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2-,-3-,-4-,-5-,-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3)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到客观
2、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2.全面把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
3、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3.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方法论 (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2)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疑点微拨 1.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试判断 ) 点拨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实
4、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可以称为实践。 2.单个人的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试判断 ) 点拨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可以采取集体行动,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1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3.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唯一的,即实践。(试判断 ) 点拨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无论是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认识,还是通过前人或他人获得的认识,都来自实践。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
5、4.实践和科学理论都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试判断 ) 点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科学理论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成为检验的标准,否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1.关于区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1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人们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 (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
6、地反映了它。 (3)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可以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一般来说,人们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是错误的。,-1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真理与认识过程 1.真理的概念、基本属性、特点 (1)真理的概念: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
7、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的特点: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2.真理的方法论 (1)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真理,不唯上,不唯书,“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丰富和发展真理,坚持真理,反对谬误。,-1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3.认识过程的特点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
8、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因为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1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
9、,深化拓展,(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表明认识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者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认识过程的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1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疑点微拨 1.真理的具体性和真理的条件性是一回事。(试判断 ) 点拨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而真理的条件性是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来说的,强调横向的变化。 2.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试判断 ) 点拨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是无限的。但从每个具体认识、人的现
10、实认知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1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1.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2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扫描,深化拓展,2.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真理和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就是真理,而不是谬误,二者的界限不容混淆,更不存在包含关系。 (2)相互联系: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相互转化,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21-,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
1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典例引导】(2014课标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22-,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
12、计638万字,插图2 353幅。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23-,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试题剖析,-24-,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25-,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26-,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题组真练】 1.(2018北京)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
13、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解析,-27-,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2.(2018海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2017年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
14、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开展研学旅行的认识论依据是( )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 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直接经验是验证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 A. B. C. D.,答案,解析,-28-,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3.(2017课标全国)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
15、问题 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 B. C. D.,答案,解析,-29-,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4.(2017课标全国)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B. C.
16、 D.,答案,解析,-30-,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5.(2017北京)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答案,解析,-31-,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6.(2017江苏)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
17、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解析,-32-,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7.(2016课标全国)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初步建成智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六大应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部署完成了78 275台套北斗终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这表明( )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不断发展的社会需
18、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A. B. C. D.,答案,解析,-33-,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8.(2018课标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
19、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 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34-,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
20、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35-,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36-,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解析:本题以我国杂交水稻研究推广为背景,综合考查对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知识范围要求是认识论中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设问指向是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能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结
21、合材料确定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是实践决定认识,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而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正是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技术,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37-,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真理 【典例引导】(2018海南)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上述论断说明的认识论道理有( ) 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
22、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 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A. B. C. D.,D,-38-,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试题剖析,-39-,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题组真练】 1.(2016课标全国)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 B.
23、C. D.,答案,解析,-40-,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2.(2016课标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41-,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
24、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42-,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43-,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答案:人们在实践中
25、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 解析:本题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背景,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限定了答题的范围是“追求真理的知识”,结合材料可根据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等知识来组织答案。,-44-,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认识的过程 【典
26、例引导】(2018课标全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 B. C. D.,A,-45-,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试题剖析,-46-,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题组真练】 1.(2014课标全国
27、)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 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 B. C. D.,答案,解析,-47-,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2.(2018江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
28、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 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 B. C. D.,答案,解析,-48-,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3.(2018江苏)2017 年11 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 因为22 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 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
29、不会被推翻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答案,解析,-49-,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4.(2017课标全国)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 B. C. D.,答案,解析,-50-,题组一,题组二,题组三,5.(2017天津)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的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表明( ) 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A. B. C. D.,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