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3讲中国区域差异与浙江乡土地理课件.pptx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088901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2.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3讲中国区域差异与浙江乡土地理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3讲中国区域差异与浙江乡土地理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3讲中国区域差异与浙江乡土地理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3讲中国区域差异与浙江乡土地理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3讲中国区域差异与浙江乡土地理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3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浙江乡土地理,考点突破,考点一 区域差异,考点二 浙江乡土地理,考点一 区域差异,1.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 环境特点,续表,2.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续表,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级行政区。实施西部大开发 的重要意义有: (1)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 潜在 优势转变为 现实优势。 (2)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 共同富裕。 (3)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4)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 可持续 发展战略。,4.秦岭淮河一线的

2、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除了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 界线外,其地理意义还表现为: (1)1月 0 等温线; (2)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4)湿润区与 半湿润 区的分界线; (5)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5.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续表,1.我国三大自然区环境的差异 学习本节内容要迁移初中有关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以及高 中自然环境部分的有关知识和原理来分析,既要分析三大自然区各要素 差异性的形成原因,又要分析各自然区具体特征的成因。,(1)东部季风区,(2)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3)青藏高寒区,2.我国四大地区的优势条件与发

3、展方向的差异,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详细地理特征比较,续表,1.(2018浙江11月选考,3,2分)体现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的是 ( ) A.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高 B.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最大 C.中部地区城市分布密度最大 D.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差异知识。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最发达,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城市分布密度最大、工业化水平最高;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不是最大的。,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2.(2017北京文综,3,4分)据图可知, ( )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4、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5N以北地区降水稀少,A项错误;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B项正确;35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C项错误;35N以南地区伏旱严重,D项错误。,3.(2017北京文综,4,4分)该区域 (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地理。读图可知,该区域35N以南地区伏旱严 重,说明包含长江中下游地区,包含部分第三级阶梯,A项正确;该区域大 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丰富,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B项错误;该区域大部分 为季风区,东部降水受夏季风影响大,C项

5、错误;根据我国人口分布规律, 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D项错误。,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下面两题。,4.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 ) A.地华北平原 B.地云贵高原 C.地塔里木盆地 D.地海南省,解析 四地位于我国东部,可排除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从年降水量 可判断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从积温值看属于暖温带,则地可 能位于华北平原;积温值显示地位于热带,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且由 于地势高而年平均气温较低,则B错误;依此也可判断D错误。,5.表中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 ) A.热量不足;春小麦 B.水源短缺;棉花 C.光照不足;水稻 D.降水少;甜菜,解析

6、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棉花,但水资源缺乏, 故B正确。春小麦、甜菜在我国东部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考点二 浙江乡土地理,一、地理位置、陆域和行政区划,1.地理位置:浙江省位于中国 东南 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大致介 于北纬2731和东经118123之间,东濒东海,南邻福建,西与江 西、安徽相连,北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以及江苏相邻,背依内陆广阔 的腹地。,2.陆域面积和海港:浙江省陆地面积10.55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1 670平方千米,有大小岛屿3 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其中 舟山 群岛是全国最大的群岛。海域面积2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6 486千米。港湾众多,共有

7、大小天然港口60余处,浙江有可建港海岸线240千米,已形成以宁波、温州、舟山、乍浦和海门5大港为主的港口群。,3.行政区划:截至2016年,浙江现设杭州、宁波两个副省级城市,温州、 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9个地级市,36个 市辖区、19个县级市、34个县(其中一个自治县),655个镇、274个乡、 499个街道。省会为杭州, 宁波 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二、浙江省自然地理 1.地形: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 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 说。地势由 西南 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

8、、浙西丘陵、 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 个地形区。,2.气候:浙江地处 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无霜期89个月,年平均气温约17,年平均降水量在1 1002 000毫米之 间,以春雨、梅雨、台风雨为主,7、8月间有伏旱天气。,3.河流:浙江省内有 钱塘 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 江、鳌江、曹娥江八大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 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三、浙江省人文地理 1.自然资源:全省已发现一百多种矿产,其中以 非金属 矿产为主。 浙江非金属矿产种类较多,有“十块石头三把土”之称。在探明储量的 矿产中

9、,石煤、明矾石、叶蜡石、伊利石居全国第一位,萤石居全国第 二位,硅藻土居全国第三位,名列全国前十位的还有硅灰石、珍珠岩、 花岗岩、沸石等。金属矿产中,银、锌、钒、镉的储量居全国前十位。,2.经济地理:浙北平原是全国著名的 鱼米 之乡、丝绸之府,重要的 黄麻、桑蚕产区。浙江是绿茶、毛竹的主要产地,龙井茶驰名中外。盛 产大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海鱼及四大家鱼。浙北平原地区铁路、 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发达。浙南山区公路是重要交通线。沿海水 运发达。宁波、温州为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深水海港北仑港是世界 级海港之一。浙江省的工业以 轻工业 为主,其中轻纺织工业尤为 发达。,3.旅游地理:浙江旅游资源丰

10、富,是全国重点旅游地区,境内山岳、江 湖、海岛、溶洞、名刹、温泉、古迹,景观各异。“上有天堂,下有苏 杭”, 杭州 在古代就有“东南第一州”之称。全省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有杭州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普陀山、雁 荡山、天台山、楠溪江、嵊泗列岛等,还有数十个省级风景区、省级自 然保护区及国家级森林保护区等,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有杭州、 绍兴、宁波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二百多处。,一、浙江省的自然地理概况,二、浙江省的人文地理概况,续表,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解决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11、。经过近几年努力,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完成下面两题。,1.(2017浙江11月选考,22,2分)下列有关浙江省水资源、水环境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沿海地区治污水压力较小 B.平原地区排涝压力较大 C.丘陵山区的防洪压力较小 D.沿海岛屿供水压力较小,解析 本题考查浙江水资源、水环境的特征。浙江省水资源的时 空分布不仅与降雨量有关,还与区域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地表径流 (河流长度和陆地面积)等有关。浙江沿海多位于河流下游,经济发达,水 污染较为严重;浙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且季节变化大, 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排涝压力大;丘陵山区多暴雨,易引发山洪, 防洪压力大;海岛陆

12、地面积小,河川等地表径流少,供水压力巨大。故正 确答案为B。,2.(2017浙江11月选考,23,2分)有助于治理污水的措施主要有 ( ) 发展“种养加”农业循环经济 促进分散的工业企业集聚发展 鼓励工商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 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循环经济和产业集聚对污水治理的影响。循环经 济的特点是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可以降低污水排放;产 业集聚利于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居民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是水污染的 主要来源。故正确答案为A。,3.(2017浙江11月选考,8,2分)浙江某山区农民,利用“互联网+农产品” 模式,促进了农业生产。下列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最明显的是 ( ) A.科学技术、市场需求 B.市场需求、自然条件 C.自然条件、国家政策 D.国家政策、科学技术,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互联网+农产品”模式, 是一种商品化的农业生产和销售活动,产品的产量、品质和销售范围均 较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大幅度提高,必须高度依赖科技和市场。题干并未 强调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自然条件的变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