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力学实验1.(2018全国卷 I T22) 如图甲,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现要测量图甲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 1.950 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 0.100 kg 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解析】标尺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37 mm+0.05 m
2、m15=37.75 mm=3.775 cm;弹簧的伸长量x=3.775 cm-1.950 cm=1.825 cm=0.018 25 m,根据二力平衡有 kx=mg,解得 k=53.7 N/m。答案:3.775 53.7【易错警示】解答此题常见错误主要有:(1)游标卡尺读数误差,或单位搞错导致错写成 37.70。(2)把重力加速度按照习惯用 g=10 m/s2代入计算导致错误。(3)考虑采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计算劲度系数耽误时间。2.(2018全国卷 II T23)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
3、木块上方放置砝码。缓慢向左拉动水平放置的木板,当木块和砝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继续滑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即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某次实验所得数据在表中给出,其中 f4的值可从图乙中弹簧秤的示数读出。砝码的质量 m/kg 0.05 0.10 0.15 0.20 0.25滑动摩擦力 f/N 2.15 2.36 2.55 f4 2.932回答下列问题:(1)f4= N。 (2)在图丙的坐标纸上补齐未画出的数据点并绘出 f-m 图线。(3)f 与 m、木块质量 M、木板和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及重力加速度大小 g 之间的关系式为 f= ,f-m 图线(直线)的斜率的表达式 k= 。 (4)取
4、g=9.80 m/s2,由绘出的 f-m 图线求得 = 。(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题图乙可以读出 f4的示数为 2.75 N。(2)描点连线如图所示。(3)由 f=F N得 f=(M+m)g,k=g。(4)由 k=g 得 =0.40。答案:(1)2.75 (2)图见解析 (3)(M+m)g g (4)0.403.(2018全国卷 T22)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步骤如下:(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 L 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 L 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3(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
5、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 L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则乙的反应时间为(用 L、L 1和 g 表示)。 (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9.80 m/s2,L=30.0 cm,L 1=10.4 cm。乙的反应时间为 s。(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4)写出一条能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 。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考查教材中小实验“测反应时间” ,意在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关注生活现象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感受到所学的物理知识就在身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2)直尺释放之后做自由落体运动,由 h= 12gt2得
6、 12()Lhtg(3)将数据代入上式得 t=0.20 s(4)多次测量,直尺尽可能保持竖直方向的运动,乙手指尽量靠近直尺但不能接触等答案:(2) 1()Lg (3)0.20(4)多次测量,直尺尽可能保持竖直方向的运动,乙手指尽量靠近直尺但不能接触(写出任意一条即可)【题后反思】从本题的考查意图得到如下启发:首先要对身边的物理现象加以关注与思考,体会物理与生活联系,其次对教材中“实验与探究” 、 “迷你实验室”等实验尽量能动手完成,并用心体会领悟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与思想方法。4.(2018北京高考T9)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
7、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 T 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 A、B、C、D、E、F所示。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 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1、v 2、v 3、v 4、v 5d.以速度 v 为纵轴、时间 t 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丙所示。4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 和 (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压合适的 50 Hz 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含砝码)(2
8、)在图丙中已标出计数点 A、B、D、E 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 C 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 v-t 图象。(3)观察 v-t 图象,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 。v-t 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 (4)描绘 v-t 图象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 xt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 t 的要求是 (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 x 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选填“有关”或“无关”)。 (5)早在 16 世纪末,伽利略就猜想落体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为此他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斜面实验” ,反复
9、做了上百次,验证了他的猜想。请你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利用伽利略“斜面实验”检验小球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解析】(1)打点计时器需用交流电源;为了计算速度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故需要的仪器选 A、C。(2)利用所给点迹描点连线,得图象,其中 C 点的横坐标为 3T,纵坐标为 v3。5(3)结合图象可以看出小球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所以小球做匀加速运动。图象的斜率代表了运动时的加速度。(4)t 越小,则 xt越接近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所以 t 越小越好。计算速度需要用到x 的测量值,所以x 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有关。(5)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 0,其速度 vt,那么它通过的位移
10、 xt 2。因此,只要测量小球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答案:(1)A C (2)如图所示:(3)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加速度(4)越小越好 有关 (5)见解析5.(2018天津高考T9(2)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 5 N 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1)具体操作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有 。 A.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B.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 O 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C.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
11、应沿测力计轴线;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D.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的拉力(2)该小组的同学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四次实验,白纸上留下的标注信息有结点位置 O、力的标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用线的点,如图所示。其中对于提高实验精度最有利的是 。 6【解析】(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在实验过程中不应让橡皮条的拉力方向具有特殊的角度或位置,A 错误;只要这一次实验时用一个力和用两个力拉的效果相同即可,即O 点位置相同,不需要再次重复实验时的 O 点位置必须相同,B 正确;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C
12、正确;合力可以大于任一个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还可以小于任一分力,D 错误。(2)A、D 实验中选取的力的标度过大,导致画力时,线段太短,不利于实验精确度;B 图和C 图选用的标度相同,但 C 中力太小,不利于作平行四边形,故 B 符合题意。答案:(1)B、C (2)B6.(2018江苏高考 T1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g。细绳跨过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轻质滑轮,两端各悬挂一只质量为 M 的重锤。实验操作如下:用米尺量出重锤 1 底端距地面的高度 H。在重锤 1 上加上质量为 m 的小钩码。左手将重锤 2 压在地面上,保持系统静止。释放重锤 2,同时右手开启秒表,在重锤 1
13、落地时停止计时,记录下落时间。重复测量 3 次下落时间,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t。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可以减小对下落时间 t 测量的 (选填“偶然”或“系统”)误差。 (2)实验要求小钩码的质量 m 要比重锤的质量 M 小很多,主要是为了 。 7A.使 H 测得更准确B.使重锤 1 下落的时间长一些C.使系统的总质量近似等于 2MD.使细绳的拉力与小钩码的重力近似相等(3)滑轮的摩擦阻力会引起实验误差。现提供一些橡皮泥用于减小该误差,可以怎么做?(4)使用橡皮泥改进实验后,重新进行实验测量,并测出所用橡皮泥的质量为 m0。用实验中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 g,得 g= 。 【解析】(1)误差是测量过程造成的,只要不是实验原理带来的误差都属于偶然误差。(2)小钩码的质量 m 比重锤的质量 M 小很多时,系统的加速度减小,从而导致运动时间延长,有利于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故选 B。(3)需要保证轻拉重锤 1 使它匀速运动,应该在重锤 1 上粘上合适的橡皮泥。(4)由牛顿第二定律 (2M+m+m 0)a=mg,解得 a= ,又由于 H= at2,可得 g= 02()mHtmg2M+m+m0 12答案:(1)偶然 (2)B(3)在重锤 1 上粘上橡皮泥,调整橡皮泥质量直至轻拉重锤 1 能观察到其匀速下落(4) 02()Ht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