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1080818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23 课三顾茅庐一、选择题1.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与其对应最恰当的下联是( )A. 千古仰威仪 B. 功定属元勋C. 宁静而致远 D. 一对足千秋二、其他2. 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拜 谒( ) 纶巾( ) 末 胄( ) 愧 赧( ) 倾 tu( ) 存 x( ) 殆尽( ) 疏 ln( ) b( )贱 如雷 gun( )耳 顿开 mo( )塞3. 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1)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 。(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2)刘备 ,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

2、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 (3)达芬奇这个名字 500 多年来 ,最初是因为他是绘画大师,到 19 世纪是因为他是建筑师、科学家、发明家。(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4)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 ,热情地犒劳他们。(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4. 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 ,作者 ,名 ,号 , 人,该小说以 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5. 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3、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其中我们所熟知的表现他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 、华容道义释 、过五关 、水淹 、败走麦城。三、文言文阅读6.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窗外日 迟迟 迟迟: (2)未 审得入览否 审: 2(3)不胜 愧赧 愧赧: (4)此 诚不可与争锋 诚: (5)屏人 促席 促: (6)奸臣 窃命 窃命: (7)而不知 存恤 存恤: (8) 总揽英雄 总览: (9)惟将军图之 图: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4、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8. “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9. 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10. 青梅煮酒论英雄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

5、!”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

6、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3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

7、“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

8、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题目为编者所加)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段中加下划线词“韬晦之计”的含义。曹操派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去请刘备来的目的是什么?这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特征?第段开头交代“关、张不在”的目的是什么?当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有何反应?请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4答案和解析【答案】1. D2. y gun zhu nn 颓 恤 di 懒 鄙 贯 茅 3. (1)茅塞顿开(2)思贤若渴(3)如雷贯耳(4)箪食壶浆4.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本 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 三国矛盾斗争 5

9、. 【示例】过五关斩六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等。 6. 走单骑 曹操 斩六将 七军 6. (1)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2)明白,知道(3)因羞惭而脸红(4)确实(5)靠近(6)篡夺国家权力(7)爱惜,体恤(8)广为延揽(9)考虑7. (1)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高低。(2)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8.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9. 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

10、三足鼎立之势。 10. 指刘备特意隐藏自己的才能,不使之外露,以防曹操加害。 11. 是为了试探刘备,察看其是否有野心对自己构成威胁。表现了曹操老奸巨猾的性格特征。 12. 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设置悬念,让读者不禁猜想:曹操趁关、张不在派人来请刘备,不知是何居心。513. 刘备十分惊慌,手中的筷子不觉落于地下,但他随即假借畏雷来掩饰自己的失态。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满足对联的基本条件是:应景、基本对仗、注意诵读时要上口(也就是平仄)。一般来说数字、动词、名词应尽量在上下联中都能对上。结合题目中的上联“两表酬三顾”,可对出下联为“

11、一对足千秋”。故选 D。2. 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对常见的字音、字形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尤其对教材中的重点字词要加强辨别识记。本题中应注意“gun”“nn”的拼读以及“颓”“鄙”“茅”的书写。3.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意思写成语的能力。平时的学习应注意分类区别,解答本题要结合所给意思以及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来回答。结合识记可以看出“茅塞顿开”的意思是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所以(1)应填“茅塞顿开”。“思贤若渴”的意思是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所以(2)应填“思贤若渴”。“如雷贯耳”

12、意思是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所以(3)应填“如雷贯耳”。“箪食壶浆”意思是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所以(4)应填“箪食壶浆”。4.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以及名著知识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积累的关键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解答文学常识类试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结合识记可以看出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

13、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56. 本题考查学生积累名著中的成语故事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学生应对名著中的有关成语故事有所了解,然后结合题中要求作答即可。本题示例:过五关斩六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等。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地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通过阅读可知,表现

14、关羽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本题应注意“审”“诚”“图”的解释。7.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句子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把关键字词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翻译通顺、流畅,表意清晰。翻译时必

15、须注意如下重点字词:“已”“以”“诚”“险”“因”等。还要特别注意翻译省略句时一定要将成分补充完整。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和写作技巧的能力。句子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的位置,6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总领全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等。放在中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或铺垫作用;插叙,补充交代与文章内容有关的信息。通读全文,可以看出“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

16、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该题让学生在通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应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通读全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从以下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三足鼎立之势。1013.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对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文章语句中的词语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7、、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从而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出现理解偏差。通读全文,可以看出“韬晦之计”是指刘备特意隐藏自己的才能,不使之外露,以防曹操加害。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归纳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分析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分析其形象特点;第三,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第四,结合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侧面交代或评价等分析。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一要看人物在作品中做了哪些事情、说了哪些话;

18、二要看作者是如何对其外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刻画的。答题时,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来进行分析。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曹操派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去请刘备来的目的是为了试探刘备,察看其是否有野心对自己构成威胁。表现了曹操老奸巨猾的性格特征。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情节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情节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情节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在分析时,一定要看该情节在文中的具体位置,通过联系上下文来分析理解其作用。通读全文可以看出第段开头交代“关、张不在”的目的是渲

19、染了紧张的气氛,设置悬念,让读者不禁猜想:曹操趁关、张不在派人来请刘备,不知是何居心。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归纳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分析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分析其形象特点;第三,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第四,结合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侧面交代或评价等分析。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一要看人物在作品中做了哪些事情、说了哪些话;二要看作者是如何对其外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刻画的。答题时,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来进行分析。通读全文,可以看出当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十分惊慌,手中的筷子不觉落于地下,但他随7即假借畏雷来掩饰自己的失态。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性格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