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衡阳市八中 2019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物理一、选择题(1-8 题为单项选择题,9-12 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7 年 11 月 17 日,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获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习总书记为他“让座”的场景感人肺腑,下列有关核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目前核潜艇是利用重核裂变提供动力B重核裂变反应前后一定有质量亏损C 式中 d=22351409195380UnSrdnD铀核裂变后的新核比铀核的比结合能小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 n=3 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辐射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 2.49
2、 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群氢原子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 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这群氢原子在辐射光子的过程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C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光有三种D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 9.60 eV3.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 m1、 m2、 m3的木块 1、2、3, 1 和 2 及 2和 3 间分别用原长为 L,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 1 固定在左边的墙上,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3、) A BKgmL)(232123()2gLKC. D. 32 3m4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v t 图象如图 3 所示两图象在t t1时相交于 P 点, 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 Q, OPQ 的面积为 S.在 t0 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 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 t,则下面四组 t和d 的组合可能的是 ( ) A t t1, d S B t t1, d S 12 142C t t1, d S 12 12D t t1, d S12 345.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劈体 ABDC 放在水平地面上,表面 AB、 AC 均光滑,且AB CD, BD
4、 CD, AC 与水平面成角 ,质量为 m 的物体(上表面为半球形)以水平速度 v0冲上 BA 后沿 AC 面下滑,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劈体 M 始终不动, P 为固定的弧形光滑挡板,挡板与轨道间的宽度略大于半球形物体 m 的半径,不计转弯处的能量损失,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平地面对劈体 M 的摩擦力始终为零B水平地面对劈体 M 的摩擦力先为零后向右C劈体 M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始终为( M m)gD劈体 M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先等于( M m)g,后小于( M m)g6.一倾角为 的斜劈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沿斜劈匀速下滑现给物体施加如图所示的力 F, F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5、,斜劈仍静止,则此时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A大小为零 B方向水平向右C方向水平向左 D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7、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 m 和 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 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 fm现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 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 2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沿斜面以同一加速度向下运动,则拉力 F 的最大值是( ) mfA53.8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位移 x 与斜面倾角 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初速率 沿足面向上推0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实验测得x 与斜面倾角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6、,g 取 10 ms 2,根据图象可求出( )A物体的初速率 03/msB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5mfD.mfC23.mfB43.3C取不同的倾角 ,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位移 x 的最小值 min1.4D当某次 时,物体达到最大位移后将沿斜面下滑309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 A、B 两小物体中间有一被压缩的轻质弹簧,用两手分别控制两小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两手同时放开后,两物体的总动量为零B先放开右手,后放开左手,两物体的总动量向右C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两物体的总动量向右D两手同时放开,两物体的总动量守恒;当两手不同时放开,在放开一只手到放开另一只
7、手的过程中两物体总动量不守恒10、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bc 是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 M 穿在杆上,M 通过线悬吊着小物体 m,m 在小车的水平底板上,小车未动时,细线恰好在竖直方向上,现使车向右运动,全过程中 M 始终未相对杆 bc 移动,M、m 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已知 : : : =1:2 :4:8,M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依次为 f1,f 2,f 3,f 4,则以下1a23a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1:2:1f 2:132f 2:143f tan2t11、如图所示, 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2m 和 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 间的动
8、摩擦因数为 ,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现对 A 施加一水平拉力 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 F3mg 时, A 相对 B 滑动D无论 F 为何值, 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 g1212、.如图,质量均为 m 的两光滑小环 A 和 B 用轻绳连接,分别套在水平和竖直的固定直杆上。在绳上 O 点施一水平力 F 拉紧轻绳,设法使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随后使力 F 缓慢增大,则在此过程中 ( )A.OA 段绳中的张力始终大于 mg,且逐渐增大4B.杆对 A 环的作用力始终大于 2mg,且逐渐增大C.OB 段绳中的张力始终大于 mg,且逐渐增大D
9、.OB 段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二、实验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4 分)13将两根自然长度相同、劲度系数不同、粗细也不同的弹簧套在一 起,看作一根新弹簧,设原粗弹簧(记为 A)劲度系数为 k1,原细弹簧(记为 B)劲度系数为 k2、套成的新弹簧(记为 C)劲度系数为 k3。关于k1、k 2、k 3的大小关系,同学们做出了如下猜想:甲同学:和电阻并联相似,可能是 乙同学:可能是k3=丙同学:和电阻串联相似,可能是 k3 =k1+k2 (1)为了验证猜想,同学们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装置见图甲) 。(2)简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应填空。a将弹簧 A 悬挂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
