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龙陵县第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成绩: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2 分) 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2.(2 分) 秦朝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是通过( )A.皇帝制度 B.中央官制 C.郡县制度 D.王位世袭制3.(2 分) 中国的省制开端于(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4.(2 分)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
2、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大臣办事非常认真仔细5.(2 分)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A. B. C. D.26.(2 分)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在近代中国“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下列理论或口号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
3、.“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C.开眼看世界 D.“扶清灭洋”7.(2 分)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 12 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8.(2 分) 有学者在评论某纲领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该纲领是( )A.南京条约 B.
4、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9.(2 分) 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10.(2 分) 2014 年 9 月 5 日,习近平在某纪念大会上说:“60 年前,我们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同经过普选产生的 1 200 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一道,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11.(2 分)
5、 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国两制”的最初目的是( )3A.解决香港问题 B.解决台湾问题C.解决澳门问题 D.解决中美关系12.(2 分) 公元前 127 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废除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13.(2 分)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14.(2 分) 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
6、职应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15.(2 分)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16.(2 分) 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A.完善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 D.弥合君相矛盾17.(2 分)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
7、 D.清朝的军机处418.(2 分) 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君权神授C.收藏玉玺,皇帝喜好 D.皇帝防范丞相擅权19.(2 分) 明朝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C.加强专制统治 D.增强六部权力20.(2 分)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
8、。”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中国人民必须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南京大屠杀惨案不容篡改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A. B. C. D.21.(2 分) 2015 年 9 月,中俄双方将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活动, 中国还将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B.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C.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D.美国出兵中国东北,牵制了日本绝大多数兵力22.(2 分) 19371941
9、 年,中国独立抗击了 100 多万日军,到抗战胜利时,日本 230 万海外派遣军中有 120 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 340 亿美元中的120 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 39 万多人。这说明抗日战争( )5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B.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D.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23.(2 分) 某学者评价某次会战认为“为全国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军在战役战斗上协同抗击日军最好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指的是( )A. 百团大战 B.太原会战 B. C.徐州会战
10、 D.枣宜会战24.(2 分) 民国二十年,侯仁之先生在当时就读的潞河中学校刊上发表民族的反省中写道:我们要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看成一个非常困难而严重的问题刻在心上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上建设起来,殷勤、刻苦、实践、奋斗造成整个民族生活的中心巩固整个民族“活”与“做人”的力量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西安事变爆发后C.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D.八一三事变爆发后25.(2 分) 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中写道:“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像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诗中提到的中国的“胜利”主要归功于( )A.中国共产党的抗战B.以国共合作
11、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C.中国国民党的抗战D.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26.(2 分)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A.限制袁世凯 B.维护共和制C.扩大内阁权力 D.反对封建专制27.(2 分) 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6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取得反帝斗争完全胜利D.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28.(2 分)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
12、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 )A.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9.(2 分) 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B. C. D.30.(2 分)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
13、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 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践行“一国两制”构想二、材料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其中 31 题 16 分,32 题 12 分,33 题 12 分,共计 40 分。)31.(14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7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
14、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1. 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官吏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 分)2. 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 分)3. 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 分)4. 根
15、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4 分)5. 综上所述,你认为今天我们选拔干部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4 分)32.(14 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89材料二 有些当代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材料三 杜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中的两个口号,具体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和特点。(4 分)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补课”和“起点”的含义?(4 分)3. 根据材料三
16、和所学知识,谈谈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4 分)33.(14 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 不是 1917,2014 更不是 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摘自凤凰资讯材料二 2014 年 2 月 27 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新华社北京 2 月 27 日电1. 材料一中提到的“1894 年”中
17、日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4 分)2. 20 世纪 3040 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了哪些违背“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的滔天罪行(请写出三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 分)3. 在二战胜利结束近 70 年的今天,中国政府为什么将 9 月 3 日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4 分)10龙陵县第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分析(教用)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2 分) 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
