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5066-2004 不锈钢压力锅.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01409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6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T 15066-2004 不锈钢压力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GB T 15066-2004 不锈钢压力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GB T 15066-2004 不锈钢压力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GB T 15066-2004 不锈钢压力锅.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GB T 15066-2004 不锈钢压力锅.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97.040.60一一Y 73翰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5066-2004代替GB 15066-1994不锈钢压力锅Stainless steel pressure cooker2004-11-30发布2005-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a -1GB 15066-2004JJ目 o,青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参照采用德国DIN 66065:1990(蒸汽平底压力锅要求及检测方法。本标准是对GB 15066-1994不锈钢压力锅的修订。本标准与GB 15066-1994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公称工作压力范围从原标准的5

2、0 kPa-100 kPa调整为50 kPa-120 kPa;引人“多层复底”术语和定义,取消了“双复底”术语和定义;参照DIN 66065:1990标准规定,增加了破坏压力的规定;参照DIN 66065:1990标准规定,增加了对压力锅手柄数量、结构、温升等的要求;参照DIN 66065:1990标准规定,增加了对复合底内凹量的具体规定及复合底牢固试验的具体要求;增加了“合盖安全性”合盖有效长度的定量要求;取消了压盖式压力锅对耐内压力的要求,由增加的耐热压要求代替;参照DIN 66065:1990标准,增加了泄压压力的要求;参照DIN 66065:1990标准规定,将密封圈改用耐酸性和耐油性

3、两个指标来考核;取消了“表面质量”指标的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日用五金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苏泊尔集团有限公司;参加起草单位:国家日用金属制品质量监督中心、浙江台州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沈阳双喜压力锅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天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海家能现代厨具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墩清、张田福、宋钦海、陈美荣、刘晓东、吕天喜、冯志辉。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5066-1994a GB 15066-2004不锈钢压力锅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压力锅(以下简称压力锅)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抽样、试验方法、标志

4、、标签、使用说明书及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公称工作压力为50 kPa-120 kPa,容积不大于18 L,用不锈钢钢板加工成型的家庭用压力锅。本标准不适用于用油进行压力煎炸的压力锅。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2000,egv ISO 780:1997)GB/T 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

5、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 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 3190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3280不锈钢冷轧钢板GB 4806. 1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标准GB/T 5009. 72铝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6543瓦楞纸箱GB/T 6544包装材料瓦楞纸板GB 9684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GB 11333铝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GB/T 11681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QB/T 3826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中性盐雾试验(NSS)法QB/T 3832-1999轻

6、工产品金属镀层腐蚀试验结果的评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单复底single layer bonding bottom在锅身的底部复合一层金属板的锅底。3.2多层复底multi layer bonding bottom在锅身的底部复合两层或两层以上金属板的锅底。3.3限压阀pressure control device限定压力锅在工作压力范围内排气,保证正常工作的装置。GB 15066-20043.4安全阀safety device限定压力锅在安全压力范围内排气,保证安全的装置。3.5泄压结构decompression device限定压力锅在泄压压力范围内自动排气,保证安

7、全的结构。3.6公称工作压力nominal working pressure限压阀设计压力。3.7T -作压力working pressure限压阀排气时表计压力值。3.8安全压力safety pressure安全阀排气时表计压力值。3.9耐热压maximum heating pressure在不发生明显永久性形变,保持密封性的条件下,压力锅所能承受的最大热内压力。3. 10耐内压力maximum allowable pressure在不发生明显永久性形变,保持密封性的条件下,压力锅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压力。3. 11泄压压力decompression pressure泄压结构排气时表计压力值。3

8、. 12破坏压力destructible pressure压力锅能承受的最大表计压力值。4产品分类4. 1品种产品按锅底分为:单复底(D)、多层复底(S)o产品按结构型式分为:旋合式(A)、落盖式(B)、压盖式(C)和其他结构(D),参见附录Ao4.2规格4.2. 1规格以锅口内径(落盖式、压盖式以锅身直壁内径)、容积和公称工作压力表示。4.2.2规格以锅口内径表示时,单位为厘米(cm)取整数,并优先采用偶数系列。4.2.3规格以容积表示时,单位为升(L),数值取至小数点后一位数。4.2.4规格以公称工作压力表示时,单位为千帕((kPa)取整数。4.3产品标记4.3. 1标记由产品品种、锅口内

