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明文考点探究,说明对象及特征(12年3考)(1)找出说明对象(2012)看题目。不少说明文标题直接指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看段首、段尾。许多文章在段首或段尾点出说明对象。如大自然的语言最后一段,“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即体现了说明对象。抓中心句或总结句。一些文章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如大自然的语言中最后一段是文章的中心句。归纳总结。若以上方法都不行,可逐段分析,归纳总结,确定说明对象。,方法指导,(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2016B、2014A)从标题入手。分析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这些成分往往就是对说明
2、对象特征的概括。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即是特征。找中心句或关键句。这些句子往往能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特征。概括归纳段意,确定说明对象特点。从说明方法入手。分析说明方法,借助说明方法把握事物特点,任何一种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的特点服务的。从事物的“定义”入手。这个定义即是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1.(原创)阅读全文,说说中国的岁时饮食文化有什么特征? (4分) 【答案】【变式设问】阅读全文,说说岁时饮食文化有什么讲究? 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岁时饮食文化,请结合文章加以说明。,食物种类多。每个节日有特定的饮食。南北方有所不同。食物背后都蕴含了特定的寓意和祝福。,说明顺序(12年4考)(1)判断题干问
3、的是某段还是全文。通常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2)判断说明顺序。看内容辨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效等,一般是逻辑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是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形状、构造,一般是空间顺序 。语言标志词语辨识。时间顺序多用“古代、现代、21世纪”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空间顺序多为“上下、远近等”表示方位的词,逻辑顺序多如“因为、其次”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词。,方法指导,16B,17A、16A,07,小技巧:可采用排除法判断。根据文中最明显的标志特征判断,如根据方位词或时间词判断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排除之后,剩下的就是逻辑顺序。根据说明对象辨别。说明事物的内部
4、联系及认识事物的规律,多为逻辑顺序;说明人物生平、科学观察记录、事物的历史发展,多为时间顺序;说明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风景区等的结构或布局,多为空间顺序。注意:一般事物说明文多为时间、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答题时,除答出大类的顺序类型,也要把大类中的小类说明顺序写清楚,如采用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等。答题规范: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2.第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4分) 【答案】【变式设问】第段说明“节日饮食风俗”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
5、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文章第段按照一年中节日的顺序依次介绍节日饮食风俗,具体说说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 文章段能否调换顺序?请简要分析。,时间顺序。先介绍春节和元宵节的食俗,接着介绍夏天端午节、秋天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食俗,最后介绍冬天除夕的食俗。(或:按照春夏秋冬来介绍节日的食俗,同一个季节又按过节的先后来介绍),说明方法及作用 (12年11考)(1)锁定题干要求的句子或段落,根据标志性语言(词语)判断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具体判断方法详见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说明方法及作用”。(2)结合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如下:举例子 :具体、形象列数字(据) :科学、
6、准确、具体作比较 :突出、强调打比方 :生动形象,方法指导,12年5考,15B、14B、07,12年5考,14B、08,引用 :科学、可信、增强趣味作诠释:通俗、解释下定义(判断句):科学、准确、简明分类别:条理清晰摹状貌:形象、具体地答题规范:判断说明方法+说明方法作用关键词+说明了在文中的作用(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成因、变化、发展等)。,17A,3.第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变式设问】第段画线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第段画线句除举例子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文章第段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
7、分析其作用。,再现了古人除夕吃年夜饭的情景;为“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作佐证;使文章语言典雅。,赏析说明文语言(12年10考) 考向1:词语的表达效果(11年9考)(1)解释词语意思,定性。(2)结合文章分析说明了什么。注意效果词的运用,副词多从准确性(具体准确)分析;运用修辞多从生动性(形象生动)分析。答题规范:解释词语(有时需解释修辞)+带词解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去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方法指导,4.(1)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 【答案】 正月十五元宵
