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武冈二中 2018 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量: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 出处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人,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周官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 史记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C、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2、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2、。 ”对此评论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3、北宋在科举考试中实施了如别头试(将与考官有亲属关系的考生与常规考生分开考试,其阅卷、命题自成一体) 、糊名法(指将试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年龄等信息密封起来)等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这些措施意在说明A、政府加大对考官的管理 B、科举制已经走向了完善C、根本上杜绝了考试作弊 D、政府注重选拔人才的质量4、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 ,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了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
3、将起居注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 B、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C、古代皇帝的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强化 D、 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5、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 ”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6、下表是一些古籍中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些
4、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内 容 出处“百里奚,秦国之饭牛者,穆公举而相之,遂霸诸侯” 管子“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 庄子“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 战国策“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穆公)委之以政” 新序A、诸子百家思想异彩纷呈 B、牛耕技术广泛传播C、血缘政治已开始被打破 D、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7、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材料体现了雅典的价值观念是A、平等自由 B、城邦至上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2 -8、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
5、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 ”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A、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C、 “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该子即脱离家长监护权而获得解放”D、 “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9、历史留下了无尽的讽刺:三十僭主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苏格拉底案可判断A、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 B、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容易导致权力泛滥C
6、、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 D、民主程序的公正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公正10、1689 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 (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11、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 ,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任何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这一原则 A、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 B、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力的限制C、使国王丧失了国家元首地位 D、违背了
7、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12、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A、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 B、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C、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D、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13、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他认为,自己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这表明,俾斯麦期望A、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B、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C、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14、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态度是“自古要盟不信,
8、本属权宜” ,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诉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 。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A、外交政策由灵活逐渐转向僵化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 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15、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通过购买、缴获、自造拥有了更多的新式武器,在太仓、昆山、苏州等地曾出现仿制洋枪的工场。之后, 资政新篇还呼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顽强抵御外来侵略者C、曾开展近代化的探索 D、确立了对外开放原则16、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的一份吏部档案,这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口月
9、间,口口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3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7、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 D、放弃了“扶清灭洋”的初衷18、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支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的。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A、 南京条约 B、 天津
10、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9、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是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这是因为它A、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 B、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反映了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意味着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已完成20、孙中山说:“在国家之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21、某 导 演 筹 拍
11、电 视 剧 1908 年 北 京 故 事 , 剧 本 中 有 这 样 四 个 场 景 : 数 名 来 京 参 加 科 举 考 试的 读 书 人 正 在 找 客 栈 件 宿 : 王 先 生 在 街 上 遇 到 两 个 京 师 大 学 堂 的 学 生 : 清 军 到 处 搜 捕革 命 党 人 , 见 到 剪 了 辫 子 的 就 重 点 盘 查 ; 朋 友 相 见 多 行 握 手 、 鞠 躬 礼 。 这 些 场 景 中 史 实正 确 的 是A、 B、 C、 D、22、1919 年,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致电政府称, “此事于我国领土完全及前途安固关系至巨不料大会专横至此” 。 “大会专横”表现在列强
12、A、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D、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23、 “此次爆发之国内战争,本党因反对军阀而参加之,其职任首在战胜之后,以革命政府之权力扫荡反革命之恶势力,使人民得解放而谋自治;尤在对外代表国家利益,要求重新审订一切不平等之条约以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之势力。 ”此语应出自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 B、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C、中共“一大”革命纲领 D、1926 年国民党北伐宣言24、下图所示为 1920 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 (部分) ,由此可见A、胡适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胡适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C、五四运动没
13、有带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25、罗马帝国极盛时,一个男性自由民要一个女奴为妻又后悔了,将妻子“休”回“娘家” 。该女子法庭起诉该男子,那么法庭将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要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4 -班级 姓名 考室号 座位号 装订线A、进行调解 B、宣布休妻无效 C、要求男子赔偿 D、不予理睬26、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 1906 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小
14、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当时德国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盛行C、政府官员纪律松驰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27、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绩“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昧、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改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
15、革命28、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云都、瑞金老巢西窜。 ”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9、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员人数的变化。据表可以推断出来的是时间 1921.7 1927.4 1927.8 1934 1937 年初人数(人) 57 5.7 万 1 万多 30 多万 4 万多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30、1927 年 7 月,周恩来
16、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这次起义是敌人逼出来的,不如此便没有出路。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成功的关键在于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于有周密的准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 ”从材料中可知中国共产党 A、摆脱了右倾思想的影响 B、正确认识了当时中国革命形势C、准备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题次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31、制度创新是古今中外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单如抑臣,置列郡主。”材料二:图示一、图示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郡制- 5 -材料三: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美图总统华盛顿(1)结合材料一,概括秦朝政治制度中创新的表现?(4 分)根据材料三,分析英美两国各采取了何种政体?(4 分)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在权力和地位上有何异同?(4 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朝的三郡六部制在制度上有何创新。请从权力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 (8 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
18、历史使命。中国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一分不会减。葇海建天朝的崩溃座位号- 6 -材料二:1840 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 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三: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40-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 年-1858 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映,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斯塔夫里
19、阿里诺斯全球道史(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转折”的含义。 (4 分)结合所学知识谁材料二中的观点。 (6 分)(2)概述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 (10 分)- 7 -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5 BBDCD 6-10 CBBDC 11-15 BCACC 16-20 DBDCD 21-25 DDDAD 26-30 DCBBC二、非选择题(40 分)31、 (1)创新:确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郡主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总统共和)制。同:都是国家之
20、首(象征) ;异:英国国王没有实权,美国总结有行政权。(3)创新: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互为补充、相互牵制。评价:通过分权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以加强君权;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32、 (1)含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论证:“1800 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自认为中国是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人为夷人。“1800 年以后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指鸦片战争后,列强多次对华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2)观点: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华民族深刻反思、抗争、探索,最终取得反侵略 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了一个新中国。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师夷长特以制夷”的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的自强”的掀起洋务运动,中国的经济军事,教育走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腐败暴露无遗,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被提上议事日程,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