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14 ,大小:3.38MB ,
资源ID:96861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686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20190117151.ppt)为本站会员(visitstep3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20190117151.ppt

1、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纲解读,真题再现,一、(201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

2、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走送之() (2)礼愈至() (3)腰白玉之环(),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

3、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B. 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C. “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参考答案】 1.(1)跑(2)周到(3)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2.(1)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 3.D,二、(2017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4、 出 师 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

5、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躬耕于南阳( ) (2)夙夜忧叹( ) (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 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 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参考答案】1.(1)亲自(2)早晨(3)怠慢2.(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句。(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职责本分。3. C,三、(2016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桃 花 源 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7、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

8、无问津者。,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欣然规往(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C.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

9、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参考答案】 1.(1)对感到惊奇(2)类(3)计划 2.(1)率领妻子和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陋绝的地方。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起来。 3. D,四、(2015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小 石 潭 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

10、,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以其境过清( ) (3)不可久居(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_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1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C.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 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参考答案】 1.(1)大约(2)凄清、冷清(3)留、停留 2.(1)听到水声,像玉佩、玉

12、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 C,探究分析:近几年广东中考课内文言文考查命题解密,备考策略,一、知识储备 (一)文言词语,二、答题指要字词解释题 【例】 (2018广东)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走送之() (2)礼愈至() (3)腰白玉之环(),解题方法:有关文言词语,广东中考一般重点考查文言实词的释义。常考的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记忆,是建立在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深入理解上的。,平时的学习,一定要对课文理解透彻,逐篇过关,全

13、面掌握,准确记忆文言词汇的意思。同时要总结每课的特殊的语言现象,以便加强记忆。 (1)整理归纳每课的特殊语言现象,结合相关例句来记忆。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古今异义字、活用的字等。如2018年考的“腰”,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在腰间佩戴”。,(2)利用字形记忆字义。如“沙鸥翔集”的“集”字,从隹,从木。“木”指树木。“隹”像鸟形,上“隹”下“木”,会意是“鸟停息在树上”,释义为“聚集、栖止”。又如“薄暮冥冥”的“暮”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日”字, 从日,从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所以释义为“傍晚”。,(3)结合语境记忆字义。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可能不相同,所以记忆字义时要遵

14、循“词不离句”的原则,做题时便于勾连比较,找出符合该句意的释义。如2015年考的“可”字在初中古诗文中有下面的义项:可以,能够。曹刿论战:“未可。”大约,表示约数。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平时织好了知识网,牢固记忆,考试时就能得心应手。,(4)失误强化。收集平时做错的题,归类整理记忆,才不会一错再错。,句子翻译题 【例】(2016广东)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含古今异义词的特殊句)(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省略句),解题方法:中考文言文主要考查学生“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文言翻译能力。直译指字字落实,对应翻译;意译指确实难以直译时,

15、在忠实原意基础上据句意灵活翻译。常用的翻译方法见前文“知识储备”中表三。 平时复习首先要理解全篇文意,做到每个句子借助注释能够翻译。然后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名句、倒装句、疑问句、省略句、描写句、议论句、对偶句、比喻句等关键句子重点突破。动笔前先分析要翻译的句子的答题点,如有哪些重点词,,这些词要尽量直译出来;有没有句序要调换的;有没有要补充的省略的成分等,这些都是“得分点”。翻译题中常见的失分错误:(1)漏掉重点词的翻译。(2)句子语序需要调换却没有调换(3)译文的句式或语气和原句不一致。如原句是疑问语气的句子,译文却变成陈述句,没有译出疑问的语气。(4)没有补出省略的成分致使文句不通顺。如果在

16、做题时心中有数,做题后仔细检查,这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综合分析选择题解题方法: 解答这类题时,一定要反复细读,推敲选项,结合选文内容对比各选项的表述,尤其要注意大体正确背后的细微差异,用排除法选择最优化答案。切不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和想象去判断。同时对出题人的设障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排除干扰,选择正确答案。从近几年中考题来看,常见的设障类型有以下几种:,中考模拟演练,七年级上册 一、论语十二章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 ) (2)为人谋而不忠乎( ) (3)不逾矩( ) (4)思而不学则殆( ) (5)人不堪其忧( ),生气,发怒,替,越过,疑惑,能忍受,(6