9、径、锅身容积、公称工作压力(或公称工作压力范围)及标准编号表示。4.3.2标记示例:锅口内径26 cm,锅身容积10 L,,公称工作压力100 kPa的旋合式多层复底压力锅标记为:AS26-10. 0-100 GB 15066一2004锅口内径24 cm,锅身容积8. 3 L,公称工作压力50 kPa 100 kPa的压盖式单复底压力锅标记为: GB 15066-2004CD24-8. 3-50-100 GB 15066-20045要求5.1材料5.1.1锅身、锅盖应采用符合GB/T 3280中规定的1Crl8Ni9,OCrl8Ni9或采用性能不低于上述规定的其他不锈钢。5.1.2单复底金属采

10、用GB/T 3190中的工业纯铝板材或其他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板材。复合层(不含锅身材料)厚度不低于2.5 mm,5. 1.3多层复底金属板的里层应采用与单复底相同的材料,外层应采用有防护和装饰作用的金属板。复合层(不含锅身材料)厚度不低于2. 5 mm.5.2标志压力锅上永久性标志应齐全、端正、清晰、耐久。5.3压力锅与手接触部位压力锅与手接触部位应光滑无毛刺。54抛光压力锅抛光表面应光亮一致,表面粗糙度R。应不大于。.8 rmo5.5容积压力锅实际容积应不小于额定容积的95%,5.6组件压力锅组件应完整无缺,其中限压阀、安全阀和泄压结构均不能互换;限压阀应注明商标和公称工作压力值。5.7手柄5

11、.7. 1压力锅锅身应装配两个手柄,锅盖至少有一个手柄。5.7.2手柄结构应保证操作者使用时,手不应碰着手柄上的紧固螺钉。5.7.3手柄连接应牢固,按7.2.6.3试验后,不松动,不变形,手柄无裂纹等异常现象。5.7.4手柄温升:a)塑料手柄按7.2. 6.4试验,手柄的温升应在45 K以下;h)金属手柄按7.2.6.4试验,手柄的温升应在35 K以下。5.7.5手柄与压力锅相连的固定部分经7. 2. 6. 5试验后不松动,不变形。5.8合盖安全性5.8. 1压力锅在正常工作时上下手柄应重合,锅身与锅盖的锅牙扣合有效长度应大于85%.5.8.2锅身与锅盖的锅牙扣合有效长度不大于85时,锅内压力

12、不得超过5 kPa o5.9工作压力工作压力为0.9倍一1. 1倍公称工作压力。5. 10限压阀体压力锅工作时限压阀体不应自行脱落,限压阀体上应有防止烫手的部位。5. 11密封性锅内蒸汽压力在20 kPa至工作压力区间内,不应有滴水漏气现象。5. 12安全压力安全压力为1.4倍2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5. 13耐热压锅内蒸汽压力在2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时恒压1 min,卸压后,做密封性试验,仍符合5.11的要求。GB 15066-20045.14开盖安全性压力锅应有开盖安全装置,当锅内压力在5 kPa以上时,锅盖应不能打开。5.15防堵安全性压力锅应有防止限压阀排气孔堵塞的防堵安全装置,按7. 2

13、. 13试验,其表计压力值在10 min内不应超过最大公称工作压力的1.25倍。5.16耐内压力耐内压力不小于最大公称工作压力的3倍,按7.2.14的方法试验时,压力锅应不漏水;卸压后,做密封性试验,仍符合5.11的要求。5.17泄压压力5.17.1当锅内压力在大于2倍3. 5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范围内,且最大压力不超过350 kPa,泄压结构应自动排气,使锅内压力连续下降,应在60 s内释放到20 kPa以下。5. 17.2压盖式压力锅当锅内压力在大于安全压力至3.5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范围内,泄压结构应自动排气,锅内压力不能超过3. 5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5. 17.3泄压压力装置动作时相关部