18、礼祭黄帝。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答案:C解析:公祭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祭祖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的是血缘宗法关系,而禅让制是早期国家形成阶段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即把职位传给贤能人的制度,与血缘宗法无关,故 A 项错误;世袭制是指权位一家一姓中传承,形成“家天下”的局面,材料内容与此不符,故 B 项错误;宗法制是西周时期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时至今日,宗法制虽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民间大量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都与宗法制有关,故 C 项正确;分封制是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帝
19、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的制度,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故 D 项错误。2.(2 分) 秦朝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是通过( )A.皇帝制度 B.中央官制 C.郡县制度 D.王位世袭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 C。皇帝制度即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排除 A;秦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是三公九卿制,而题干强调的是地方官制,排除 B;秦朝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 D 错误。3.(2 分) 中国的省制开端于(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答案:C解析:秦朝地方上是郡县制;唐朝地方实行道州县制度;
20、元朝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清朝不是最早设行省的朝代。故答案选 C。4.(2 分)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11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大臣办事非常认真仔细答案:A解析:5.(2 分)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中华民
21、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A. B. C. D.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展了维新变法,开启了中国制度变革的探索,也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巨大发展,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1 项是从南京条约开始;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变法的背景6.(2 分)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在近代中国“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下列理论或口号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C.开眼看世界 D.“扶清灭洋”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的大意是:在近代中国,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
22、不能分隔开的据此分析各选项:A、B、C 三项均有反抗西方与学习西方之义,不符合题干要求;D 项是纯粹的反侵略,而且全盘否定西方文化,故答案为 D 项。127.(2 分)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 12 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由“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
23、可知这是一次秘密会议,结合“(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和所学知识可知应为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 B。A、C、D 不符合题意。8.(2 分) 有学者在评论某纲领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该纲领是( )A.南京条约 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B解析:本题的易错之处是不能正确认识资政新篇的性质。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这与“第一
24、次”“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启蒙作用”相吻合,答案为 B。9.(2 分) 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答案:D解析:略10.(2 分) 2014 年 9 月 5 日,习近平在某纪念大会上说:“60 年前,我们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同经过普选产生的 1 200 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一道,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3”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
25、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答案:C解析:由“2014 年”“60 年前”可推断,这次大会是为纪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60 周年而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项说法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都属于基本政治制度,故 A、B 两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而非根本政治制度,D 项错误。11.(2 分) 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国两制”的最初目的是( )A.解决香港问题 B.解决台湾问题C.解决澳门问题 D.解决中美关系答案:B解析:12.(2 分) 公元前 127 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
26、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废除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答案:B解析:解读材料可知,该法令是“推恩令”。“推恩令”的推行,使得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王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与史实不符。13.(2 分)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答案:D解析:家族和睦不是材料体现主题,故 A 项错误;等级秩序不是宗法制的内涵,故 B 项错误;贵族世袭不属于材料
27、中信息,故 C 项错误;14材料中“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体现宗法制下嫡长子继承制,故 D 项正确。14.(2 分) 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阅读史料和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可知为秦朝的三公制度中的御史大夫,题干中的“纠弹为之责”可知是主要负责弹劾百官之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御史大夫。A 是负责行政;B 负责军事;D 是地方上的行政。故答案选 C。15.(2 分)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子
28、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答案:D解析:材料“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材料反映了宰相既能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又能制约皇权,A,B,C 都是君臣共治天下。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打破了君相权力的平衡。所以答案选 D。16.(2 分) 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A.完善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 D.弥合君相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到明朝废丞相、设
29、内阁,再到清朝设立军机处,中央政治制度变迁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选 B。17.(2 分)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15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皇帝同意王锷兼任宰相,但被给事中李藩驳回。由此可知,李藩行使的是封驳审议的职责,属于负责监察的官员,A 项正确。宋朝枢密院掌军事,B 项错误;明朝的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没有驳回诏书的权力,C 项错误;清朝军机处的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D 项错误。18
30、.(2 分) 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君权神授C.收藏玉玺,皇帝喜好 D.皇帝防范丞相擅权答案:A解析:材料大意:“秦代以前,民间都用金或玉作材料来篆刻印章,印章使用龙虎钮,喜欢怎样用就怎样用。秦代建立后,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这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因此选 A 项。19.(2 分) 明朝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C.加强专制统治 D.增强六部权力答案:C解析:废除中书省和丞
31、相,直属皇帝,这体现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选 C 项。20.(2 分)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中国人民必须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南京大屠杀惨案不容篡改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16A. B. C. D.答案:A解析:“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体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国带来巨大的
