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命题角度1 词语运用 例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 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得益彰。,C那些屏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 色彩又觉伧俗。 D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哪怕 是微不足道的细节。,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 相比,虽然经济实力较弱,但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B齐白石经过“不教一日闲过”的努力才成为国画大师,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学习围棋如果只看棋谱,不与 高手交流,棋艺就很
2、难达到较高水平。 D面对各路强手,17岁小将龙清泉初生牛犊不怕虎,顽 强拼搏,勇夺奥运举重金牌。,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词语的感情色彩、适用对象、范 围等角度来考虑,从整体上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以免一 知半解,望文生义。具体来说要做到“四审视”:一要审 视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二要审视 词语适用的对象、范围与句子表述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三要审视词语的意义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义是否一致;四 要审视词语是否包含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意义。,【解析】 例1: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 能显示各自的好处,与句中意思不符。 【答案】B 例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
3、 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用在此处与句意不符。 【答案】C,命题角度2 词语辨析 例1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寒冬腊月,山里的蜡梅相继开放。它们虽然生长在贫 瘠的岩缝间,经受着凄风苦雨的(侵蚀/侵袭)和无人问津的 寂寞,却也无怨无悔;即使零落成泥,也芳香依旧。到了 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 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_。花瓣左右对称,向外,弯曲,_。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_。它虽微 小但并不自惭形秽,(而且/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 /精华)。 A侵蚀 反而 精华 B侵袭 而且 精华 C侵蚀 而且 精彩 D侵袭 反而 精彩,例2 依次填
4、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商务印书馆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条目_ 字、词、短语等,共有69 000余条。 对于学生应不应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老师和家长的意 见分歧很大,让人_。 学习和工作都是有趣味的,_我们锲而不舍地做 下去,趣味自然会产生。,A包括 莫衷一是 只有 B囊括 无所适从 只有 C包括 无所适从 只要 D囊括 莫衷一是 只要,词语辨析一般包括近义词辨析、成语辨析和关联词语 的运用。 解答词语辨析题,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辨析搭配对象。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并 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全然不同,或者范围差异很 大。比如“擅长”的内容往往比较专业,“
5、善于”就比较 泛泛而言。,2去除同类项,就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很多时候,两个 近义词都具有相同的字眼,比如“遏止”和“遏制”。这 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相同的字眼,如“遏”去掉,就剩下 的字眼组词,前者为“停止”,后者为“控制”。通过组 词加以区分,对于大多数拥有相同字眼的近义词都是相当 有效的辨析手段。,3寻找关键词中的反义词。有些近义词,比如“真谛”和 “精髓”,一个强调的是“真”,一个强调的是“精”,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真”的反义词是 “假”,“精”的反义词是“粗”,也就是说,一个探讨 的是真假问题,一个探讨的是粗精问题,讨论的问题不一 样,语用环境自然也不一样。,4将两个字
6、的词变成四个字的词。很多时候,像“钟 情”“包罗”这样的词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的时候反而 容易看穿其本来面目。“一见钟情”仅指爱情,“包罗万 象”则明示了“包罗”范围之广。,辨析成语,要能从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对象范围等 角度,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成语的意义,防止一知半解、望 文生义。具体来说要做到“四审视”:一要审视成语的感 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二要审视成语适用的 对象、范围与句意表述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三要审视 成语的意义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义是否一致;四要审视成 语语义是否包含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意义。做题时要反复斟 酌,筛查选择。,辨析关联词,首先要明确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关系,再 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明确句子分句间的关系,最后,根据 分句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解析】 例1: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侵袭:侵入并 袭击。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而 且:表示进一步。精华:(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光 辉。精彩:神采,精神。 【答案】D,例2: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只 有:表示唯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或“方”呼应)。只 要:表示必要的条件(下文常用“就”或“便”呼应)。 【答案】C,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