14、件不能飞离锅体。5. 18复合底5. 18. 1压力锅在室温时底部不外凸,内凹量不超过底部直径的0.6,5. 18.2压力锅按7. 2. 16. 2,7. 2. 16. 3试验后,复合底牢固,不开裂,底部不外凸。5. 19破坏压力压力锅破坏压力不应低于500 kPa,按7. 2. 17试验后锅身和锅盖不允许出现相脱离现象。5.20钢制件非不锈钢材料的钢制件需经防腐处理,经7.2. 18试验后,耐腐蚀等级应大于等于4级。5.21塑料件耐煮性塑料件应有良好的耐煮性,按7. 2. 19试验后,应无裂纹、气泡、气孔和明显变色,无明显刺激性气味。5.22卫生要求5.22.1压力锅与食物接触部分卫生要求应

15、符合GB 9684,GB 11333的规定。5.22.2与锅内气体、食物接触的橡胶件和密封圈应符合GB 4806. 1的规定。5.23密封圈5.23. 1耐酸性密封圈按7.2. 21.1试验后,体积的膨胀变化不得大于25,或皱缩1%05.23.2耐油性密封圈按7.2.21.2试验后,被测样品的质量不应增加20以上。6抽样6. 1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6.2出厂检验按GB/T 2828规定,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按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计算。出厂检验的项目、不合格分类、检查水平及合格质量水平见表1,6.3型式检验按GB/T 2829规定,采用判别水平II的二次抽样方案,卫生要求检验采

16、用判别水平II的一次抽样方案,按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计算。6.3.1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b)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c)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GB 15066-2004d)正常生产时,每年不少于一次;e)产品停产六个月以上重新生产时;f)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9)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6.3.2型式检验的项目、不合格分类、判别水平、样本大小、不合格质量水平见表2。表1出厂检验项目及判别厂表2型式检验项目及判别一MNiil q*-)C/f a tfi lc(RQL)n,=n2=3 65IIn=3 5

17、0n, =n2=3 65GB 15066-2004表2(续)寸7JC (RQL)5. 35. 62,5.7.3,5.7.4,5.7.5 n,=n2 =3 805.2123.1,5.23.2 II5. 2 , 8. 15. 4n, = n2= 3 1005.205. 5FTN#.mrCo7试验方法7.1试验条件7.11试验设备包括:a) 0.4级0 MPa-0. 1 MPa压力表一只;b) 0. 4级0 MPa-0. 16 MPa压力表一只;c) 1. 6级0 MPa- 0. 6 MPa压力表一只;d) 1. 6级0 MPa-1 MPa压力表一只;e) SB200型试压泵或类似试压泵一套;f)

18、KL-20型管形测力计一把;g) 1. 5 kW,2 kW和2.5 kW偏差范围为士5的电炉具各一套;h)带排气阀门的压力表专用接头和其他接头若干;i)容积大于试样的水槽一只;J)防护罩一个;k)精度为1.5的热电偶温度计一只;1)恒温箱一台;m)感量为1/5 g的天平一只;n)精度为1/3 000 F. S,最小刻度值为5g的衡器一台;0)量程为30 Nm的扭力扳手一把;P)平台一块;q)精度为0. 02 mm的底部测厚仪一台;r)量程为100 mL(分度值1 mL)的量筒一支;s)游标卡尺、祛码、钳工工具、粗糙度样板、秒表、专用工具若干。注:试验用仪器设备不拘型号,能达到目的要求则可。7.

19、1.2试验在常温下进行。7.2试验项目7.2.1标志、使用说明书检验用目视检验,应符合5.2,8.1,8.3的要求。 GB 15066-20047.2.2压力锅与手接触部位用目视、手感检验,压力锅与手接触部位应光滑无毛刺。7.2.3抛光检验用粗糙度样板对照试样进行目测检验。7.2.4容积测定a)把空的锅身放在衡器上称质量为G, ;b)将锅身平放,向锅内注满水,称锅身带水的质量GZ ;c)按式(1)计算锅身容积V:V(G2一G, )/P(1)式中:G,锅身质量,单位为千克(kg) ;GZ锅身带水质量,单位为千克(kg);V容积,单位为升(L);P一水的密度,取1 kg/Lod)计算容积。7.2.