32、伤害、同时习总要求国人勿忘历史,故正确;习总的讲话同时也昭示南京大屠杀惨案不容篡改,故正确;“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又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故正确,选择 A 项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抗日战争的启示和教训21.(2 分) 2015 年 9 月,中俄双方将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活动, 中国还将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3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B.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C.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D.美国出兵中国东北,牵制了日本绝大多数兵力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并且它们也没有牵制日本绝大多数兵力,故答案为 D 项。22.(2 分) 19371941 年,中国独立抗击了 100 多万日军,到抗战胜利时,日本 230 万海外派遣军中有 120 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 340 亿美元中的120 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 39 万多人。这说明抗日战争( )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B.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4、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D.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答案:C17解析: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是在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排除 B、D;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指 1927 年南昌起义,排除 A;根据“中国独立抗击了 100 多万日军”“日本 230 万海外派遣军中有 120 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 340 亿美元中的 120 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 39 万多人”反映了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故选 C。23.(2 分) 某学者评价某次会战认为“为全国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绩最显著的一
35、次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军在战役战斗上协同抗击日军最好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指的是( )A.百团大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国共两党两军在战役战斗上协同抗击日军”可知是太原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 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 1940 年,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A。徐州会战发生在华东地区,与题干不符,排除 C。枣宜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华中地区
36、,与题干不符,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24.(2 分) 民国二十年,侯仁之先生在当时就读的潞河中学校刊上发表民族的反省中写道:我们要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看成一个非常困难而严重的问题刻在心上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上建设起来,殷勤、刻苦、实践、奋斗造成整个民族生活的中心巩固整个民族“活”与“做人”的力量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西安事变爆发后C.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D.八一三事变爆发后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民国二十年”这一信息可知此文发表的时间在 1931 年,而这一年正好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故 A 项正确;西安事变爆发于 1936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于 1937
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于 1937 年,排除 B、C、D。 【名师点睛】18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民国二十年”,掌握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方法即:公元纪年=1911+民国年。 25.(2 分) 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中写道:“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像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诗中提到的中国的“胜利”主要归功于( )A.中国共产党的抗战B.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C.中国国民党的抗战D.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题干材料所阐述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
38、抗战。所以正确答案为 B 项。26.(2 分)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A.限制袁世凯 B.维护共和制C.扩大内阁权力 D.反对封建专制答案:B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参议院弹劾总统的权力,从直接目的来看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其独裁,从根本上来讲是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27.(2 分) 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取得反帝斗争完全胜利D.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
39、所学知识可知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是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辛亥革命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辛亥革命未也未取得反帝斗争完全胜利,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未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19【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作用,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其作用,例如,辛亥革命并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8.(2 分)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 )
40、A.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选 A 项。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C、D 两项不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影响,故排除。29.(2 分) 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B. C. D.答案:D解析:30.(2 分) 国家主席习近
41、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践行“一国两制”构想答案:B20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因此 B 项正确;实现直接“三通”只是双方交流的一步,因此 A 项错误;加强经济密切合作也不是关键,C项错误;践行“一国两制”构想是两岸统一的结果,D 项错误。二、材料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其中 31 题
42、16 分,32 题 12 分,33 题 12 分,共计 40 分。)31.(14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
43、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官吏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 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 分)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 分)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4 分)5.综上所述,你认为今天我们选拔干部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4 分)答案:1.血缘、门第、等级。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
44、,压制人才。4.积极影响: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消极影响:重21文轻理,重视经验,轻视实验,造成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后期只考四书五经,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培养的是对皇帝忠实的奴仆等。5.原则: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拔制度应与时俱进,适时改革,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解析:32.(14 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有些当代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材料三 杜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
45、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个口号,具体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和特点。(4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补课”和“起点”的含义?(4 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4 分)答案:1.性质:反帝爱国运动。特点:劳工(无产阶级)在运动中后期起了主力军作用2.第一次历史巨变指的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并不彻底,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说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第二
46、次历史巨变指的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而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主旋律:是指爱国主义精神,还包括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22解析:1.本问根据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以及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的作用回答。2.本问从五四运动的彻底性以及其历史作用答出含义。3.本问要结合五四运动的过程概括出主旋律。33.(14 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 不是 1917,2014 更不是 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47、”摘自凤凰资讯材料二 2014 年 2 月 27 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新华社北京 2 月 27 日电1.材料一中提到的“1894 年”中日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4 分)2.20 世纪 3040 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了哪些违背“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的滔天罪行(请写出三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 分)3.在二战胜利结束近 70 年的今天,中国政府为什么将 9 月 3 日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4 分)答案:1. 事件:中日甲午战争。 影响:中国战败,签订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