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1091507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9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标)2019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标)2019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标)2019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标)2019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8九江模拟)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下面三题。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A河流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C河谷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答案:C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水文 D生物答案:A3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型 B带状C网状 D棋盘状解析: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位于河流沿岸,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答案:B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及 MN 之间拟建公路甲、乙线路方案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24与方

2、案甲相比,方案乙( )AMN 之间的相对高差更少BMN 之间的坡度更缓CMN 之间穿越的等高线更少DMN 之间的距离更短解析:甲、乙两方案中,MN 之间的相对高差相同;与方案甲相比,方案乙 MN 之间的坡度更陡,穿越的等高线更多,水平距离更短。答案:D5MN 之间的公路最终选定方案甲,主要原因是方案甲( )A呈“之”字形弯曲 B可以提高行车安全C可以避免建设桥梁 D可以避免开挖隧洞解析:方案甲线路并非呈“之”字形,但通过延长线路,使线路坡度更缓,且坡度相对均匀,这样使行车安全性大大提高,应是确定为最终方案的原因。答案:B(2018安徽省亳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下图所示地区位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

3、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于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图中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6与甲路段相比,乙路段( )A地处居民点热力环流下沉区,浓雾较小B距离居民区较远,气温较低,浓雾更多C地势较低平且水汽较多,浓雾更多D海拔较低,对流较弱,浓雾较少解析:结合文字材料和图形信息,可以得出乙和甲相比,乙地地势更低平,冷空气更易滞留,而且乙路段距离河流更近,水汽充足,浓雾更多。答案:C7随着人口增加,丙村要沿着山前公路扩建居民点,有沿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两种方案,比较适合的方案及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丙村东北方向,交通通达度及降水量

4、B丙村南偏西方向,可建设用地及地质灾害C丙村东北方向,劳动力及水源D丙村南偏西方向,气温及降水量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丙村东北方向,靠近陡崖,地质灾害隐患大。丙村南偏西方向,地形平坦开阔,可建设用地较多且远离陡崖,地质灾害少,所以 B 项正确。答案:B(2018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等十校高三联考)2016 年 7 月 24 日,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海洋蓝洞为“三沙永乐龙洞” ,其被证实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据考证,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图为“三沙永乐龙洞”垂直剖面。完成下面两题。48下列地理事物成因与蓝洞类似的是( )A海沟 B地堑 C溶洞 D

5、三角洲解析:由材料可知,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是由于冰川导致部分岩层被侵蚀,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的,属外力侵蚀地貌。海沟是由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在大洋板块一侧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A 项错误;地堑是两个同性质断层间的下降断块,是因内力作用形成的,B 项错误;溶洞属于外力侵蚀地貌,C 项正确;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D 项错误。答案:C9蓝洞形成前期的气候,会造成( )A海岸线变短 B阿尔卑斯山雪线降低C三角洲萎缩 D粮食增产的概率增加解析:蓝洞形成前期为冰川时期,气温较低,海平面较低,海岸线较长,A 项错误;气温低,雪线降低,B 项正确;海平面低,流水的沉积作用强,海水对

6、三角洲的侵蚀作用弱,三角洲向海洋推进,C 项错误;由于气温低,粮食作用生产需要的热量条件不足,产量低,D 项错误。答案:B(2018广东省东莞市高三质检)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端,村外山坡上蜿蜒而下的是有几百年传统的人造冰川。历史上每逢干旱年份的 3 月,土邦王分派给村民的徭役中最艰苦的就是到较远自然冰川中切割大块的冰块,两人一组,用背篓不间断接力运到村子上方,堆砌之后覆盖上树叶杂草,令人奇怪的是,冰川居然会不断长大,到 5 月耕种的季节,融化后就是灌溉水源的保障。下图为克什米尔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510文中冰川不断长大的原因是( )A高山冰川融化流入B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C冰

7、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水汽凝结D村民抽取的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解析:高山冰川融化流入到此,气温没有降低也不会形成冰川,A 项错误;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冰川会变小,B 项错误;人力背来的冰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水汽凝结,导致冰川不断长大,C 项正确;村民抽取的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这个不符合现实,D 项错误。答案:C11图中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海拔高,太阳辐射强B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西南季风难以进入C该地受冬季风影响大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解析:拉达克地区以南是喜马拉雅山,这个地区的水汽来自南面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西南季风难以进入,导致拉达克

8、地区气候干燥,B 项正确。答案:B12有关拉达克地区的地理特征,推测正确的是( )A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低的山坡上6B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C印度河的上游夏季水量小D拉达克地区气温日较差小解析:由于地势高气温低,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高的山谷中,A 项错误;气候干旱,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B 项正确;印度河的上游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水量大,C 项错误;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D 项错误。答案:B(2018浙江省绍兴市诊断性)“互联网工业”越来越被世人关注,下图示意工业 1.0到 4.0 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完成下列各题。13工业 1.0 和 3.0 分别对应的能

