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届高考生物难点大串讲专题07生态学综合测试(含解析)(必修3).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1081501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9届高考生物难点大串讲专题07生态学综合测试(含解析)(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备战2019届高考生物难点大串讲专题07生态学综合测试(含解析)(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备战2019届高考生物难点大串讲专题07生态学综合测试(含解析)(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备战2019届高考生物难点大串讲专题07生态学综合测试(含解析)(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备战2019届高考生物难点大串讲专题07生态学综合测试(含解析)(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07 生态学综合测试“J”;出生率;迁出率;次生演替;抵抗力;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量流动。1. 种群的特征-1.15.182. 种群的数量变化-2.3.4.163. 群落的结构特征-54. 群落的演替-65. 生态系统的结构-7.176. 生态系统中的功能-8.9.19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08.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2.13.14.19【实践时刻】-学以致用,查漏补缺【点滴解析】-逐个突击,步步为营【记忆导图】-知识框架,唤醒记忆21、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 表示种群密

2、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b 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C.若种群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答案】B 2.(2018 全国卷,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密度 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33.如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 3

3、 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 60 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 80 只、标志的 30 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 K 值是( )A.110 只 B.220 只 C.330 只 D.440 只 【答案】D 【解析】从图中曲线可知,第三年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 K/2;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 N:60=(80+30):30,N=220 只,即 K/2=220 只,所以 K 值为 440 只.4.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改善

4、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使 K 值提高B AB 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上升,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 在 B 到 C 的变化过程中,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 曲线 Y 的增长率一直低于曲线 X 的增长率【答案】B 【解析】A、同一种生物的 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 值会上升,A 正确;B、AB 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上升,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增长率在下降,B错误;C、在 B 到 C 的变化过程中,种群数量增加,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C 正确;D、曲线 Y 的增长率下降,而曲线 X的增长率不变,而曲线 Y 的增长率一直低于曲线 X 的增长率,D 正确。5影响水生群

5、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4【答案】D6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与阶段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答案】D7.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

6、耗的环节D.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C 【解析】58.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 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 【解析】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物质循环的特点,故 A 选项错 误;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主要是太阳能,也可以是化学能,故 B 选项错误;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下一个营养级生物利用,故 C 选项错误;D、碳

7、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 CO2的形式进行的,故 D 选项正确9某同学绘制了右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W1=D1+D2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 2/W1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 2+B2+C2) D.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A 1+B1+C1+A2+B2+C2+D2)【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W1 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1 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6W1=A1+B1+C1+D1;D1=A2+B2+C2+D2;由于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0%20%,所以 W1D1+D2。所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

8、+C2+D2)。10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随着生物多样性 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 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D 【解析】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 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 正确;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 正确;生物多样性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不变,D 错误。11.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

9、符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B12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 “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D 7【解析】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渐显

10、现” ,说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 合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更为复杂,B 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种多样,C 合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不合理。13.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

11、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B 14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 CO2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D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答案】B 【解析】A、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它们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进入无机环境,A 正确; B、生活中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等途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 ,减少生物群落排放到大气中的 量,B 错误; C、碳在生物体内(生物群落

12、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C 正确; D、目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大气中 含量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缓解温室效应,D 正确. 815科学方法对于生物学研究十分重要,下列生物学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统计B.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其生存C.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在生长茂盛和稀疏的地方分别取样D. 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抽样检测【答案】C 16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 S 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3、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解析】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需要让该种家畜种群数量保持在 K/2 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没有达到 K/2,丁超过 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降低到 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故选 D。17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

14、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 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 A9C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 A 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答案】D18.图 1 和图 2 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 1 中曲线 a 代表死亡率,曲线 b 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 1 的 E 点C.图 2 中在 F 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 2 中 G 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答案】D 【解析】A、分析题图 1 可知,a 是出生率,b 是死亡率,A 错误;B、E 点净补充量为 0,此时种群数量最

15、大,不是海洋鱼类捕捞应保持的最适宜数量,海洋鱼类捕捞应保持的最适宜数量应该是补充量最大的点,B 错误;C、分析图 2 可知,F 点害虫的增长速率最大,应该在小于 F 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C 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G 点净补充量为 0,该点是代表环境容纳量,即 K 值,D 正确1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10D.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答案】C 20.下表

16、为科研人员对一荒地进行的食物链水平上的能量流动分析单位:J/公顷年,GP 表示总同化量,NP 表示净同化量,R 表示呼吸量 ,(GPNPR),对此表所作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食物链每个环节的 NP 仅有很少一部分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B该表显示出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C表中数据显示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答案】C 【解析】A、 图中每个营养级净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所以食物链每个环节的 NP 仅有很少一部分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A 正确;B、表中数据显示植物田鼠鼬的总同化量

17、GP 越来越少,体现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B 正确;C、由图中食物链环节级(田鼠)的 NP+R 之和远远大于 GP,因而可判断该生态系统有迁入,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C 错误;D、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多浪费的能量越多,所以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D 正确2、非选择题(共 40 分)111. 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 ag 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1)图甲中,m1、m2 表示的能量形式分

18、别为_、_,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主要原因是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具有_的特点(2)图乙中,若 A 表示图 1 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 B 表示_ _,C 表示_若图甲中营养级 I 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y,则该系统营养级 I、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3)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 E 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实现的(4)若图甲中营养级、各只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若甲能量的 1/4 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 8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_kJ(5)与稻田生态系

19、统比较,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高、低或相同),原因是该生态系统_【答案】(1)太阳能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有机物 逐级递减(2)II 所同化固定的能量 II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y100%(3)分解者的分解(或呼吸)作用(4)100(5)高 营养结构复杂【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m1 表示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光能,m2 是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各营养级散失的能量热能;在生态系统的 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含碳有机物;能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2(4)设

20、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 x,则 1/4x20%+(1-1/4)x20%20%=8,解得 x=100kg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的稳定性就越强,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比稻田生态系统复杂2.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填“偏高” “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3 海洋会受到

21、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答案】(1),b 偏高,(2)垂直 (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自我调 节能力。【解析】由种群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可知:大黄鱼种群以 S 型曲线增长,且 b 点对应于种群的 K/2,(1)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b 点。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种群个体数=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乘以第二次重捕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2)海洋鱼类由于食物不同,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 结构,新建码头的住装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

22、出现硅藻,澎湖牡蛎等,该过程为群落的演替,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污染超过自我调节能力, 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很难再恢复到13原来的状态.3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_,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

23、作用有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自我调节的能力 (3)青蛙 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如图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 3 种鱼,丁为 1 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如图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 。请回答下 列问题:(1)图 1 所 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2)图 1 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丁

24、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3)根据图 1 分析,除了图 2 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4)结合图 2 分析,图 1 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在“大于” 、“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14(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 (1)水草甲丁 (2)丙和丁 捕食和竞争 (3)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4)大于 (5)丁 (6)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5)根据题意分析,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该农药的含量越高,即丁的农药含量最高。(6)由于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污染物排放容易导致水质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