20、5组件检验用目视检验组件;然后把压力锅限压阀、安全阀和泄压结构相互之间进行互换检验。7.2.6手柄试验7.2.6.1目视检验压力锅手柄数量。7.2.6.2手柄结构试验手柄结构试验按图1方法进行,测试探头在任何方位接近手柄上的紧固螺钉时,指示灯不亮。单位为毫米C 1SR 20N31一一手柄;2一一紧固螺钉;3测试探头。图1手柄结构测试7.2.6.3手柄连接牢固性试验a)取试样的锅身;b)长短柄锅夹持在从锅身外壁至长柄末端长度的二分之一处,双短柄锅同时夹持在双柄从锅身外壁至短柄末端长度的二分之一处(中间带孔的双短柄夹持在末端),夹具夹持有效长度为30 mm,夹持中心与从锅身外壁至手柄末端长度的二分

21、之一处重合;使锅身离开工作台面一定高度;c)用相当于锅实际容积3倍水质量的祛码均匀置于锅内,保持10 min;d)取出祛码往锅内注满水,观察是否滴水;GB 15066-2004e)试验后手柄不松动,不变形,手柄无裂纹等异常现象。7.2.6.4手柄温升试验a)在锅内加人容积三分之二的水;b)将热电偶温度计的探头安装在塑料手柄下侧中央或金属手柄下侧中央处(副手柄测末端);。)合上锅盖将锅放在功率2 kW、直径略小于锅底的电炉具上加热;d)当锅内压力达到工作压力时,保压30 min;记录温度值,然后减去试验环境温度。7.2.6.5经7.2.7,7.2.8,7.2.10,7.2.11,7.2.12,7

22、.2.14试验后,目视、手感检验手柄与压力锅相连的固定部分。7.2.7合盖安全性试验(落盖式、压盖式除外)a)检验压力锅正常工作时上下手柄是否重合;b)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0.4级0 MPa-0. 1 MPa压力表安装在锅盖安全阀孔处,关闭专用接头上排气阀;c)在锅内加人容积50的自来水;d)合上锅盖使锅身与锅盖按正常锅盖牙长度的85扣合;e)将锅放到2 kW电炉具上加热;f)当限压阀排气管连续排气时,放上限压阀体;8)连续观察表计压力值120 s,观察压力锅有无升压,是否超过规定的范围。7.2.8工作压力试验a)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0.4级0 MPa-0. 16 MPa压力表安装在锅盖安全阀孔处

23、,关闭专用接头上排气阀;b)在锅内加人容积50的水;c)合上锅盖,将锅放在2 kW电炉具上加热;压盖式压力锅试验时C18,C20用6 N m力矩合盖,C22,C24用9Nm力矩合盖,C26,C28用12 Nm力矩合盖;d)当锅连续排气时,放上限压阀体,继续加热,观察表计压力值;e)从限压阀排气开始,持续30 s,取最大表计压力值;f)在试验过程中应符合5.10的要求。7.2.9密封性试验a)按7.2.8中a),b),c),d)进行;b)当表计压力值从20 kPa至限压阀排气,观察压力锅有无滴水漏气现象。7.2. 10安全压力试验a)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1.6级0 MPa-0. 6 MPa压力表安

24、装在锅盖限压阀孔处,打开专用接头上排气阀;b)将安全阀安装在锅盖安全阀孔处;c)按7.2.8中b),c)进行;d)当专用接头上排气阀连续排气20 s后,关闭专用接头上排气阀,继续加热并观察表计压力值从安全阀第一次排气开始至120 s后,停止加热,并取这段过程最大表计压力值;如表计压力值超过安全压力上限时,应终止试验。7.2.11耐热压试验a)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1.6级0 MPa-0. 6 MPa压力表安装在锅盖限压阀孔处,打开专用接头上排气阀,用专用堵头将锅盖安全阀安装孔堵死;b)按7.2.8中b),c)进行;c)当专用接头上排气阀连续排气20 s后关闭专用接头上排气阀,继续加热并观察表计压力

25、值;d)当表计压力值达到2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时,恒压1 min,停止加热,打开专用接头上排气阀 GB 15066-2004卸压;e)然后按7.2.9做密封性试验,观察压力锅有无滴水漏气现象。7.2.12开盖安全性试验(落盖式、压盖式除外)a)按7.2. 7中b)、c)进行;b)合上锅盖,使锅身和锅盖处于扣合到位状态;c)将锅放到1. 5 kW电炉具上加热;d)当限压阀排气管连续排气时,放上限压阀体;e)当锅内压力达到5 kPa以上时,将锅移开电炉置于专用防护罩内;f)固定下手柄,当锅内压力降至5 kPa时,用测力计在上手柄末端垂直于上手柄中线沿水平方向施加100 N拉力,观察是否开启。7.2.

