崖峭壁像屏障一样,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课文注释】 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略无:完全没有。 阙(qu):同“缺”,空隙、缺口。 嶂(zh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亭,正。 夜分:半夜。 曦(x)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第4篇 三峡,在夏天江水猛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
43、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课文注释】,在春、冬两个季节,就是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很 有 趣 味。,【课文注释】,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凄寒,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接连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鸣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注释】,【文学常识】郦道元(约
44、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生于官宦家庭,但仕途坎坷。好学博览,文笔深峭,爱好游历,著有水经注四十卷。郦道元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主旨归纳】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阙”同“缺”,空隙、缺口,有时,即使,甚,很,形容词,极高的,动词,消失,名词,清波,形容词,清澈,动词,断绝,介词,在,连词,如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飞奔的马 快,接连不断,寂静,山峰,冲荡,逆流而上,直立像屏
45、障的山峰,日光,这里指太阳,宣布、传达,声音悲凉婉转,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早晨,6.内容理解 (1)课文描写了三峡的山和水,为什么先写山势,后写水势?(2)本文客观地描写了三峡的景色,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因此写峡必定要从山写起,三峡的景色特征之一即山高岭连,所以从山起笔,符合其特征。另外,先写山势能揭示水流迅疾的原因(山高,水的落差大;山连,水不外泄;峡窄,断面小,单位面积里水的流量大),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先写山后写水,也体现了由次到主的写作顺序。,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例如写群山连绵,高耸
46、入云,体现了作者的欣赏赞叹之情。再如写三峡夏日的奔放和春冬之时的清幽,作者的赞叹之情也蕴含在字里行间。“良多趣味”一句,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表达其赞叹之情。特别是写秋日的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异,再加上悲凉的渔歌,让人感受到作者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流量大、水流湍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衫准备睡觉,这时月光悄悄照进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门里(十分幽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和我交谈取乐的人,就来到承
47、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 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课文注释】 户:门。 欣然:高兴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为乐:行乐,寻乐,取乐。 遂(su):于是,就。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里。,第5篇 记承天寺夜游,好像一片积水澄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柏枝叶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课文注释】,【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48、石钟山记赤壁赋,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考虑,想到,有时,名词用作动词,散步,形容水的澄澈,睡觉,高兴的样子,于是,就,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连词,和、跟,5.内容理解 (1)“ ”描绘了月光下的美景。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2)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闲”字有关的语句有:“解衣欲睡,月色入户”(说明门庭冷落);“念无与为乐者”(表明交游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 “闲”字含蓄地体现了作者复杂的心境,既有赏月的闲情雅致,又有郁郁不得志的惆怅情怀。,(3)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4)作者在文中用“积水空明”“藻、荇交横”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作者描绘的世界: 。 作者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