17、)博学而笃志(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过法度。,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 学习就会有疑惑。,坚定,(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干不正当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而言就像浮云一样。,(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3. 综合分析题。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告

18、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一是学习必须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二是必须养成好的品德和修养。 B. “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调换顺序。,B,C. 曾子的“三省”,说明了古代读书人十分重视品德修养。 D. 从孔子对颜回的称赞来看,孔子认为一个君子应当能安贫乐道。,七年级下册二、陋室铭刘禹锡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 )(4)惟吾德馨( )(5)苔痕上阶绿( ),出名,有名,灵验,表示判断,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长上,(6)谈笑有鸿儒( )(7)往来无白丁( )(8)可以调素琴( )(9)无丝竹之乱耳

19、( )(10)无案牍之劳形( ) (11)无案牍之劳形( )(12)无案牍之劳形( ),大,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调弄,使乱,扰乱,指官府文书,使劳累,形体、躯体,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来往的、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没有无功名的人。,(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

20、神伤身。,(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 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B.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了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B,C.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D. 陋室铭句式骈散结合,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并与古代德操傲岸的贤士之居室相类比,表达“陋室不陋”的思想,同时也体现出

21、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B. 文章开头写山、水、龙、仙,运用了排比、起兴的修辞手法,引出文章的主旨。,B,C. 文章最后一句点明全文主旨:陋室不陋。D. 陋室铭的文体是“铭”,它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龙”和“仙”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陋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D.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三、爱莲说周敦颐1. 解释下列加点词

22、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 ),多,洗,过分艳丽,(3)中通外直( )(4)不蔓不枝( )(5)香远益清( )(6)亭亭净植( ),贯通,生藤蔓,更加,耸立的样子,(7)亭亭净植(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予谓菊( )(10)陶后鲜有闻( )(11)宜乎众矣( ),竖立,亲近而不庄重,认为,少,应当,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而不显得妖艳。,(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它的枝干)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长枝茎,

23、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清幽。(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却不能靠近玩弄它。,(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听闻了。(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当很多了。,3. 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列对莲所象征的君子美德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B. 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B,C. 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玩弄利用。

24、,(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B. 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进行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之又少啊!,C,C. 作者以牡丹为正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君子洁身自爱的美德,同时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D. 作者通过表达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和对庸劣世态的憎恶。,(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以爱莲

25、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中的“菊”“牡丹”“莲”三者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D,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四、河中石兽纪昀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二石兽并沉焉( ),靠近,一起,(3)竟不可得( )(4)尔辈不能究物理( )(5)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6)不亦颠乎( ),终了,最后,研究、

26、探求,突然,颠倒,错乱,(7)求之下流,固颠( )(8)可据理臆断欤( ),固然,本来,根据,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都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2)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石兽埋没于沙子里,越沉越深罢了。(3)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这话)是正确的言论。,(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 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3. 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寺僧和

27、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B.寺僧高估了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忽视了水流的推力,讲学家只考虑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B,C.写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以及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也表现出他的自信。D.这个故事说明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

28、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D,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讲学家“笑”是嘲笑寺僧无知,只按照常理做事,也是讲学家学识渊博、考虑周密的表现。B. 老河兵经验丰富,能将石性、沙性和流水等因素综合考虑,作出正确的判断。,A,C.“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一句,在文中“其一”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

29、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力会影响石兽的位置。D.这个故事说明了人们不能片面地理解事物,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的道理。,八年级上册 五、三峡郦道元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两岸连山( )(2)略无阙处( ),连绵,完全没有,(3)略无阙处( )(4)自非亭午夜分( )(5)自非亭午夜分( )(6)不见曦月 ( ),同“缺”,空隙、缺口,如果不是,正午,日光,这里指太阳,(7)至于夏水襄陵( )(8)沿溯阻绝( )(9)沿溯阻绝( )(10)沿溯阻绝( )(11)或王命急宣( )( ),升到高处;冲上、漫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隔