26、 13防堵安全性试验a)向锅内加人锅身容积十六分之一的稻谷、十六分之一的绿豆和十六分之一的糯米,然后加水至锅身容积的五分之四;b)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4级0 MPa-0. 16 MPa压力表安装在锅盖安全阀孔处,关闭专用接头上排气阀,合好锅盖;c)将锅放在2.5 kW电炉具上加热,当排气管连续排气时,放上限压阀(多档公称工作压力时采用最大公称工作压力档),继续加热,从限压阀排气开始计时,5 min时提起一次限压阀体,时间为5 s;d)观察表计压力值,10 min内压力不得超过最大公称工作压力的1. 25倍。7.2. 14耐内压力试验(压盖式除外)a)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1.6级0 MPa-0.

27、 6 MPa压力表安装在锅盖限压阀孔处,打开专用接头上排气阀;b)用专用接头连接试压泵给水管与锅盖安全阀孔,用辅助用具使其他安全保险装置不能动作,但不能增加试样原来的强度;c)将锅内注满水合好锅盖;d)用试压泵加压,排出锅内空气,当专用接头上排气阀有水溢出时,关闭专用接头上排气阀,继续加压到5.16规定的压力时,保压30 s,观察测定其压力及性能;e)卸压后,按7.2.9做密封性试验,观察压力锅有无滴水漏气现象。7.2.15泄压压力试验a)按7. 2. 11中a),b),c)进行;b)试验时压力锅应置于防护罩内;c)泄压结构排气时,切断电源,读出泄压前的最大表计压力值;d)从泄压结构排气开始计

28、时,观察表计压力值,60 s内不得超过20 kPa;压盖式压力锅不能超过3.5倍最大公称工作压力;e)在试验过程中应符合5. 17. 3的要求;f)如表计压力值达到最大泄压压力时未排气,应终止试验。7.2. 16复合底试验7.2. 16. 1复合层厚度用底部测厚仪测量,测量点在外底部直径二分之一的圆周上,测均布四点,取平均值。7.2. 16.2在室温下,将试样放到平台上,目测和手感试样与平台接触情况。如不外凸,然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内凹深度,测试点在距离锅中心10 mm内;如底部有压印凹凸标记,测量标记边沿离锅中心最近的点。7.2. 16.3按7. 2.11中a),b),c),d)进行,重复10

29、次,冷却至室温,将试样放到平台上,目测和手感试GB 15066-2004样与平台接触情况。7.2.16.4把试样放人温度在260士10的恒温箱内恒温5 min,取出试样浸人室温的水中冷却,目视复合底部有无开裂现象,重复25次,冷却至室温,放到平台上,目测和手感试样与平台接触情况。7.2. 17破坏压力试验(压盖式除外)a)用压力表专用接头将l. 6级0 MPa-1 MPa压力表安装在锅盖限压阀孔处,打开专用接头上排气阀;b)用专用接头连接试压泵给水管与锅盖安全阀孔;用辅助用具使其他安全保险装置不能工作;c)锅内盛满水合好锅盖,使上下手柄完全处于重合状态;d)试压泵加压,排出锅内空气,当专用接头

30、上排气阀有水溢出时,关闭专用接头上排气阀,继续加压(水流量1 L/min-1.6 1丫min) ;e)当水从锅口处溢出时,读出表计压力值为破坏压力;f)若压力锅在试验中未达到500 kPa,出现了密封圈不密封的情况,则可改用由制造商提供的专用密封圈进行试验。7.2. 18钢制件试验a)按QB/T 3826规定的程序和试验条件进行6h试验;b)试验结束后,按QB/T 3832-1999中简易10级制定级法判别。7.2. 19塑料件耐煮性试验a)将试样用中性洗涤剂洗净;b)将试样放人装有常温水的锅中浸没,开着锅盖,放到2 kW电炉具上加热,水沸时开始计时,30 min后停止加热;c)取出试样后立即