8、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 【答案】 【变式设问】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下列句子为什么用“万万”一词?, , ,准确地说明了“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的说法,没有得到证实。,“万万”表程度,强调了在元宵节吃汤圆的重要性。,考向2:加点词能否删去(2008)(1)表态。一般是不能删去。(2)解词。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3)比较。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
9、句子进行分析。(4)结论。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答题规范:表态(不能)+解释词语+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方法指导,(2)(原创)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分)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 【答案】【变式设问】第段中加点的词语“比较”能否删去?为什么? 第段中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非常”?请说明理由。, ,不能。“比较”表示相对而言,若删去就变成了“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重大的节日”,与事实不符(显得太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内容理解与概括 (12年21考) 考向1:内容概括(12年10考
10、)(1)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并做好标记。(2)把握文章内容,整理有用信息,剔除无用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具体可用以下方法:摘抄缩写法。对有关内容、段落摘取关键词进行缩写,使表达内容言简意赅。涉及表格的题,摘录的内容需要符合表格要求。合并段意法。将不同段意合并,整理为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提取中心法。在文(段)首或文(段)尾,提取中心句或中心段,一般为概括性的句子。,方法指导,(3)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加工整合。注意:答题时牢记三种意识:文体意识以文解文。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地理解。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面,简洁回答。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首括句、结尾
11、句或提问式的语句,抓住解释概念、下定义的句子。,5.(1)根据第段内容,查找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填表。(4分)【答案】 【变式设问】不同的节日饮食风俗寄托的希望和情怀也不同,请分别概括。 阅读文章,简要概括南北方节日饮食风俗的不同之处。,祝福吃到钱物的人今年有格外好的运气。(如只答到“祝福人有好运气”得1分)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考向2:文意理解(含选择题) (12年11考)(1)审题:看清是“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的一项”。(2)了解: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说明内容、各段之间的联系等。(3)标记:在原文中找与选项对应的句、段(一般是句),并且给这些重要句子和关键词做上记号。 (
12、4)比较:比较原文句、段文意与选项表述是否一致。(5)判断:根据比对结果最终确定答案,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注意:比较异同时,要特别注意,看似相同的说法可能相去甚远,貌似无关的说法可能本质相同。非选择题参考前两个步骤即可。,方法指导,(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吃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避邪祈福之意。 B.从元日至元宵之间的这段日子被称为春节。 C.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D.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传坐酒”。【变式设问】阅读第段,简要说明什么是“传坐酒”? 四季中以春天的节日最多,阅读全文
13、,请说明原因。,【解析】B项农历大年初一是春节;C项“重阳”是秋天的节日;D项喝“传坐酒”是元日以后。,A,拓展延伸(12年5考) 考向1:拟写类(2017B、2007)(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如按照什么形式补写,补写几条。(2)分析。分析示例在语言(句子长短、字数)、结构(由几句构成)、内容(从什么方面写,如功能)等方面的特点。(3)按照示例特点,组织语言拟写。,方法指导,6.(1)(原创)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彩。请仿照例句,从传统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不限句式)(4分) 示例: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答案】【变式设问】很多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风俗,请用“
14、三字经”的形式在横线上补填两项。 年初一,互拜年,喝年酒。 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 , 。, , 。,示例:清明扫墓祭先祖,缅怀先辈恩德激励后人;中秋赏明月吃月饼,祝福家人平安团圆幸福。,考向2:拟写类观点类(认识)(2014B、2012、2011)(一)谈看法(1)审题干,弄清是结合实际生活还是文章内容谈看法。(2)明确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并从生活实际或原文中找出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二)谈启示这类考题通常要求考生对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事理或科学家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观点。答题时要注意深入挖掘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再联系自身实际生活、时代特征作答。答题规范:表明观点或看法论据(联系生活实际或原文分析)总结观点或看法。,方法指导,(2)(原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传统节日逐渐被人们淡忘,节日背后的礼俗也慢慢消亡。请你就如何振兴传统节日,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变式设问】古人过节的习俗给你哪些启示? 结合你的一次过节经历,举例说说你是如何庆祝节日的?,政府应该加强传统节日习俗的宣传力度和普及程度,增强公民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学校也应该多开展与传统文化节日相关的活动,让更多学生了解、亲近传统节日,自觉树立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