30、断,有时候,宣布,传达,(12)虽乘奔御风( )( )(13)虽乘奔御风( )(14)不以疾也( )(15)素湍绿潭( )(16)回清倒影( ),即使,飞奔的马,驾驭,快,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回旋的清波,(17)绝多生怪柏( )(18)悬泉瀑布( )(19)飞漱其间( )(20)清荣峻茂( )(21) 晴初霜旦( )( ),极,悬挂,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放晴,下霜,(22)属引凄异( )(23)属引凄异( )(24)哀转久绝( ),连接,延长,消失,停止,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

31、分,不见曦月。重重叠叠的悬崖和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午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和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乐趣。(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3. 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描写春冬之水时紧扣其清澈的特点,以“素湍”“回清”“悬泉”的静态之美映衬“绿潭”的

32、动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B. 文中写山,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高峻,突出三峡雄伟峭拔的特点。,A,C. 第4自然段中引用了渔者的歌谣,渲染出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D. 本文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流的湍急。,(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B. 文中写山,突出了它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A,C.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

33、水流的迅急。D. 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句和散句,语言清新俊逸。B. 本文第2至4自然段写出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致,依次突出其奔放美、凄婉美和肃杀美。,B,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D. 文章在景物描写上注意动静结合,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六、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四时俱备( )( )(2)晓雾

34、将歇( ),四季,都,消散,(3)夕日欲颓( )(4)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坠落,争相,实在,人间,参与。这里有,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3. 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5、总领全文。中间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B,B.文中的写景部分,先俯瞰,再仰视,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C.本文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D.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B.“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D,C.“沉鳞竞

36、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好,它写出了“跃”的状态,争相跳跃,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中“歇”“颓”用拟人手法 ,赋予“晓雾”“夕日”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激发读者的想象,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喻,增强了语言表现力。,七、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解衣欲睡( )(2)月色入户( )(3)欣然起行( ),想,门,高兴、愉快的样子,(4)念无与为乐者( )(5)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6)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7)相与步于中庭( )(8)庭下如积水空明( ),考虑,想到,于是,到,共同,一起,形容水的澄澈,

37、(9)水中藻、荇交横( )(10)盖竹柏影也( )(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交错纵横,大概是,只是,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门里来,(于是我便)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澄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3.

38、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非常优美。,B,C. “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D. 本文对月色的描写,匠心独具,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描绘出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让人心醉神迷。,(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指清闲的人,作者庆幸自己是个清闲的人

39、,可以欣赏如此美景。B. 文章先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然后描绘庭院中月光的澄清,最后转入议论抒情,惋惜无人赏月。,A,C. 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D.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了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闲人”二字既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同时又表现出作者具有雅致情趣,能欣赏生活中的美景。B. 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太守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

40、味。,B,C.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炼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八、富贵不能淫 孟子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岂不诚大丈夫哉(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往送之门( ),真正,确实,这,去,到,(4)往之女家( )(5)必敬必戒( )(6)居天下之广居( )(7)与民由之( ),同“汝”,你,谨慎,居住,遵循,(8)富贵不能淫( )(9)贫贱不能移( )(10)威武不能屈( ),使淫,惑乱,迷惑,使移,改变,动摇,使屈,屈服,

4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使其惑乱淫逸,贫贱不能使其动摇节操,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3. 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景春心目中的

42、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句中 “是”指代公孙衍、张仪。,B,C.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的意思相近。D.文章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B. 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批判、否定、贬损了公孙衍、张仪之流及女子。,B,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大丈夫之道” 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

4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轻君贵”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反对残暴之君,反对不义战争。B.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文章巧于论辩,语言流畅,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感染力,对于后代的散文有较大的影响。,A,C.本文通过言“礼”来引出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进而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结论,借此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在行“妾妇之道”。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名言。,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

44、子中的意思。(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管夷吾举于士( ),任用,选拔,这里,狱官,(3)百里奚举于市( )(4)劳其筋骨( )(5)行拂乱其所为( )(6)曾益其所不能( )(7)人恒过( ),集市,使劳累,违背,增加。曾,同“增”,犯错误,(8)衡于虑( )(9)而后作( )(10)而后喻( )(11)入则无法家拂士( ) (12)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横”,梗塞、不顺,奋起,指有所作为,了解、明白,在国内,同“弼”,辅佐,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样的方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3)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3. 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B. 文章开头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引出论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