31、放入常温水中,冷却后取出试样检验并观察其结果。7.2.20卫生要求试验a)产品按GB/T 5009. 72,GB/T 11681试验;b)橡胶件和密封圈按GB 4806. 1试验。7.2.21密封圈试验7.2.21. 1耐酸性试验a)全新密封圈取4 cm-5 cm,用量程为100 mL的量筒,测量试样的体积;b)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的乙酸与蒸馏水按3:1的体积比配制成混合液;C)然后将试样浸泡在混合液中沸煮72 h,试验过程中用相同浓度的混合液保持试液容量为200 m1_士20 mL;d)取出试样冷却后清洗擦干;e)再对试样的体积变化情况用量筒进行测量。7.2.21.2耐油性试验a)全新密封圈

32、取3 g-6 g;b)置于温度为100的食用大豆油(色拉油)中浸泡72 h;c)取出试样冷却后清洗擦干;d)然后对试样的质量增加情况进行测量。8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8. 1标志8甲1. 1压力锅主体上应有如下永久性的标志:a)商标;b)产品标记; GB 15066-2004c)制造年、月;d)企业名称(允许制造在手柄上)。8.1.2压力锅的密封圈上应有压力锅制造商的商标(或厂名)和规格。8.1.3包装标志8.1.3.1包装盒上应有如下标志:a)商标;b)品名及规格;c)产品标记;d)执行标准号;e)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f)企业名称、厂址、邮政编码。8.1.3.2包装箱上应有如下标志,贮运

33、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有关规定,收发货标志应符合GB/T 6388的有关规定。a)商标;b)品名及规格;c)产品标记;d)执行标准号及名称;e)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f)企业名称、厂址、邮政编码;g)出厂年、月;h)数量;i)净重、毛重、体积(长X宽X高);J)怕湿、向上、小心轻放标志。8.2标签合格证应包括如下内容:a)商标;b)合格证(字样);c)检验员(签名或代号);d)制造日期;e)制造厂名。8.3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应包括如下内容:a)使用前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b)应有声明家庭用压力锅的警示用语;c)使用前的准备工作;d)使用说明;e)应写明检查和清洗方法、安全使用和装配

34、注意事项;f)有儿童在旁边时,使用压力锅应密切注意;g)使用不当有可能造成伤害,应有警示标志或警示说明;h)要注明膨胀食物和容易堵塞食品的最大容积;i)影响安全性能的装置不得随意更改,遇安全装置无法正常工作或动作时,不能继续使用压力锅,应送到企业指定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J)本产品执行的标准号;GB 15066-2004k)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1)制造厂名称、厂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9包装、运输、贮存9.1包装9.1.1将锅身与锅盖用中性包装物包装后装入符合GB/T 6544规定的瓦楞纸板包装盒内;盒内附有使用说明书、合格证、装盒单。9.1.2将盒装产品按规定装人符合GB/T 65

35、43规定的纸箱内。9. 1.3包装箱用打包带紧固。9.2运输9.2. 1运输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抛掷、翻滚和踩踏。9.2.2运输途中应谨防受潮、挤压及雨淋。9.2.3严禁与腐蚀性物品同时装运。9.3贮存9.3. 1库房内应保持通风良好,相对湿度不大于8500,9.3.2产品存放离墙距离保持200 mm以上,离地距离保持在100 mm以上,不得与有腐蚀性物品同时存放。 GB 15066-2004附录A(资料性附录)压力锅的结构型式A. 1压力锅的结构型式按压力锅结构分为旋合式压力锅、落盖式压力锅、压盖式压力锅和其他结构压力锅。A. 1. 1旋合式压力锅旋合式压力锅在产品标记中用英文字母A表示,其结构型式及各部位名称见图A. 1.限压阀0 ilia图A. 1旋合式结构示意图A. 1. 2落盖式压力锅落盖式压力锅在产品标记中用英文字母B表示,其结构型式及各部位名称见图A. 2 ,压力调节装里片图A. 2落盖式结构示意图A. 1. 3压盖式压力锅压盖式压力锅在产品标记中用英文字母C表示,其结构型式及部位名称见图A. 3 ,压力调节装置曰图A. 3压盖式结构示意图GB 15066-2004A. 1. 4其他结构压力锅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其他结构压力锅在产品标记中用英文字母D表示,其结构应经全国日用五金标准化中心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家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