9、源时代是( )A木柴时代 煤炭时代 B煤炭时代 木柴时代C木柴时代 石油时代 D煤炭时代 石油时代解析:在工业 1.0 时,处于 18 世纪,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 ,主要能源是煤炭,工业 3.0 时,处于 20 世纪 70 年代,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优势已经被石油和天然气取代,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答案:D14从工业 1.0 到 4.0 时代,工业( )A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逐渐增强B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越来越多C由集中到分散形成工业地域D企业之间信息联系逐渐紧密解析:从工业 1.0 到 4.0 时代,工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逐渐减弱,A 错误;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越来越少,对劳动力的技术和素质要求越来

10、越高,B 错误;工业布局不完全是由集中到分散形成工业地域,仍然存在集中布局的工业地域,C 错误;进入工业 4.0 阶段后, “互7联网工业”现象日趋显著,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领域,企业之间信息联系逐渐紧密。故答案选 D 项。答案:D(2018湖南省湘潭市高三模拟)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风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我国风电开发利用的商业化时间相对较短,但增长速度快,至 2012 年我国风电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风电大国,但“弃风限电”现象也日趋严重。读 2013 年中国上网电量(上网电量指发电厂向电网公司输入的电量)和重点地区“弃风

11、”电量图,完成下面三题。15我国“弃风限电”最严重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解析:读图分析可知, “弃风限电”最严重的蒙东、蒙西、甘肃都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因此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故答案选 A 项。答案:A16重点地区出现“弃风限电”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风能资源开发时间短B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各类多C风能资源非常丰富D发电量与用电量存在时空差异解析:我国风能资源的开发历史悠久,A 项错误;我国能源储量大,但由于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短缺,B 项错误;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这不是弃风限电的主要原因,C 项错误;甘肃、蒙东、蒙西和冀北等大型风电

12、基地都位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本地电量消纳空间有限,而电网外送能力又不足,只能弃风限电,D 项正确。答案:D17下列缓解“弃风限电”主要措施,不可行的是( )8A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B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C通畅能源外送通道D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解析:缓解“弃风限电”的主要措施可以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通畅能源外送通道,但靠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不是解决的措施,故 D 项错误。答案:B(2018湖北荆州中学高三质量检测)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

13、平常潮位的现象。读图,回答下面三题。18据图推测该日影响渤海湾的天气系统最可能为( )A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C副热带高压 D亚洲低压解析:读图中等深线可知,渤海湾该日海水异常升高,应当出现了风暴潮。由材料“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 ”判断可能是台风或温带气旋引起的,但渤海湾纬度高,且该季节不会发生台风,故应为温带气旋。答案:B19该日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位置在渤海湾的( )A东南部 B东北部C西北部 D西南部解析:海水上涨幅度越大,风暴潮灾害越严重。读图可知,渤海湾西南部海水受风暴

14、潮9影响,上涨幅度最大,东北部上涨幅度小,所以渤海湾西南部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东北部影响较小。答案:D20除剧烈的大气扰动外,造成本次渤海湾风暴潮的原因还有( )正值天文大潮 位于浅海大陆架 入海河流正处于汛期 围海造陆A B C D解析:风暴潮的成因主要结合此时的天气系统、海湾的形状、天文潮汐进行分析。从日期看,该日为农历正月十八,正值天文大潮时期,另外,温带气旋活跃,同时渤海湾海水浅,推高潮水,此时入海河流正值枯水期,A 项正确。答案:A(2018福建龙海二中模拟)流凌是指河流冰封或解冻后冰块顺流而下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黄河兰州段沿岸流凌发生后河床景观。读图完成下面两题。21该景观最

15、可能出现在( )A1 月下旬 B5 月下旬C7 月中旬 D10 月下旬解析:由材料可知,流凌现象出现在河流封冻前和解冻后。黄河流域在 1 月下旬,气温低,河流还没有解冻,不可能出现流凌现象,A 项错误;5 月下旬、7 月中旬,黄河流域气温高,河流中无冰块,B、C 两项错误;10 月下旬,黄河流域处于秋末,冷空气活动频繁,受寒潮天气的影响,气温骤降,河水易凝结成冰花,形成流凌现象,D 项正确。答案:D22下列措施可有效防治流凌危害的是( )修建水库 冰凌爆破 植树造林 加深河床A BC D解析:黄河下游河道狭窄弯曲,河床较高,当黄河产生流凌现象时,易产生卡冰,从而10形成冰塞、冰坝,造成凌汛危害。修建水库,调节水量,有效控制黄河下游河道的流量,减少凌汛期河道的蓄水量,控制开河期凌汛流量,减轻凌汛对黄河下游的威胁,说法正确;冰凌爆破能够扩大冰层的断面,增加排冰能力,疏导冰凌的下泄,减少冰凌堵塞,从而可以减轻危害,项正确;上游植树造林,只可以减轻水土流失和河流的含沙量,对流凌危害的防治作用不明显,项错误;加深河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流凌的通过能力,但是由于河流含沙量过大,而且在下游河段为地上河,该措施不易实施,项错误,结合选项,B 项正确。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