10、 A 的自然长度 L0;b在弹簧 A 的下端挂上钩码,记下钩码的个数 n、每个钩码的质量m 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 g,并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 L1;c由 F= 计算弹簧的弹力,由 x=L1-L0计算弹簧的伸长量,由 K=F/X 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d改变 ,重复实验步骤 b、c,并求出弹簧 A 的劲度系数的平均值 k1;e仅将弹簧分别换为 B、C,重复上述操作步骤,求出弹簧 B、C 的劲度系数的平均值 k2、k 3。比较 k1,k 2、k 3并得出结论。(3)图乙是实验得到的图线,由此可以判断 同学的猜想正确。14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
11、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5(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 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 4 个计时点(图中未标出) ,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 a= m/s 2,计数点 3 的瞬时速度 v3= m/s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
12、板的长度 L; B木板的质量 m1; C滑块的质量 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 t(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 g) 三、计算题(15 题 8 分,16 题 8 分,17 题 9 分,共 25 分)15、(8 分)在寒冷的冬天,路面很容易结冰,在冰雪路面上汽车一定要低速行驶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车辆遇紧急情况刹车时,车轮会抱死而“打滑” 。如图所示,假设某汽车以 10m/s 的速度行驶至一个斜坡的顶端 A 时,突然发现坡底前方有一位行人正以2m/s 的速度做同向匀速运动,司机立即刹车,但因冰雪路面太滑,汽车仍沿斜坡滑行。已知斜
13、坡的高 AB3 m,长 AC5 m,司机刹车时行人距坡底 C 点的距离 CE6 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冰雪路面的动摩擦因数约为 0.5.(1)求汽车沿斜坡滑下的加速度大小。(2)试分析此种情况下,行人是否有危险。17 (8 分)如图所示,为一传送货物的传送带 abc,传送带的 ab 部分与水平面夹角=37,bc 部分与水平面夹角 =53,ab 部分长为4.7m,bc 部分长为 7.5m一个质量为 m=1kg 的物体 A(可视为质点)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 =0.8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以速率 =1m/s 匀速转动若把物体 A 轻放到 a 处,它将被传送带送到 c 处,此过程中物体 A
14、不会脱离传送带 (sin 37=0.6,sin 53=0.8,g=10m/s 2)求物体 A 从 a 处被传送到 c 处所用的时间18、 (9 分)如图所示,物体 A 的质量为 M1 kg,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车 B 的质量为 m0.5 kg、长为 L1 m某时刻 A 以 v04 m/s 向右的初速度滑上平板车 B 的上表面,在 A 滑上 B 的同时,给 B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忽略物体 A 的大小,已知 A 与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2.试求:如果要使 A 不至于从 B 上滑落,拉力 F 应满足6的条件四、选修 3-3(共 13 分)18、 (1)
15、 (5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墒增加原理说明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减少的方向进行B在绝热条件下压缩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C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不一定减少,但密度一定减小D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 0.E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2) (8 分)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内壁光滑的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上端有一抽气孔,管内下部被活塞封住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温度为 T1。现将活塞上方的气体缓慢抽出,当活塞上方的压强达到 p0时,活塞下方气体的体积为 V1,此时活塞上方玻璃管的容积为 2.6 V1,
16、活塞因重力而产生的压强为 0.5p0。继续将活塞上方抽成真空后密封,整个抽气过程中管内气体温度始终保持不变,然后将密封的气体缓慢加热。求:(1)活塞刚碰到玻璃管顶部时气体的温度 T2;(2)当气体温度达到 1.8T1时的压强 p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D D C D D A C C ABD CD BCD CD13.【答案】(2)mng;钩码的个数;(3) 丙14.(1)a= 0.496 m/s 2 v3= 0.264 m/s (2) CD (3)3(2+3)215.(1)汽车在斜坡上行驶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mgcos ma 1(1 分)由几何
17、关系得 sin ,cos 35 45联立以上各式解得汽车在斜坡上滑下时的加速度 a12 m/s 2(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 v v 2a 1xAC2C 2A解得汽车到达坡底 C 时的速度 vC m/s(1 分)120经历时间 t1 0.5 s(1 分)vC vAa17汽车在水平路面运动阶段,由 mgma 2得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a2g5 m/s2(1分)汽车的速度减至 vv 人 2 m/s 时发生的位移 x1 11.6 m(1 分)经历的时间 t2 1.8 s(1 分)vC v人a2人发生的位移 x2v 人 (t1t 2)4.6 m(1 分)因 x1x 27 m6 m,故行人有危险(1 分
18、)16.】解:物体 A 在传送带 ab 上相对滑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cosmgsin=am,解得:a=0.4m/s 2,(1 分)物体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运动时间为:t1= =2.5s,(1 分)位移: m=1.25ms ab,(1 分)1=221= 1220.4在 ab 部分做匀速运动的运动时间: = s=3.45s(1 分)2=1 4.71.251由于 mgsinmgcos,所以物块沿传送带 bc 部分匀加速运动到 c 点,物体 A 在传送带 bc 部分匀加速下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滑动的加速度为:a=gsinmgcos=3.2m/s 2,(1 分)设在 bc 部分运动的时间为 t3
19、,由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得:s bc=vt3+ at 32,(112分)即: ,解得:t 3=1.875s(1 分)7.5=3+1.623物体 A 从 a 处被传送到 c 处所用的时间为:t=t1+t2+t3=7.825s(1 分)17. 解:物体 A 滑上平板车 B 以后,做匀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MaA,解得:aA g 2 m/s 2(1 分)物体 A 不滑落的临界条件是 A 到达 B 的右端时, A、 B 具有共同的速度 v1,则: L,(1 分)v02 v122aA v122aB又 (1 分)v0 v1aA v1aB联立解得: v13 m/s, aB6 m/s 2(1 分)
20、8拉力为: F maB Mg 1 N(1 分)若 F1 N,则 A 滑到 B 的右端时,速度仍大于 B 的速度,于是将从 B 上滑落,所以 F 必须大于等于 1 N.(1 分)当 F 较大时,在 A 到达 B 的右端之前,就与 B 具有相同的速度,之后, A 必须相对 B 静止,才不会从 B 的左端滑落对 A、 B 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M)a, g a,解得: F3 N(2 分)若 F 大于 3 N, A 就会相对 B 向左滑下综合得出力 F 应满足的条件是 1 N F3 N.(1 分)18. (1) BCD (2)(1)从活塞上方的压强达到 p0到活塞上方抽成真空的过程为等温过程:1.5p0V10.5 p0V2 解得: V23 V1,(2 分)缓慢加热,当活塞刚碰到玻璃管顶部时为等压过程: (2 分)3V1T1 3.6V1T2T21.2 T1(1 分)(2)继续加热到 1.8T1时为等容过程: ,(2 分)0.5p01.2 T1 p1.8T1p0.75 p0(1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