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讲 区域联系,考点突破,考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考点二 产业转移,考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对口帮扶;西部地区 招商 引资; 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 (1)南水北调:南水北调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黄 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形成“ 四横三纵 ”的总体格局。,读图要求: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调水线路各自的起讫点,途经省(区、市),穿越的地形区、主要河流流域;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的比较:,(2)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工程是以新
2、疆塔里木气田为主气源,以我国东部沿海及中部地 区为主要消费市场,以 管道 为运输方式的天然气供气系统。,读图要求:了解西气东输主体工程的起讫点,途经省(区、市),穿越的地 形区、主要河流流域;理解该工程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不同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及其意义:,(3)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是指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 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 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读图要求:了解西电东送工程的三条输电线路各自的起讫点;理解该工 程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不同意义。 西电东送工程三条线路比较:,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 (1)自然原因 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自然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经济原因 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 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2.我国主要的跨区域调配工程 (1)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及其影响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a.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矿物能源 中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很低;长期以来 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c.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我国
4、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四大气区:新疆、 青海、川渝、陕甘宁。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西部地区 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西气东输的影响,(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及其影响,(3)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比较,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 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下图 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20世纪60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 B.咸海
5、水域渔业发展过快 C.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 D.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解析 20世纪60年代以后,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发展灌溉农业, 而过量引河水灌溉,使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则咸海面积迅速缩小。,2.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 ) 地形崎岖,施工困难 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 投资巨大,工期长 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 A. B. C. D.,解析 图示工程自俄罗斯起,经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工程协调难 度大;同时线路长而投资大、工期长。,3.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 ( ) 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 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 C.沿线地区粮
6、食产量明显提高 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解析 引水工程可以补给沿途水量,使沿线地区农业得以更好发展, 则C正确。但对生长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工程不经过西西伯利亚,不会 影响其生物多样性,工程使得中亚地区水资源量增加,可能会使其年降 水量有所增长。,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下图是20002014年我 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4.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 ( ) A.长江三角洲 B.重庆、四川 C.珠江三角洲 D.新疆、陕西,解析 图示20002003年天然气消
7、费重心向西北大幅移动,说明西 北地区增长快,则D正确。,5.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 ( ) A.20022005年 B.20052008年 C.20082011年 D.20112014年,解析 西气东输工程使东南部天然气消费增加,受其影响,天然气消 费重心应向东南移动;图示20052008年,消费重心向东南移动幅度最 大,故B正确。其他时段重心移动距离小,或移动方向与西气东输方向不 一致。,考点二 产业转移,1.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 商品贸易 与区际 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 我国近
8、10年来的产业转移具有以下特点。,(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 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的动力就是寻求廉价 资源和低成本。这种转移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 劳动密集 型企业、高污染和高耗能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丰富廉价的 劳动力 、众 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大量台湾企业向大陆转移。台 商大举投资办厂,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 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发
9、达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堵、资本 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 生产成本 上升,经济 效益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地区往往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 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以逐渐缩小地区差别,达到区内平衡。如广 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的“ 二次 转移”,导致边远地区的产 业集群效应。,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产业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在此 过程中由劳动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 产业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 集型产业转变,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逐渐减小。与此同时,发达 地区往往向 欠发达 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
10、欠发达地 区的环境污染加重。,1.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1时,表示产 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 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 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 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
11、 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20012013年,“粤东西北” ( ) 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 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 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 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解析 由材料可知20012013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产业结构 超前系数越来越接近1,说明滞后发展趋势减缓,A正确;第二产业产业结 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再后来又小于1,说明超前发展趋势不稳 定,B错误;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超前发展趋势 较平稳,C错误;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并不相同,D错误。,解析 从表中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可看出,“粤东西北”只有 劳动密集型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大于1,说明其制造业主要发展方向是劳 动密集型行业,D正确。,2.20012013年,“粤东西北”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 ) A.技术密集型行业 B.资源密集型行业 C.资金密集型行业 D.劳动密集型行业,3.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可能是 ( ) 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 C.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 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解析 由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 超前系数表中可看出,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